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洱海近岸菜地不同土壤发生层的NH4+-N吸附解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温吸附-解吸试验研究了洱海近岸菜地不同土壤发生层(耕作层A、犁底层P、潴育层W和潜育层G)NH_4~+-N的吸附解吸特征,并分析了吸附-解吸参数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关系,旨在为洱海近岸菜地不同土壤发生层氮素通过浅层地下水向洱海水体扩散通量的确定提供重要参数。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发生层NH_4~+-N的等温吸附-解吸特征分别符合Langmuir模型和一元线性方程,而且不同土壤发生层NH_4~+-N的吸附-解吸过程具有不可逆性,解吸存在滞后性;不同土壤发生层NH_4~+-N的饱和吸附量(Q0)为435.597~982.757 mg·kg~(-1),NH_4~+-N平衡浓度(ENC0)为0.370~0.661 mg·L~(-1),解吸速率(K3)为0.281~0.729。土壤对NH_4~+-N的吸附能力为A层P层W层G层,而解吸能力与此相反。土壤中粉粒、黏粒含量和砂粒级微团聚体与Q0、最大缓冲容量(MBC)、ENC0呈正相关关系,与K3呈负相关关系。Q0、MBC、ENC0与不同土壤发生层OM、TN和NH_4~+-N呈正相关关系,与总铁、总锰和pH呈负相关关系,而K3有相反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施氮量对石灰性潮土锌吸附和解吸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吸附等温线法,设置8个锌水平(0、0.5、1、5、10、50、100、1 000 mg·L~(-1))和3个氮水平(0、20、40 mg·L~(-1)),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石灰性潮土锌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锌的吸附曲线在3个施氮处理下与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都吻合,其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7 8、0.944 7和0.992 7。而土壤锌的吸附曲线采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拟合,R~2分别为0.939 1、0.934 1和0.761 0,其适应性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而降低,在N_(40)处理下不适宜采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3个施氮水平下,随着平衡液锌质量浓度的增加,土壤锌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在Zn_(1000)水平下达到最大值(1 232~1 693 mg·kg~(-1)),而锌吸附率则先增加后降低,在Zn_(10)水平下达到最大值(98.0%~99.1%)。3个施氮处理下,土壤锌的最大吸附量Q_m分别为1 662.4、1 513.2和1 262.1 mg·kg~(-1),吸附强度因子K_L分别为0.069 1、0.053 5和0.041 6 L·mg~(-1),表明与不施氮(N_0)处理相比,2个施氮处理(N_(20)和N_(40))的Q_m和K_L降低了。同时,N_(20)处理下的吸附平衡常数K_F(244.6 (mg·kg~(-1))·(L·mg~(-1))~(1/n))和n(3.52)也低于N_0处理下的K_F(276.7 (mg·kg~(-1))·(L·mg~(-1))~(1/n))和n(3.56)。N_(20)和N_(40)处理也降低了不同施锌水平下的吸附量和吸附率。3个施氮水平下,土壤锌的解吸量和解吸率均随着平衡液锌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最大解吸量(472~553 mg·kg~(-1))和解吸率(32.0%~44.5%)均出现在Zn_(1000)水平下。N_(20)和N_(40)处理对土壤锌的解吸量和解吸率的影响取决于施锌水平。3个施氮水平下,土壤对锌的解吸量均随吸附量的增大而增加,且锌解吸量小于锌吸附量。因此,施氮可以抑制土壤对锌的吸附,影响土壤对锌的解吸,进而提高土壤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秸秆还田深度对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网袋的方法明确秸秆还田到不同深度(0、10、20、30、40cm)后对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经过120d还田腐解,不同深度的微生物量碳、氮均呈现波浪型趋势。表层覆盖的微生物量碳含量最低在76~250mg·kg~(-1),10cm处理各层次最高,在133~422mg·kg~(-1),20cm处理各层次在134~328mg·kg~(-1),30cm处理各层次101~245mg·kg~(-1),40cm处理各层次在71~294mg·kg~(-1);各处理微生物量氮含量以表层覆盖和10cm处理最高,在2~83mg·kg~(-1),20cm处理和30cm各层次微生物量氮在11~50mg·kg~(-1),40cm处理各层次微生物量氮最低在4~33mg·kg~(-1)。在秸秆还田到各深度土壤后,比较每一深度秸秆的上层、中层、下层土壤的微生物碳氮含量,均以下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高于中、上层土壤。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黄瓜幼苗根系生长与不同氮素用量及氮形态间的关系,采用盆钵培养的方法,以硝酸铵磷为供试肥料(NO_3~--N∶NH_4~+-N为0.9∶1.0),研究不同氮素用量及氮素形态对黄瓜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氮肥的黄瓜幼苗根长高于各施氮处理,施用氮肥植株根系的生长受到抑制,氮素用量100mg·株~(-1)的情况下,根系生长受到的抑制更为明显;施用氮肥主要降低了根系直径在1.0~1.3mm和2.3~2.6mm范围内的根长比例。黄瓜幼苗的根长与播种前和移栽期基质无机氮的含量与形态显著相关。播种前基质NO_3~--N含量为382mg·kg~(-1)、NH_4~+-N含量为373mg·kg~(-1)、无机氮总量840mg·kg~(-1)时,根长最小;移栽期,幼苗根长随基质NO_3~--N含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基质NH_4~+-N含量为88mg·kg~(-1)、无机氮总量为455mg·kg~(-1)时,对根长的抑制作用最大。播前基质NO_3~--N/NH_4~+-N的比值为10.7时,根长最大;移栽期NO_3~--N/NH_4~+-N为3.8时,则显著抑制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5.
将无机化肥、有机肥和微生物生物肥作底肥施入种植冬小麦的土壤,并在作物生长发育不同时期,测定微生物生物量碳(Bc)、速效 N,P,K 含量。研究发现各施肥处理之间 Bc 没有显著差异,而土壤无机氮(NH_4~+-N 和 NO_~--N)含量大幅度增加,尤其是施用化肥的小区,在整个冬季,土壤都保持很高的 NH_4~+-N 水平(比施用生物肥的土壤,高出30mg·kg~(-1)以上),极易造成氨的挥发损失。施肥也大幅度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尤其生物肥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比其他肥料处理要高10mg·kg~(-1)左右,但施肥对土壤速效钾的含量没有显著地影响。施肥各处理的小麦产量比不施肥处理略有增加,但没有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木质纤维素和蒙脱土为原材料,采用插层复合方式制备木质纤维素/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LNC/MMT)吸附剂,研究其对Hg(Ⅱ)离子的吸附和解吸性能。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Hg(Ⅱ)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在Hg(Ⅱ)溶液初始浓度为0.8mmol·L~(-1),吸附时间为120min,吸附温度为50℃,pH值为4时,吸附量达到最大79.32mg·g-1;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模型。采用0.3mol·L~(-1)的HNO3作为解吸剂,在解吸时间为30min、解吸温度为30℃时解吸量达到最大66mg·g-1。循环再生试验证明所制备吸附剂的重复使用性能良好。进一步结合SEM、EDX和FTIR分析了该吸附剂对Hg(Ⅱ)的吸附和解吸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水生植物对生态沟渠底泥磷吸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用于小流域源头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3条生态沟渠为研究对象,采集入口处(S1)、中间段(S2)和出口处(S3)沟渠底泥,分析其属性和磷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沟渠底泥全磷含量在0.19~0.60 g·kg~(-1)范围内,且沿水流方向有增大趋势;草酸提取态磷(Pox)及有机质含量与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R2=0.920和P0.05,R2=0.549,n=9);而底泥的p H值则随着水流方向有降低的趋势。Langmuir方程拟合吸附数据发现,底泥吸附/解吸平衡磷浓度(EPC0)、磷最大吸附量(Smax)和磷吸附键能参数(Kc)分别为0.08~0.38 mg·L~(-1)、555.6~909.1 mg·kg~(-1)和0.18~0.52 L·mg~(-1)。样点S2(挺水植物梭鱼草和沉水植物绿狐尾藻交接种植区)的Smax最大、EPC0最小,样点S3次之,而样点S1的Smax最小、EPC0最大。这说明水生植物的种植和合理配置,不仅能够影响底泥基本属性的变化,且能增强底泥对磷的吸附作用,有利于降低生态沟渠的磷输出风险。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改性沸石对NH4+的吸附及解吸动力学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沸石对NH4+的吸附和解吸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修正的Freundlich方程、抛物线扩散模型和异分子扩散模型,相关系数为0.940~0.998;改性沸石对NH4+吸附量及解吸量均比天然沸石高;天然和改性沸石的NH4+解吸速率均很快,在60 min内即解吸完全.  相似文献   

9.
湖南主要植烟土壤磷的吸附与解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对湖南主产烟区的8个代表性植烟土壤进行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研究。结果表明,8个植烟土壤磷的最大吸附量(X_(max))变化为(657.8±17.82)~(848.9±8.31) mg·kg~(-1),吸附平衡常数(K)的变化为0.026~0.145,最大缓冲容量(MBC)的变化为(21.5±0.97)~(123.1±18.56)mg·kg~(-1),易解吸磷(RDP)变化为(0.9±0.81)~(5.7±1.67)mg·kg~(-1),土壤磷饱和度(DPS)变化为(3.25±0.61)%~(12.81±0.49)%。永定谢家垭(Ⅰ)X_(max),K和MBC值最大,说明该土壤具有最大磷库、最大磷吸附结合能和最强的磷缓冲性能;龙山大安(Ⅱ)土样DPS值最大,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较弱,游离态磷含量较高;龙山茨岩(Ⅰ)土样RDP值最大,表明土壤磷素容易流失;不同土壤间磷酸吸收系数(PAC)相差不大;永定谢家垭土壤(Ⅱ)对外源磷的缓冲能力和对磷的固定作用最强烈。  相似文献   

10.
利用磁性斜发沸石作吸附剂,考察了含背景电解质溶液初始pH、吸附剂投加量、Pb2+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对其吸附Pb2+的影响,通过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探讨了磁性斜发沸石吸附Pb2+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磁性斜发沸石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Pb2+,最大吸容附量达136.1 mg/g.磁性斜发沸石对Pb2+的吸附平衡时间为48h,溶液pH =6.0左右时,吸附剂投加量增大有利于Pb2+的去除;随着溶液中NaNO3背景电解质浓度增大,磁性斜发沸石对Pb2+的吸附量显著降低;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及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推测磁性斜发沸石对Pb2+的吸附既有物理吸附又有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天然沸石对NH4+离子的吸附及解吸动力学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沸石对 NH4+的吸附和解吸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修正的 Freundlich方程、抛物线扩散模型和异分子扩散模型。沸石对NH4+的解吸速度很快,在60 min内解吸完全。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SM3樱桃谷鸭为研究对象,添喂葛根异黄酮、葛根素和大豆异黄酮,研究对樱桃谷鸭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的1日龄sM3樱桃谷鸭160只,按初始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半,分别饲喂),采用4×2两因素析因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葛根异黄酮10mg·kg^-1、葛根素10mg·kg^-1、大豆异黄酮10mg·kg^-1;各组试鸭均在基础饲粮预饲1周后喂给各添加剂,并于21日龄屠宰对其屠宰性能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葛根异黄酮组母鸭体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日增重也有高于其他组的趋势,耗料量和饲料增重比差异不显著。屠宰试验表明:母鸭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瘦肉率都高于公鸭(P〉0.05),并以葛根异黄酮组母鸭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吕鑫 《饲料博览》2014,(12):24-28
试验选用1日龄海蓝褐蛋雏鸡120只,分为4个组,每组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益生素107cfu·kg-1、黄芪多糖300 mg·kg-1、益生素5×106cfu·kg-1+黄芪多糖150 mg·kg-1,试验周期为50 d。试验结果表明,益生素和黄芪多糖均能提高雏鸡的生长性能,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较对照组均能显著提高免疫器官指数、抗体滴度和血清溶菌酶含量(P0.05),而以益生素+黄芪多糖组效果最好,较对照组能提高胸腺指数25%,法氏囊指数14%,溶菌酶含量提高35%,抗体效价则要提高1个滴度。  相似文献   

14.
沸石对几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间歇震荡平衡法研究了天然沸石对重金属离子Cd2+、 Zn2+、 Cu2+、 Pb2+的吸附及解吸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沸石对4种重金属离子Cd2+、 Zn2+、 Cu2+、 Pb2+的等温吸附曲线均符合Langmuir方程、 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其中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性最好,相关系数在0.981~0.994之间.沸石对4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其大小顺序依次为Pb2+〉Cu2+〉Zn2+〉Cd2+.沸石对4种重金属离子的解吸率,其大小顺序依次为Cd2+〉Zn2+〉Cu2+〉Pb2+.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氮钾用量下土壤氨(NH3)挥发和氧化亚氮(N2O)排放,为确定氮钾肥合理施用和大气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盆栽实验共9个处理:N0K0、(NO^-3-N)50K35、(NO^-3-N)50K80、(NO^-3-N)100K35、(NO^-3-N)100K80、(NH^+4-N)50K35、(NH^+4-N)50K80、(NH^+4-N)100K35、(NH^+4-N)100K80。分别采用静态箱法和通气法采集N2O和NH3。氮肥显著增大了N2O的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以及NH3的挥发速率和累积排放量。N2O的平均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从不施肥处理的15.8μg·m^-2·h-1和0.17 mg·kg^-1增加到氮肥用量100 mg·kg^-1时的45.6μg·m^-2·h-1和0.57 mg·kg^-1。NH3挥发速率和累积排放量在氮肥用量为100 mg·kg^-1时达到最大,分别为1.5 kg·hm^-2·d^-1和4.18 mg·kg^-1。铵态氮为氮源的各处理N2O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以及NH3挥发速率和累积排放量均高于以硝态氮为氮源的各处理。钾肥显著增大了NH3挥发速率和累积排放量,但在低氮水平下,钾肥显著降低N2O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化学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是NH3挥发和N2O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与硝态氮肥相比,铵态氮肥更易于NH3和N2O的排放。增施钾肥显著增大土壤NH3挥发速率和排放量,但降低了土壤N2O的排放通量,显著减少了整个生长季节N2O的累积排放量。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NO3-/NH4+不同配比(10:0、7:3、5:5、3:7、0:10)对植物的镉吸收累积及生理方面的影响。Hoagland营养液为基础,以小白菜为材料,研究了NO3-/NH4+不同配比对镉胁迫下(1mg/L)小白菜生长、镉累积及全氮、全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mg/L镉处理下,以NO3-/NH4+配比为5:5时,株高最大,并显著高于对照;NO3-/NH4+配比为7:3时,地上部鲜重、干重与地下部鲜重、干重均为最大,而各处理之间根冠比差异不显著;净光合速率、蒸腾效率随NH4+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并以NO3-/NH4+配比为7:3时最大,胞间CO2浓度的变化则与之相反;不同NO3-/NH4+配比处理后,地上部全碳含量随NH4+浓度的升高呈逐渐增加趋势,而地下部全碳含量则为不同NO3-/NH4+配比处理均高于对照;地上部全氮含量随NH4+浓度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且不同NO3-/NH4+配比处理均小于对照,地下部全氮含量除NO3-/NH4+配比为3:7处理外,其余处理均高于对照;地上部镉含量以NO3-/NH4+为7:3时为最小,且随NH4+浓度增加,小白菜地上部对镉的吸收呈增加趋势,而各处理的地下部镉含量均高于地上部镉含量。在1mg/L镉处理下,以NO3-/NH4+为7:3时小白菜地上部对镉的吸收累积最少;增加NH4+浓度能加速小白菜地上部对镉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硫、硒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盆栽条件下施用硒、硫肥料,研究硒、硫对苜蓿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施硫肥、单施硒肥和硒硫互作3种方法找出最佳施肥方案,为优质牧草提供科学的施肥方法。结果表明:单施硫肥时,施肥量为S80mg·kg-1时植株含硫量最高,再增加硫肥的施用量,植株硫含量下降。施硫量为S40mg·kg-1时干物质积累最多,但植株中的叶绿素含量随施硫水平变化却不明显。硒用量对植株的干物质影响不明显,而叶绿素随着硒量的增加而增加,硒量为Se3.0mg·kg-1时苜蓿叶绿素含量最高。硒硫元素互作表明,施硫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植株中的硒积累,而S20mg·kg-1+Se1.5mg·kg-1处理植株的硒含量最高,随施硫量的增加植株中硒的积累量变少。施肥处理为S40mg·kg-1+Se1.5mg·kg-1时植株的干物质积累最大,其综合表现也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不同硒源对仔猪生长性能及体液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不同硒源及水平对仔猪生长性能和体液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35日龄断奶三江白猪仔猪90头,随机分为10组。将纳米硒、酵母硒和亚硒酸钠3种硒源分别以0.1、0.3、0.5 mg·kg~(-1)3个硒水平添加到基础日粮中,配制成试验日粮,基础日粮作对照,试验期为35 d。试验期结束测定血清中的IgG、IgA、IgM、C_3、C_4。结果显示:①饲喂不同硒源及各添加水平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料肉比,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血清中IgG、IgA、IgM、C_3的水平均以0.5 mg·kg~(-1)的纳米硒组最高,且显著高于纳米硒、酵母硒、亚硒酸钠的0.1 mg·kg~(-1)添加组,显著高于0.5 mg·kg~(-1)的亚硒酸钠组及对照组。C_4的水平以0.3 mg·kg~(-1)的酵母硒添加组最高,且显著高于0.5 mg·kg~(-1)的亚硒酸钠组及对照组。结论:日粮中添加0.5 mg·kg~(-1)的纳米硒能提高机体体液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9.
五种物料对磷的吸附—解吸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滇池流域富营养化严重,非点源磷污染对滇池水体影响较大,为防止施入农田的畜禽粪便中水溶性磷的过度流失,采用室内等温吸附的方法,探究了5种物料对磷的吸附能力及吸附后解吸能力的强弱,并分别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各物料的等温吸附曲线,挑选出适合的1种作为猪粪填充物料。结果表明,5种物料中粉煤灰的吸附能力最强。用Langmuir方程拟合得出:粉煤灰、锅炉灰、鸡蛋壳、氧化铝、沸石的最大吸附量(Qmax)分别是2380.95、1818.18、1694.92、1428.57、1923.08mg·kg-1。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得出吸附能力(K)最大的是粉煤灰。5种物料中解吸趋势较缓慢的是粉煤灰。粉煤灰是5种物料中最适合作为畜禽粪便水溶性磷的吸附填充物。  相似文献   

20.
不同激素配比对百合鳞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百合鳞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激素配比,以给百合大规模的培养与繁殖创造有利的条件,以百合鳞片作为外植体,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百合鳞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2,4-D浓度,6-BA浓度,NAA浓度3个因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表现为6-BANAA2,4-D。最优的激素配比组合为A2B1C3,即2,4-D 0.6 mg·L-1,6-BA 0.3 mg·L-1,NAA0.9mg·L-1,其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1.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