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优质鲜食夏大豆新品种“通豆6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系统育种方法,育成大荚大粒、高产、优质、综合性状优良的鲜食夏大豆新品种“通豆6号”。从播种至采收青荚约97d,标准荚数364.3个/kg,二粒荚长5.72cm,宽1.34cm,鲜籽百粒重70.2g,出仁率52.3%。江苏省鲜食夏大豆区域试验平均鲜荚产量8647.1kg/hm2,2005年比对照“绿宝珠”增产23.4%,2006年比对照“南农菜豆5号”增产12.5%;平均鲜籽产量4492.3kg/hm2,2005年比对照“绿宝珠”增产21.7%,2006年比对照“南农菜豆5号”增产19.1%。江苏省鲜食夏大豆生产试验平均鲜荚产量12500.8kg/hm2,比对照“南农菜豆5号”增产15.6%,平均鲜籽产量6750.0kg/hm2,比对照增产26.9%。该品种适宜江苏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作鲜食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2.
百丈涤镇位于文成县西北部海拔650m的高山平台,鲜食大豆年种植面积0.16万亩,种植效益显著。近年来,由于品种退化,使鲜食大豆产量和效益下降。为此,我们于2003年从省农作局引进萧农越秀品种试种。萧农越秀系浙江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和萧山区农技推广中心联合从萧山农家品种八月拔的变异株中经系统选育而成的菜用秋大豆品种,2004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两年试种示范,主要表现植株高大,百荚鲜重重,鲜荚商品性好,品质优,产量高等特点,可作为鲜食夏秋大豆在浙南高山区示范种植。现将萧农越秀在浙南高山区试种表现及栽培要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发展北方菜用大豆消费市场,增加农民收益,从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引进了一批菜用大豆品种,于2007-2008年在邯郸农科院试验基地进行生态试种,在其能够正常成熟的基础上,筛选出鲜荚产量、感官品质俱佳且优于对照普通品种邯豆4号的有南农94-14、六丰、T5052、南农94-16四个品种以及采摘期较早的品种七星进一步试验。结果表明,鲜荚产量与单株荚数呈显著正相关,鲜荚和鲜籽粒产量与荚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影响感官品质的负因子性状即苦涩味、硬度和豆腥味的变异系数最大,提示在今后继续从外地引种以及进一步改良和选育菜用大豆品种时对上述性状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播期对大棚栽培鲜食春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9个鲜食春大豆品种,研究春播大棚设施栽培条件下,不同播期对鲜食春大豆产量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各品种的鲜荚和鲜籽产量均下降,不同播期间,各品种的鲜荚和鲜籽产量差异显著;随着播期的推迟,各品种的单株荚数显著下降,而单荚重在不同播期间无显著差异,百粒重和出仁率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正1.萧农秋艳(2018主导品种)作物名称:鲜食秋大豆审定编号:浙审豆2011002产量表现:2008—2010年浙江省秋季菜用大豆区试平均亩产鲜荚598.5千克,比对照衢鲜1号增产8.1%。2010年浙江省秋季菜用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鲜荚743.4千克,比对照衢鲜1号增产9.6%。  相似文献   

6.
《浙江农业科学》2011,(6):1435-1435
衢鲜5号(浙审豆2011003)系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秋季菜用大豆品种。2008年浙江省秋季菜用大豆区试,平均667 m2产鲜荚641.5 kg,比对照衢鲜1号增产16.7%,达极显著水平;2009年平均667 m2产鲜荚514.7 kg,比对照增产0.2%,未达极显著水平;2010年平均667 m2产鲜荚658.6 kg,比对照增产10.7%。  相似文献   

7.
【目的】选育高产优质的鲜食大豆新品种供推广种植,促进鲜食大豆品种更新换代。【方法】以抚鲜5号为母本,云豆9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选育,聚合父母本优良基因,定向选出组合08B3-1。2013年春进行品比试验,平均鲜荚产量11 459.40 kg·hm~(-2),比对照毛豆3号显著提高2.25%,定名为闽豆7号(闽审豆20180002)。【结果】推荐参加福建省鲜食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在2015–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中,闽豆7号平均鲜荚产量9 625.50 kg·hm~(-2),比对照毛豆3号增产1.76%;2017年春进入福建省鲜食大豆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鲜荚产量9 780.45kg·hm~(-2),比对照增产5.68%;2018年4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豆20180002)。【结论】育成鲜食大豆新品种闽豆7号,该品种荚大粒大,清煮口感香甜柔糯,属鲜食大豆中熟品种,适宜福建省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8.
夏秋鲜食大豆新品种衢鲜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衢鲜3号是浙江省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衢夏引4号作母本,与上海香豆杂交选育而成;2007年参加国家鲜食大豆品种夏播组区试,鲜荚亩平均产量785.0 kg,比对照增产14.6%,极显著;2008年续试,鲜荚亩平均产量748.6 kg,比对照增产3.7%;2008年生产试验,鲜荚亩平均产量628.4 kg,比对照增产3.4%;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鲜食大豆鲜荚产量相关性状的多元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8个鲜食大豆品种的10个性状进行调查,利用主成分分析主要载荷因子,并构建与鲜荚产量的多元回归分析方程。[方法]通过对8个鲜食大豆品种10个有关性状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找出了与鲜食大豆鲜荚产量相关的性状。[结果]经主成分分析挑选出单株荚重、百粒重、单株荚数3个主要因子与鲜食大豆产量关系密切,并证明与鲜食大豆产量呈线性关系,可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鲜食大豆产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公式。[结论]单株荚重、百粒重、单株荚数3个性状主要影响鲜食大豆的鲜荚产量,其数学表达方程为y=816.732+4.145X6-0.718X8-0.985X9(X6:单株荚重, X8:百粒重, X9:单株荚数)。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钼肥对鲜食大豆产量构成因素和品质的影响,选用鲜食大豆品种日本青(A1)、抚鲜3号(A2)、辽鲜1号(A3)、沈鲜3号(A4)、台292(A5)等4个鲜食大豆品种,在R6至R7期测定四种不同施钼处理下不同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品质指标,考察施钼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和品质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施钼增加了鲜食大豆的三粒荚数、单株鲜荚重、百粒鲜重及鲜荚产量,但降低标准荚数,对鲜食大豆鲜荚的长、宽影响不大;施钼提高鲜食大豆蛋白质含量,而对脂肪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不明显。试验同时表明鲜食大豆的适口性是由品质性状决定,鲜食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与硬度呈正相关,脂肪含量与糯性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可溶性糖含量与甜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8个鲜食大豆品种的10个性状进行调查,利用主成分分析主要载荷因子,并构建与鲜荚产量的多元回归分析方程。[方法]通过对8个鲜食大豆品种10个有关性状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找出了与鲜食大豆鲜荚产量相关的性状。[结果]经主成分分析挑选出单株荚重、百粒重、单株荚数3个主要因子与鲜食大豆产量关系密切,并证明与鲜食大豆产量呈线性关系,可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鲜食大豆产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公式。[结论]单株荚重、百粒重、单株荚数3个性状主要影响鲜食大豆的鲜荚产量,其数学表达方程为y=816.732+4.145X6-0.718X8-0.985X9(X6:单株荚重,X8:百粒重,X9:单株荚数)。  相似文献   

12.
南京农业大学(邮编:210095.电话:025—84395331)选育的大豆新品种“苏鲜豆20号”,前不久通过了江苏省品种审定。该品种出苗势较强.生长稳健.幼茎淡绿色,叶片披针形。株型半开张。亚有限结荚习性。紫花.鲜荚绿色。茸毛灰色。株高101.8厘米.主茎16.5节.单株结荚28.2个。多粒荚百分率78.0%。每公斤标准荚446.1个.鲜百粒重52.4克.出仁率52.1%.口感微甜稍糯。  相似文献   

13.
明确不同菜用大豆在青海西宁地区的种植适应性和感官品质,筛选出适合该区种植的菜用大豆品种,可为改善当地的菜用大豆种植方式提供理论依据。以4个菜用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其中开科源5号和开科源8号短日性弱,苏成4号和浙农11号短日性强,采用起垄覆黑色地膜栽培,种植密度均设8、16、24和32株/m2计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菜用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并对各品种最适种植密度下的鲜荚特性和感官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原产地相比,4个品种达到鲜荚采收期的历时和生育期均延长。不同品种鲜荚产量达到最高的种植密度不同,其中,开科源5号和开科源8号均在32株/m2时鲜荚产量最高,分别为1.93和2.81 kg/m2;苏成4号种在24株/m2、浙农11号在16株/m2时鲜荚产量最高,分别为2.59和4.11kg/m2。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开科源5号和开科源8号具有较高的鲜荚特性,植株矮,产量适中。感官品质评价结果显示,开科源5号和苏成4号的甜度、香气、外观、质地和口感得分...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方式对3个菜用大豆品种外观性状、营养物质和食味主要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净作相比,在间作模式下菜用大豆的外观品质除百粒鲜质量增大外,百荚鲜质量、百荚粒质量、一粒荚数、二粒荚数、三粒荚数和二粒荚率均降低;营养品质表现出菜用大豆的优良特性,其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均高于净作,浙鲜豆4号和沈鲜6号的游离氨基酸高于净作。青酥5号间作模式的外观品质表现较优,浙鲜豆4号次之,沈鲜6号较差,而营养品质则是沈鲜6号表现较优,青酥5号较差。对品种与种植方式2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外观品质主要受栽培方式影响,而营养品质受栽培方式和品种的共同影响。对各品质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百荚鲜质量与粗脂肪、百粒鲜质量呈显著负相关,百荚粒质量和甜味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呈显著正相关。可见,选用适当的菜用大豆品种,采用玉-豆间作种植可以达到较好的品质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上海的2个菜用大豆品种为研究材料,分别在上海温室冬播、大田春播和黑龙江安达春播,并对不同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主茎荚数、分枝数、分枝荚数、单株荚重、鲜百粒重、单株荚数和产量等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冬播营养生长期长于北方春播、长于上海春播,生殖生长期和全生育期以北方春播最长,上海温室冬播的不同生育阶段变异系数大。上海冬播比春播大豆表现株高矮、分枝数和主茎节数少,而北方春播表现最高。上海冬播比春播在分枝荚数、主茎荚数、单株总荚数、鲜百粒重、单株鲜荚重、鲜荚产量等性状上低,北方春播最高;不同栽培方式间这些性状和产量差异显著。品种间分枝荚数、鲜百粒重、单株鲜荚重、鲜荚产量差异表现显著。  相似文献   

16.
萧农越秀是浙江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和杭州市萧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台从萧山农家品种八月拔的变异株中系统选育而成的菜用秋大豆品种.2004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菜用秋大豆种植.品种特点为植株高大,生长势强,荚大,百荚鲜重重,商品性好,菜用口味好,鲜荚产量高.栽培要点为适期播种,抗旱保全苗,合理密植,平衡施肥,防病治虫和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17.
高产优质菜用大豆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对26个菜用大豆品种鲜荚采摘期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科丰14、96p11、东新1号、BN-1、9118和小萤壳-1是鲜荚、鲜粒产量最优的品种;BN-1、小萤壳-1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东新1号和诱处4号的蛋白质含量最高。以上6个菜用大豆品种适合于北京地区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18.
鲜食大豆农艺性状与鲜荚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长江中下游气候条件下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方法]以江苏省南通市引进的7个推广品种为材料,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9个农艺性状与鲜荚产量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鲜食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关联度的大小依次为:单株荚数>主茎节数>生育期>分枝数>鲜百率重>株高>多荚百分率>标准荚数>出仁率。单株荚数、主茎节数是影响鲜食大豆鲜荚产量的主要因素,而出仁率、标准荚数、多荚百分率对产量影响则较小。[结论]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荚数、主茎节数、生育期对鲜荚产量的影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长豇豆品种(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6个长豇豆品种(系)中,“2078”鲜荚产量最高,折合单产(公顷产量,下同)26107kg,比对照种之豇28-2增产31.7%,达极显水平;种子产量与对照种差异不显;具有荚角长、荚形好、鲜荚采收期长的特点。“2231”种子产量最高,折合单产674.5kg,比对照种增产11.4%,达显水平,其鲜荚产量与对照种差异不显,并具有鲜荚青绿、荚面平整、商品品质好的特点。以上两个品种可在生产上推广应  相似文献   

20.
从低纬度地区的江苏、浙江引种鲜食菜用大豆在宁夏引黄灌区种植,不同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引种的鲜食菜用大豆品种株高、主茎节数、单株分枝数、有效分枝数是决定株型的主要因素;一粒荚、二粒荚、多粒荚、单株荚数、百粒鲜重是构成鲜荚产量的重要因素;随着播种期的延迟,大豆整个生育期缩短,鲜荚及成熟后的籽粒产量(干重)减少.其中:苏新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