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早熟高产水稻新品种新稻10号丰产稳产性及产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稻10号,中粳型常规水稻品种,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用分蘖力强、高产优质、遗传基础丰富的本地当家品种豫粳6号为母本,与品质优、抗病性好的自育品系新稻89402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1~2003年先后参加河南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4年3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2003年、2004年先后分别参加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2005年6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北方粳稻新品种豫粳五号豫粳五号(原代号D2)系焦作农科所和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合作,采用[(台中31×郑粳12)A×36天]F1经快中子辐射选育而成。1994年4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1990~1991年参加河南省水稻中晚粳组区...  相似文献   

3.
武运粳24号(原名泰粳394)是由我国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钮中一先生以"农垦57×桂花黄//9746"(早熟株)育成的迟熟中粳水稻品种。2006年参加江苏省水稻品种预备试验,2007-2008年参加江苏省水稻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生产试验,2010年通过江苏省水稻新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1009。  相似文献   

4.
刘贺梅 《中国种业》2018,(8):102-103
新稻25系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秋粮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粳型常规水稻品种。该品种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4045。2010-2012年参加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4-2017年在河南省沿黄稻区开展多点高产示范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主要介绍新稻25在沿黄稻区的高产示范表现,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丰2号系河南省丰源种子有限公司1995年利用豫粳六号作母本,新丰9402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种。2003-2006年先后参加河南省夏粳稻品种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7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审定编号: 豫审稻2007003。2006年申请新品种保护,保护公告号CNA003196E。  相似文献   

6.
太湖粳2号,原编号86—125—16,系苏州市水稻育种协作组常熟市农科所用太湖糯与秀水04杂交育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1994年3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适宜在太湖稻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苏州市1993年示范面积200公顷,1994年充分利用种源,推广面积预计可达1万公顷。 1 产量表现 太湖粳2号丰产性表现突出,而且具有较好的稳产性。1991年参加苏州市新品种比较试验,8个试点平均每公顷9807公斤(亩产653.8公斤),列参试品  相似文献   

7.
宁粳50号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用宁粳28号、宁粳24号和育种中间材料00HW-433进行复合杂交而成的水稻品种。2012-2014年参加宁夏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3年试验平均产量、增产点次、抗性水平等均达到宁夏农作物水稻品种审定标准,2015年通过宁夏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病、适宜轻简化栽培等特点,是目前宁夏优质稻主导品种。介绍了宁粳50号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辉粳7号是在通育124生产田,选择自然变异株,系统法选育而成.该品种2002年参加吉林省水稻新品种预备试验,2003年和2004年参加区域试验,2004年参加生产试验.2005年1月经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辉粳7号具有优质、高产、抗旱、灌浆速度快、结实率高、耐寒等特点;稻米垩白粒率极低、垩白度极小、透明度高,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米饭食味极佳、口感柔软、不回生,米饭食味与秋田小町媲美.抗稻瘟病性能一般、辉粳7号在各级试验和大面积示范中表现优异,是深受广大稻农欢迎的适应性广的理想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宛粳096是南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的水稻新品种,2014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4003)。介绍了宛粳096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盐粳11号系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科所以盐粳93272/镇稻88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6年、2007年参加江苏省中熟中粳区试,2008年参加江苏省中熟中粳生产试验,2009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正>特优107水稻系福建省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龙特甫A不育系与恢复系漳恢107配制的晚籼三系杂交稻品种,2008年晚季、2009年晚季参加漳州市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2010年晚季参加漳州市水稻新品种生产试验,201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区域审定(闽审稻2012E03(漳州)。2013年早季我站引进在水稻新品种展示点进行展示,2013年晚季在福建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核心示范片进行示范3hm2。该品种在我市展示示  相似文献   

12.
<正>新稻18号,中粳常规水稻品种,由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该品种集超高产、优质、多抗于一体。2007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07001,并获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支持;2008年8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28,并获得农  相似文献   

13.
水稻新品种豫粳7号豫粳7号是新乡万农集团公司稻麦研究中心于1983年以(6811×107)F1为母本,以IR26为父本杂交,经多年系统选育,于1989年育成。1996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高产、优质、多抗类型。中晚熟,全生……  相似文献   

14.
1990年3月中旬,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对全省大季作物水稻(籼、粳、糯)、玉米、大豆新品种组织了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参加新品种区域试验的水稻中籼品种有9个,粳稻品种7个,糯稻品种7个;大豆新品种11  相似文献   

15.
刘贺梅 《中国种业》2017,(12):69-70
新稻69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科研团队于2005年以新稻18号为母本、苏北9号为父本有性杂交,经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该品种为常规粳稻,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弹性强,分蘖力中等,株高105 cm,穗长18.1cm,穗粒数148.8粒/穗,千粒重25.5g,综合性状优良。于2016年7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稻区种植,是河南省自2012年启动豫南粳稻品种试验以来第1个通过审定的适宜豫南"籼改粳"种植的粳稻品种。  相似文献   

16.
赛粳16是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安徽赛诺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粳型常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是以镇稻681(镇稻99/武运粳7号)作母本、盐稻3872(镇稻88/盐稻99-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参加北方稻区国家黄淮粳稻组试验,经过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于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90036。适宜在河南、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的稻瘟病轻发区种植。本文重点介绍赛粳16的选育经过,以及参加北方稻区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综合表现,且归纳总结这几年多点示范种植集成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信粳糯631是以皖稻68为母本、信粳64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4年参加河南省豫南粳稻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8910.0kg,比对照郑稻18号增产15.5%,达极显著水平;2015年续试,平均产量9829.5kg,比对照9优418增产3.8%。2016年参加河南省豫南粳稻品种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量9034.5kg,比对照9优418增产3.8%。2014-2015年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最高为6.25,感纹枯病,对白叶枯病最高为5级。出糙率83.6%、直链淀粉含量1.6、胶稠度100mm等品质指标达优质一级米标准。201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7001)。  相似文献   

18.
武育粳2号(原名8169—33)是由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1989年审定通过的一个早熟晚粳水稻新品种。多年来,经试验试种,表现突出,亩产一般稳定在550公斤以上,1991年种植面积达500万亩,累计种植面积在1500万亩左右。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其生产性能,使其在生产上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应用,也为科学地选用良种提供更全面的信息,现依据江苏省单季晚粳品种区域试验汇总结果,结合有关市、县种植情况,对该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抗逆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连嘉粳1号是连云港市农技推广中心从秀405突变单株中系统选育出的中粳水稻品种,2001年参加全国北方稻区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615.6/667m^2,因优质高产,2002年破格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569kg/667m^2,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3.4%,同年区域试验产量为627.8kg/667m^2.较对照增产3.7%。2003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在豫北、鲁南、苏北、安徽淮北及陕西西安等地种植,尤其适于肥水条件较好的高产地区。  相似文献   

20.
垦粳5号原代号农大9129,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2005年以垦鉴稻10为母本、以系选1号为父本配制的组合。2010~2011年参加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水稻区域试验,2012年进入生产试验。于2012年12月经黑龙江农垦总局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正式命名,是一个早熟、高产、稳产、优质的水稻品种。1品种选育报告1.1品种来源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水稻中心于2005年以垦鉴稻10为母本、以系选1号为父本配制组合,2009年参加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