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新疆各县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不利因素也同时并存.本文以新和县为个案探讨县域历史文化古迹的开发与利用,故本文在简要介绍新和县古迹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分析该县历史文化古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利弊,并就该县历史文化古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措施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惠州市周田村是叶亚来故居、叶挺故居、廖似光故居的所在地,且拥有千年古樟、古榕树、生态农庄等乡村旅游资源,具有开发红色乡村旅游的潜力。围绕文化古迹、民俗风情、自然景观、配套设施等方面对周田村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红色乡村旅游规划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涿州市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北省涿州市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水利资源良好,又有数目众多的古迹文物,是开发农业旅游的良好地域。分析了涿州市的农业旅游资源优势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假古街奇观     
真的文物古迹保护起来麻烦很多,也无法随心所欲地使用、利用.于是拆除那些不完美的真古迹、年代不够久远的历史建筑,按现代生活需要或旅游开发规划建造各类赏心悦目的“假古董”,便成为了地方政府不由自主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武陵仙山是黔江的核心景区之一,宗教历史悠久,佛、道、儒三教合一,曾与峨眉山、梵净山齐名,生态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潜在的旅游开发价值,但因保护不力,古迹破坏严重,本届区委、政府高度重视,明确提出按4A级景区要求加以恢复开发,笔者通过实地调研,提出恢复开发武陵仙山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的方法,并以西安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方法]运用非结构化和结构化方法设计调查问卷,运用SPSS软件进行评价分析西安市旅游形象的感知特征与存在问题。[结果]西安的旅游形象显著表现为文物历史古迹氛围,以兵马俑、城墙、大雁塔、华清池等为主要载体,总体上呈积极性。旅游传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交通、旅游服务等方面对西安旅游形象的塑造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结论]游客对旅游资源评价高于景区评价,表明西安的旅游资源虽具有较高知名度,但缺乏形成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和完整的旅游产业链,需要采取正确的营销策略以提高旅游者对西安的熟悉度,西安旅游景区的发展须要关注旅游者需求变化,注重新的旅游产品和项目开发,增强游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为探寻红色旅游发展路径,以浙江省余姚市四明山革命老区为例,归纳出其增设景区互动环节、培养地方群众资源、联动周边人文古迹、开发生态游览项目、整理历史发展沿革等发展路径。并据相似案例总结出“化零为整”共性发展模式:以红色资源为依托,与地方产业融合发展,与乡村文化整合推广,最终实现“红+绿”模式下的全域旅游。  相似文献   

8.
<正>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大农业"和"大旅游"的有效结合,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满足城乡居民旅游文化消费需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平山县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越,田园风光秀美,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境内有四大风景、五大名胜、六大古迹,集"红、绿、古、温、特"于一体,为  相似文献   

9.
杨陈  廖光萍  胡文婷  徐蕊  蒋朋洮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2):137-140,164
随着广安市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地也随之增加.该研究利用数理方法与Mapgis6.7软件对广安市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规律及其驱动力进行分析,并设计优化了乡村旅游线路.结果表明:广安市乡村旅游地分布区域均匀,空间相对集中,主要分为4类(围绕城区、自然景观+红色旅游、河流或湖泊以及古迹或生态休闲);影响广安市乡村旅游地分布的内部驱动力主要有自然因素(山川、河流、湖泊)与人文因素(经济、人口、交通、景区辐射效应、文化、政策).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常州大运河保护开发的"常州经验"主要集中在开发理念、功能界定、古迹修复、沿岸路径建设、运河开发的变通思路以及对待运河两岸工业遗存态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横跨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和贡山-腾冲两个褶皱系,主要旅游地质资源划分为安麻山变质岩地貌和曼典瀑布景观、翠云溶洞群和大中河瀑布及天生桥岩溶地貌景观、勐遮冰川地貌和曼洪花岗岩瀑布地貌景观、勐满地热泉水景观、勐远和易武溶洞群岩溶生态地貌景观五大片区.西双版纳目前旅游重点开发依旧是少数民族异域风情、宗教人文古迹和动植物资源,地质遗迹资源现已经开发有翠云和勐远溶洞、勐满温泉等个别片区内部分景观.笔者在调查西双版纳旅游地质资源的现状,分析其区域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地旅游地质资源的特色及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12.
湖南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飞 《甘肃农业》2006,(10):85-86
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新时尚,乡村旅游开发也继农业产业化之后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本文首先基于乡村旅游开发一般理论,给出对当前湖南省乡村旅游开发现状的基本判断。接着具体分析了湖南开发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最后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省开发乡村旅游的一系列对策:重点做好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加大投资开发力度、加强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很多地方开发了各类型的乡村旅游项目,但是由于开发经验不足、开发模式简单、开发项目雷同、开发没有合理的规划等问题,没有达到通过乡村旅游致富的目的。通过分析对乡村旅游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我国乡村旅游开发必须要深挖文化内涵、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当地旅游资源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策略,为乡村旅游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基于垂直地带性的秦岭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庆蕊  孙虎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2):197-199,202
陕西秦岭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相对薄弱。本文主要从分析山地旅游资源分布的特性,即独立山体旅游资源分布的垂直地带性与旅游资源分布格局的类垂直地带性出发,总结了秦岭山地旅游开发的几种模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森林公园开发模式、地质公园开发模式、生态主题公园开发模式、遗址公园开发模式、山地运动开发模式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绵阳市安县双泉村为例,在分析低碳乡村旅游的内涵与双泉村低碳乡村旅游开发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双泉村低碳乡村旅游开发途径。笔者认为低碳乡村旅游开发主要内容包括营造碳汇乡村旅游环境、建设低碳乡村设施、倡导低碳乡村旅游消费、开发低碳乡村旅游产品,通过树立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加大低碳乡村旅游宣传、建设乡村旅游低碳设施、营逢低碳乡村旅游环境、开发低碳乡村旅游产品、形成低碳产业链来实现双泉村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区域旅游资源。针对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运用SWOT分析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与风险进行了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应是一种可持续性开发。针对优势和机遇,提出了设计多样化的开发模式、策划精品旅游线路、健全文化旅游市场机制的对策;针对劣势和风险,建议加大文化旅游宣传、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是利用乡村区域特色、乡村自然和人文等旅游资源,开发适合于旅游的项目,吸引旅游者前往观光、体验、娱乐、休闲、度假的一种旅游形式。作者以湖南新化县为例,阐述了乡村旅游开发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作用,分析了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与难点,进而提出了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8.
董阿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251-9253,9256
辽吉黑区域旅游资源优势互补,旅游基础设施雄厚、客源市场广阔、潜力巨大,为区域旅游联动开发奠定了基础。笔者通过分析国内外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典型模式,认为辽吉黑区域应采取多种机制综合协调、政府力量积极主导;区域多中心、多圈层、分级联动开发;参与主体多元化、涉及领域众多的联动开发模式。建议配套深入挖掘特色、分级开发旅游资源;塑造区域整体形象,联合开展市场营销,针对性开发旅游市场;分尺度开发旅游产品;组建跨区域旅游企业集团等战略措施,确保大区域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在节日期间出去旅游的人都有同样一个感受——在热点旅游景区,看到的不是风景而是人。古人在造出"人山人海"这个成语的时候,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今天这样的场景。登临名山,路上摩肩接踵,拥挤不堪;游览古迹,景区楼台亭榭,人流如织;来到海滨,浴场里稠人广众,如同下了一锅饺子。总之一句话,只要是好景点,你去哪儿都是水泄不通、人满为  相似文献   

20.
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应坚持保护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并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基于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该文指出福安白云山景区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旅游资源保护力度不足、旅游资源开发层次较低等问题,并提出注重旅游资源保护、优化旅游资源开发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