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亚麻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麻种子的种皮占种子干重的45%左右,且种皮的55%是胶质,约占干种子的25%左右,这种胶属酸性粘胶,简称亚麻胶,该胶可用水,碱,酸提取,提取量与水解温度和时间有关,胶的酯化度和甲氧基含量与提取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亚麻种子色素提取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亚麻种子水溶性和酯溶性色素的提取及理性性质的研究公布如下:亚麻(LinumusitatissimumV)(包括胡麻)种子的色素主要存在于亚麻种子的种皮素色层内,亚麻种子的酯溶性色素,只溶于酸化乙醇,NaHCO3,50%乙酸中,呈酱红色,色素结晶呈多棱状,熔点为163℃,最大吸收光谱为(UV)为370nm,并为左旋型,折光率为0.03,酸碱稳定。亚麻种子的水溶性色素,只溶于水,NaOH,NaH  相似文献   

3.
亚麻木酚素实验室提取的关键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酚素是存在于亚麻籽种皮中的一种生理活性物质,其溶剂提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该试验对亚麻木酚素的实验室提取过程进行单因素影响试验,确定乙醇浓度70%,液料比为15:1,提取时间4h,提取温度50℃是单因素最佳提取条件,为进一步开展多因素耦合提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亚麻胶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亚麻籽为原料,利用浸提工艺和喷雾干燥工艺制备亚麻胶的过程,分别考察了提取温度、浸提时间、洗胶次数、总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亚麻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洗胶次数为4次、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1 h、总料液比为1∶4,该条件下亚麻胶的量可达8.307 g.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亚麻种子水溶性和酯溶性色素的提取及理化性质的研究公布如下:亚麻( Linu m usitatissim u m V)( 包括胡麻) 种子的色素主要存在于亚麻种子的种皮色素层内。亚麻种子的酯溶性色素,只溶于酸化乙醇, Na H C O3 ,50 % 乙酸中。呈酱红色,色素结晶呈多棱状,熔点为163 ℃,最大吸收光谱为( U V)370nm ,并为左旋型,折光率为0 .03 ,酸碱稳定。亚麻种子的水溶性色素,只溶于水, Na O H、 Na H C O3 、 K O H、 H4 N O H,溶液呈酱红色( 碱中呈橙红色) ,晶体为雪花状无色晶体,熔点为237 ℃,最大吸收光谱( U V) 为350nm ,左旋,折光率为0 .04 ,碱性条件下稳定。  相似文献   

6.
田菁胶是一种半乳甘露聚糖,80年代已成为我国的一种新型工业材料。它可广泛应用于石油、矿山、造纸、食品等工业部门。田菁胶来源于田菁种子的内胚乳部份,一般约占田菁种子重量的30~40%。因此在工业制胶过程中,约有占种子重量60%以上的种皮、子叶成为田菁制胶下脚料。目前田菁胶下脚料均作为一种有机肥料利用。  相似文献   

7.
银杏外种皮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正交实验设计探讨银杏Ginkgo biloba L.外种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由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得知,在本实验所考察的影响因素中,提取次数对提取的影响最大,温度对提取的影响次之,乙醇浓度对提取的影响最小。其中提取次数和提取温度对提取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乙醇浓度对提取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实验结果表明,确定银杏外种皮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条件为:70℃,7倍体积的60%乙醇,回流提取4次,每次1h。在上述条件下,银杏外种皮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达到84%以上。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平均回收率为97.3%,5次平行的相对标准偏差CY为0.73%。  相似文献   

8.
纤用亚麻的生长发育可分为出苗期、枞形期、快速生长期、开花期和成熟期. 1、出苗期.亚麻播种后,在适宜的水分、温度条件下,种子开始萌发,首先子叶和胚根开始膨大,然后胚根突破种皮伸入土中,胚芽也迅速向上伸长,子叶出土即为出苗,有75%出苗即为出苗期.  相似文献   

9.
樟树、檫树、闽楠种子的休眠和萌发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樟科Lauraceae3个属的代表性树种的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采集的樟树Cinnamoumcamphora(linn.)Presl、棕树Sassafras Tzumu(Hemsl.)Hemsl和闽楠Phoebe bournei(Hemse.)Yang的种子胚形态发育正常,除橡树种子外。樟树和闽楠种子的离体胚能正常萌发,在黑暗条件下,3个树种的完整种子于15~05℃温度范围内,无论恒温和变温均不能萌发,闽楠种子仅在光照下30、35℃恒温和30℃日/20℃夜变温中较窄的温度范围内能萌发,但发芽迟缓、过程长、萌发率低;3个树种的种子均具生理休眠特性,种皮透气性差和存在发芽抑制物质是樟树种子休眠的原因,低温(5℃)层积80d,不能完全解除休眠,在30℃日/20℃夜最适变温条件下,并给予适当光照,萌发率仅为41.00%;采用0.5%KNO3+0.10%GA3溶液浸种2h后低温层积80d,在光照条件下,萌发率可提高到74.00%;胚存在发芽抑制物质和种皮透气性差是引起檫树种子休眠的最初原因,经低温层积后,种皮防碍抑制物质向外渗透是种子不能完全解除休眠的关键因素,低温层积240d,在25℃日/15℃夜最适温度下,光暗中的萌发率仅为59.00%~54.00%,而采用4%H2O2+0.10%GA3溶液浸种后低温层积,萌发率可高达87.00%;种皮透气性差,发芽要求特殊的温度和一定的光照是闽楠种子休眠的原因,低温层积60d,在光照条件下,20、25℃恒温和30℃日/15℃夜变温适宜温度中,萌发率能达77.33%~85.33%.  相似文献   

10.
一、种子处理 1、准备:播种前120天进行。30℃温水浸泡、搓洗、去掉瘪粒和种皮,药剂浸种24~48小时后清洁河砂混合,河砂绝对含水量40~50%左右。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浓度、温度、加热处理、冷冻和放置时间等因素对亚麻籽胶粘度的影响,同时还讨论了亚麻籽胶与盐类、糖类相互作用的效果。结果表明,温度和浓度对亚麻籽胶粘度的影响很大;加热处理明显促进其凝胶的形成;冷冻和放置时间几乎没有影响;盐类、糖类对其粘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甘蓝型油菜3对黄—黑籽近等基因系成熟前期种子皮壳中的花色素、多酚、苯丙烯酸的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结果表明,黄籽皮壳中的花色素、多酚和它们的共同合成前体———反式苯丙烯酸的含量都极显著低于黑籽的。因此,黑色素和花色素含量的多少都影响甘蓝型油菜籽色的变异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油菜黄籽粒色性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结构解剖、生理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20多年来国内外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解剖学研究揭示了甘蓝型黄籽油菜不耐自交的原因,色素物质存在的部位及种皮颜色变化过程;生理生化方面认为花色素、多酚和类黄酮对未成熟种子的种皮颜色有决定作用,黑色素决定了成熟种子种皮颜色。花色素可能由游离苯丙氨酸转化而来,黑色素由游离酪氨酸和多酚为前体合成的,并以邻苯二酚型为主要组成成分;品质性状方面的研究表明:粒色浅,则种皮薄,种皮纤维素含量低,而种子含油量,胚含油量及皮壳含油量就高,但粒色与种子含油量的相关是通过皮壳率和皮壳含油量而体现的。种皮厚,种皮纤维素含量高,千粒重小。单株粒重越大,胚蛋白质含量就高;黄籽粒色主要受母本基因型影响,至少受2对基因控制,环境及农艺措施也影响种皮色泽,其遗传复杂性可能由于不同的A和C基因组控制粒色基因位点间互作,或转座子控制导致的;可以通过系统选育、杂交选育、理化诱变及生物技术选育等方法获得甘蓝型黄籽油菜。  相似文献   

14.
为系统了解亚麻仁饼(粕)在国内外畜禽饲料中的研究现状以及今后亚麻仁饼(粕)及其他亚麻副产品在畜禽饲料中的有效利用,对我国亚麻分型及产地、亚麻仁饼(粕)的饲料成分、营养价值、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在国内外反刍动物、猪和家禽饲料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亚麻仁饼(粕)是营养丰富的畜禽蛋白饲料原料,其粗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相对大豆粕、棉籽粕、菜籽粕、花生仁粕较低,适合与其他含赖氨酸高的蛋白质饲料混合搭配饲喂;但因氢氰酸毒性限制了其饲料中用量,猪日粮中最高适宜用量8%~10%,反刍动物日粮中可增加至20%,家禽饲料中的适宜饲喂量还有待继续研究。亚麻仁饼(粕)毒性的降低及与其他饼粕的搭配比例是今后其作为畜禽饲料研究的重点;另外,亚麻仁饼(粕)含有丰富的亚麻酸C18∶3,可针对性地提高动物产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15.
亚麻酸是胡麻脂肪酸组成的主要成分,也是胡麻品质改良的主要目标。为深入研究胡麻亚麻酸含量的遗传规律,基于6个世代遗传群体(P_1、F_1、P_2、B_(1:2)、B_(2:2)、F_(2:3)),采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胡麻亚麻酸含量的遗传模式。结果表明,胡麻亚麻酸含量符合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在亚麻酸含量的遗传控制中具有重要贡献;B_(1:2)、B_(2:2)和F_(2:3)世代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3.59%、46.95%和53.92%,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5.60%、19.35%和14.43%;通过群体品质分析,筛选出高亚麻酸材料15份,高含油量材料7份,这些优异材料为胡麻品质育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冯涛  顾正彪  金征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059-2060,2062
凉粉草是我国南方用于制作凉粉的一种草本植物,其叶中含有凉粉草胶特有的多糖胶质。主要从胶得率、胶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胶中中性糖含量、半乳糖醛酸含量以及中性单糖的组成,胶的特性粘度和胶与木薯淀粉所形成的混合凝胶的质构特性方面对闽赣两地的凉粉草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地胶在胶得率,胶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胶中中性糖含量、半乳糖醛酸含量以及中性单糖的组成方面,差异不显著;但在胶的特性粘度上和在以两种胶所制得的凉粉的质构特性方面差异显著,其中福建凉粉在硬度上比江西胶高4.799 g,弹性系数高0.2,内聚力系数高0.099。综合以上分析表明,福建凉粉草胶在凝胶性能上要略优于江西凉粉草胶。  相似文献   

17.
地理位置与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供试材料甘蓝型黄籽油菜杂交种“渝黄1号”分别种植在7个不同经纬度的生态点,研究了地理位置对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的影响。结果表明,纬度与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的变化有一定关系,随着纬度的升高,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度逐渐增加,粒色变淡,表明高纬度可能不利于种皮色素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利用种子外部形态和种皮扫描特征进行植物分类学研究,这在车前属 Plantago L.植物的研究中尚属空白。本文对内蒙古车前属6种,2变种植物的种子外部形态和种皮表面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从种子外部形态和种皮表面雕纹结构分析,各种之间均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它可以反映种群的分类学特征,因而作者提出应把种子外部形态和种皮扫描特征作为车前属植物分类的依据之一,依此进一步印证了前人对车前属分类的合理性,同时报道了车前属植物在内蒙古的4个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9.
黑芝麻新品种赣芝8号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黑芝麻新品种赣芝8号的选育经过及其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赣芝8号具有丰产稳产、生育期适中、种皮乌黑、含油量高、抗病性较强和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09年12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此外,还介绍了赣芝8号的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外显率及其含油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甘蓝型黄籽油菜不同品系材料、不同单株间千粒黄籽外显率及其与含油量、黄籽级数和千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蓝型黄籽油菜是一个不同黄色程度的黄籽组合体,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外显率品系间差异显著,单株间差异较大。黄籽外显率与含油量呈极弱相关关系,与黄籽级数(最低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千粒重呈弱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表明,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外显率应在85%以上,才能作为育种选择对象和高油分含量的菜籽色泽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