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流变学方法探讨了在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中添加硅酸镁铝及协同使用硅酸镁铝与黄原胶对改善微囊悬浮剂贮存物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使用硅酸镁铝即可明显改善微囊悬浮剂的贮存物理稳定性,当其质量分数为2%时,体系即产生明显的触变性,常温贮存(室温,60 d)和热贮(54 ℃±2 ℃,14 d)的析水率分别由68.13%和70.68%减小到3.75%和5.31%;当硅酸镁铝和黄原胶协同使用时,加入质量分数为0.5%的硅酸镁铝和0.3%的黄原胶即可明显改善微囊悬浮剂的贮存物理稳定性,且随着硅酸镁铝用量的增加,体系的触变性也逐渐增强,更有利于改善体系的物理稳定性。表明硅酸镁铝单独使用或与黄原胶协同使用均可明显改善微囊悬浮剂的贮存物理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2%阿维菌素·螺螨酯悬浮剂配方进行研究,通过对各组分用量进行优化,确定了较优的配方。实验结果表明,该配方制备的悬浮剂产品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20%茚虫威悬浮剂的热贮物理稳定性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0%茚虫威悬浮剂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粒径(D50)、zeta电位及稳定性指数(Turbiscan Stability Index ,TSI)与悬浮剂热贮后物理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可快速预测悬浮剂热贮稳定性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热贮过程中D50、zeta电位绝对值的变化与热贮后的析水率无相关性,与悬浮率的变化存在定性关系,但无定量关系;用稳定性分析仪在54 ℃恒温下短时间扫描的结果显示,TSI能与稳定动力学曲线一起较好地预测悬浮剂热贮前后的外观变化及析水情况,悬浮剂在热贮后发生絮凝与析水之间存在临界Delta BS曲线,TSI(54 ℃,1~5 h)与热贮前后悬浮率的差值呈线性相关。因此,短时间内由D50和zeta电位的变化不能预测悬浮剂的热贮物理稳定性,而利用悬浮剂在54 ℃下短时间内TSI的测试值能快速准确地预测悬浮剂热贮后的物理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颗粒粒径和粒谱对悬浮剂贮存物理稳定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颗粒粒径和粒谱对悬浮剂贮存物理稳定性影响研究 ,明确了悬浮剂剂型加工中研磨时间与制剂悬浮颗粒粒径和粒谱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选定了适当助剂、确定了加工工艺的条件下 ,通过调整研磨时间、降低悬浮颗粒粒径和粒谱分布 ,可以改善悬浮体系的物理稳定性。另外 ,由于研磨时间的延长、粒径变小所带来的悬浮体系粘度的增加 ,对制剂物理稳定性也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5.
螺螨酯10%悬浮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螺螨酯原药加工成螺螨酯10%悬浮剂,对配方中的助剂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较佳配方。试验结果表明,该产品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30%吡虫啉悬浮剂中触变性稳定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寻解决农药悬浮剂贮存物理稳定性问题的新方法,本文以30%吡虫啉悬浮剂为例,在制剂配方中分别加入高黏凹凸棒土、普通凹凸棒土、镁铝硅酸盐和膨润土等可在悬浮体系中协同作用形成触变性结构的矿物质,并通过自然贮存和振荡处理后的析水率判断体系中触变结构的形成和可恢复性的强弱。结果表明,30%吡虫啉悬浮剂中加入高黏凹凸棒土、普通凹凸棒土、镁铝硅酸盐和膨润土后分别得到了具有不同可恢复性结构的触变性悬浮稳定体系,各自较佳用量分别为2%、2%、2%和3%。通过主要技术指标测定表明,农药触变性悬浮体系的分散性与制剂配方中加入的矿物质的种类及其用量有关;同时还发现用于评价农药悬浮剂体系物理稳定性的离心稳定指标与触变性悬浮剂实际室温自然贮存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不同增稠剂对以矿物油为分散介质的油悬浮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12.5%丙炔·吡嘧(丙炔噁草酮·吡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为对象,通过流变学和多重光散射方法,研究了有机膨润土、有机高分子和气相二氧化硅3类增稠剂单独使用及有机膨润土和其他两类增稠剂分别搭配使用对可分散油悬浮剂物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的流动特性指数(n)均小于1,为假塑性流体,具有触变性。除有机膨润土和高分子增稠剂Atlox Rheostrux100组合使用时体系更符合Casson方程外,其余样品均更符合Herschel-Bulkley方程。单独使用时,有机膨润土对保证体系稳定的效果相对较好;Atlox Rheostrux 100和Atlox Rheostrux200两种高分子增稠剂的效果差别较大,其中Atlox Rheostrux 100效果更好,这可能是由分子结构差异造成;两种气相二氧化硅类增稠剂由于不能有效形成氢键,效果较差。将有机膨润土和有机高分子增稠剂组合使用时,体系的稳定性有所提升,其中有机膨润土869和Atlox Rheostrux 100组合使用效果更好,体系具有较高的黏度,且具有良好的触变性,物理稳定性优异;有机膨润土869和疏水气相二氧化硅R974组合使用时则效果没有明显的提升。研究表明,流变学和多重光散射两种方法均能较好地表征可分散油悬浮剂的物理稳定性;新型高分子增稠剂和有机膨润土具有协同作用,将二者合理组合添加能大幅提升可分散油悬浮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聚羧酸盐和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分散剂复配体系有利于提高农药水悬浮剂的物理稳定性。本研究选用430 g/L戊唑醇水悬浮剂 (SC) 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聚羧酸盐分散剂850和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分散剂601p复配体系的胶束流体动力学直径以及对戊唑醇SC黏度、Zeta电势、比吸光度和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单独用601p制备的戊唑醇SC的分散稳定性要高于单独用850制备的,而用两者复配体系制备的戊唑醇SC的稳定性明显高于用单一分散剂制备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散剂的复配比例对戊唑醇SC的物理稳定性也有不同影响,其中当m(850) : m(601p) = 1 : 1时,复配分散剂的胶束动力学直径不再变化,制得的戊唑醇SC分散稳定性最好,表现为黏度相对较小,Zeta电势为 –40.8 mV。  相似文献   

9.
二硫氰基甲烷悬浮剂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湿法加工工艺制备10%二硫氰基甲烷悬浮剂.用流点法、黏度法选择了适合于该体系的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探讨了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与悬浮剂黏度的关系,研究木质素磺酸钠盐3A、农乳700号、烷基萘磺酸缩聚物钠盐M和N复配对二硫氰基甲烷悬浮剂稳定性的影响.对表面活性剂、增稠剂等进行了筛选,确定了最优配方.通过稳定性试验表明,二硫氰基甲烷悬浮剂悬浮率大于90%,离心稳定性及热贮稳定性均为优,产品各项指标符合悬浮剂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分散剂及黄原胶对多菌灵悬浮剂流变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探索不同分散剂与黄原胶对农药悬浮剂流变性质的影响,指导农药悬浮剂配方组份的选择,利用流变仪研究了两种不同分散剂与增粘剂对50%多菌灵悬浮剂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烷基酚聚氧乙烯磷酸酯类分散剂TERSPERSE4896、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类分散剂TERSPERSE2210与增粘剂黄原胶协同使用所得悬浮体系,室温(18~25℃)贮存10 d仍表现出二者共同的流变特性,呈假塑性的流变曲线;但室温贮存150 d 后,含TERSPERSE2210与黄原胶的悬浮体系的流变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由假塑性流体向膨胀型流体转变。说明不同类型农药分散剂与黄原胶存在不同的协同作用,并且会直接影响农药悬浮剂体系的流变性能,从而影响农药悬浮剂的贮存物理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The word stability is ubiquitous in colloid science but means different things to different people. In a suspension concentrate it is possible to identify three different physical processes which may lead to instability in a particulate system, namely a change in particle size due to Ostwald ripening, particle aggregation and particle sedimentation. Although these processes may occur simultaneously they are here treated separately in order to promote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cal forces involved.  相似文献   

12.
水基性农药制剂是以水为介质或稀释剂的农药加工类型,本文对水基性农药制剂的主要类别悬浮剂、水剂、水乳剂、悬浮乳剂、悬浮种衣剂、微胶囊悬浮剂等的国内外研发概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以水为介质的环保型新制剂三氯均二苯脲20%悬浮剂,通过对润湿分散剂及乳化剂品种的筛选,考察了配制的悬浮剂各种控制项目指标以及低温、热贮性能并确定了最佳配方:三氯均二苯脲20%,亚甲基二奈磺酸钠盐2%,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1%,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3%,黄原胶0.5%,硅酸镁铝1%,乙二醇5%,有机硅消泡剂0.1%,水67%。结果表明,该悬浮剂分解率低,质量稳定,悬浮率高,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种衣剂加工及实验理论依据,并采用优化组合法对湿润分散剂的复配体系及其它助剂进行了筛选,对毒死蜱.多菌灵.咪鲜胺20%悬浮种衣剂的配方进行了研究,简述了该剂型的特点、配方选择和贮存稳定性,并确定了较佳配方组成、配制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该产品悬浮率90%以上,热贮(54℃±2℃,14d)分解率合格,产品各项指标符合悬浮剂种衣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移动扩散能力,改善其对作物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采用静电自组装法制备了3%阿维菌素纳米囊悬浮剂,测定了其贮存稳定性和释放性能,并通过土壤淋溶试验与土壤薄层层析试验评价了其在土壤中的移动性,验证了其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2龄幼虫 (J2) 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显示:阿维菌素纳米囊为球形,平均粒径 (D50) 为276.81 nm,在释放液中,60 min时纳米囊悬浮剂中阿维菌素的累积释放率为57.59%,而对照乳油制剂中阿维菌素的累积释放率为94.53%。阿维菌素纳米囊悬浮剂在土壤中横向和纵向的移动距离均明显大于阿维菌素乳油,二者对根结线虫J2在24 h时的LC50值分别为0.257与0.427 mg/L。田间试验中,相同用量下分别采用漫灌法与混土法两种方式施药,药后60 d,3%阿维菌素纳米囊悬浮剂处理比3%阿维菌素乳油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高21.82%与4.81%;而药后100 d,前者比后者分别高28.98%与19.79%。表明将阿维菌素制剂纳米化可以增强其在土壤中的移动能力,提高其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发适合于土壤施用的纳米化农药制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新型梳型含氟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硝磺草酮悬浮剂开发中的应用,分别以该类表面活性剂 b1 和 b9 为分散剂,以商品化分散剂YUS-FS3000为对照,分别制备了25%硝磺草酮悬浮剂,并测定了其悬浮率、粒径、入水分散性和稳定性等理化性质,室内除草活性,以及分散剂 b1 的添加量对以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 b1 和 b9 为分散剂制备的硝磺草酮悬浮剂,在热贮、低温和冷冻3种条件下分别贮存14 d,其有效成分含量在25.52%~26.98%之间,3种条件下有效成分质量分数均为合格;同时,在3种贮存条件下的悬浮率均高于98.0%,且以 b1 为分散剂时,其分散性和稳定性优于以YUS-FS3000为分散剂;即使 b1 的添加量 (质量分数) 为2%时,在3种条件下分别贮存14 d,其有效成分含量在25.62%~26.01%之间,同时其悬浮率高于99.0%。3种25%硝磺草酮悬浮剂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的GR50值 (使杂草生物量降低50%的除草剂剂量) 分别为有效成分29.03 (YUS-FS3000)、15.70 ( b1 ) 和10.19 ( b9 ) 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