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杂花苜蓿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研究甘农1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cv.Gannong No.1)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苜蓿叶片光合生理生态日变化动态各异;光合速率在5月和6月呈双峰型,有光合“午休”现象,在7月呈单峰型;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在各时期均呈双峰型;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起主导作用的环境因子有所差异,同一环境因子在不同时间对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影响程度各异;温度是光合作用影响最主要的环境因子;受环境因子控制最显著的生理特征是叶片的蒸腾速度。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叶片光合性能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1,他引:8  
利用Li-6400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叶片的光合参数.结果表明,1)生长年限对苜蓿光合特性有较大的影响,对气孔导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蒸腾速率和叶绿素相对含量.2)苜蓿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现"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3)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叶绿素相对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田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蒸腾速率与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有效辐射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田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4)从苜蓿的光合特性综合分析,苜蓿的最佳利用期为6年.  相似文献   

3.
太子参光合速率变化特征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明太子参Radix pseudostellariae光合速率变化特征,采用Li 6400光合测定系统,在晴朗的天气测定了太子参倒二叶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c)的日变化和不同生长期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太子参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呈单峰型,不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气孔导度,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表现为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关系。太子参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随着整个生长期的推进,先缓慢升高后在倒苗期间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4.
在昆明市利用Ci-31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了纳罗克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 stapf cv.Narok)种子田夏季光合生理参数的日变化.对大气温度、CO2浓度、相对湿度、植物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瞬时水分利用率、光合有效辐射、净光合速率等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光合生理特性受环境影响呈规律性变化,光合速率、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存在“午睡”现象.非气孔限制为引起光合“午睡”的主要原因,其中净光合速率降低为叶肉光合活性下降所致.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公农1号紫花苜蓿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自然状态下,利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观测了公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北京地区的光合作用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公农1号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典型双峰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光合"午睡"现象,光合效率午间明显降低;蒸腾速率日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相似,胞间CO2浓度的日进程基本与净光合速率相反;气孔导度日变化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相似但并不完全同步,两者最大值出现的时间相同,但最低值出现的时间气孔导度较净光合速率晚约2h.经分析,公农1号紫花苜蓿表现出的光合"午睡"现象属于非气孔限制.  相似文献   

6.
对川草1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叶片光合日变化测定结果表明,晴朗天气条件下,川草1号老芒麦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其峰值分别出现在11:30和16:30,2个峰值之间有1个低谷,出现在12:30附近;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各生理生态因子与Pn的相关性大小顺序为:气孔导度>叶片温度>光合有效辐射>蒸腾速率>饱和蒸汽压亏差>水分利用效率>大气CO2浓度>空气相对湿度>胞间CO2浓度,其中,气孔导度、太阳有效辐射与Pn的关系呈极显著正相关,是对川草1号老芒麦光合作用影响最为强烈的因子,而气孔导度下降导致气孔关闭,因此气孔导度是光合午休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据《果树学报》2015年第5期《LED光质对"夏黑"葡萄光合特性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作者余阳等)报道,在遮光条件下,研究不同的LED光质对葡萄叶片光合特性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嫁接的夏黑葡萄为试验材料,对葡萄叶片进行不同光质处理,测定分析了光质对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光合色素含量与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不同的LED光质均显著提高了夏黑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以及蒸腾速率(Tr),并且有利  相似文献   

8.
干旱胁迫下本氏针茅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日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盆栽和人工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观测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本氏针茅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并有不同程度的"午休"现象,且上午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下午,随着土壤水分的升高而增加;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也呈"双峰"型,表现为较高土壤水分处理针茅具有较高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受水分和光热胁迫的影响,日变化曲线呈凹型;胞间CO2浓度受空气CO2浓度和气孔导度的双重影响,呈现早晚高,正午低的日变化进程;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值出现在上午较早的时段,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却降低.  相似文献   

9.
采用温室土培试验法,研究了羊草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等对不同苏打盐碱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模拟光辐射的增强,羊草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蒸汽压亏缺等表现为升高,胞间CO2浓度表现为降低,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同一光强下,随着土壤苏打盐碱胁迫程度的增大,羊草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有所下降,水分利用效率则有所升高。以光强1 500 μmol/(m2·s)为例,pH 9.78的盐碱胁迫处理的羊草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分别比对照(pH 7.15)的处理降低了43.8%和51.3%。苏打盐碱胁迫下,羊草蒸腾速率的降低幅度大于光合速率降低幅度,保持了叶片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可能是羊草适应苏打盐碱逆境的重要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30cm、45cm、60cm、75cm、90cm行距下,测定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指标及产量相关指标,分析行距对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合速率随行距增大而增强,30cm行距时光舍速率极显著低于其他行距;随着行距增加,胞间CO2浓度与光合速率变化趋势相反,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蒸气压亏缺在75cm范围内与光合速率变化趋势一致.光合速率因与营养枝和总分蘖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草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因与每生殖枝小花数和种子数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表现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适当行距条件下适时灌水改变蒸腾速率来促进光合速率的增加,可提高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11.
在纽荷尔脐橙果实膨大期,选取1年生双果枝、单果枝和营养枝,测定源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mmol)等光合生理指标,探讨挂果对枝条源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挂果对叶片 (源) Pn、Cond、Trmmol在上午光合作用较强时间段影响显著,对Ci和Tleaf无显著影响,并且无果枝Pn高于单果枝和双果枝。挂果对果枝叶片Pn、Cond、Trmmol、Ci的日变化曲线没有影响,Pn仍然表现为典型的“双峰”曲线。  相似文献   

12.
干热胁迫对紫花苜蓿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在干热胁迫条件下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对其6个品种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干热胁迫强度的增加,各紫花苜蓿品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P<0.05)。且经过一定时间的复水处理,WL525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得到了明显的恢复(P<0.05),与胁迫前的状态接近,且其他品种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而供试品种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相关分析表明,在干热胁迫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均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成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3.
用便携光合系统测定仪对美国无芒雀麦和肇东苜蓿叶片动态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月苜蓿单播与混播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幅度不大,无芒雀麦净光合速率呈双峰型;6月2种牧草的光合速率日动态曲线均为双峰型,有明显的午休现象,而7月为单峰型,没有午休现象。2种牧草单播与混播蒸腾速率变化趋势相似,苜蓿盛花期、无芒雀麦抽穗期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单混播均最高,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叶片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略高于单播叶片,但在光合午休期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植物群落共存种的环境适应性和相对竞争能力差异是植物群落动态和演替的两个决定性因素,其中光合特性与二者都有紧密关联,因此研究群落共存种光合特性的差异对理解群落演替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丘陵区10种主要的撂荒地植物群落共存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不同的生长月份(8-10月)和不同水分条件下(适宜水分及中度、重度干旱胁迫)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变化,分析植物群落共存种光合特性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3种水分条件下,无芒隐子草、白羊草、小花棘豆和达乌里胡枝子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而冰草和阿尔泰狗娃花的则呈双峰曲线,有光合“午休”现象,10种群落共存种以无芒隐子草的日光合能力峰值最大,冰草的最小;2)除中华隐子草和阿尔泰狗娃花外,多数种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在3种水分条件下均呈单峰曲线,其中,无芒隐子草的日蒸腾能力峰值最大,小花棘豆的最小;3)日均净光合速率和日均蒸腾速率存在显著种间差异和生长月份差异(P<0.05),其中,无芒隐子草的日均净光合速率和日均蒸腾速率最大,而日均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物种和生长月份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4)在演替生态位置上,10种群落共存种以演替前期种的日均蒸腾速率和日均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而演替后期种相对较高,表明演替后期的植物水分利用性能较高。在干旱半干旱的黄土高原丘陵区,伴随演替进程的土壤环境旱化,演替后期序列种凭借其较高的水分利用能力,将在撂荒地群落中占据优势地位,从而逐渐代替演替前期种。  相似文献   

15.
Na2CO3胁迫对同德小花碱茅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不同浓度Na2CO3处理同德小花碱茅幼苗,7d后测定叶片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s)、胞间CO3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生理指标,以研究Na2CO3胁迫对同德小花碱茅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Na2CO3胁迫下,同德小花碱茅幼苗Ci基本保持不变,Pn、Tr有所促进,水分利用率有所增加;随着Na2CO3胁迫浓度的增加,Gs、Tr、Pn、Ci均受到抑制,而WUE增大。同德小花碱茅对Na2CO3耐受的极限浓度为1.2%。  相似文献   

16.
三种草坪草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特点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在晴天的条件下,假俭草、细叶结缕草和地毯草净光合速率和蒸腾整编的日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假俭草和细叶绍缕草的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而地毯草为三峰型,3种草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均有明显的“午睡”现象,日平均净光全速率的大小顺序为俭草>地毯草>细叶结缕草;(2)假俭草和细叶结缕草的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而地毯草为单峰型,3种草出现峰值的时间有所判差别,“午睡”现象均不明显,日平均蒸腾速率的大小顺序为细叶绍缕草>地毯草>假俭草;(3)不同生态因子与3种草坪草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相关程度均不相等。同种态因子与不同草坪草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相关程度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地区紫花苜蓿不同叶位光合日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了解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冠层同化能力的差异及影响因子,为其品种改良和田间管理提供依据,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于2006年观测了不同叶位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现蕾期苜蓿不同叶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日变化均呈现"三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不同叶位之间Pn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高低表现为上位叶>中位叶>下位叶;且胞间CO2浓度(Ci)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下叶位>中位叶>上位叶,气孔限制值(Ls)与Ci表现出相反趋势,即上位叶>中位叶>下位叶,Tr差异不显著;根据Pn、Ci、Ls的变化方向,苜蓿上、中、下叶位光合速率的下降在光合有效辐射(PAR)达到全天最大值之前受气孔因素限制,之后受非气孔因素限制;苜蓿叶片的光合速率具有分层的特点:上层强光区为高光合速率层,下层弱光区为低光合速率维持层,中层为中光区,光合速率介于上层与下层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