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土壤水分胁迫对短葶山麦冬光响应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盆栽的短葶山麦冬为材料,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梯度即土壤含水量分别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80%(CK)、65%(W1)、50%(W2)和35%(W3)条件下,短葶山麦冬光合作用—光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当光合有效辐射高于200 μmol·m-2· s-1时净光合速率表现为CK >W2 >W1 >W3,水分胁迫处理降低了最大净光合...  相似文献   

2.
3个种源异株荨麻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盆栽条件下以3个异株荨麻(Urtica dioica L.)种源为对象,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其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和CO2的响应曲线进行了比较测定,阐述了光合作用对光和CO2浓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异株荨麻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型,峰值在9:00和15:00,中午有明显的"午休"现象,Pn的降低主要是由非气孔因素所致;浙江天台县异株荨麻的Pn值明显高于其他2个种,表现出显著的高光合效率特性;不同种源异株荨麻的光合生理特性参数有显著差异:浙江天台县异株荨麻的光补偿点比其他2个种源的异株荨麻低,而光饱和点比另2个种源的高,说明其光能利用区间较宽;浙江天台县异株荨麻的CO2补偿点和饱和点都低于其他2个种源,异株荨麻在CO2饱和点以下,Pn随CO2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长,说明增大CO2浓度可大大提高光合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植密度对异株荨麻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异株荨麻播种苗为试验材料,在密度为19万~96万/hm2设T1、T2、T3、T4和T5 5个处理,研究不同密度下,异株荨麻光合特征、生长量和生物量变化,寻找出合理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异株荨麻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生长量和生物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异株荨麻单位面积的生物量在密度为77万/hm2时达到最大值,最佳经济生产密度为74万~77.5万/hm2.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下3种玉米光响应曲线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玉米的光合作用,对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比较3种不同拟合方法的优劣,优选出干旱胁迫下最优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利用玉米穗位叶光合数据,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以及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适宜土壤水分条件及中度干旱胁迫下玉米光响应进行拟合。从拟合的相关参数看,对照(CK)的拟合结果中,直角双曲线模型整体高于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其中表观量子效率与最大净光合速率均提高33%,光补偿点提高10%,暗呼吸速率提高40%,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得到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低于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其余参数差别很小。在对水分胁迫(MS)的拟合中,3种曲线所得参数的差异与CK一致。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可以直接得到饱和光强与最大净光合速率,得到的光合参数比另外2种模型更接近实测值,因此该模型可以更好的拟合适宜土壤水分和中度干旱胁迫下的玉米光响应曲线。  相似文献   

5.
何斌  刘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19-21721,21731
采用盆栽和人工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观测了5种土壤水分条件下异株荨麻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异株荨麻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并有不同程度的"午休"现象,随着土壤水分的升高,最高值从下午17:00提前到上午的9:00;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具有较好的协同性,也呈"双峰"型,大小顺序依次为T3处理〉T2处理〉T1处理〉T4处理〉T5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值出现在上午较早的时段,且上午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下午。  相似文献   

6.
研究铅胁迫下干旱胁迫对侧柏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规律,探讨侧柏对双重胁迫的适应与自我调节机制,为西北矿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盆栽试验,以土壤相对含水率为100%且无铅的处理为对照,其余处理外源铅浓度统一设为2 000 mg/kg,分别测定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幼苗在3个生长阶段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单一铅胁迫下,侧柏净光合速率较对照降低,铅和干旱双重胁迫下,净光合速率随着土壤相对含水率的降低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在2 000 mg/kg铅浓度胁迫下,侧柏3个生长阶段净光合速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不同,当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生长初期、中期和后期土壤相对含水率分别为68.64%、67.54%和98.99%。侧柏在生长初期受到干旱胁迫时能迅速调节蒸腾速率以维持体内水分平衡;对模型进行拟合分析发现,当生长初期、中期和后期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67.52%、78.26%、45.68%时,侧柏蒸腾速率降到最小值。(3)随着土壤相对含水率的降低,侧柏水分利用效率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土壤相对含水率为40.00%时,生长初期和中期的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因此,在铅胁迫下适度的干旱胁迫可降低侧柏的蒸腾速率,从而提高其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姜花属的思茅姜花(Hedychium simoense Y.Y.Qian)、古林菁圆瓣姜花(H.sp.)和红姜花(H.coccineum Smith)的光合日变化和光响应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日变化测定中,3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均为“双峰”型,存在光合午休现象,水分利用率表现为古林菁圆瓣姜花>思茅姜花>红姜花,光响应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4.2、4.73、7.53 μmol/m2·s.红姜花耐旱能力稍差,古林菁圆瓣姜花的高水分利用率、高净光合速率和低最大净光合速率显示出其对栽培地偏干旱环境的强适应性.3种植物的光补偿点分别为4.24、17.3、-3.05 μmol/m2·s,相对于其他植物较低,均具有较强的耐荫性.其中思茅姜花还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表明其对光照的适应性较强,可配置于全光照条件下.  相似文献   

8.
青桐观赏效果好,但对其受水分胁迫后的响应机理研究较少,制约了该物种下游产业的发展。为了探究青桐幼苗耐水程度及作用机理,对30%田间持水量(T1)、70%田间持水量(T2)、100%田间持水量(T3)和130%田间持水量(T4)水分胁迫下的青桐幼苗生长指标(株高、茎粗、叶面积)、生物量分配(叶生物量比、茎生物量比、根生物量比)与光合指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幼苗的各指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土壤达到T2条件时,幼苗各指标综合表现最佳;T3条件下青桐幼苗净光合速率最高,地上生物量分配较T2条件下高出4%;T2条件下,青桐幼苗叶面积最大,达到196.186 mm2,比叶面积最大,达到512.48,总生物量积累最多,达到17.14 g。当土壤水分达到T2条件时,最适合青桐幼苗生物量积累,可以为幼苗顺利过冬提供充足的储备碳;T4条件下胁迫时间达到10 d,幼苗生长情况出现拐点,胁迫前10 d内幼苗生长较快,但当水分持续性胁迫超过10 d后,幼苗生长趋势减弱,同时萌发出气生根用以响应淹水情况;T1条件下,对青桐幼苗影响极大,最不适合幼苗生长发育。研究结果为青桐幼苗受水分胁迫后的响应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水分胁迫对烟草转SOD基因品系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非转基因品系、转Fe-SOD基因品系和转Mn-SOD基因品系为材料,研究了盆栽条件下水分胁迫及复水处理对转SOD基因烟草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水分胁迫导致3个近等基因品系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降低,胞间CO2浓度在轻度和中度胁迫下降低而在重度胁迫下升高;转Mn-SOD基因品系的净光合速率在复水后恢复最好;与非转基因品系相比,转Mn-SOD基因品系的光合作用在水分胁迫时受到的伤害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0.
成龄枣树光合特性与光响应曲线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研究红枣光合特性变化规律及适用于滴灌模式下红枣的光响应曲线模型,为红枣滴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 以新疆南疆阿克苏地区进行地表滴灌的6年生红枣树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的光合-光响应曲线。【结果】 6年生红枣在20、30 m3667 m2灌溉水量区间内,最大净光合速率呈递减趋势。拟合模型针对新疆南疆成龄枣树叶片适用性排序为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通过对比分析4种不同模拟机制的模型。【结论】 在轻度水分胁迫条件下有利于提高净光合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于南疆成龄枣树叶片的适用性最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土培的方法,研究了6个浓度的磷胁迫对雷公藤1和3年生幼苗一个生长季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Pn )、蒸腾速率( Tr )、气孔导度( Gs )、胞间CO2浓度( Ci )和叶绿素含量( Chl)等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程度低磷处理对1和3年生雷公藤Pn、 Tr、 Gs、 Ci 和Chl影响差异显著(P<0.05),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大致呈下降趋势,并随胁迫程度加重,显著降低,1年生雷公藤对低磷胁迫的响应更为灵敏,环境温度波动对雷公藤Pn、 Tr的季节变化影响大,而对3年生雷公藤叶片Chl影响较小,高温会抑制雷公藤的Pn、 Tr ,3年生雷公藤比1年生雷公藤更耐高温。雷公藤幼苗对缺磷环境有一定的调节适应能力,在轻度(20 mg· kg-1)和中度(15、10 mg· kg-1)缺磷水平的林地上可维持保证植株光合作用正常进行,而重度(5、0 mg· kg-1)缺磷条件下会对其叶片光合机构造成破坏,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而低磷胁迫下3年生雷公藤相对于1年生雷公藤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能够更好的适应中度和轻度缺磷的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对麻疯树幼苗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麻疯树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及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麻疯树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苗高生长量(△H)、地径生长量(△D)、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随胁迫时间的增加而下降;水分利用效率(WUE)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升高,重度干旱胁迫下极显著降低(P<0.01);胞间CO2浓度(Ci)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有所降低,重度干旱时极显著上升(P<0.01)。说明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麻疯树幼苗光合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限制,而重度干旱胁迫下光合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限制。在轻度和中度干旱时麻疯树幼苗以降低光合生长和蒸腾耗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来适应环境、维持生命,但长势变弱,而严重干旱时麻疯树幼苗的生长受到土壤水分的严重限制。  相似文献   

13.
以一年生盆栽新疆野苹果实生苗为试材,研究了经3种水分梯度处理后第20天苹果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率(WUE)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正常水分处理和中度水分胁迫下新疆野苹果Pn日变化为不典型双峰型,且Pn下降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重度水分胁迫下新疆野苹果Pn日变化为严重午休型,Pn下降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方差分析表明,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使新疆野苹果Pn日均值与对照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差异。3种水分梯度处理后新疆野苹果WUE日变化均呈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上升的趋势,并表现上午时段的WUE大于下午时段;WUE目均值按对照、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依次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增强,Ta,Ca,RH等生态因子对新疆野苹果Pn的影响越大,其中RH对Pn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不同磷素水平下米槁(Cinnamomum migao H.W.Li)幼苗光合作用对CO2的响应机制,为西南地区推广种植米槁及其科学施用磷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0.5年生米槁幼苗为对象,设4个磷素(KH2PO4)供给浓度(CK为1.000 mmol/L,P1、P2和P3处理分别为0.125、0.500和2.000 mmol/L)处理,测定各处理米槁幼苗的光合特性,利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及直角双曲线修正(Pn/Ci)模型拟合米槁幼苗的光响应曲线和参数.[结果]3种米槁幼苗光响应曲线拟合模型的拟合决定系数R2均在0.9900以上,表达的效力趋势排序为Pn/Ci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以Pn/Ci模型对米槁的光合作用—CO2响应最实用,且不同磷素水平下模型拟合效力均符合此效力趋势.各磷素供给处理中,除胞间CO2浓度(Ci)外,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的排序均为CK>P3>P2>P1,且P1处理的Pn、Gs和Tr均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表明1.000 mmol/L KH2PO4处理下米槁幼苗的光合作用效率最高.[结论]Pn/Ci模型最适宜进行米槁幼苗光合作用—CO2响应拟合;施用适量磷素能促进米槁幼苗的光合作用,最适宜米槁幼苗生长的土壤磷含量为1.000 mmol/L.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红叶石楠的叶片膜伤害和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叶片含水量、光合色素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花青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大幅增加。在轻度干旱下,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同步下降,光合受抑的主要限制因子为气孔因素;中度、重度干旱胁迫下,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下降的同时,胞间CO2浓度上升,此时光合受抑的主要限制因子为非气孔因素。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室内受控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光强水平(100%光照、60%光照和20%光照)和不同土壤含水量(100%WHC、91.68%WHC、82.85%WHC、60.00%WHC、41.86%WHC和21.28%WHC)(田间持水力,WHC)对云南蓝果树幼苗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降低,云南蓝果树幼苗的叶片数目、叶总面积、株高、地下部分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都显著降低。高光强水平(100%光照)和深度遮阴(20%光照)均不利于云南蓝果树幼苗的生长及光合作用,适度遮阴(60%光照)最利于幼苗的个体发育。而且,当土壤含水量充足时,光合指标在不同光强水平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当土壤干旱时,不同光强水平处理间的差异显著,其中60%光照处理下其光合指标均高于其他两种光强水平处理。综合评价得分结果表明,60%光照和土壤含水量充足条件下各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分都最大,进一步证明了适度遮阴可以促进云南蓝果树的幼苗生长,而光强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其生长发育。建立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表明,对于云南蓝果树生长指标来说,土壤含水量对云南蓝果树幼苗的影响要高于光强的影响;而对于云南蓝果树光合指标来说,光强的贡献率更高。因此,充足的土壤含水量(100%WHC)和中等光强水平(60%光照)最适合云南蓝果树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土壤水分胁迫下油菜光合特性变化和膜伤害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4种不同水分条件下油菜叶片的光合变化和膜伤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轻度干旱条件下,油菜叶片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会增加,而气孔导度(Gs)则缓慢下降。随着胁迫程度加重,三者均出现明显下降。细胞间隙CO2浓度(Ci)在不同的水分胁迫下表现各异,轻度干旱胁迫下先下降再升高,而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却呈现明显上升然后趋于平缓趋势。叶片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随着胁迫程度增加而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