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 ,莱西市已发展中华寿桃 1 333.3hm2 ,年产量达 4 0 0 0kt。在生产实践中发现 ,因缺硼、缺钙等造成果实畸形的比例平均达 1 5%以上 ,个别园片 30 %左右。因此 ,莱西市果树站于 2 0 0 0年承担了莱西市科委下达的“中华寿桃果实缺素 (硼、钙 )症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课题。通过树体补硼、补钙和加强管理 ,初步找到了防止措施 ,使中华寿桃因缺素造成的畸形果率降至 3%以下。试验在莱西市水集镇中华寿桃生产示范基地进行 ,试验园位于洙河边 ,立地条件较差 ,属河滩冲积沙质土。土壤有机质 0 .6% ,碱解氮 80mg/kg ,速效钾62mg/kg ,…  相似文献   

2.
《西南园艺》2004,32(2):31-31
中华寿桃近几年被炒得火热,在各类报刊杂志的桃苗广告中,几乎都有中华寿桃。由于它果个大,极晚熟(10月下旬成熟),套袋果色泽漂亮,脆甜可口,又较耐贮藏,被捧为桃中珍品、中华桃王。目前,其苗木售价居高不下。现在市场上的“中华仙桃”、“王母仙桃”、“99桃王”等实际上也都是中华寿桃。但专家认为中华寿桃不宜大面积推广,其原因有:(1)裂果率高,果心褐变病严重。如果不套袋,中华寿桃裂果率高达60%~70%。栽培实践证明,该桃在成熟期果心褐变病果率就达10%~15%,进入冷库后又迅速加重。(2)病虫害严重,管理难度大,生产成本高。中华寿桃容易遭受…  相似文献   

3.
马玉玺 《果农之友》2001,1(3):13-13
最近几年在各地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中华寿桃”新品种名称品牌大战。一种晚熟桃,经多家引种后,在短短2~3年内,竟变出了10多个晚熟桃新品种名称,特别是经有些新闻媒体宣传和广告后,迅速蔓延到全国。谁引种、谁改名称,到目前为止,新的名称仍在不断出现,致使全国的引种户真假难辨,造成了苗木市场的混乱,这是全国果树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了解一下中华寿桃的来历、栽培历史、生理特点及专家意见,帮助果农朋友们正确认识“中华寿桃”这一品种特性,走出引种“中华寿桃”的误区。1中华寿桃是一个晚熟桃品种…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衡水市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引入中华寿桃,现栽培面积60余hm2。目前该品种在成熟期易发生“褐心病”,即果核附近果肉褐变,降低了商品价值。为找出中华寿桃褐心病的发病原因,我们于2005年9月25日至10月20日对武强县、饶阳县的42户果农约15hm2中华寿桃果园进行了详细调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衡水市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引进栽培中华寿桃,曾遭遇两次严重冻害,目前尚存66.7hm2.该品种产量高,666.7m2产量可达2000~3000kg,但果实在成熟期易发生褐心病.发病果果核附近果肉变褐色,含水量和含糖量均降低,食之不脆且略带苦味,但与缺硼、缺钙症状有别.采后贮藏运输过程中,病果褐变部分继续向周围果肉组织蔓延,降低商品价值,甚致不堪食用.为找出褐心病病因,笔者2005年9~10月对武强县、饶阳县约10hm2中华寿桃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华寿桃成熟期在10月上中旬,该品种具有个大、质优、易丰产、耐贮运等优点,投放市场以来,颇受商家及消费者的喜爱。本文整理了一些中华寿桃的整形修剪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华寿桃以晚熟、果大、鲜红、甘甜幽香、经济价值高、耐贮藏运输为主要特点,是一个十分有希望的优质特晚熟桃品种。1997年10月20日经山东省农业大专院校、果树科研单位、果树技术部门的专家、学者对莱西市河里吴家乡中华寿桃示范基地现场考评验收评价:“中华寿桃是我省桃类晚熟品种中最优良的品系,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全面摸清中华寿桃的生长结  相似文献   

8.
中华寿桃近几年被炒得火热,各类果树报刊上的苗木广告中,以及大小的果品展览会上,几乎都有中华寿桃。它果个大,10月下旬成熟,套袋果色泽漂亮,不裂果,脆甜可口,又较耐贮藏,被誉为桃中珍品,很快在全国推广开来,形成“中华寿桃热”。 笔者在此想说的是,中华寿桃确实是晚熟大桃中的佼佼者,但还有缺点。适当发展对扩大国内外桃果市场、发展高效果业有利,但要客观评价其优缺点,不能只说好处,不说缺点,任凭卖苗者发财,从而给不该大  相似文献   

9.
中华寿桃成熟期在10月份以后,是为数不多的晚熟耐贮品种之一,贮藏增值幅度极高,因而掌握其贮藏保鲜技术意义重大。根据实践经验,中华寿桃的保鲜需从采收、装箱、贮藏及病害防治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寿桃是中国北方桃品种群中冬桃的自然芽变品种。果实个大,平均单果重350g,最大1000g,一般着色达80%,品质好,较丰产,晚熟,耐贮运,经济效益较好。近年来随着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中华寿桃种植已逐渐成为一高效特色产业,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市场前景看好。尤其在太行山浅山区,坡度较缓,土层较厚,昼夜温差大,果实品质好,适宜中华寿桃种  相似文献   

11.
中华寿桃,具有个大、质优、易丰产、耐贮运等优点,颇受商家及消费者的喜爱.但其越冬性差的问题成为限制该品种发展的重要因子.为此对其越冬性进行了研究,解决了中华寿桃越冬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华寿桃是优良的极晚熟品种,果个大,平均单果重350g,口感脆甜,成熟期晚,在我县11月上旬成熟.为避免遭受霜冻为害,并适当延迟采收,1998~1999年利用大棚对中华寿桃进行秋延栽培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中华寿桃由于果个大,套袋果色泽漂亮,脆甜可口,被捧为桃中珍品。但是据我地栽培中华寿桃观察,也有其缺点,并不适宜大面积推广。1 裂果率高,果心褐变病严重 如不套袋,中华寿桃裂果率高达60%~70%,果心褐变病果率10%~15%,进入冷库内存放20天,80%~100%的桃果核周围的果  相似文献   

14.
中华寿桃贮藏保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中华寿桃贮藏保鲜研究开发的背景 中华寿桃是1998年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的桃中珍品。该品种呈仙果之形、色泽艳丽、风味极佳,最大单果重1100g。1999年9月在烟台召开的APEC世博会上令参观者赞不绝口。被有关果树专家评价为“目前综合性状最好的优质晚熟桃品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及为摆脱苹果、梨等滞销卖难的困境,山东各地又纷纷把中华寿桃、冬枣及大樱桃等作为发展重点,掀起了又一轮开发优新小杂果的热潮。到目前为止,仅莱西一市中华寿桃就达1334公顷,全国栽…  相似文献   

15.
中华寿桃是极晚熟优良品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但越冬性差,如2002年的大冻害就造成了严重损失。为此,我们开展了中华寿桃抗冻防冻的研究,通过采取密植、高干主干形、树干防护等综合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原因使果树连年不同程度地受到冻害,在本地区尤其是中华寿桃受害最为严重,大幅度地造成果树减产或绝产,甚至大面积树体死亡,给果农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降低经济损失,现将中华寿桃冻害症状、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冻害的类型1.1枝干冻害时期与症状:枝条冻害是中华寿桃受害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发生时期一般在休眠期,3~5年生的盛果期树受害比较严重,冻害部位多在距地面20~40cm主干和主  相似文献   

17.
中华寿桃早果丰产,果大较耐贮运给种植者带来较高经济效益。但是,今春在蓬莱市南部山区,发现一些丰产园内的中华寿桃全部死亡。尤以河间洼地为重,3~4年生为多,山坡向阳处死亡少。最多连片4~8亩全部死亡,而夹杂其间的其它桃树则安然无恙。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中华寿桃有贪青晚熟的生长特性,因此每年有7%—10%,桃树被冻伤或冻死,给果农造成较大损失。针对这一情况,本人自2001年至2002年采取相应措施,成功地控制了中华寿桃冻害,并使受害程度较轻的植株在一年内恢复树势。现将其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采前喷钙对中华寿桃采后贮藏品质及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曹永庆  曹艳平  李壮  任杰  冷平 《果树学报》2008,25(6):811-815,F0004
通过生长期树冠喷施Ca(NO3)2,研究了采前喷钙对中华寿桃采后贮藏品质及其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钙处理后中华寿桃果皮和果肉钙含量分别提高了11.5%和16.1%,果实硬度提高了7.8%,增强了果实贮藏过程中硬度的保持力,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及变化不受喷钙处理的影响(α=0.05);与对照相比,虽然处理果实呼吸高峰推迟1d出现,但喷钙处理对中华寿桃采后呼吸的抑制效果并不明显;此外,喷钙处理还提高了冷藏后货架期间果实总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并且显著抑制细胞膜脂氧合酶的活性(α=0.05);采前喷施硝酸钙处理虽然没有明显抑制中华寿桃冷藏4周后货架期间果肉的褐化,但对抑制果实褐腐症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寿桃是从中国北方冬桃自然芽变中选育出的新品种,属北方桃品种群,该桃为我国特有,目前在河北省各地均有栽培。中华寿桃较丰产,果实个大,平均单果质量350 g,最大可达1 000 g;着色好,一般可着色80%;品质好,极晚熟;耐贮运,室温可放30 d,冷库可存至春节上市。经济效益较好。太行山西部浅山区,坡度较缓,土层较厚,适宜进行中华寿桃种植。尤其省会石家庄市西部浅山区,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提升和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依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