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西南沙陆架区大洋性环境资源状况,应用新技术开发深水层鱼类资源,琼海市经过精心组织,于1999年3月18日至5月17日在南沙进行一个航次为期两个多月的试捕生产。本航次两艘试捕船总作业天数周天,总产量34650kg,总产值35万元,船平均天产428kg,单船最高日渔获量2450kg,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试捕工作达到预期目的。一、试捕过程l.渔船及其设备情况:琼海(P(X船(6吨,300马力)、琼海03052船(7吨,150马力)均配备彩色探鱼仪、卫星导航仪、单边带电台以及绞纲机。为了有利于网具作业的比较分析二船各…  相似文献   

2.
章忠 《齐鲁渔业》2005,22(5):47-48
我县拥有石臼湖[其中溧水部分面积9067hm^2(13.6万亩)]和各种水库、河沟面积总计1.17万hm^2(17.67万亩)。从1993年起,我县开始利用大水面进行网围养殖,到2002年发展到高峰,目前常年网围养殖面积稳定在2000hm^2(3万亩),主要有2种养殖模式,一是养殖鱼类(以鳙和团头鲂为主的混养),二是养殖河蟹。一般养鱼每公顷产量5130kg,产值39240元,养蟹每公顷产量350kg,  相似文献   

3.
黄海无脊椎动物资源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98~2000年在黄海进行的生物资源底拖网定点试捕调查,所取得的春、夏、秋、冬4季347个样方的无脊椎动物资料,分析了黄海无脊椎动物的资源结构及多样性。调查捕获无脊椎动物53种、2336.896kg、1385397尾。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作为生态优势度的度量指标,依此来划定每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IRI大于1000的种类定为优势种,全年只有1种,即冷温性的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该种的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61.4%;IRI值在1000~100的种类定为重要种,有3种(类),即枪乌贼(Loligo sp.)、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和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uirostris),它们的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25.8%。使用物种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种类均匀性指数(J')剖析了该水域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群落各样方指数D=0.000~2.347,H’=0.000~2.140,J=0.006~1.000。此外还采用Bray-Curis指数CN来比较黄海不同区域无脊椎动物群落之间物种组成的相似性。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北部无脊椎动物群落与黄海南部无脊椎动物群落之间的种类组成相似性最高,CN=0.846,黄海中部无脊椎动物群落与黄海南部无脊椎动物群落之间的种类组成相似性最低,CN=0.478。经分析,黄海现有无脊椎动物群落的优势种及多样性具有比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李铁钦 《海洋渔业》1985,7(2):69-70
<正> 北部湾口海区的试捕资料,其目的在于为海洋捕捞生产稳步发展开创新局面,寻找新渔场。亦是本文作者的宗旨。广西北海渔业公司从1974年12月至1978年9月曾组织过600马力单拖渔轮到北部湾口的10个海区试捕(见图)。一、试捕取得的主要数据1974年12月~1975年4月,在1、2、3海区有效投网85次,作业255小时,渔获量922担。平均网产10.8担,最高网产45担。主要鱼类组成比例:红鳍笛鲷20.9%,马面鲀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南海鸢乌贼(Sthenototeuthis oualaniensis)资源量与分布状况,本研究利用建立在灯光罩网船上的北斗星通渔业信息采集网络,搜集南海鸢乌贼生产数据,并根据灯光罩网作业特点,创建了光诱资源量评估模型,使用克里金插值法,绘制出南海鸢乌贼的分布密度图,估计其总资源量和年可捕量。研究结果表明,鸢乌贼在南海有着广泛的分布,以110.5°–111.5°E、11°–12°N之间的海域和115.5°–116.5°E、9.5°–11.5°N之间的海域资源密度最高,在4 t/km2以上;以112°–112.5°E、14.5°–15°N之间的海域和113°–115°E、15°–16.5°N之间的海域单位努力量渔获量(CPUE)最高,达1 kg/(kW·d·km2)以上。根据克里金插值法估算,在南海108°–118°E、9°–20°N之间的359个渔区,鸢乌贼资源量为204.94万t,总可捕量为99.40万t。评估认为,南海鸢乌贼资源开发潜力大,是未来南沙渔业开发的主要种类。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南海鸢乌贼(Sthenototeuthis oualaniensis)资源量与分布状况,本研究利用建立在灯光罩网船上的北斗星通渔业信息采集网络,搜集南海鸢乌贼生产数据,并根据灯光罩网作业特点,创建了光诱资源量评估模型,使用克里金插值法,绘制出南海鸢乌贼的分布密度图,估计其总资源量和年可捕量。研究结果表明,鸢乌贼在南海有着广泛的分布,以110.5°–111.5°E、11°–12°N之间的海域和115.5°–116.5°E、9.5°–11.5°N之间的海域资源密度最高,在4 t/km2以上;以112°–112.5°E、14.5°–15°N之间的海域和113°–115°E、15°–16.5°N之间的海域单位努力量渔获量(CPUE)最高,达1 kg/(kW·d·km2)以上。根据克里金插值法估算,在南海108°–118°E、9°–20°N之间的359个渔区,鸢乌贼资源量为204.94万t,总可捕量为99.40万t。评估认为,南海鸢乌贼资源开发潜力大,是未来南沙渔业开发的主要种类。  相似文献   

7.
以Beverton-Holt模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方程估算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17种渔获种类的最佳开捕年龄,再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估算最佳开捕规格;初步研究该海域多鱼种底拖网作业的产量最佳网目尺寸和产值最佳网目尺寸均为65nm。建议实行最佳开捕体长和最佳网目尺寸的限制措施对该海域的渔业资源进行保护利用,从而实现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温台渔场龙头鱼的生长、死亡及最适开捕规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传统渔业资源衰退的情况下,龙头鱼等次要的经济种类逐渐成为东海海区的优势种群,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地位。根据2015年11月—2016年8月在温州台州外海(120.93°~122.95°E,27.21°~28.97°N)调查采集的2 611尾龙头鱼的生物学数据,用ELEFANⅠ方法对其生长、死亡参数进行估算,并通过不完全β函数渔获量方程动态综合模型确定最适开捕规格,评估种群资源的利用状况。结果显示,温台渔场龙头鱼体长—体质量关系为W=0.000 5L3.87(R2=0.906 7),雌、雄个体间的体长—体质量关系无显著性差异;龙头鱼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L∞、K、t0分别为32.13 cm、0.39和–0.69龄,体质量生长拐点年龄为2.78龄;根据体长组成资料的线性渔获量曲线估算出龙头鱼的总死亡系数2.55,用Pauly经验公式估算出自然死亡系数0.66,捕捞死亡系数1.89和开发率0.74;动态综合模型评估表明,应适当提高开捕年龄,增大开捕体长,最适开捕年龄tc为1.15龄,相应开捕体长为16.5 cm。  相似文献   

9.
孟加拉国的潜在水域面积为158万公顷,内陆水域面积283万公顷,海岸线长480公里。内陆和近海水域的鱼、虾渔业具有良好的潜力。1982—1983年,对虾出口占外汇收入第二,总计15亿TaKa(1美元=3.18Tk),仅次于黄麻出口。养殖和捕捞年产量11,000—20,000吨(无头虾),其中75—80%出口。孟加拉国大陆架区域虾持续渔获量估计约为9,000吨,这不包括恒河—布拉写普特拉河三角州13,000平方公里咸淡水域中丰富的虾类产量。孟加拉湾有4个虾渔场,最大持续渔获量2,000—4,000吨。捕虾的最主要渔具地曳网、旋曳网、拖网、定置网、张网、框架网或抄网和撒网等。  相似文献   

10.
1995年1月份,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从河南、北京两地引进大银鱼受精卵880万粒,投放到四处湖泊,计5.4万亩。当年即在所投放的那什代泡多次试捕到大银鱼,9~12月,大银鱼体长13~18厘米,生长发育良好。1996年那什代泡又试捕到大银鱼,表明大银鱼已在该水域自然产卵繁殖后代。而且试捕的数量较大,9月中旬,用网长40米、网高0.75米、网目1.5厘米的小刺网,一夜最多试捕到,100余条体长13~15厘米。初步估算该水域大银鱼的蕴藏量为15吨左右。1997年即可进行生产捕捞。大银鱼在那什代泡移植获得了成功,表明大银鱼能适应黑龙江省的天…  相似文献   

11.
舒黎明 《水产学报》2005,29(2):193-197
对珠江河口及其附近水域银鲳的生长与死亡参数进行估算,得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相关参数为:L∞=36.0cm,K=0.230,t0=-1.137;根据生长方程进一步计算得到自然死亡系数为0.586;20世纪9H0年代捕捞死亡系数为0.944,是20世纪80年代的近2倍;根据等渔获量曲线图分析,若在当前的捕捞规格(开捕叉长为12.0cm)下仍维持现行的捕捞强度(捕捞死亡系数),资源将受到破坏,而且不符合经济效益的要求。依据性成熟特征,开捕叉长最小应为15.0cm;综合考虑性成熟特征、当前可能的捕捞强度及经济效益,在提高产量而不破坏资源的前提下,建议珠江河口及附近水域银鲳的开捕叉长应由12.0cm增加至15.0cm。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和2009年在洞庭湖的巴南湖主持了200hm^2网围河蟹健康生态养殖试验,取得较好效果。2008年商品蟹产量58574kg,平均规格163g/ind,回捕率43.4%,鱼产量128348kg,蟹鱼销售收入598.64万元,总利润286.00万元,投产比1:1.91,平均每hm^2河蟹产量、蟹鱼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为292.87kg、29932.0元和14300.0元;2009年商品蟹产量68567kg,平均规格192g/ind,回捕率46.5%,鱼产量137783kg,蟹鱼销售收入757.25万元,总利润401.78万元,投产比1:2.13,平均每hm^2河蟹产量、蟹鱼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为342.84kg、37862.5元和20089.0元。本文从健康生态养殖的角度,对洞庭湖水域网围养殖河蟹的场地选择、网围布设、放养方式、饲喂方法、经营模式、资源利用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北部湾二长棘鲷生长和死亡参数估计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作志 《水产学报》2003,27(3):251-257
根据上世纪90年代及60年代的生物学资料,运用体长频率分析法估算二长棘鲷的生长和死亡参数。vonBertlanffy生长方程的主要参数L∞=27.3cm,K=0.45,t0=-O.34;体重的生长拐点为2.12龄;瞬时总死亡率(Z)、瞬时自然死亡率(M)和瞬时捕捞死亡率(F)分别为2.825,1.045和1.78。当前开发率为0.63,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根据等渔量曲线图分析,当前的捕捞强度过高,而开捕年龄和开捕体长过低,资源出现衰竭现象。综合考虑当前的捕捞强度和社会经济效益,建议北部湾二长棘鲷的最适开捕年龄大于1龄,开捕体长大于120mm。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全面提高太湖大闸蟹的规格、改善太湖大闸蟹的品质,促进湖泊网围养蟹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于2003年在东太湖水域开展了网围生态养殖大规格河蟹试验,取得了平均亩产46.35kg,平均规格194.5g/只,回捕率79.3%,亩均效益3,889.27元,投入产出比为1:2.16的好收效,现将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洪泽湖网围养蟹技术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洪泽湖网围养蟹试验面积48.4ha,1991年产蟹28130.7kg,单产581kg/ha,群体增重倍数3.01,回捕率54.8%,商品率92.2%,产值1146719.80元,获毛利润605047.40元。  相似文献   

16.
鲐(Scomber japonicus)是西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渔业种类, 该渔业涉及多个国家的多种作业方式, 渔业形势较复杂, 但目前西北太平洋海域尚无基于资源评估的、完善的鲐养护管理措施。本研究使用传统渔业管理方法(资源预测)和较新颖的方法[数据有限的渔业管理规程评价(management strategy evaluation, MSE)]对鲐的渔业管理进行了研究。在资源预测方法中, 通过 JABBA 和 JABBA-Select 两个资源评估模型对种群未来的资源动态进行模拟, 探讨不同捕捞控制规则(harvest control rules, HCR)下种群的变化。本研究设置了 4 个 HCR, 分别以 2020 年渔获量的 0.8~1.4 倍, 最大可持续产量 MSY、B×FMSY 和 SB×HMSY (分别用于 JABBA 和 JABBA-Select)、历史最高渔获量为总可捕量(total allowable catch, TAC), 预测 2023—2032 年间的鲐种群变化。结果显示基于亲体资源量进行研究的 JABBA-Select 模型, 其预测结果相比于 JABBA 模型略悲观, 但都是基于生物学参考点设定的 HCR 养护和管理效果最好(TAC 分别为 50~80 万 t 和 50~66 万 t)。MSE 则根据设定筛选出 12 种养护管理效果较好的策略, 其中 DAAC (消耗率修正后的平均捕获量)与 SBT2 (基于资源量和渔获量水平的总可捕量递增矫正法)养护管理效果最好。SBT2 求得的 TAC (520387 t), 与近些年产量及上述 HCR 的结果较为接近。此外, 敏感性分析表明, 可捕系数, 自然死亡系数和渔获量相关的参数(平均渔获量、渔获量、渔获量参考点)对于养护管理效果的影响最为明显, 需要额外关注两者的准确性和精确性。现阶段为确保西北太平洋鲐资源的养护和最佳利用, 建议根据 B×FMSY 或 SB×HMSY 设定年可捕量, 同时基于资源量和渔获量水平进行调整, 综合制定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1975——1976年首次试捕航次证实.南极的磷虾群密度很高,甚至用中层拖网捕捞时,由于渔获量过大,而发生危险。磷虾加工成虾制晶时,必须在磷虾捕起后的短时间内进行。如不及时处理,经常使大部分的磷虾只能加工成磷虾粉。为了延长加工虾制品所需时间,要求1977——1978年的第二次试捕航次中,  相似文献   

18.
一、网围条件1.水域条件以湖泊为好,要求湖底平坦,水质清新,无污染,水位相对稳定,水草和底栖生物丰富。网围面积为10~50亩,最大不超过80亩。水深为0.8~2.5米,年平均1.5米左右。2.网围设置用9股8号(网眼2a=2.4厘米)聚乙烯网片,网高于最高水位0.5米,竹桩间隔2.5~3米,桩高于最高水位0.7米,网围底部用10~12厘米直径的石笼,插入底泥20厘米压实固定网围,上纲用0.6~0.8米的盖网,另加0.2米的倒网防逃。网围外侧用地笼沿四周设置防逃观测带。3.清野除害用踏网清除野杂鱼类,消灭与河蟹争食的水生动物。用电捕、鱼鹰清除黑鱼等凶猛鱼类。二、放种…  相似文献   

19.
2000年3-10月,在面积13.33hm^2的荷叶坝进行了湖泊网栏养蟹。共放养规格560只/kg的长江蟹种192.8kg、108,000只,捕获成蟹25,830只、2,893kg,均重112g/只,回捕率23.9%,平均产量14.47kg/667m^2、销售收入868元/667m^2、利润418元/667m^2,投产比1:1.93;每生产1kg河触的物化成本31.1元,利润28.9元。  相似文献   

20.
河蟹为中国特产,因大螫上密生绒毛而称之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我国河蟹增殖和养殖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目前的养殖方式主要是:池塘养蟹、湖泊网围养蟹、稻田养蟹、小型湖泊和小型水库养蟹,在大型水库尤其在高寒地区的大型水库从未有人进行过养殖。1999年我们通过对水库资源的调查,选择泥河水库和东湖水库(面积在40000亩以上)作为大水面河蟹养殖的试验场地。在对河蟹苗种品系进行慎重选择后.于1999至2001年进行大水面河蟹养殖,经过4个月的养殖,于当年8月中旬至10月上甸进行捕捞,回捕时平均规格达到100g/只,最大个体达200g/只,回捕率高达31%。结果证明,规格160-260只/kg的河蟹苗种是比较适合高寒地区.大水面养殖的。河蟹最佳投放期在春季,最佳生长期在7、8两个月,最佳回捕期在9月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