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向日葵是吉林西北部唯一的主要秋季蜜源,然而转地到该地采集的蜂群数量却在逐年减少。通过调查发现,当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蜜粉源花期推迟、蜂蜜价格偏低、蜜蜂中毒、缺乏水源、盗蜂严重等诸多问题,是导致养蜂者弃蜂改行、弃花躲蜜的因素。尤其盗蜂导致蜂群秋衰问题至关重要,解决了盗蜂自然会吸引养蜂者前来放蜂采蜜,蜂群数量增加,促进蜜蜂为向日葵授粉,提高向日葵产量,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
象世界上大多数养蜂者一样,我决定采用多箱体养蜂。我所用的巢框高18厘米,宽42厘米。蜂群不采蜜时,用两只箱体;蜂群采蜜期间,用4—5只箱体(加2—3只继箱)。我住在特玛辛镇,周围有多种牧草的草场、森林、果园,有许多蜜源植物(豆科植物、十字花科植物、向日葵和南瓜)。由于蜜源面积大,无需转地放蜂。  相似文献   

3.
嫩江地区的主要蜜源是向日葵(苕条在嫩江地区不够稳产)。向日葵花全天流蜜,而且花粉充足,对蜂群繁殖有利,也是本地定地养蜂的最后一个主要蜜源。但是向日葵花期易发生盗蜂,采完向日葵花期蜂群下降幅度很大。因此,定地饲养的蜂群在向日葵花流蜜期必须做到采蜜、繁殖两不误。这个花期蜂群管理的要点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正【任付珍报道】4月1日下午,河北省邢台县会宁镇北良舍村李飞莲(右)和丈夫吕焕召在检查蜂群春繁情况。邢台县是全国养蜂基地县,现有意蜂、中蜂3.5万群。蜜源以5月初的刺槐、6月份的枣树、荆条等为主,由于春季繁殖时间短,在采蜜期蜂群难以达到生产标准群,为此,县有关部门加强技术培训力度,引导蜂农走新兴职业化管理道路,组织大批蜂场到南方春繁,对定地蜂场开展小转地技术指导,进行春季  相似文献   

5.
《中国蜂业》2020,(5):24-25
<正>冬去春来,意蜂从越冬期到春繁,经过近4个月的漫长管理。春繁在12月20日开始,到3月15日前后结束,健康的蜜蜂规范化管理,基本能达到10~12框足蜂,蜜蜂繁殖好了,采蜜期管理和蜂王浆生产也很重要,在此与大家探讨意蜂采蜜期的管理。一、春繁后期与采蜜期紧紧相连意蜂在繁殖过程中,当群势发展不平衡时,可以做适当调整,单王群与双王群相比,双王群繁殖比较快,可以将双王群的子脾调到较差的单王群中;对蜂多于脾的蜂群,可以直接调入卵虫脾;蜂脾相称的,插入正出房的子脾就可以。蜂群在没有加继箱前都要保持蜂多于脾,加继箱以后蜂脾相称用于生产。蜂群发展比较平衡,就要考虑适时加  相似文献   

6.
我的蜂场和李蜂友的蜂场同在北京西南郊房山区内,相距不足40里,他的蜂场在平原,我的蜂场地浅山区,我们都采用小转地饲养方式。采荆条花时,李蜂友的蜂群到山区来,5月份采剌槐花时。我的蜂群到平原去,秋后各自回家繁殖越冬蜂。有个问题困扰我多年,多数年景,我的越冬蜂蜂量不比李蜂友的少,春繁时群势也差不多,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三季都有蜜粉源植物开花吐粉、流蜜,蜂友们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大好的蜜源资源,每年春季都要将蜂群转地到山区,充分利用春季辅助蜜源柳树、色树等流蜜植物将蜂群繁殖起来,然后原地不动等待6月底或7月初大蜜源椴树流蜜的到来。椴树流蜜期的蜂群管理工作:前期主要是控制蜂群分蜂热、组织采蜜群等项工作;中期主要是抓好蜂产品质量;后期主要是搞好蜂群调整,准备转地到秋蜜场地。  相似文献   

8.
宋章辉 《蜜蜂杂志》2005,25(10):22-22
我身边大多数蜂友是定地养蜂,有少数是小转地或大转地的,这些蜂场转地是为了采蜜,很少是为了提高越冬蜂成活率而转地的。笔者的几次经历说明,为了提高越冬蜂成活率,转地很有必要。1995年以前,我地秋繁时主要蜜粉源有水稻、黄麻、楠树、蓼花,其中楠树、黄麻流蜜较好,每年越冬蜂成活率在30%左右;1997年到现在,我地秋繁时主要蜜粉源有水稻、棉花、少量楠树、蓼花,现在所有的蜜粉源几乎都没有大流蜜。培育越冬蜂时粉源充足,只要喂糖(蜜),培育的越冬适龄蜂很好,但是培育越冬蜂后又多了一个枇杷蜜粉源,在晴朗的日子里,枇杷、蓼花十分吸引蜜蜂去采…  相似文献   

9.
在内蒙古采向日葵的蜂群,采完向日葵后蜂群的群势都会严重下降,一个13~16足框的采集群,到向日葵花期结束,仅剩下4、5足框或更少的蜜蜂,严重影响繁殖越冬适龄蜂。为此笔者从1989年以来,对一些转地蜂场和定地蜂场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  相似文献   

10.
王志刚 《中国蜂业》2002,53(1):20-20
转地放蜂追花夺蜜 ,采用卧式蜂箱既笨重 ,又不方便 ;但定地养蜂采用 1 6框卧式蜂箱有它的许多好处 :空间大 ,空气较流通 ,易维持强群 ,不伤热 ,对春繁、秋繁 ,蜂群安全度夏和越冬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而且管理灵活性强 ,可随时调节蜂群 ,既有利于采蜜、产浆 ,又有利于繁殖 ,只要合理利用 ,就能稳产高产 ,它是定地养蜂者的理想的选择。我定地养蜂多年 ,部份采用了1 6框卧式蜂箱养蜂 ,效果很好 ,与 1 0框标准箱养蜂相比无论是采蜜、取浆 ,还是发展蜂群 ,都不逊色 ,现根据自己养蜂实践和掌握的一些经验 ,与蜂友们共同探讨。一、定地饲养采用卧…  相似文献   

11.
蜜蜂为石榴花授粉可提高座果率10%以上,因此,必须在石榴花期组织强群采蜜授粉.经过定地饲养意大利蜂群及转地蜂群的繁殖管理研究,让蜂农掌握蜂群最佳繁殖时间及进场时间,提高石榴品质和产量,使蜂农稳产高产,提高果农和蜂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转地放蜂,是提高蜂群产量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蜂群在运输途中管理不当容易受闷。受闷的蜂群工蜂背部变黑,寿命缩短,群势下降,影响生产。受闷严重时巢脾溶化,蜂群全部死亡。近年来推广开门运蜂的办法,虽然解决了蜂群受闷和全群死亡的损失,但是工作蜂大量飞逃,对采蜜不利。为了解决关巢门运蜂容易受闷、开巢门  相似文献   

13.
秋季利用荞麦花、向日葵花等晚谢花精心管理蜂群,及时调整群势,可为蜂群安全越冬和来年高产打下良好基础。1育新王繁冬蜂秋季盛花期是育王的好时机,定点饲养的蜂群和小转地的蜂群都要有计划地培育一批蜂王。秋花后期是繁殖越冬蜂的最后阶段,也是养蜂生产不可忽视的关键时期。要在前段贮蜜脾、摇蜜、繁殖以及治螨的基础上,抓紧蜂群的繁殖,要把蜂巢内的全封盖蜜脾和空脾及时提出去,或者贮放在继箱内,逐渐把子脾集中在巢箱中,面积小的放在两侧,面积大的放在中间,每张子脾上应保持500克左右的边角蜜。蜂巢内不加空脾,不造新脾,不实行扩大蜂巢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蜂业》2015,(4):43-44
<正>我国是世界养蜂大国,饲养的蜂群数量超过800万群,蜂蜜和王浆出口居世界第一位。由于我国蜜源品种繁多,分布地域性强,不少养蜂场或养蜂户常年转地放蜂,追花夺蜜。例如,南方的油菜,河南、河北、山东、辽宁的刺槐,吉林、黑龙江的椴树,内蒙古的荞麦、葵花等,包括中蜂在内每年约有500万群蜂转地放蜂,有在本省小转地,也有省际大转地。但由于蜂农个体对整个环境不熟悉,普遍存在盲目放蜂、盲目流动的情况,经常会出现放蜂场地一边蜂群扎堆,一边无蜂采蜜,造成蜂农之间矛盾,蜜蜂资源浪费。同时由于管理问题,蜂  相似文献   

15.
罗林钟 《蜜蜂杂志》2014,34(10):27-27
<正>入秋以后,外界蜜粉源逐渐减少,蜂群管理由蜂王浆、蜂蜜等蜂产品的生产逐步转向蜂群越冬准备,特别是转地养蜂户,从9月开始,陆续从外地转回,准备蜂群的越冬。从近年来养蜂生产的实际情况来看,每年的9~11月是蜜蜂农药中毒的高发期,主要原因是:外界蜜粉源减少,转地蜂群经长时间运输,蜂群蜂粮贮备减少,蜜蜂外出采蜜积极性高,而蜂群整体抵抗力却相对较弱,当外界使用农药时,容易引起蜜蜂中毒,造成蜜蜂大量死亡;另外,由于转地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生产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双王群能在短时间内使蜂群快速壮大,采用单王采蜜,又可使工蜂集中精力投人生产,保证蜂产品的高产、稳产。对撤除的老王,另组双王繁殖群,进行秋繁越冬蜂,给下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入秋以后,外界蜜源逐渐减少,蜂群管理由蜂产品生产逐步转向越冬前准备,特别是转地蜂场,从9月份开始,陆续回乡,准备越冬.从近些年养蜂生产实际情况来看,每年的9~11月份是蜜蜂农药中毒事件的高发期,主要原因是外界蜜源减少,转地蜂群经长时间运输,蜂群内蜂粮储备减少,蜜蜂外出采蜜积极性高,当外界使用农药时,容易引起蜜蜂中毒,造成蜜蜂大量死亡.另外,由于转地蜂群的群势要比定地饲养的群势强,在外界蜜源缺乏,而蜂群采蜜积极性仍然较高的晴好天气条件下,容易发生盗蜂现象,影响蜂群正常的生活秩序,甚至造成蜜蜂大量死亡,一些养蜂者为了泄私愤,故意在蜂蜜中添加农药引诱作盗蜂群中毒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8.
蜂群转地时关门运输,容易出现闷死蜜蜂的情况;打开巢门运蜂,虽然不会全群闷死,但遇到高温和长时间转运,大量的工作蜂飞走,蜂群进入场地后,不能及时投入生产,影响采蜜量的提高。在生产实践中,我们经过多次的试验,采用箱外纱窗,效果良  相似文献   

19.
平箱采蜜群的“分区”管理适时饲养强群是每一位养蜂员的心愿,但心愿不一定都能实现,就以鲁北养蜂为例,乐陵市的刺槐一般年份是5月1日始花,3月5日放王(越冬笼王)春繁的蜂群(3~4脾蜂),到刺槐流蜜期仍有加不上继箱的蜂群。有两位蜂友为了获取刺槐蜜,就将两...  相似文献   

20.
<正>蜂群的群势与蜂群的生存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直接的关系。不同的群势有着不同的生态优势,也同时存在相应的不足。就繁育而言,一只蜂王9脾蜂21天可以繁育7张子脾,一只蜂王15脾蜂21天同样也只能繁育7张子脾,而同样数量的子脾孵出的蜂群是相同的。由此可见,用中等群势繁蜂比大群繁蜂有更高的效率。但是对于突击采蜜而言,一个15脾群势的蜂群的采集量,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