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他”曾嫁做人妇.成为一个孩子的母亲;也曾恋爱娶妻.成为另一个孩子的父亲。“他”生来就拥有男女两套生殖器.注定他一生坎坷;“他”多次自杀,却又放不下对亲人的依恋和对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2.
教孩子学会有礼貌地向他人打招呼。当孩子还在襁褓中时.每天早晨醒来.微笑着对孩子说一声“早上好”,入睡前则唱些轻柔的“摇篮曲”。久而久之.对外人也是如此,勿需嘱咐,他就会主动问好。  相似文献   

3.
声音     
《农家科技》2014,(10):3-3
“我们希望给孩子一个难忘的生日,希望他能够好起来,能够活蹦乱跳的。”——一次,庄龙章在微信上向消防员朋友无意提起自己患门血病的孩子很爱玩水枪,也喜欢看红彤彤的消防车,因为它长得像动画片里的擎天柱。  相似文献   

4.
张言 《当代农业》2011,(20):61-61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所以.我们的很多父母在对待孩子教育上.应去掉那些让人不快的“要求、命令、必须”等词汇,而通过“启发、暗示、商量”等形式来进行。  相似文献   

5.
每个孩子都希望做个“好孩子”。认为自己是个“好孩子”,是孩子奠定自尊和自信的基石。所以父母不要随意给孩子贴“坏孩子”的标签。如果孩子出现不适宜行为,父母要把孩子的不良行为与孩子本人一分为二地评价,可以说:“你这件事做得不对。”不能因为一件事否定孩子整个人:“你不是个好孩子。”可以说:“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不能说:“你再这样做,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相似文献   

6.
放手的爱     
《当代农业》2011,(19):57-57
有个失恋的女孩向朋友哭诉道:“什么是爱?为什么我全心全意去爱一个人,到了后来却被他无情地抛弃了?” 朋友答道:“爱情不能勉强.爱一个人是希望他能快乐.如果你放手而能使他快乐,这也是一种爱。”  相似文献   

7.
每个孩子都希望做个“好孩子”。认为自己是个“好孩子”,是孩子奠定自尊和自信的基石。所以父母不要随意给孩子贴“坏孩子”的标签。如果孩子出现不适宜行为,父母要把孩子的不良行为与孩子本人一分为二地评价,可以说:“你这件事做得不对。”不能因为一件事否定孩子整个人:“你不是个好孩子。”可以说:“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不能说:“你再这样做,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相似文献   

8.
柯菲菲 《农家致富》2009,(14):59-59
创造多元沟通渠道 家长不能仅仅立足于语言的沟通.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孩子比较喜欢音乐,那就采取音乐的方式。要循循善诱。心理学上有“对立违抗”的说法.就是孩子首先会将攻击面设定为他最亲近的人。家长需要认真思考一下.作为一种符号的出现.是否有些东西是不能为孩子接受的。家长的语言符号用多了.往往容易引起逆反心理。而多种新颖的沟通方式,  相似文献   

9.
柯菲菲 《当代农业》2009,(14):59-59
创造多元沟通渠道 家长不能仅仅立足于语言的沟通.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孩子比较喜欢音乐,那就采取音乐的方式。要循循善诱。心理学上有“对立违抗”的说法.就是孩子首先会将攻击面设定为他最亲近的人。家长需要认真思考一下.作为一种符号的出现.是否有些东西是不能为孩子接受的。家长的语言符号用多了.往往容易引起逆反心理。而多种新颖的沟通方式,  相似文献   

10.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越来越多的父母用买保险的方式为孩子的未来作规划。那么,怎样科学地给孩子买保险?不妨教你六招。1、确定“保护伞”为孩子买保险不一定要以孩子的名义进行,父母才是孩子的最可靠的“保护伞”。因为孩子的保障,最终来源于父母的收入,只要父母能顺利地工  相似文献   

11.
一个曾被人嘲笑的普通农家子弟,用十年时间.打造出中国最大的竹荪产品企业.而今.他正在为下一个十年而奋斗,他希望那时自己所掌控的,是一艘畅行全球的竹荪产业的“航空母舰”!  相似文献   

12.
据《洛阳晚报》消息,河南枣农李年红满怀希望地推着一板车大枣来到城里叫卖,希望能赚个好价钱,凑足孩子的学费。不料来到城里的他连连遭到城管和不良商贩的“管制”和“排挤”,非但进不了市场,路旁也不准摆摊。忍受了一天的饥饿、躲避和驱赶,只卖了1.5千克大枣的李年红悲愤不已  相似文献   

13.
在有“灰鹅之乡”美称的江西兴国县梅窖镇.有位养鹅致富的农民,短短十年间.靠养鹅供孩子上了大学、建了新房.他就是48岁的养鹅能手廖章。  相似文献   

14.
一、注意经常培养幼儿自己动手的意识。一位长期从事幼教工作的同志说:“现在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成人特别是隔辈的老人对孩子都很娇惯,什么事都包办,结果造成有的孩子实际生活能力很差,孩子离开大人在外面自己照顾不了自己。因此必须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从此,我就把“自己的事自己做”作为培养孩子能力的一条基本原则,比如:会拿汤勺后,尽量不喂饭;玩具玩完后.坚持要他自己收拾好,没收拾好以前不许干别的事。  相似文献   

15.
正田老师您好:孩子马上就要初中毕业了,我们希望他继续考高中,他却非常希望去职业学校学习平面设计,现在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请给我们出个主意,到底该如何做呀?忧心如焚的父母父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不要轻易否决孩子的决定。父母应该先和孩子坐下来做一次深谈,谈话方式不应该是家长训诫孩子的方式,因为孩子已经不小了,应该像成年人与成年人对话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我丈夫从单位辞职后.迷上了购买彩票。一年半内.家中仅有的20余万元积蓄被他全部用于购买彩票。用完后.他又背着我向双方亲戚、朋友借钱。我知道这钱花出去就回不来了.日后根本无法偿还.他却说:“我研究彩票已经3年了,中大奖是早晚的事儿。你放心.我是以个人名义借的钱,不会牵连你和孩子的.”他说的话对吗?以后真的不用我还钱吗?  相似文献   

17.
王敬川 《新农村》2008,(2):31-31
最近,笔者因事到朋友家,一进门就听见朋友正在津津有味地给他10岁的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教孩子要礼让恭谦,先人后己。等朋友讲完,我问他,你是否经常这样做,朋友回答说:教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持之以恒。我常给孩子讲“狼来了”、“要做个诚实的孩子”的故事,教孩子说老实话,做老实人;  相似文献   

18.
农夫与庸医     
李泽相 《农家科技》2006,(11):27-27
有一个农夫到城里为生病的妻子抓药,他不知道应该怎样称呼药剂师。在药店门口,他向一个过路的孩子打听。那个孩子告诉他,称呼是“庸医”农夫进到药店里,见到药剂师就说:“你好啊!庸医先生。”“啪!”农夫结结实实地挨了一个耳光。“我想抓副退烧的药,庸医先生。”“啪!”他又挨  相似文献   

19.
求医问药     
《农家致富》2005,(16):52-52
江苏省滨海县天场乡蒋艳兰读者来信说:“我有一对双胞胎女儿.今年4岁了,在孩子2岁时.我发现小双左眼不能见太阳光.但在电视光线下、电灯光下都能正常睁眼。相隔一年后.在去年秋天,我又发现大双右眼也不能见太阳光。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希望你们能帮助我。”  相似文献   

20.
王坚 《当代农业》2011,(23):56-56
考上大学.将户口迁出农村.过去被视作“跳出农门”。这曾是许多农村孩子的梦想.也是他们发奋考大学的动力之一。但曾几何时.当农村孩子踏入大学校门时.却选择了将户口留在农村,甘愿做个“农民大学生”。他们为什么不愿迁户口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