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朝阳地区近30a降水时空变化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气候倾向率分析朝阳地区近30 a的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 a朝阳地区南部、北部年降水均呈上升趋势,南部地区气候倾向率为21.9 mm/10 a,北部为0.3 mm/10 a,上升趋势明显不同;南部地区各季节降水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北部地区秋季呈上升趋势,其他季节均呈下降趋势;朝阳地区年代间降水差异显著。掌握降水时空变化趋势,为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防灾减灾工程等提供决策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张家口地区近50年(1965-2014)的气温和降水等气象资料,以及近34年(1981-2014)玉米产量资料,研究了张家口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张家口玉米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并在1986/1987年发生突变,降水量变化表现为年际间波动性大,存在稳定的9年左右变化周期。干旱具有明显变化特征,自气温发生突变后,夏季干旱的空间范围、持续时间和干旱程度均有所增加。各县玉米产量变化与气候要素变化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其中降水是影响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玉米产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水城县降水气候特征及极端干旱年形势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城县气象观测站1961—2013年逐月降水量资料以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标准化降水指数(Z)等分析方法,分析水城县50年来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城县降水集中在夏季,占全年的53.8%;从11月至次年3月,出现暴雨的机会不大;11月、12月、2月降水年际变化较大;夏季降水多变,不稳定;全年的月际降水正态性分布较好,其中12月的降水正态性分布最差,为正偏异常高峰态。利用标准化降水分析得出近50年逐季节旱涝情况,揭示出近5年来极端干旱事件频发;利用NCEP 1°×1°,根据500 h Pa极端干旱年与多年距平环流形势分析,得到极端干旱年环流形势特征,进一步分析极端干旱年的水汽条件,揭示出各季节极端干旱出现的水汽输送特征。  相似文献   

4.
基于SPI的烟台地区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烟台地区11个气象观测站的近30年(1981~2010)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得到了烟台地区近30年的年度干旱指数和季节干旱指数,并根据干旱标准中干旱发生频率、干旱站次比和干旱强度三项指标分析了烟台地区近30 a干旱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30 a来,烟台地区以轻旱为主,中旱和重旱比例持平,有干旱发生频率逐渐减少而发生强度有所增强的趋势;春旱和夏旱有增加趋势,冬旱和秋旱有减少趋势;西部和北部地区发生干旱的次数明显多于东部和中间地带地区。与灾情对比时发现,年SPI能够较好的对长期的干旱进行描述,但在年内发生短期干旱时,效果欠佳。尽管烟台地区近几年来没有重旱出现,仍需注意做好对干旱特别是重旱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5.
基于东北三省1961—2015年的气象数据,计算了4个时段(雪季、雨季、生长季和年际)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同时利用HP滤波法分离了1992—2015年4种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大豆、小麦)的气象产量,并构建相应的标准化产量残差序列,分析东北三省不同时段的SPEI对该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气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雪季SPEI与粮食作物产量残差序列显著相关,尤其是在辽宁省更为明显;2)作物气象产量对SPEI的响应与发生区域、时段、作物品种有关,水稻的气象产量与各时段SPEI基本成负相关,大豆气象产量随生长季、年际SPEI的增大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但小麦气象产量与SPEI的关系不甚明显。因此,在东北整体干旱化的背景下,不同时节的SPEI对各作物产量的影响并不同步,可见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对气象干旱的响应存在地区差异性和季节差异性。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大尺度下的气候变化规律和局地的气候特点对农情进行分析诊断,尤其是非生长季的气象干旱应引起重视,以更全面地指导未来的农业生产决策。  相似文献   

6.
运用1971—2017 降水资料及同期麦积区马铃薯产量资料,分析近47 年不同类型干旱 概率及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建立干旱气象保险指数及马铃薯干旱气象理赔值计算模式,对 各种干旱组合对马铃薯种植风险理赔额度计算分析得到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依据科尔沁沙地最典型地区-奈曼旗气象站1981-2010年逐月、逐旬降水资料,结合不同的气候特征,采用正交多项式回归法及相关分析法等数理统计方法,利用GIS技术分析了奈曼旗干旱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对奈曼旗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其他气象因子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提取宁夏马铃薯主要生产区1981~2005年的马铃薯气象产量,并对相应年份马铃薯生长阶段的平均气温、降水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其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降水,6~8月降水不足,对其产量影响最大。分析宁夏马铃薯主产区气温、降水的变化,均不利于单产的稳定提高,中部干旱无灌溉条件地区不宜发展马铃薯种植。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年型玉米生长季降水特征以及气候成因,为提高气候预测预报准确率和农业生产防灾减灾能力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朝阳地区7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2014年气象资料,分析玉米生长季降水特征及“夏旱”气候成因.结果表明,2014年玉米生长季降水偏少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玉米出苗拔节期和成熟末期,降水偏多;抽穗开花期7~8月降水持续偏少,发生了自1952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夏旱”,给玉米开花授粉和灌浆造成严重影响,致使玉米产量降低;造成朝阳地区2014年严重“夏旱”的主要气候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  相似文献   

10.
邹士奖  胡继超  张斗胜  蒋晓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489-17490,17493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安庆地区水稻生产的影响。[方法]选取1980~2009年水稻生长期(5~11月)的气温、降水资料,采用5年滑动平均的方法,制作了气温和降水量的滑动平均图,分析影响水稻生长的主要因子气温及降水变化特点,并采用直线滑动平均模拟的方法来分离出气候产量,从而分析气候因子对安庆地区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近30年安庆地区水稻生长期内气温整体上是一个上升的趋势,从1993年开始上升比较明显,而降水量则是个下降的趋势,在2000年后降水量比较稳定;这些是水稻产量在2000年后出现一波较快增长的气候背景。从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分离的结果来看,相对气象产量变化幅度较大,减产年份最大达27.5%,在近30年中减产年份达4年;水稻的气象产量与气温的关系除9月外均是呈正相关,水稻的成熟收获期的过量降水对水稻产量有不利影响。干旱是影响该地区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农业灾害。[结论]该研究为提高安庆地区粮食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376-4378,4380
基于SPI标准化降水指标能反映干旱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的优点,将其作为干旱规律和周期的分析指标,然后利用功率谱分析法,对朝阳地区的干旱周期和干旱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朝阳地区是个旱情频发的区域,除极易发生轻旱外,还易发生中旱和特旱,秋冬季节会经常发生特旱,这为来年春天的播种带来困难;同时,朝阳地区旱涝呈现5~10年的周期性波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周期性。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朝阳县降水量盈亏与干旱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朝阳县降水量与作物需水量之间的关系出发,应用作物水量平衡公式和干旱指数法,探讨朝阳地区自然降水的盈亏与干旱情况。结果表明,朝阳年平均缺水量约为130 mm,严重缺水时段集中在春秋两季,且以春季缺水最为突出,从而使得干旱年景占到了80.0%,其中重旱、严重干旱年景占42.2%。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干旱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甘小艳  刘成林  黄小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676-14678
[目的]分析鄱阳湖干旱状况及其成因。[方法]针对鄱阳湖干旱现象,对鄱阳湖10年前及近10年的干旱状况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鄱阳湖干旱产生的原因。[结果]鄱阳湖区干旱出现的频率高,连续发生严重干旱的次数也较多,21世纪以来鄱阳湖低水位日益加剧。鄱阳湖干旱主要受降水减少、长江及"五河"水位低、水利工程、工农业用水增加、其他方面等因素的影响。[结论]该研究为相关部门制定鄱阳湖抗旱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71—2011年天水地区河谷、渭北、关山区3个代表点的气象站资料,以湿润度指数(Mi)、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降水距平百分率(Pa)3种干旱监测指标及等级划分为基础,对天水各气候区的春、夏、秋3个主要作物生长时段干旱气候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水春季(3—5月)出现干旱灾害的气候风险最大,各气候区10年中有6~8年出现干旱,中旱以上干旱河谷区10年中有4~5年、渭北区有5~6年、关山区有2~4年出现;夏季(6—8月)干旱风险次之,各气候区10年中有6~7年出现干旱,中旱以上干旱河谷区10年中有2~4年、渭北区有2~3年、关山区有2~4年出现;秋季(9—10月)各等级干旱气候风险出现均较小。各季干旱风险主要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  相似文献   

15.
利用周村区1979—2015年降水资料,采用降水变率、线性趋势、滑动t检验等现代气候学诊断方法,分析了近37年来周村区降水量的月、季、年际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运用Z指标分析了周村区旱涝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1979—2015年周村区降水量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春、夏、秋季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冬季降水量呈略微减少趋势。周村区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4—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90%,7月份降水量最多,1月份降水量最少。近37年来周村区偏旱、偏涝年份各11年,正常年份15年。  相似文献   

16.
孙宝利  关莉  李凝  潘洪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324-16326
[目的]研究降水特征和干旱趋势变化,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服务。[方法]采用气候倾向率和干湿指数分析方法。[结果]近48年,阜新地区降水量、降水日数在减少,导致干旱频率增加,尤其经过2次连年干旱之后更加明显;年降水量趋势减少68mm;农作物生长季降水量趋势减少77mm;≥0.1、≥5.0、≥10.0mm降水日数趋势减少分别为11.8、3.3和0.8d。干湿指数K值趋势下降0.197,农作物生长季干旱频率增加23.4%,播种出苗阶段中旱频率增加20.0%,作物旺盛生长阶段轻旱频率增加20.5%,成熟收获期中旱频率增加32.2%。  相似文献   

17.
王俊  胡继超  袁学所  吴有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62-17163
利用历年逐日降水量、蒸发量等资料,引用一种动态干旱指数,通过比较干旱指数计算值和干旱等级判别标准来判别干旱的发展;然后,基于动态干旱指数,运用VC++计算机编程语言和Access数据库开发了一套安徽省江淮分水岭地区动态干旱识别系统。这对该地区干旱预测与预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孙俊  张学艺  李剑萍  齐旭峰  魏广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40-20842,20880
[目的]分析研究西北地区历次特大干旱的开端-宁夏西吉县干旱暴雨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规律。[方法]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划分干旱等级并进行统计分析;用季节指数、线形趋势、5年滑动反映干旱变化趋势;时间序列的循环波动用多项式模拟年代际尺度变化,多项式分解的正数部分用柱形图模拟年际尺度变化。[结果]11~6月干旱季节指数大且波动变化;年干旱的总变化趋势呈上升,年代际尺度的干旱以1977年前后最为严重,有约15年、20年的周期,年际尺度的干旱近年急剧上升;对3~5月、9~11月干旱的总趋势、年代际尺度、年际尺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讨论。从500 hPa高空天气图上对西吉第一场透雨、久旱转雨天气形势进行了归类分型。[结论]这些工作对开展干旱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了西北地区历次特大干旱的开端-宁夏西吉县干旱暴雨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规律。[方法]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划分干旱等级并进行统计分析;用季节指数、线形趋势、5年滑动反映干旱变化趋势;时间序列的循环波动用多项式模拟年代际尺度变化,多项式分解的正数部分用柱形图模拟年际尺度变化。[结果]11~6月干旱季节指数大且波动变化;年干旱的总变化趋势呈上升,年代际尺度的干旱以1977年前后最为严重,有约15年、20年的周期,年际尺度的干旱近年急剧上升;对3~5月、9~11月干旱的总趋势、年代际尺度、年际尺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讨论。从500hPa高空天气图上对西吉第一场透雨、久旱转雨天气形势进行了归类分型。[结论]这些工作对开展干旱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气候的演变,植被培育面临严峻的干旱缺水形势。为进一步增强抗旱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主要以作物栽培为背景,重点论述了有关抗旱的基础问题。通过分析干旱的特点、表现形式、区域差异、相对性、降水和灌溉水的利用状况、应对干旱的策略等,以明晰抗旱的依据。认为土壤水分亏缺是干旱的主要表征;土壤干旱的滞后性,也即和大气干旱的非同步性,是抗旱的一个重要依据。通过对抗旱途径的讨论,细分出避旱、御旱二个方面,并且认为御旱应当是正常的生产方式。抗旱具有高效、节约用水的特征,直接抗旱和间接抗旱都是必要的。最后,还补充阐述了水文干旱、降水资源化利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