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梁子湖水生植被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梁子湖水生植被的种群组成、植被类型和生物量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梁子湖水生高等植物的种类为35科62属92种,全湖沉水植物平均生物量为4.75kg·m~(-2)。根据梁子湖水生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结构全湖分为12个水生植物群落。梁子湖水生植被带状分布不显著,其特点是挺水植物和漂水植物未形成一个独立的植物带,沉水植物占绝对优势,分布面积接近全湖。  相似文献   

2.
梁子湖水生植被1955-2001年间的演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建立自然保护区 ,保护湖北梁子湖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 ,并为梁子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对梁子湖主体湖 1955— 2 0 0 1年以来 45年间水生植被的演替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水生植被覆盖率下降到 54 2 7% ,近 5年内保持稳定 ;植被分布差异极为显著 ,东梁子湖为草型湖 ,前江大湖植被较少 ,中湖基本上无水生植被 .②水生植被单位面积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继续恢复 ,分别达到 3 4 96g m2 和 7942 0 3t ,但仍未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群落单位面积生物量迅速上升 ,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达到 6443g m2 .③挺水植被中的芦苇群落已消亡 ;菰群落在经历了较大的破坏后 ,近年来分布面积有所扩大 ,群落总生物量有所增加 ,但单位面积生物量变化不大 .浮叶植被分布面积变小 ,但单位面积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明显提高 .④水生植被的变化经历了“恢复—旺盛顶期—急剧衰退—逐步恢复”的过程 ,目前仍以沉水植被为优势生活型 ,但优势群落发生了变化 ,以微齿眼子菜和金鱼藻为优势群落类型 .⑤如果浮叶植物继续受到破坏或环境恶化的话 ,金鱼藻很可能替代微齿眼子菜群落而成为梁子湖夏季优势沉水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3.
2007~2009年对慈溪市水生维管束植物区系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慈溪有水生维管束植物131种,隶属于88属41科。将88个属归纳为11个分布区类型,世界分布类型比例最高,其次依次为热带分布属、温带分布属。此外,对保护与合理利用慈溪市水生维管束植物资源提出了必要性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乌梁素海水生植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乌梁素海水生植被生物量及其季节变化。在生物量的高峰期(9月)约98%水面被水草复盖,平均每平方米6748.9克(湿重),全湖总生物量89.3万吨(湿重),其中以芦苇、聚草生物量最大,其次为轮藻、蓖齿眼子莱等。种类少,生物量大是乌梁素海水生植被的特点,文中分析了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并讨论了水草的渔业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对黄河三角洲湿地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共有水生维管束植物64种,隶属25科40属;依其生态类群和群落特征划分为4个生活型26个主要的植物群丛.同时,对水生维管束植物的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其保护、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于2018年5月和9月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段)进行了底栖动物及高等水生维管束植物采样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5门24属、浮游动物14种,底栖动物11种和高等水生维管束植物8种。计算了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并对保护区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于2018年5月和9月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段)进行了底栖动物及高等水生维管束植物采样调查。结果表明,此次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5门24属、浮游动物14种、底栖动物11种、高等水生维管束植物8种;保护区核心区及缓冲区浮游植物密度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8.
在2011—2013年期间对贵州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生维管束植物进行监测调查,共记录水生维管束植物61种,隶属27科40属。参考前人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新增3科4属4种,分别为水烛(Typha angustifolia L.)、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Graebn.)Buch.-Ham.ex Juz.]、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问荆(Equisetum arvense L.)。由于草海上游周边植被破坏严重、水源涵养功能丧失,泥沙随地表径流对湖床堆积作用,促使东部大型挺水植物群落的形成,加快了草海沿挺水植物-沼泽植物-湿中生植物-草甸化的演替进程。另外,城镇化建设与人口压力导致草海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尤其草海东部最为典型,水生维管束植物分布多为耐污染、易泛滥种类,其群落结构简单,易造成物种多样性丧失。  相似文献   

9.
西河湿地是云南湿地的重要组成,该区域植被丰富多样,通过对该区域植被进行实地调研。结果表明,西河湿地分布野生维管束植物93科、232属、301种;区域内植被类型丰富,包括4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12个自然植被群系类型。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新建元江县跨江大桥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对新建元江县跨江大桥段位于元江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范围内进行水生生物调查.参照《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采用实地捕捞、市场调查、走访了解等方法进行水生生物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江段河水水质处于地表水标准Ⅳ类,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多,生物量较高.4个采样点共采集到水生藻类6门48种,以绿藻、蓝藻、硅藻为主,其中硅藻种类最多,绿藻生物量最大.采集浮游动物4大类18种,其中原生动物种类最多,枝角类生物量最大.采集到底栖动物3门11种,其中软体动物种数最多,节肢动物门次之.采集到的水生维管束植物9种.鱼类共调查到20种,以鲤形目最多,鲇形目次之.此次调查结果可为评价大桥施工期和运营期对保护区水生生物的影响提供依据,并协助制定科学有效的水生态保护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三角湖水生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湖北省三角湖水生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多样性,探讨三角湖水生植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和保护途径。[方法]于2007年4~9月,在三角湖采集水生植物标本,鉴别种类并记录物种多度值,水生植物的范畴按Cook的水生植物概念定义,相对数量采用Braun-Blanquet多度等级划分标准划分,群丛采用优势种原则命名。[结果]三角湖分布有水生植物21科33属43种,优势种为水菖蒲(Typha angustifolia)、莲(Nelumbo nucifera)、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和浮萍(Lemna minor)。三角湖的水生植物群落可划分为23个群丛类型,其物种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养殖、污染等人为干扰。[结论]三角湖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植物多样性降低,保护和恢复其水生植物多样性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湖北长湖湿地湖岸带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8年7~8月调查了长湖湖岸带植物多样性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旨在探讨湖岸带植物多样性变化的原因和保护策略。调查结果显示,长湖湖岸带的植物物种丰富多样,共有32科69属81种;湖岸带的植物群落可划分为17个群丛,并出现了由草本群丛向灌木类、乔木类演化的趋势;过度的围网养殖使沿岸水体的水生植物群落类型有减少趋势,很有价值的一些物种睡莲、芡实、水车前、红菱等消失。因此,湖泊管理部门必须下大力气拆除围网,让湖泊休养生息,从次生裸地恢复成健康的湖泊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3.
西洞庭湖湿地野生植物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保护和综合利用西洞庭湖湿地的野生植物资源,采用实地考察、定点取样和标本鉴定相结合的方法,于2008-2010年对西洞庭湖湿地的野生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洞庭湖湿地野生植物共有禾本科、菊科和蓼科等67科278种;主要以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为主,湿生植物的优势种群落为牛鞭草、水游草、空心莲子草、双穗雀稗、水烛和苔草等植物,水生植物的优势种群落为莕菜、水葫芦、菱、茭白、慈姑和莲等植物。结论:西洞庭湖区群落分布较均匀,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不同种之间的相遇机率较大。  相似文献   

14.
2008年3月~10月对南京市莫愁湖公园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并对观赏性植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莫愁湖公园现有陆生植物共81科193属235种,种类优势科为蔷薇科,数量优势种有木本海棠、荷花、构树、樟树等。园中观赏植物基本符合园林植物栽种的基本规律。调查研究建议,莫愁湖公园的植物分布仍然需要注重植物的垂直分布以增加空间的有效利用,注重季节性景观的营造;对占公园总面积一半的湖面也需要进一步地进行资源开发,同时要研究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园林病虫害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
采用群落学调查的方法,调查了南京玄武湖风景区湿生植物种类及植物群落的结构,分析了湿生植物配置现状及植物造景的特色。结果表明:玄武湖风景区的湿生植物均较丰富,样地内的植物种类达到了60种以上;植物群落层次结构分明,具有乔、灌、草三层结构,植物生长状况一般到良好;但由于设计者对湿生植物的种类及生长习性、生态功能等的认识不足,设计中随意性较大,无法充分发挥出湿生植物在水体景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运城盐湖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东亚  杨美玲  裴广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877-11879
对运城盐湖周边的植物进行全面调查,发现共生长着24种植物,分属于13科,21属,以草本植物占优势;对3个代表样带分析发现,土壤的盐渍化对植物生长有着强烈的抑制作用,藜科植物在高盐环境植物群落中的主导地位增强,植物茎叶趋向肉质化,盐湖植物种类趋向贫乏和单一化。调查中还发现大量具有药用经济价值的中草药植物。  相似文献   

17.
太湖百渎港湿地植被恢复区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百渎港河口湿地是太湖水域建成的第一块规模化河口湿地,于2006年底完成植被恢复建设。2009年对百渎港湿地植被恢复区内植物种类和群落分布特征进行初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共有植物49种,隶属于33个科45个属,其中蓼科5个种,禾本科、菊科、水鳖科各4个种,十字花科、眼子菜科、豆科各2个种,其他26个科共包括26个种。②物种丰富度指数随着基底高程的降低而变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基本一致,先降低后升高,Simpson优势度指数则先升高后降低。③恢复后的湿地植物群落发展正处于上升阶段,挺水植物(芦苇和茭草群落)、荷花和沉水植物群落的盖度分别是恢复初期的1.25、1.14和2.83倍;群落已进入自然演替状态,但整体生物量还偏低,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宝应湖水质状况。[方法]于2012年秋季和2013年春季对宝应湖水体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共采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28种,隶属3门6纲14科。其中,软体动物19种,占67.9%;节肢动物6种,占21.4%;环节动物3种,占10.7%;优势种为赤豆螺、纹沼螺、梨形环棱螺、铜锈环棱螺、中国圆田螺和长角涵螺;2012年秋季宝应湖水体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生物量明显高于2013年春季;湖体水质状况良好。[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宝应湖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水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植物类型及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最大的天然淡水湖鄱阳湖是我国湿地生态系统中植物资源及植被类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通过对鄱阳湖周围植被调查,系统地报道了目前鄱阳湖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其植被类型和分布,依其生态环境和群落特征可划分为水生群落、沼泽、草甸、沙洲4类型60余个群系,阐述了鄱阳湖植物的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20.
洞庭湖鸟类资源分布及其栖息地质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越冬水鸟具有种类多、种群数量大、密集度高的特点。因洞庭湖在迁徙水鸟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该区共有3块湿地被指定为国际重要湿地。由于三峡大坝的运行,洞庭湖越冬水鸟的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准确掌握洞庭湖越冬水鸟分布和栖息地质量信息是越冬水鸟保护科学决策的基础。本研究依据洞庭湖保护区的边界,将洞庭湖湿地分为3块区域: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以20082012年洞庭湖环湖鸟类同步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3块区域越冬水鸟的丰富度,包括:物种数、种群大小和珍稀濒危水鸟种群数量。此外,以2013年1月环境小卫星在洞庭湖区的影像为基础,运用遥感技术解译研究区内越冬水鸟栖息地分布数据。将3块区域的越冬水鸟丰富度和栖息地质量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东洞庭湖区域水鸟栖息地保存最为完好,越冬水鸟丰富度最高;而大规模的杨树林和芦苇种植则导致西洞庭和南洞庭栖息地破碎化严重,是西洞庭和南洞庭水鸟物种单一和种群丰富度低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现存良好的候鸟栖息地是洞庭湖越冬水鸟仅存的庇护所,应当严格保护。对于洞庭湖区一些已经被开发利用的洲滩湿地,应采取合理规划措施逐步恢复其原有的水文过程和湿地生态功能,以促进洞庭湖越冬水鸟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研究结果可为洞庭湖越冬水鸟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