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6 毫秒
1.
安徽省1968年由于宿县(现宿州市踊桥区)从新疆买马带入马传贫,1968—1988年,淮河以北的21个县(市、区)先后认定有本病,疫情确诊后,即采取了普查、检疫、免疫注射、扑杀等综合性防制措施,1989年以后,全省未再出现临床病畜和阳性畜。经农业部考核验收,1995年全省达到部颁稳定控制区标准,2007年达到部颁消灭标准。  相似文献   

2.
马传染性贫血是一种以持续感染,反复发作以及贫血为特征的严重危害马属动物的传染病.安徽省1968年首次确诊马传染性贫血,随后通过养、检、隔、封、消、处六字综合性防控措施,到1988年扑杀最后1匹病马,疫情得到有效控制.1995年全省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1996年至2007年8月,继续在原疫区开展监测工作,到2007年9月,全省达到消灭标准.  相似文献   

3.
我们从1988年4月至1989年12月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颁布的“鱼粉标准”(1983年发布)SC118—83,检测了国产鱼粉43个样品和进口鱼粉7个样品的粗蛋白、盐分和水分。其结果是国产鱼粉有8个样品达到部颁标准(其中6个样品达到三级鱼粉标准,1个达到二级标准,1个达到一级标准),合格率为18.60%;进口鱼粉7个样品中有6个样品达到部颁一级鱼粉的标准,合格率为85.71%。本文并对其质量进行分析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外购动物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鲁氏菌病 (以下简称布病 )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一旦发生 ,将给畜牧业和人民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从 1 986年开始 ,伊通县一直坚持“检疫、免疫、淘汰病畜”等综合性防制措施 ,基本达到了稳定控制区标准。但是 ,近几年来 ,发现畜间布病有所抬头。从  相似文献   

5.
1999年 12月 3 0日 ,经省州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鉴定验收 ,海北州牛羊布鲁氏菌病经多年的综合防制和监测考核 ,达到了卫生部、农业部规定的“稳定控制区”标准。现就其考核验收结果报告如下。1 考核方法 按照卫生部、农业部 ( 1988)卫地字第 2 1号文和农业部、卫生部 ( 1992 )农 (牧 )字第 43号文规定的布病诊断方法 ,疫区判定标准和控制区考核标准进行考核。2 考核结果 在 1992年牛、羊布鲁氏菌病防制同步达到“控制区”标准后 ,海北州在继续加强动物检疫、病畜淘汰和部分地区畜间免疫的基础上 ,重点开展了布病监测和防制效果考核。19…  相似文献   

6.
<正> 一、企业升级的申报 (一)申报升级步骤 1.申报升级的企业,其产品质量,物质消耗,经济效益三项指标必须全部达到规定等级标准,申报年度内无重大安全事故,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达到部颁要求。  相似文献   

7.
海北州牛羊布病防治于1999年在全省同步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后,为进一步摸清近几年畜间布病感染和危害情况,经2002-2005年连续三年调查,结果:牦牛感染率为0.29%,奶牛感染率为0.078%,绵羊感染率为0.32%,说明畜间布病感染已有所回升,对检出的阳性畜进行无害化处理后,2004年仅检出1头布病阳性奶牛,2005年未检出阳性反应的牛羊,巩固了牛羊布病"稳定控制区"成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病死动物的数量也在上升,畜产品的不安全隐患问题突出。为了更好的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和动物公共卫生安全。2012年本县动物卫生监所在认真研究落实《省上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偿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病死畜无害化处理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标准,在全省率先制定下发了《临泽县养殖环节病死畜无害化处理补贴实施方案》,2013年农业部专门下发了加强病死畜无害化处理试点方案的通知,我县在前两年大胆探索的基础上,创新五大机制,创建病死畜无害化处理体制,在本辖区内乡镇养殖密集地创建修建永久性病死畜无害化处理收集池、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扩大补偿范围和标准、建立有奖举报、加大动物卫生监督检查力度等机制,取得了一经验,得到了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我县也被确定为全省病死畜禽无害处理试点县。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192-94蚕种质量》和农业部部颁农业行业标准《NY326-1997桑蚕一代杂交种》规定,普通蚕种(桑蚕一代杂交种)的杂交率指标合格判定标准为≥95%。四川省从1996年开始,由省蚕种质量监督检验站组织,对全省各蚕种生产单位生产的越年普通蚕种实施了杂交率的抽样检验,凡是杂交率低于95%的蚕种,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是血吸虫病重疫区,自1956年全省开展大规模血吸虫防治查治工作以来,我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原58个疫区县(市)中已有23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0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尚有25个疫区县(市)未达到血吸虫病控制标准,全省耕牛血吸虫的感染率已  相似文献   

11.
补体结合(CF)试验是进行人、畜传染病诊断最常用的试验方法。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强,终点判定明确.尽管操作复杂,目前仍广泛应用。但CF试验结果会因诸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受到影响。通过三年对10236份牛血清按1979年部颁“动物疫病检疫规程”进行牛肺疫CF试验结果观察,体会到有许多因素影响试验结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七五”期间我省通过应用检疫、免疫接种、扑杀病畜等综合性防制措施,控制畜间布病,取得明显效果。1985年我省在全国第一个达到布病控制区标准。目前,我省有18个县达到布病稳定控制区标准,占46个布病疫区县的36%。1991年我省被农业部评选为布病防制先进省。只要坚持综合性防制措施控制畜间布病,“八五”期间,完全有可能提前达到国家给我省的60%的县为布病稳定控制区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魏山县大仓镇属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 ,1992年农业部血防办决定在此设点 ,开展动物血吸虫病疫情动态观测 ,通过连续 9年的调查研究 ,探索了一条控制山丘型血吸虫病疫情的技术和方法 ,使试区内动物血吸虫病感染率由 2 0 .5 % (黄牛 )、9.9% (水牛 )下降到 0 .86 %、0 .2 2 % ,达到了部颁控制血吸虫病标准 ,村民人均收入增加了近3倍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马鼻疽病流行历史久远,最早可追溯到1919年。解放前,马鼻疽病在我省是马属动物的一种常见病,四季均可见,危害严重。解放后,各疫区及其高风险地区开展了“检、隔、管、治、杀”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临床患畜和检疫阳性畜逐年减少。1987年我省达到了马鼻疽控制标准,1998年,顺利通过农业部消灭马鼻疽考核验收。达标至今,我省每年坚持开展监测工作,全省均未发现一例阳性或疑似阳性马鼻疽病例,成功巩固了我省消灭马鼻疽防制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为弄清马传贫在玉溪市的防制情况,经过玉溪市几代兽医工作者的辛苦工作,采取普查、检疫、隔离、扑杀等综合防控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防制成果。1993年10月,经云南省畜牧局考核验收达到马传贫"稳定控制标准";2016年10月全市达到部颁马传贫消灭标准,并通过了云南省农业厅的达标验收。  相似文献   

16.
1983年11月,农牧渔业部(83)(渔)字第209号文件,正式颁布我国鱼粉部标准,并通知,该标准自1984年6月1日实施。部颁鱼粉标准本标准适用于以鱼、虾、蟹类等水产动物或在鱼品加工过程中所得的鱼头、尾、内脏等为原料,进行干燥、脱脂、粉碎或先经  相似文献   

17.
家蚕杂交率检验比对试验结果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蚕一代杂交种的杂交率检验在江苏省已实施10年。1997年部颁的《桑蚕一代杂交种》(NY326-1997)行业质量标准将其作为必检指标。多年来,江苏省由于坚持了一代杂交种的杂交率检验工作,这对提高全省一代种的杂交率水平,从而全面提升蚕种的综合质量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杂交率检验及其指标作为部颁的强制性标准,一代种的杂交率情况更为管理部门、生产单位和蚕农所重视。就总体而言,一代种的杂交率检验的做法应予肯定。然在此过程中,不少专家、技术人员也先后对杂交率检验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笔者结合2002年春本所实施的一代杂交种杂交率检验的比对试验情况,就杂交率检验的样本问题作些分析,以求行家指正。  相似文献   

18.
1983年至1992年5月我市无布病新发疫点,按照部颁布病防制标准,1992年5月经省布病考核领导小组验收,已达到“控制区标准”。1992年7月10日,接我市黄河农场草场站报告:该场1991年9月从外地购进青、白山羊210只后,该站饲养人员郭××长期...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全省牛羊饲养量2900万头只,牛羊肉产量31万t,占全省肉类总产的33.5%。其中农区牛羊饲养量达2377万头只,牛羊肉产量26.36万t,农区草食畜牧业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牧区。全省草食畜产值达到64.7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42.3%。  相似文献   

20.
近十多年来,甘肃省在党的“以畜间免疫预防为主”的综合方针指导下,抓紧布氏杆菌病的综合防制,使此病得到了控制。目前,经考核全省各县市人间发病率和畜间血清学阳性率大大降低,已达到控制标准。但若较长时间停止畜间布病菌苗免疫,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血清学阳性率将有回升,有死灰复燃的危险。为进一步控制和彻底消灭此病,我省于1984年起,在少数县市开展了通过血清学检疫淘汰阳性动物的畜间布氏杆菌病净化试点工作。目前,国际上多采用这种办法消灭布氏杆菌病,少数国家已消灭了本病。而我国这样较大规模地正式开展此项工作尚属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