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2个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烟草品种Coker176和Ti245及感TMV烟草品种K326为材料,经杂交、自交、回交建立F1,F2,BC1等世代群体。采用人工接种TMV的方法对各群体进行抗性鉴定,统计各世代抗感植株数;利用卡方测验对分离世代群体进行抗感分离比检测。结果表明,Coker176的TMV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所控制,Ti245的TMV抗性由两对隐性基因所控制。最后对2个抗性亲本在抗TMV育种中的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以2个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烟草品种Coker176和Ti245及感TMV烟草品种K326为材料,经杂交、自交、回交建立F1,F2,BC1等世代群体。采用人工接种TMV的方法对各群体进行抗性鉴定,统计各世代抗感植株数;利用卡方测验对分离世代群体进行抗感分离比检测。结果表明,Coker176的TMV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所控制,Ti245的TMV抗性由两对隐性基因所控制。最后对2个抗性亲本在抗TMV育种中的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烟草品种(系)对青枯病菌的抗性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田采用茎部注射接种法和淋接种法,分别对从湖南各地收集的62个烟草品种(系)接种青枯病茵株5-1,并对其成株期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62个供试材料中,没有免疫品种,高抗的只有Ti488A等5个品种,中抗品种有苦叶等30个,其余为感病和高感品种。烟草成株期抗性鉴定用茎部注射接种法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鲜食玉米杂交组合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病性及抗性遗传模式,为选育抗锈病鲜食玉米新品种提供材料及理论依据.[方法]在田间自然条件下采用目测法调查鉴定244份鲜食玉米新组合对南方锈病的抗病性,并结合前期亲本材料抗性鉴定结果进行抗性遗传初步分析.[结果]在244份玉米杂交组合中,以中抗和感病品种为主,分别占总数的56.56%和33.61%,而抗病和高感的杂交组合分别占9.02%和0.82%;在甜玉米、糯玉米和甜糯玉米3种不同类型杂交组合中,甜玉米组合总体抗性最差,该类型以感病品种最多,占54.55%,抗病水平品种只占3.64%.分析鲜食玉米杂交组合及其亲本抗病性发现,当父母本抗病性均为中抗水平以上时,其杂交组合主要表现为抗或中抗水平;其他抗性水平父母本杂交,出现感病后代的比例明显升高.[结论]244份鲜食玉米新组合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主要表现为中抗,缺乏高抗或免疫类型;甜、糯玉米抗锈病能力为数量遗传性状,属主效基因加修饰基因遗传模式;鲜食玉米抗性育种应选用中抗水平以上自交系材料.  相似文献   

5.
灰霉病是草莓生产中普遍发生的病害之一,造成其严重减产.为了加快草莓灰霉病抗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进程,本文以草莓灰霉病高感亲本达赛莱克特(89)与高抗亲本甜查理(103)杂交得到34株F1个体,经F1代自交得到的248株F2代群体为试验材料,进行草莓灰霉病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探讨草莓灰霉病抗性的遗传规律,结合集群分离分析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盐碱地玉米青枯病的发病规律调查研究发现,盐碱地玉米青枯病发病率与品种抗性、栽培条件密切相关。结果表明,播种期越早,青枯病发病率越重;种植密度越大发病率越高。经品种抗病性鉴定,初步明确了当前黑龙江省主栽及推广玉米品种的抗性表现,10份鉴定材料中有5份高抗、2份抗病、1份为中抗、1份感病、1份高感。  相似文献   

7.
茄子ER300抗青枯病遗传及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茄子品系ER300的抗青枯病遗传机理,加速茄子抗青枯病育种进程,以抗青枯病茄子品系ER300和感青枯病品系064(北京六叶茄)杂交,F1代群体表现抗病,F2代群体出现抗性分离,经卡方测验,抗感分离比例符合3:1规律.用感病品系064作轮回亲本的BC-P2代群体出现抗性分离,经卡方测验,抗感分离比例符合1:1规律,说明其抗性遗传为完全显性遗传,且符合1对显-隐性基因的分离规律.利用其与其他品系配组选育出了中国第一个F1代抗病砧木金刚茄砧.  相似文献   

8.
高粱炭疽病是威胁高粱生长的主要病害之一,挖掘高粱抗炭疽病相关基因能够为高粱抗性品种育种打下基础.利用前期田间试验鉴定出的高粱高抗材料F41和高感材料B57进行杂交构建F2:3代分离群体,挑选高梁高抗炭疽病植株和高感炭疽病植株各30株,分别构建2个极端性状的DNA混合池,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与集团分离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B...  相似文献   

9.
向日葵列当( Orobanche Cumana Wallr.) 是一种寄生性杂草,给向日葵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鉴定向日葵抗列当品种并为抗列当育种工作提供优异的种质资源,利用田间盆栽接种法鉴定向日葵新杂交组合以及恢复系、不育系对向日葵列当的抗性。于2019年对112个向日葵新品种(系),2020年对168个向日葵新品种(系)分别进行列当抗性鉴定。结果显示:2019年筛选出16个免疫,5个高抗的杂交组合;24个免疫、2个高抗的恢复系;7个免疫、2个高抗的不育系。2020年筛选出35个免疫、9个高抗的杂交组合;38个免疫,25个高抗的恢复系。2020年向日葵材料鉴定结果以免疫、高抗、中抗等抗性型为主,且均未发现高感材料,主要由于无论是杂交组合或恢复系,其亲本均来自之前几年鉴定得到抗性较好的种质资源。本单位经多年盆栽接种鉴定及自然发生列当的大田抗性验证,已获得若干抗性稳定的向日葵食葵、油葵品种(系)。  相似文献   

10.
烟草品种对青枯病抗病性及抗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为探讨烟草品种对青枯病的抗病性及抗性机制 ,为烟草的抗病育种提供抗源和鉴定方法 ,室内鉴定了 5 4个烟草品种对青枯病的抗性 ,发现不同品种间抗性有明显差异 ,抗病品种有 T144 8A,贵烟 ,CV 91,大晒烟 ,香烟 ,K32 6等 6个 ,中抗品种有大幅 ,D10 1,G2 8,安流晒烟 ,子州羊角大烟 ,G2 8× MD6 0 9,小样无烟 ,清间羊角大烟 ,N 32 6等 9个 ,其余均为感病品种 ,没有免疫品种 .选择 10个对烟青枯病抗、感性不同的品种进行了生化反应与抗性关系的研究 .结果表明 ,人工接种后 ,抗性品种的木质素、可溶性总糖、酚类物质含量、可溶性总糖 /淀粉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高于感病品种 ;各品种的淀粉含量与抗性水平没有关系 .  相似文献   

11.
几种彩叶植物的耐热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引种的5个彩叶树种红叶石楠(Phtinia×fraseri 'Red Robin')、小丑火棘(Pyrachtha fortuntana'Herleguin')、水果蓝(Teucrium fruitcans)、金叶大花六道木(Abelia grandiflora 'Francis Mason')及北美枫香(Liquidambar styraciflua)连续3a的抗寒性和耐热性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评价均为Ⅰ级,都能在武汉安全越冬、越夏。  相似文献   

12.
范洪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054-5055,5145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e L)因其营养价值高被广泛栽培,然而在我国种植以培肥地力兼顾饲草生产为目的,主要种植在没有灌溉条件的瘠薄地、盐碱地上.因此,培育出抗逆性强的紫花苜蓿品种,对于发展我国畜牧产业具有重大意义.在此就紫花苜蓿抗逆性评价方面进行综述,主要就紫花苜蓿的抗旱性、抗寒性、抗盐碱性、耐热性的评价方法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研究的重点展开讨论,为今后紫花苜蓿的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2003-2006年从福建省5个稻瘟病重发病区分离87个菌系对生产上应用的10个杂交稻亲本和4个抗源材料进行接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10个杂交稻亲本中,不育系谷丰A抗性最好,抗性频率为97.7%,多系1号、亚恢627和蜀恢527表现也较好,抗性频率分别为85.9%、85.1%和80.5%,而其它普遍表现感病,其抗性频率均小于28%,继续利用这些抗稻瘟病差的亲本之间进行配制的组合在生产上应用潜在稻瘟病流行的威胁.4个稻瘟病抗源的抗性频率都在85%以上.4个抗源与10个杂交稻亲本的两搭配后联合抗病性系数都在0.87以上,说明利用这4个抗性基因可用于杂交稻的稻瘟病抗性改良.  相似文献   

14.
10种牧草抗旱性与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温室条件下,应用反复干旱法,连续干旱法和“电导”法,对10个优良牧草品(草)种进行了抗旱性与耐热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用3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基木一致。以伊犁蒿、驼绒藜抗旱耐热性最强。4种禾草中以老芒麦、无芒雀麦抗旱耐热性较强,苇状羊茅居中,布顿大麦最弱。4个苜蓿品种中以阿勒泰杂花苜蓿、新牧1号杂花苜蓿抗旱耐热性最强,贝维尔杂花苜蓿次之,北疆苜蓿表现最弱。结论表明,今后对牧草抗旱耐热性鉴定可采取本文使用的两种以上方法对照测定。  相似文献   

15.
采用菌悬浮液接种,对湘研系列的15 份辣椒材料进行抗疫病筛选,对其中抗感病水平不同的6 份材料进行了抗性机制的研究.结果发现,湘研2 号、5 号、8 号、9 号、19 号和8501 抗病性较好,病情指数低于40,湘研七号、5905 抗病性较差.抗性机制研究中发现,多酚氧化酶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抗病性呈正相关,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抗病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水稻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并诱导特定相关基因的表达,这些生理变化与相关基因的表达减少了水稻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带来的伤害。选育抗旱新品种不但可以节约水资源,而且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该文对水稻抗旱生理生化机制和抗旱基因的最新研究进行阐述,为提高水稻抗旱性和抗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源鉴定及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鉴定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性,研究抗病力遗传效应,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法,研究评价了72份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其中高抗系18个,占25%,抗病系15个,占20.8%,中抗系12个,占16.7%。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遗传属细胞核遗传,无正反交差异。F1和F2的发病率介于双亲之间,无超亲优势,F1与抗病亲本回交的后代基本表现为抗病,与感病亲本回交后代表现为感病。要选育中抗以上类型杂交种,其双亲之一必须为抗病系,其杂交方式有:高抗×高抗、高抗×抗病、高抗×中抗、抗病×抗病、抗病×中抗。  相似文献   

18.
我国花生抗病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在花生抗病性分子标记、抗病性遗传规律、抗病机理、抗病种质发掘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分子标记技术在花生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基因Pi1与Pi9的稻瘟病抗性,及基因聚合对感病受体材料的抗性改良情况,以P121、P32作为供体亲本,保持系金23B作为受体亲本,通过常规杂交,回交手段,结合分子标记技术(MAS),导入Pi1、Pi9的双基因聚合材料,然后对此聚合材料和分别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1、Pi9的籼型水稻材料P121、P32,保持系金23B进行稻瘟病温室人工接种鉴定及大田自然诱发鉴定。结果表明:受体亲本金23B叶瘟6级感病,穗颈瘟9级高感,单基因供体亲本P121、P32叶瘟病级均为4级中感,穗颈瘟病级分别为3级中抗,7级感病,而以金23B为背景的抗性基因聚合材料,叶瘟病级2级,达抗级水平,穗颈瘟病级3级,达中抗水平,相较于受体亲本和单基因供体亲本,双基因聚合材料对叶瘟和穗颈瘟的抗性均得到显著提高,表明基因聚合是选育稻瘟病抗性品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