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Cassiicolin毒素蛋白是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的主要致病因子。本研究对分离自海南省5个市县的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进行了鉴定,形态学鉴定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为多主棒孢。利用Cassiicolin毒素不同亚型编码基因特异性引物和菌饼活体接种法分别鉴定了分离菌株的毒素蛋白类型和致病性,结果显示,分离的35个菌株都含有Cas5基因,未发现含其他类型的毒素基因,表明海南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为含Cas5毒素蛋白优势群体;所有菌株对橡胶树品种‘RRIM600’都能够致病,但是在不同抗性品种上致病性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天然橡胶栽培区抽样调查了30个橡胶苗圃和个别胶园,证实在其中25个实生苗圃、3个幼树胶园发现有橡胶棒孢霉落叶病发生。并讨论了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对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3.
桃实蝇在西藏的适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桃实蝇在西藏的适生性,为科学制定检疫措施,防止其入侵和扩散,保护西藏水果的安全生产提供依据。[方法] 以中国760个(西藏39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和桃实蝇生物学数据为基础,运用CLIMEX模型和ArcGIS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桃实蝇在中国,尤其是西藏的适生性进行分析。[结果] 桃实蝇在我国具有较高的适生性,适生范围包括34个省、市(区),其中海南、广东的南部、福建的南部、广西、云南、四川、陕西南部、河南和湖北的北部以及台湾的大部分地区属于高度适生区。而桃实蝇在西藏有3个适生站点。[结论] 我国很多地区是桃实蝇的适生区,并且高度和中度适生区的范围相对较大。存在桃实蝇入侵西藏并定殖危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苋属4种外来有害杂草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卉  何兴金 《植物保护》2011,37(2):81-86
[目的] 明确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凹头苋(A. lividus)、刺苋(A. spinosus)、皱果苋(A. viridis)4种有害杂草在中国的适生区,为有效制定检疫措施和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4种苋属杂草已有的分布点数据,使用GARP和Maxent两个生态位模型对其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 对4种苋属植物适生区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主要为雨日频率、海拔、极端低温、水汽压、坡度。模型评价表明,Maxent和GARP两模型对4种杂草的分布均能较好地进行预测,Maxent的结果稍好于GARP。以Maxent为主,GARP作参考,得出苋属4个种在中国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华北的部分地区、西北和东北的少数地区、除西藏和四川西部以外的西南地区以及中南的大部分地区。[结论] 建议相关部门对4种杂草适生区域及其周边做好相应的预警和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基于MaxEnt的麦瘟病在全球及中国的潜在分布区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麦瘟病是小麦上的一种新病害,明确该病害在全球及我国的潜在分布区域,对于有效控制此病害在全球的扩展蔓延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 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麦瘟病在全球及我国的潜在分布。[结果] 南美中东部、非洲东南部和中西部、南亚东南部和东南亚以及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是该病害在全球的主要适生区;而该病害在我国的适生区仅包括云南、广东和海南等省的少数地区。[结论] 该病害在我国的适生区较小,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该病原菌的潜在分布范围可能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6.
周卫川  王沛  李伟东 《植物保护》2014,40(1):122-124
地中海白蜗牛[Cernuella virgata (Da Costa, 1778)]是中国2012年新增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在中国没有分布。根据中国670个基准气象站点30年的气象数据,应用生物气候相似距方法,对地中海白蜗牛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蜗牛在中国的适生性可区划为高度适生区、适生区、轻度适生区和非适生区,其中高度适生区和适生区面积约占全国的45%,中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为地中海白蜗牛的高度适生区,是防御该蜗牛入侵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7.
植物棒孢霉叶斑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一种植物病原真菌,寄主范围十分广泛,能够侵染530余种植物.由多主棒孢霉引起的棒孢霉叶斑病在大戟科、茄科、葫芦科等多科植物上流行性暴发,对农作物产业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本文介绍了多主棒孢霉的分类地位和形态特征,病原主要寄主植物、病害特征、病害流行以及主要防治方法,总结我国棒孢霉叶斑病在诊断和防治中取得的成果的同时,提出了我国未来多主棒孢霉病原学及病害防治的研究方向,为多主棒孢霉的研究和棒孢霉叶斑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是重要的水果果实害虫,近年来在全球的扩散、为害备受关注。为防控斑翅果蝇入侵,保护我国果品生产安全,采用最大墒模型(MaxEnt)与ArcGIS相结合的技术模式,在收集、整理斑翅果蝇全球地理分布信息及筛选气候变量的基础上,预测了当前及未来气候条件下该虫在全球及我国的适生区分布。结果表明,在当前气候条件下,斑翅果蝇在全球的适生范围较广、适生程度较高;我国适生区面积比为61.68%,其中,高度适生区、中度适生区和低度适生区面积比分别为7.59%、27.81%和26.28%,在2050年RCP26和RCP85的气候条件下,斑翅果蝇在全球及我国的适生范围和适生程度均呈扩大趋势,其适生区北界向北拓展。建议有关部门加强针对斑翅果蝇虫情监测、综合治理及出口检疫的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9.
槟栉盾蚧[Hemiberlesia rapax(Comstock)],隶属于同翅目(Homoptera),盾蚧科(Diaspididae),栉圆盾蚧属(Hemiberlesia),是我国进境水果检疫所关注的害虫。根据槟栉盾蚧的已知地理分布及其相关的气候参数,运用CLIMEX适生性分析软件及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对该虫在我国的适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气候条件下,适生区面积约为全国面积的42.48%,其中低度适生区占6.67%,中度适生区占4.09%,高度适生区占31.72%。基于中国未来气候的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和2050年,适生区面积分别增至46.49%和49.1%,其中低、中度适生区所占比例均有所上升。鉴于槟栉盾蚧在我国的适生性研究结果,建议对其加大检疫力度,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严防该虫的入侵和扩散。  相似文献   

10.
苹果壳色单隔孢溃疡病菌(Botryosphaeria stevensii)是一种寄主十分广泛的进境植物检疫性真菌,在我国尚无分布。近年来,我国口岸多次截获该病菌。为更好地实现对该病菌的针对性检疫防控,本研究采用DIVA-GIS软件对该病菌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了预测,并对其适生区内寄主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苹果壳色单隔孢溃疡病菌在我国的适生区域较为广泛,主要分布在我国华东、华北和华中地区;该病菌在其适生区域内存在大量寄主,尤其是水果类作物,林木寄主也有较多分布。因此,该病菌一旦传入我国,极可能造成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值得高度警惕。本文最后提出了针对苹果壳色单隔孢溃疡病菌的风险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外来入侵植物假高粱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预测假高粱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为控制其在我国进一步传播扩散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采样后的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全球分布数据,以19个生物气候因子作为预测的环境因子,MaxEnt模型作为物种适生性预测模型,同时结合假高粱的生态学参数,预测假高粱在我国的潜在分布。[结果] 假高粱在我国有广泛的潜在分布区,目前的实际分布远没有达到其最大潜在分布范围,因此仍有可能继续扩散。最冷季节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最干季节降水量和最冷季节降水量等环境要素对假高粱的生长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结论]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假高粱的扩散。  相似文献   

12.
从传入和定殖可能性两方面分析了康沃尔疫霉(Phytophthora kernoviae)的风险性,并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了其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结果表明:康沃尔疫霉(P.kernoviae)传入我国及其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定殖具有高风险性,主要包括海南、广西、广东、福建、云南、台湾等省区,尤其花卉进出口基地云南省;上述地区应加强康沃尔疫霉(P.kernoviae)的检疫工作,实行严格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3.
茄子棒孢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茄子棒孢叶斑病的症状进行系统的描述,采用致病性试验、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茄子棒孢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致病性试验证实病原菌对茄子的致病力显著高于黄瓜。显微观察发现同一病原菌在茄子上形成的孢子以圆柱形为主,孢子体较窄;而在黄瓜上形成的孢子具有圆柱形和倒棍棒形两种形态,且较宽。对病原菌rDNA ITS区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综合形态特征、致病力和分子序列分析结果,确定茄子棒孢叶斑病病原菌为Corynespora cassiicola。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黄条灰翅夜蛾Spodoptera ornithogalli在我国的适生性,根据黄条灰翅夜蛾在全球的最新分布数据,利用MaxEnt模型结合ArcGIS软件对其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预测,并对相关环境因子的贡献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华中、华东、华南大部分地区,西北、西南部分地区以及东北、华北零星地区存在黄条灰翅夜蛾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在未来低强迫 (SSP126)和高强迫 (SSP585)情景下,黄条灰翅夜蛾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区边界均有向北偏移的趋势,中、高适生区的面积呈现扩增趋势。影响黄条灰翅夜蛾分布的主要气候因素有最干月降雨量、最热月的最高温等,其中最干月降雨量的贡献率最高,为46.2%。  相似文献   

15.
2011年5月和8月,在广东省高要市和增城市黄瓜主产区发现黄瓜褐斑病,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引起广东黄瓜褐斑病的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本文是多主棒孢霉在广东引起黄瓜褐斑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田间柑橘植株不同部位黄龙病菌的PCR检测及发病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黄龙病菌在柑橘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为深入研究病菌在植株体内的扩散情况奠定基础;明确病害的发生原因为有效防控该病害提供借鉴。[方法] 调查浙江省台州市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 HLB)的发生情况,通过常规和巢式PCR,检测了发病情形不同的两个果园内柑橘病株不同部位及不同植株中的黄龙病菌,并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一果园内病株的无症状叶片、有症状叶片和枝条中均含有黄龙病菌,而其周围植株不含病菌;另一果园内病株的有症状叶片、枝条、主干和砧木中均含有黄龙病菌,而其周围植株也含菌。[结论]分析认为这两种果园内柑橘植株发病原因不同,一种可能为通过携带黄龙病菌的柑橘木虱所感染,另一种可能为嫁接过程中通过带菌的接穗感染。  相似文献   

17.
潜在外来入侵甜菜孢囊线虫在中国的适生性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MAXENT与GARP两种生态位模型对甜菜孢囊线虫在中国的适生性进行了风险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甜菜孢囊线虫可在中国17个省市生存,适生范围为26°N~48°N,77.6°E~136°E。甜菜孢囊线虫入侵的高风险区:内蒙古南部、新疆西部、河北中南部、山西东北部、宁夏、甘肃北部;中风险区:北京、天津、陕西、山西大部、内蒙古西部和东南部、吉林西部、新疆北部;低风险区:河南、陕西南部、山东、内蒙古中东部、新疆中部、辽宁、吉林大部、黑龙江南部、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北部;而青海、新疆南部、西藏、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内蒙古少数地区和黑龙江部分地区属于基本不发生区。我国内蒙古、新疆、辽宁等省市甜菜种植区均适合甜菜孢囊线虫发生,对上述地区的进出口岸应加强甜菜孢囊线虫的检疫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