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漂浮育苗播种方法对成苗及棉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简化棉花漂浮育苗技术,2006-2007年在湖南农业大学以农杂66F1棉花品种为材料进行了棉花不同摆放方式、不同覆盖厚度和不同播种深度的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棉花干子干播以横放效果最好,出苗率和成苗率高,戴帽率低,且棉苗茎粗、主根长、一级侧根数、茎鲜重和根鲜重均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棉花基质不同覆盖厚度试验中,以覆盖厚度1.0~1.5cm为佳,出苗率达到90.0%以上,戴帽率在5.0%以下;棉花漂浮育苗当覆盖基质均为1.5cm时,播种深度在1.5~2.0cm棉苗出苗率和成苗率都在90.0%以上,棉苗戴帽率仅为1.0%。  相似文献   

2.
棉花营养液漂浮育苗条件下棉幼苗根系生长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佳  吴珣  陈金湘  刘海荷 《作物研究》2011,25(6):550-553
以金农棉1号F1为材料,在营养液漂浮育苗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播种深度(1,2,3,4 cm)棉苗根系的生长动态.结果表明:种子破胸播种后16h主根开始伸长,24 h后伸长可达3~5mm,第3天后主根上有一级侧根原基突起,第4天突起明显,部分突起伸长,出现3~5条一级侧根,第9天在一级侧根上长出二级侧根;不同播种深度之问根系生长有一定的差异,以播种深度为1,2 cm的处理根系生长较好,主根长度和一级侧根数均呈S型曲线增长;播种深度为3,4 cm的处理,根系生长发育不正常,特别是播种深度为4 cm的处理,播种后21d根系全部腐烂,棉苗死亡.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秸秆覆盖对黑土区土壤水热及大豆生长状况的影响,以垦丰16为试验材料,基于大田试验,分别设置秸秆表面覆盖(T1),0~10 cm土层秸秆还田覆盖(T2),10~20 cm土层秸秆还田覆盖(T3)和无秸秆覆盖(CK)4种处理。通过测定大豆生育期内的耕作层土壤温度及含水率,以及大豆株高、茎粗和叶面积等生长指标,对比分析不同秸秆覆盖处理对土壤水热、大豆生长及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生育期初T1处理0~10 cm土层含水率明显高于T2及T3处理;在10~20 cm差异逐渐缩小,20~30 cm土层差异变大;秸秆覆盖会影响播种初期的出苗率,而在播种10 d后T1处理的出苗情况最好;T2处理的大豆株高、茎粗、LAI及产量表现最佳。通过统计学分析不同秸秆覆盖之间的差异,秸秆覆盖具有一定的阻碍热量传递的作用,有利于土壤含水率的提高,对大豆生长状况、光合特性及产量产生影响,0~10 cm土层秸秆还田覆盖为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不同播种期对吉林小粒大豆生育进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3种不同生育期的小粒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播种期处理,研究不同播种期对小粒大豆生育进程、产量及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小粒大豆生育进程延后,生育期表现缩短趋势,且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小粒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及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不同播期的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A1~A3播期间百粒重差异不显著,各品种产量均在A2(5月4日)播种期最高,东农690为2 448.6 kg·hm^-2,吉林小粒豆6号为2 606.9 kg·hm^-2,九芽豆1号为3 101.2 kg·hm^-2,播期间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播期与产量间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早播或迟播病粒率增加,完全粒率降低,蛋白质含量和蛋脂总含量降低,推迟播期籽粒粗脂肪含量持续下降;小粒大豆播期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脂肪含量、总蛋脂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吉林地区小粒大豆适宜播期是5月4日左右,此期间播种有利于获得高产优质的小粒大豆。  相似文献   

5.
林波波河省小农户主要以玉米为主粮来生产,播种时常因翻耕翻埋种子而造成植株个体生长差。本研究目的就是要确定种子大小和播种深度对玉米出苗和生长的影响。实验处理包括两种不同大小的种子(大粒种子和小粒种子)和4个播种深度(5cm、10cm、15cm、20cm)。种子大小对出苗率无显著影响,但不同播深对出苗率有显著影响。种子大小和播种深度均对幼苗高度有显著影响。种子大小对幼苗干重和叶片数没有影响。随播种深度增加,幼苗干重减少。结果显示,播深在5cm和10cm时,种子大小对出苗和幼苗活力没有影响,但播种深度在15cm和20cm时,对出苗和种子活力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北方水稻》2021,51(5)
为探明播种深度对滨海稻区水稻旱直播生育及产量的影响,以盐粳1403、盐粳927、盐粳933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进行了水稻旱直播播种深度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旱直播播种深度在2 cm、3 cm效果最佳,两个处理间差异不大。播深2 cm较播深3 cm、4 cm、5 cm、6 cm三个品种平均出苗率分别高出1.29、21.05、41.15、49.06个百分点,出苗时间分别提早1、3、5、7 d,中胚轴长度分别短0.37、0.9、1.14、1.5 cm;各时期茎蘖数随播种深度增加逐渐减少,齐穗期推迟1~7 d,成熟期推迟1~9 d;三个品种平均实际产量播深2 cm最高,比播深3 cm、4 cm、5 cm、6 cm分别高0.48%、18.16%、41.47%、53.26%。  相似文献   

7.
以水稻品系T-43为供试材料,采用不同种子处理和不同播种深度进行种植。结果表明,浸种后播种有利于出苗,浸种并播种深度≤2 cm产量最高。产量相关性分析表明:总变异的贡献是种子处理播种深度种子处理×播种深度。  相似文献   

8.
2017~2018年夏玉米季,设夏玉米深松播种(ST)和常规免耕播种(NT)2个处理,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农田土壤水热动态、呼吸速率、硝态氮含量、产量及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全生育期,ST处理地积温显著高于NT处理,2个种植季平均提高160.4℃·d,提高幅度为5.3%。全生育期ST处理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平均比NT处理高11.7%。采用深松播种,0~100 cm根系利用水分较为活跃土层含水量比免耕播种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21~100 cm提高2个百分点。0~20 cm深松播种土壤种硝态氮含量含低于免耕播种;41~60 cm相反。0~60 cm土层,不同处理苗期至穗期,深松播种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稍高,但与免耕播种处理差异不显著。深松播种显著降低玉米农田耗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肥料偏生产力也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部分物理特性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免耕和少耕对松嫩平原地区农田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紧实性等物理特性和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春季大豆播种期,免耕处理(NT)土壤含水量高于少耕(RT)和传统耕作(CT)。在大豆生长前期,免耕条件下的土壤平均温度低于传统耕作和少耕,传统耕作和少耕接近,免耕模式的土壤温度日较差低于少耕和传统耕作。5~20 cm深度内,免耕条件下的土壤容重高于传统耕作,在10~20 cm深度内,免耕和少耕接近。不同模式间的土壤机械阻力表现出差异,在0~20 cm深度内,免耕高于少耕和传统耕作。不同耕作模式间的大豆产量差异不显著。短期保护性耕作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应用少免耕模式,能够减少春季播种期间土壤水分损失和沙尘暴侵袭造成的危害,同时对大豆产量并没有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不同播种深度对马铃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马铃薯播种时最佳深度,本试验以马铃薯品种‘会-2’为材料,研究了5个不同播种深度(10 cm,15 cm,20 cm,25 cm,30 cm)对马铃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深度对马铃薯出苗期、生育期、株高、大中薯块茎数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播种深度为20 cm时能极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