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加强水土保持 治理洪涝灾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大量数据分析比较了1998年和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的2次特大洪水特征,指出造成998年长江洪水超历史最高水位,即长江洪峰水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长江流域森林遭受破坏,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进而指出要从根本上治理洪水,单靠水利工程水能完全奏效,要把工程治水与治理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结合起来,标本兼治,林水结合,才能真正治理洪水灾害,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关于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基本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全国土壤抗侵蚀特征原位测试的基础上,结合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的基本问题诸如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坡地土壤侵蚀的基本过程、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的关系等进行了初步论证,指出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是严重的,但与江河泥沙的关系并不密切。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有其本身的特殊性,水土保持亦应提倡“排水保土”,而不是“水土保持”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1998年长江洪水规模虽小于1954年,但由于泥沙淤积,围湖造田,长江中游地区湖泊萎缩,河床抬高,洪水蓄调能力降低,江湖洪水水位普遍高于1954年,危险程度大于1954年。正确认识长江上游河流泥沙的变化趋势,查明原因,是制定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和长江中下...  相似文献   

4.
从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及“土壤水库容”分析1998洪水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1998年长江流域遭遇了特大洪水,其汛情仅次于1954年,比如武汉最高水位达2943m,仅比1954年的2973m的历史最高记录低030m。然而,对长江中、下游来说,其抗洪难度却大大超过了1954年。究其原因,强大的暴雨是主要直接原因外,长江上...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建设在防洪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8年长江发生了继1954的以来又一次流域性大洪水,其水位之高,持续时间之长,洪峰次数之多,抗洪抢险投入之大,都是历史上罕见的,分析了此次洪灾,除气候异常、降雨集中外、长江中上游严重的水土流失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加重了洪水造成的险情和灾情。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10年成效论述了水土保持在长江防洪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广泛深入调查认为,以水电建设为龙头,加快长江上游和支流综合开发治理的步伐,对于合理利用长江水资源,减轻中上游地区洪水危害,充分发挥长江水系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而推动整个流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全流域带来了大气污染和水土流失两大环境间题。要解决这两大严重问题,关键是:一要保护和发展植被,保持水土,二要改变能源生产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源。而先期开发长江上游和支流,将会获得保持水土和改善大气质量两大好处。  相似文献   

7.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最大洪水以来历史上又一次全流域特大洪大,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严重的水土流失是这次洪灾的主因,如何尽快治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整治生态环境,确保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是“科教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但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是严重影响长江和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流域在国家的支持下开展了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到2018年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2.34万km~2,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恶化的局面得到彻底扭转,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由增到减、生态环境总体向好的历史性转变,并探索总结了一套具有长江流域特色的水土保持技术路线和不同类型区的治理开发模式。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既要总结和发扬成功的经验做法,更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聚焦重点地区治理;提高投资标准,加大对严重流失区的重点治理投入;注重科学,高质量治理水土流失;强化管理,有效提升水土流失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9.
东北黑土地是我国十分宝贵的耕地资源,保护与治理刻不容缓,农业综合开发必须把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为此,要正确处理政府扶持和农民主体的关系,并借鉴农业综合开发扶持长江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土保持工程的经验,稳步推进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灾后反思     
1998年我国“三江”(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灾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长江流域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66亿元,闽北地区“6·22”特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近80亿元。痛定思痛,我们应该深刻反思造成水灾的原因和我国抗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防洪抗灾策略,预防洪水再次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灾害。  相似文献   

11.
以汉江上游安康水库和渭河流域临潼站1960-2000年发生的特大洪水资料为依据,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汉江上游和渭河流域特大洪水的发生具有一些共同特征.主要表现在两大流域特大年径流量年份,完全与华西秋雨多雨年份相对应,但特大洪水并不都是发生在华西秋雨异常多雨年份,而是错前错后发生.受到季风活动及地理环境的影响,汉江上游和渭河流域特大洪水的发生又表现出各自的特殊性,汉江上游特大洪水主要发生在初夏和秋季,渭河流域特大洪水主要发生在盛夏和秋季;一年中汉江上游特大洪水发生时间早于渭河流域;渭河流域秋季特大洪水发生时间早于汉江上游特大洪水.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水土流失的生物治理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广东省水土流失的指导原则是水利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治理崩岗的技术经验是改进修坡技术;充分利用植物资源;实行草木并举,以草保树促林;实施促生长措施,用“以快制胜”技术战略实现植被覆盖。  相似文献   

13.
整个长江流域,是上游和支流水能资源丰沛,而下游和干流地区的电力奇缺。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境内,水能资源虽得天独厚,但供电不足。解决这个尖锐矛盾:第一、必须把东部经济发展和西部能源开发紧密结合,同步进行,做到互相依存、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第二、必须按系统工程的原理办事,先上游,后下游,先支流,后干流,切不可与此相反;第三、必须首先开发长江上游和支流的水能资源,使我国西部广大“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成为全国的战略后方;第四、必须抓紧建设长江上游和支流的蓄水工程,促使现有电站挖潜改造,彻底解决全流域和毗邻地区冬季缺电的迫切问题。保证这些决策顺利实现:1、要坚决实行大中小水电并举的方针;2、要坚决搞流域规划,实行梯级开发;3、要在开发长江上游水能资源的同时,尽快把四川省建成长江水源涵养林基地;4、要千方百计搞活经济,广开财路,为四川水电建设筹集资金。  相似文献   

14.
汉江上游近50a来降水变化与暴雨洪水发生规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使用EOF分解、滑动平均和线性回归趋势分析,对汉江上游流域1960—2009年逐月及全年降水量变化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汉江上游在近50a来,年降水量在总体上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各月份降水量变化以4月和9月降水量减幅最大,而6月和8月降水量则有所增加。1980—1988年是汉江上游流域气候转型期。由于大气环流形势发生变化,春季和秋季西南季风环流减弱,夏季东南季风环流增强。西南季风在6—7月中旬和9月通常会在汉江上游造成暴雨洪水,该阶段降水量的减少,可能会导致洪水发生几率减小。东南季风在7月下旬和8月会在汉江上游造成暴雨洪水,此期间季风的增强,可能会使该阶段暴雨洪水的发生几率增大。这些结果对于指导汉江上游水资源水能源开发和防洪减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下游的防洪工程在保护两岸防洪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对沿线生态环境产生了相当的负面影响。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具有线长、点多,以土石结构为主等特点。若从单个工程来看,其环境影响不大,但从整个工程体系来看,其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绵长的工程干扰了河道内外的自然平衡,影响了生物多样性;干支流上防洪水库的调蓄对水沙系列的削减作用对河口生态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防洪工程的建设则会诱发新的水土流失。最后,根据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探讨了改善防洪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历史时期以来汉江上游洪涝灾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汉江上游历史时期以来(208BC-2010AD)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运用最小二乘法、小波分析和克里格插值等方法,对该区域洪涝灾害等级、时间(阶段、季节、周期等)和空间变化规律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2 220a间,汉江上游共发生洪涝灾害336次,平均6.6a发生1次,集中发生在夏秋季节(5-9月份)。该区域洪涝灾害划分为轻度洪灾、中度洪灾、重度洪灾和特大洪灾,分别占洪涝灾害总数的24.7%,29.5%,40.5%和5.3%。小波分析显示各级洪灾分别存在2~5a,38~40a,120a,160a的周期。洪涝灾害发生频率的变化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清代道光年间前期、清代光绪年间和民国后期至20世纪末为洪涝灾害多发期。洪涝灾害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以安康盆地为中心向南、向北、向东、向西递减,存在两个高频中心和两个低频中心。大气环流异常,特殊地形条件,河流本身的水系特征,河道的弯曲程度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造成该区域洪涝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长治"工程自1989年实施以来,初步摆脱了长江上游严重的水土流失困境,显著改善了治理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广大治理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万多km2。工程建设的宝贵经验是:强化行政推动,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科学防治,拓宽工作思路;强化项目管理,不断创新机制;强化预防保护,坚持依法行政。新时期和新形势下,要充分认识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创新思路,加快发展。提出了当前应抓好的四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Specific features of the soil cover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Ob River are analyzed.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composition of the floodplain soil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valley and on different floodplain elements are given. A comparative geographical analysis of the accumulation of macro-and microelements in the floodplain soils as a result of alluviation process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Ob River is suggested. The evolution of the floodplain soils and the resul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ified humus horizons, changes in the hydrological regime, and cessation of flood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青海黄河沿岸农田土壤盐渍化成因及改良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黄河上游沿岸农田的 土壤盐渍化,已成为该区农业发展的严重限制因素.研究主要选择了盐渍化严重的黄河上游 龙羊峡库区的农田.该区农田土壤为氯化物-硫酸盐盐土;土壤剖面盐分分布为两种类型,即 盐分表面聚集型和通体含盐型.土壤盐渍化成因主要有气候、灌溉水矿化度、土壤母质、灌溉制度和地形.当地土壤盐渍化的解决途径主要是生物措施,相应地配合水利与造林等工程 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十大孔兑水土流失危害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内蒙古伊克昭盟境内自南向北汇入黄河干流的 10条山洪沟 (蒙语称孔兑 ) ,流域形态相似 ,沟道比降大 ,上游有大面积砒砂岩出露 ,中游是库布齐沙漠 ,水土流失严重 ,泥沙颗粒粗 ,流量大于 15 0m3 /s时含沙量均在 10 0 0kg/m3 以上 ,暴雨洪水常造成泥流淤堵黄河 ,曾使黄河干流断流 ,危害严重。主要治理对策是 :上游丘陵沟壑区 ,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加强沟道坝系建设 ,拦蓄洪水泥沙 ;中游沙漠区 ,引洪入沙 ,既治沙又减少泥沙下泄 ;滩山结合区 ,大力开展引洪漫地 ,减少入黄泥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