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堰市在全面推广水稻肥床旱育、培育壮秧、提高水稻产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旱育秧池,科学合理地搞好间套复种,既可大大地提高秧池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综合效益,又能改土培肥,促进秧池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推广水稻肥床旱育、培育壮秧、提高水稻产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旱育秧池,科学合理地搞好间套复种,既可大大提高秧池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综合效益,又能改土培肥,促进秧池良性循环,本文将介绍其高效利用的4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选择肥床旱育秧秧池0.12亩作试验田,可栽大田1.6亩,水稻品种为“淮稻7号”,5月13日落谷,5月23日揭膜,揭膜后立即覆盖无纺布,6月13日移栽,秧池中不治虫。对照田为肥床旱育秧秧池0.16亩,可栽大田2亩,水稻品种亦为“淮稻7号”,5月13日落谷,5月13日揭膜,6月15日移栽,秧池共治虫10次,药剂费用平均每次l元,人工费2元,合计治虫成本30元。  相似文献   

4.
正俗话说,秧好半年稻,壮秧产量高,培育水稻壮秧是水稻优质高产的基础。为了提高育秧的质量,现对抓好水稻育秧关键技术措施作研究探讨如下:1按照育秧类型不同,狠抓水稻育秧苗床的准备水稻肥床旱育秧:苗床应选择排水良好的旱地或水稻田。常规湿润育秧、塑盘抛秧育秧和机插秧育秧秧池应选择靠近大田和水源的稻田。肥床旱育秧苗床、塑盘抛秧育秧推广应用"壮秧营养剂",在播种前1~2天按产品标准使用量施入苗床。  相似文献   

5.
水稻肥床旱秧抛植配套技术研究Ⅰ.肥床旱秧抛植的立苗技术吴永祥,黄祥熙,陈留根,高德友,陆秀华,于圣筛(江苏省农科院现代化所南京210014)(东海县作栽站)(泰州市泰东农科站)水稻肥床旱秧,苗期长势平稳,秧龄弹性大;苗株矮壮,发根力强,拔秧时不带泥,...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旱秧绿"苗床专用肥和常规培肥对水稻秧苗素质、抗旱耐碱能力的强弱、病害发生情况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旱秧绿"苗床专用肥处理的秧苗,其单株带蘖数较常规培肥高48.9%,成秧率比常规培肥高40%,且秧苗素质好,根系活力强,抗旱耐碱能力强,在秧田生长期内基本未发现黄、僵、枯死苗,植株抗性强.秧苗栽插后,缓苗期短,分蘖发生早、发生快,高峰苗提早,有效穗多.施用"旱秧绿"苗床专用肥处理的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增多,比常规培肥处理的水稻增产11.8%.  相似文献   

7.
<正>水稻旱育秧时,利用沼渣培肥秧床,不仅方法简单,省工、省力,而且可使土壤疏松、肥效稳定持久,秧苗素质明显提高。其技术要点为: 1.提前培肥秧床。最好选土质肥沃、水源较近、管理方便,且带一定黏性的菜园地作为育秧场地。秧床面积冬闲田每亩按照25~30平方米预留,豌豆、绿肥等早茬田按照  相似文献   

8.
随水稻旱育秧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相继催生出了多个品种的旱秧专用肥.目前旱育秧技术已在我县全面推广应用,市场上出现多个品种的旱秧专用肥,旱秧肥宝就是其中之一.为掌握旱秧肥宝的应用效果,进一步做好宣传推广工作,我们受淮安诚信肥业的委托,特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9.
<正> 水稻肥床旱育秧田应选扦地势高爽、沟系配套、易于排水的肥旱地、菜园地或老棉田,每667m~2大田选留秧床20~30m~2(以下简称一个标准秧床)。床土在冬季、春季和播前三个阶段进行培肥。 冬季培肥。以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床土菁水保肥能力为目的。主要抓三点:一是多施秸杆。秋末冬仞,每个标准秧床分2—3次共施入碎秸秆100~150kg,并翮入土中。二是多翻床  相似文献   

10.
培育适龄壮秧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基础,为全面提高如皋市如城街道秧苗素质和育秧效率,从合理选用良种、做好苗床培肥、精细制作秧板、提高播种质量、加强秧田管理等方面,对水稻育秧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水稻育秧方式选择、育苗秧地的选择、苗床制作与培肥、播种、秧苗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水稻旱育稀植技术,以期为水稻旱育稀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稻塑盘旱育大苗抛秧栽培技术是一项高产、稳产、高效的稻作栽培新技术,它能大大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投入,节省秧母田,提高秧本比,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深受农民欢迎。全省各地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抛秧技术比常规技术可增产稻谷3%~10%以上,节省秧母田70%以上,省肥20%以上,省  相似文献   

13.
水稻耕作前使用施可丰长效缓释肥可延缓氮肥水解与硝化作用,利用率提高10%~15%,肥效期达120 d。同时提高土壤对养分的吸附能力,在机插水稻生育早期形成较强的土壤供肥强度,促使水稻早生快发,提早缓秧。  相似文献   

14.
随着杂交水稻规模化制种技术的应用,为有效防控盐城市大丰区杂交制种水稻主要病虫害,提出杂交制种水稻病虫害绿色统防技术体系,明确水稻播前、苗期、分蘖拔节期、孕穗破口期应防控的主要病虫害。根据近年来本地杂交水稻制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趋势,提出杂交水稻规模化制种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具体包括亲本种子处理、秧池阻隔、生物理化诱控、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结合药控、药肥调控施用节本控害以及植保无人机的综合应用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实现杂交水稻规模化制种生产"三高四减"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36%旱秧草克EC系淮阴市农科所针对水稻肥床旱育秧田草害研制成功的水稻旱秧田专用除草剂,为确定旱秧草克的除草效果及对秧苗的安全性,1999年我们做了旱秧草克防治旱秧田杂草及对秧苗素质的影响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水稻硬盘育秧区别于大田育秧管理细节方面进行阐述,论述了大田机插秧用秧、水、肥、防病虫害等一系列新的种植管理模式下的管理方式方法,以提高机育、机插质量,扩大机插秧规模,供水稻机插秧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赖大礼 《农技服务》2012,29(6):667-668
为推广水稻生态旱育秧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提供依据,从水稻苗床的制作、培肥、育秧、秧床管理以及大田移栽等各技术环节介绍了水稻生态旱育秧的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水稻塑料软盘稀植旱育秧技术,是一项新型高产节水技术。这项技术在水稻种植生产中推广应用,将会彻底改变传统的水稻必须水育秧的陈旧观念和落后的操作栽培方法。传统的水育秧方法工序复杂、用工多、耗水量大,遇到低温容易烂芽、烂秧,移栽起秧洗秧劳动强度大,既浪费种子又费时。而采用塑料软盘稀植旱育秧技术,具有省工、省力、省种、省育秧田,节水、增产、增收,对农业资源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特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1 适应性和经济效益 1.1 水稻塑料软盘稀植旱育秧技术,适应农户在露天旱地、菜地、闲置院场、水田加盖农膜育秧。也适应工厂规范化育秧。 1.2 塑料软盘稀植旱育秧技术,在全国平川、丘陵、山区都有较强的适应性。 1.3 适用于机械化抛秧和人工抛秧。 1.4 比常规育秧节水30%以上。 1.5 采用塑盘旱育秧,一般每公顷增产稻谷10%~15%。 1.6 每公顷可节约育秧成本费用800~1 000元。每公顷节本增效产生综合经济效益1 800~2 200元。 2 秧池选择 2.1 科学选择秧池 选择秧池时,尽量选择靠近水源,排灌方便,土壤肥沃,背风向阳,土质疏松,无病虫害的菜园、闲置院场和水田均可。 2.2 秧池规格 塑料软盘旱育秧池一般有两种规格。一种是将育秧池做成1.4m宽,可横放二张秧盘;另一种是将秧池做成1.7m宽,可横放二张,竖放一张软盘,这种方法能充分利用农膜。根据排灌条件和当地实际情况,育秧池可做成高洼式和低洼式两种形式。秧池之间及四周做成30×30cm的排水沟,便于排灌。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水稻壮秧肥在水稻秧苗上的应用效果和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湿润育秧、旱育秧、塑料软盘育秧施用壮秧肥不仅能提高秧苗素质,减轻绵腐病、立枯病的为害,而且水稻产量平均增主8.3%。具有用量少,使用方便。一次施用即可满足秧苗生长对养分的要求等优点。壮秧肥的适宜用量,每平方米湿润育秧以60g、旱育秧以75g、塑料软盘秧每10片以126g为宜。  相似文献   

20.
旱育技术是提高水稻单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水稻肥床旱育是水稻栽培史上的一次革命,是现有条件下可以大面积培育带蘖壮秧的一条最佳捷径。从秧床的选择和处理、种子处理、播种量、播种期、秧苗管理等方面阐述旱育带蘖壮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