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应用RAPD技术探讨红叶李、李和杏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 cv.Atropurpurea,李P.salicina和杏P.armeniaca的亲缘关系、品种识别及资源保存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也为了验证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从132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引物对红叶李、李和杏的8个材料进行了基因组DNA扩增,均具有多态性,共扩增出264条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3.2个RAPD片段.RAPD带型及聚类分析表明:RAPD技术能将红叶李、李属植物和杏属植物完全分开,红叶李、李和杏之间表现出一定的亲缘关系,各属品种之间都有不同的遗传距离,证明RAPD技术可作为种和属水平的分类鉴定依据;利用红叶李、李和杏品种的特异谱带结合DNA指纹,可将参试的各品种鉴别出来,从而说明了RAPD技术能够用于种或品种之间的鉴定.图2表2参12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 cv .Atropurpurea , 李P .salicina 和杏P .armeniaca 的亲缘关系、品种识别及资源保存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也为了验证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从132 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 个引物对红叶李、李和杏的8 个材料进行了基因组DNA 扩增,均具有多态性, 共扩增出264 条带, 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3.2 个RAPD 片段。RAPD 带型及聚类分析表明:RAPD 技术能将红叶李、李属植物和杏属植物完全分开, 红叶李、李和杏之间表现出一定的亲缘关系, 各属品种之间都有不同的遗传距离, 证明RAPD 技术可作为种和属水平的分类鉴定依据;利用红叶李、李和杏品种的特异谱带结合DNA 指纹, 可将参试的各品种鉴别出来, 从而说明了RAPD 技术能够用于种或品种之间的鉴定。图2 表2 参12  相似文献   

3.
桃果肉颜色、离粘核性状的SSR标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油桃(Prunus persica L.var.nectarina)品种‘秦光2号’和‘曙光’的90株正交F1代为试材,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和遗传作图的方法寻找与桃果肉颜色基因、桃果实离粘核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结果显示,SSR标记BPPCT035(151bp)与桃果肉颜色性状(Y/y)位于同一连锁群,连锁距离为4cM;SSR标记BPPCT006(50bp)与桃果实离粘核性状(F/f)位于同一连锁群,连锁距离为5cM。  相似文献   

4.
地被菊匍匐性的遗传分析与RAPD标记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地被菊株型匍匐性的遗传控制,并寻找与匍匐性连锁的RAPD标记,为匍匐型地被菊新品种选育、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匍匐性相关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方法】以盆栽小菊品种‘早意大利红’为母本,地被菊品种‘03(6)-12’为父本构建F1群体,从F1中选取株型表现为匍匐、直立和中间型的单株各1株,分别自交,构建F2群体,并以选取的3个类型F1单株为母本与‘03(6)-12’回交,构建BC1群体。以主枝分枝角度作为株型划分依据,统计每个群体中不同株型分离比,推测地被菊株型控制相关基因特点。此外,以 F1分离群体为试材,采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构建株型匍匐/直立基因池,利用200个RAPD随机引物筛选与地被菊匍匐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结果】通过遗传分析和 检验表明,地被菊匍匐/直立特性由1对不完全显性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存在微效修饰基因。筛选出1个与地被菊匍匐性状控制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A-10555。经过重复性验证和群体单株验证,该标记与地被菊株型匍匐/直立位点遗传距离为7.96 cM。【结论】以主枝分枝角度作为株型的划分标准是可行的,通过F1、F2和BC1分离群体能对地被菊株型控制位点进行有效分析。获得的分子标记与株型匍匐/直立位点的遗传距离小,能用于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5.
选择硫苷性状差异大,而其他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相近的油菜品系967H和967L为亲本,用RAPD引物对亲本、F1、F2植株进行分子标记,寻找与硫苷性状相连锁的标记.结果表明,从482个RAPD引物筛选出6个在2个亲本之间表现多态性的引物,从这6个引物中筛选出1个在高硫苷基因池和低硫苷基因池之间有稳定差异的引物S268,用S268对F2群体单株进行检验,群体单株只显示3种带型标记,与低硫苷性状连锁的标记S268对低硫苷性状的贡献率为29.51%.  相似文献   

6.
以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cv.atropurpurea Jacq)、红叶桃(Prunus persica f.atropurpurea Schneid)、美人梅(Prunus×bliriana‘Meirenmei’)等3种李属红叶树种为材料,从2007年5月~2007年10月每月测定1次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含量以及相关生理物质含量或活性,分析了3树种叶片色素含量和相关生理物质在生长季中的变化规律及相关关系。结果显示,3树种叶片中花青素含量及花青素含量与叶绿素含量的比值均表现为先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规律,这种变化与叶色的年变化基本一致。叶绿素含量表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S形变化规律,第一个高峰出现时间和花青素一致,均在5月份。3树种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基本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W形变化规律。美人梅和红叶桃花青素含量与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3树种花青素含量与叶片pH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变化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紫花苜蓿耐盐分子标记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耐盐苜蓿与敏盐苜蓿相互杂交的F2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改良的BSA 法和RAPD技术筛选出一个与苜蓿耐盐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将该标记的PCR产物进行了DNA序列测序,在GenBank中对该片段与其它相关基因进行比对分析表明,苜蓿耐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与截形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的mth2-6e18基因的一个片段(347 bp)的序列有93%的同源性。mth2-6e18基因是植物干旱、盐诱导半胱氨酸蛋白酶(CysPr1)基因的标记基因,推测该片段与植物干旱、盐诱导的CysPr1基因具有较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株选择法,综合鉴定分析评价,从‘三华李’(Prunus salicina‘Sanhuali’)嫁接繁殖群体中选育出‘兴蜜三华李’(Prunus salicina‘Xingmi sanhuali’).选育结果表明:‘兴蜜三华李’为‘三华李’优良芽变,平均单果质量45.44 g,可溶性固性物11.6%~12.4%,均显著高于普通三华李,总糖8.7%~9.3%,酸度0.78%~0.85%,可食率95.97%,与普通三华李无明显差异,6月下旬至7月初成熟,丰产稳产,综合性状优良,2015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果树的矮生性状是一种重要的农艺性状,对果树的集约化栽培具有重要意义。来自西洋梨实生变异品种‘Le Nain Vert’的矮生性状受控于一个单显性基因Pc Dw,目前关于该基因的序列信息等还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开发与其紧密连锁的DNA分子标记,为鉴定该基因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分离群体分组分析的原理,以‘矮生梨’ב茌梨’和‘2-3’ב绿宝石’2个F1杂交分离群体为试材,应用IIB型限制性内切酶的RAD技术(Restriction association site DNA,2b-RAD)对2对矮生型/普通型对比基因池进行基因组测序分析,在对比基因池间筛选出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从中筛查出位于Pc Dw定位染色体上的SNPs,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High-resolution melting analysis,HRM)在群体上进一步检测验证,以确定其与Pc Dw位点的连锁关系。【结果】对4个样本(即4个对比基因池)的2b-RAD标签测序文库的测序结果共产生67 186 260条reads,平均每个样本测序reads数为16 796 565。将原始reads进行质量过滤后的统计结果表明,每个样本获得平均unique标签数目为86 810,平均测序深度为77×,该测序深度能够达到准确分型的标准。SOAP软件定位结果表明,4个测序文库中含有酶切位点的高质量reads占测序原始reads的70%以上,表明测序质量较好。在来自2个不同群体的矮生型基因池与普通型基因池间进行对比分析,初步筛选出SNP位点1 317个,其中有8个位于PcDw的定位染色体scaffold00074上。用HRM技术对这8个SNP标记在群体上的进一步检测结果表明,在‘矮生梨’ב茌梨’群体上有2个SNP标记、在‘2-3’ב绿宝石’群体上有4个SNP标记表现出与Pc Dw位点共分离的特性,根据其扩增子的熔解曲线形状差异,可有效区分矮生型和普通型表型。在来自‘矮生梨’ב茌梨’群体的215个杂种后代和来自‘2-3’ב绿宝石’群体的168个杂种后代中,未发现有标记与性状的重组类型。【结论】2b-RAD测序技术与HRM分析技术相结合,进行果树重要农艺性状分子标记的开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基于这一策略,本研究鉴定获得了4个与西洋梨矮生性状单显性基因Pc Dw连锁的SNP标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挖掘与桃抗蚜性状紧密连锁的SNP位点及候选基因,为桃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揭示桃抗蚜性状的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来源于‘粉寿星’的抗蚜桃‘01-77-3’为母本,栽培品种‘中油桃13号’为父本,杂交获得F1代分离群体进行基因定位。以‘96-5-1’(抗蚜)为母本,‘10-7’(感蚜)为父本杂交获得F1分离群体作为验证定位位点准确性的材料。参考桃基因组序列(Prunus persicaGenome v2.0.a1)开发基于Sanger测序的SNP标记,在亲本(‘01-77-3’‘中油桃13号’)及各4个子代中PCR扩增后进行Sanger测序,获得候选SNP后,扩大群体验证,实现对抗性基因的初步定位。对亲本(‘01-77-3’‘中油桃13号’‘96-5-1’‘10-7’)进行覆盖度约为70×的全基因组深度测序,并基于重测序数据,在初定位区间内开发基于Sanger测序与HRM分析的SNP标记,筛选多态性标记,对‘01-77-3’ב中油桃13号’杂交后代141株实生苗进行基因分型,以获得与桃抗蚜型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通过双亲(‘96-5-1’‘10-7’)表型与基因型一致,在精细定位区间内开发与桃抗蚜性状紧密连锁的In Del位点,以验证In Del标记与抗蚜表型是否连锁。最后,参考桃基因组分析定位区间的候选基因。【结果】通过人工接种观察蚜虫对桃F1后代单株新梢危害表明,抗蚜与感蚜比例接近1﹕1(P值为0.556;χ~2为0.348),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基于Sanger测序结果,初步将抗蚜基因定位在桃基因组Pp01_38011783与Pp01_47231340之间,物理距离约为9.22 Mb。亲本全基因组深度测序分别产生Clean data 17.109 Gb,平均覆盖度为75.19×,在Pp01初定位区间内开发基于HRM与Sanger测序的SNP标记共29对,筛选后得到11对紧密连锁的标记。基因分型结果表明,与桃抗蚜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位于桃基因组Pp01的45.66 Mb和46.12 Mb处,Pp01_45.66处等位基因为T和C,Pp01_46.12处等位基因为G和C,遗传距离分别为1.4 c M、2.1 c M;与抗蚜基因完全连锁的标记SNP_Pp01_45712702,位于桃基因组Pp01_45.71处,等位基因为G和T。基于亲本(‘96-5-1’‘10-7’)重测序数据,在精细定位区间内开发紧密连锁的In Del标记KYYZ_Pp01_45799758,位于Pp01_45.79处。对验证群体92个单株进行PCR扩增,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表明,仅1个单株基因型与表型不符,分子鉴定准确率为98.91%。【结论】利用亲本深度测序与SNP标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精细定位了控制桃抗蚜性状的基因,将抗蚜基因缩小到物理区间460 Kb内,共包含56个转录本,包括52个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1.
梅花亲缘关系RAPD研究初报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利用人工合成的3对随机引物,对17个型的28个梅花品种、8个梅花杂交种和8个近缘种的叶片DNA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的研究.结果表明梅与杏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李较近,与山桃、毛樱桃较远;“樱桃梅”与父、母本均有差异.还讨论了混合引物、模板浓度和反应体积对谱带及其重复性的影响,以及区分差异的能力和概率性.  相似文献   

12.
梅、桃、李、杏、樱的RAPD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用RAPD技术对梅的野生种及其近缘种桃、李、杏、樱共计17个样品的系统发育进行了研究.12个10碱基的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31条带,其中65条为多态性带.通过对这些扩增带的分析,作者认为梅的基因中渗入了较多的杏、李基因.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李、杏在梅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处于基本等同的地位,桃、樱与梅的亲缘关系则相隔较远.  相似文献   

13.
梅、桃、李、杏、樱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RAPD技术对梅的野生种及其近缘种桃、李、杏、樱共计17个样品的系统发育进行了研究.12个10碱基的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31条带,其中65条为多态性带.通过对这些扩增带的分析,作者认为梅的基因中渗入了较多的杏、李基因.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李、杏在梅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处于基本等同的地位,桃、樱与梅的亲缘关系则相隔较远.  相似文献   

14.
基因组DNA的提取及RAPD条件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提取了木奈基因组 DNA,并以其为模板对影响 RAPD扩增的重要参数进行优化试验 ,以期建立木奈 RAPD反应的优化体系 .结果表明 ,PCR扩增体系最佳条件是 :2 0 μL体积中 ,2 0 0 μmol·L- 1 d NTP、2 .5 mmol· L- 1 Mg Cl2 、0 .2 μmol· L- 1随机引物、2 5 .0 ng·μL- 1 DNA模板、1 -2 U Tag酶  相似文献   

15.
偃麦草E染色体组特异RAPD和SCAR标记的建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100条10碱基随机引物,以普通小麦中国春,中间偃麦草为材料进行RAPD分析,筛选到一个偃麦草染色体组特异引物OPF03,并从中间偃麦草中克隆了该引物的特异DNA片段OPF031291。将该片断与比萨偃麦草中的OPF031296(GenBank序号U43516)比较,同源性为88%。根据OPF031291的序列,设计了2对SCAR引物,利用OPF03和引物P3,P4对普通小麦,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的部分双二倍体,长穗偃麦草,中间偃麦草,小麦-二倍体长穗偃麦草代换系,附加系共6类材料进行了RAPD和SCAR分析,发现RAP标记OPR031291没有出现在含E^e染色体组的材料中,而标记SCAR982则出现于所有含E染色体组的材料中。说明,根据E^b染色体组特异RAPD标记转化的SCAR标记,可以同时检测小麦背景下的E^e染色体。  相似文献   

16.
用紫外线灭活红鲫Carassius auratusvar. red精子,诱导建鲤Cyprinus carpiovar. jian进行人工雌核发育,共获得241尾雌核发育子一代鱼。经形态特征初步分类后,取10尾进行RAPD分析,以鉴别雌核发育鱼。用筛选的10种随机引物,均可扩增出建鲤和红鲫的特征条带。扩增结果发现:部分子一代仅出现建鲤特征条带,未发现红鲫特征条带,为雌核发育鱼;部分子一代既有建鲤特征条带,也出现红鲫特征条带,为鲤、鲫杂交鱼。本试验结果表明,采用RAPD技术可高效、准确地鉴别出异源精子诱导的雌核发育鱼。  相似文献   

17.
RAPD标记用于葡萄、苹果等7种果树的品种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针对RAPD技术的特点及其实际应用中易出现稳定性的问题,本研究以葡萄、梅、杏、桃、李、苹果、梨七种果树的不同品种为试材,对RAPD技术在鉴定果树品种中的科学性进行了技术上的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理想的反应条件能够保证RAPD技术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是适用于鉴定果树品种的简易与理想的DNA分子标记技术。不同长度的引物的RAPD技术在几种果树品种鉴定中体现出谱带清晰度以及数量等方面不同的特点。其中,碱基数为9、10与11的引物在杏、桃、李和梅上的多态性较高且谱带清晰,苹果、梨和葡萄更适合应用11个碱基的引物。  相似文献   

18.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不同品种的20只藏獒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从8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27条引物,共扩增出369条条带,其中339条表现出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1.87%。根据20只藏獒个体之间的遗传距离,用UPGMA法构建了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河曲藏獒和青海藏獒同类群个体之间亲缘关系较近,在聚类图上形成了河曲藏獒类群和青海藏獒类群各自独立的分支,这一结果有力地支持了按地域对藏獒进行类群划分的说法。  相似文献   

19.
徐州、平山两地中华稻蝗和日本稻蝗的群体遗传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RAPD技术分析了江苏徐州和河北平山两地混生的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和日本稻蝗(O.japonica) 的群体遗传关系。用10条随机引物从43头个体中产生125条清晰、稳定的谱带, 其多态性条带占99%。 Shannon信息指数表明,中华稻蝗遗传多样性高于日本稻蝗,分别为0.3432和0.2781。Nei's遗传距离显示:种群间遗传距离明显小于种间遗传距离;同一采集地点混居的中华稻蝗与日本稻蝗之间的遗传距离小于地理上存在较大跨度的两物种间的遗传距离,如:江苏徐州中华稻蝗和日本稻蝗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2411,河北平山中华稻蝗和日本稻蝗的遗传距离为0.2578,而江苏徐州中华稻蝗和河北平山日本稻蝗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2749,江苏徐州日本稻蝗和河北平山中华稻蝗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2982。基于Nei's遗传距离,分别用UPGMA和NJ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供试的43个个体分为两大聚类簇,江苏徐州和河北平山两地的中华稻蝗聚为一支,日本稻蝗聚为另一支。上述结果表明,RAPD分析方法可显示个体间的多态性,反映个体或物种间的细微差异,是区分近缘物种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0.
核桃早实基因的RAPD标记及其序列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确定RAPD标记OPB-08900与核桃早实基因的遗传距离,对该标记测序,分析其序列特征。【方法】以核桃早实优系绿园和晚实、速生优系绿丰及绿园×绿丰杂交组合的154株F1杂种后代材料的DNA为模版,OPB-08(5′-GTCCACACGG-3′)为引物,PRAD-PCR技术检测与核桃早实基因相关的RAPD标记OPB-08900在供试亲本和F1群体的分离状况,Haldane函数计算遗传距离;对OPB-08900 DAN片段克隆测序;DNAMAN软件分析序列酶切位点,BLAST分析序列同源性。【结果】RAPD标记OPB-08900在早实亲本绿园上标记带出现,在70株早实后代的69株上出现;但在晚实亲本绿丰上该标记带未出现,在84株晚实后代中有82株未出现;供试杂交群体早实和晚实性状的分离比例符合1﹕1的分离比例,RAPD标记OPB-08900与核桃早实基因共分离,OPB-08900与核桃早实基因的遗传距离为1.99 cM,序列全长958 bp,该标记应记为OPB-08958,GenBank序列号为DQ673614;有36个限制性内切酶对OPB-08958序列有97个酶切位点, OPB-08958序列和植物基因组序列没有同源性。【结论】核桃的早实性状受多基因控制,RAPD标记OPB-08958与核桃早实基因之一相连锁,其DNA序列为核桃基因组所独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