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类分析及其在农业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类分析是多元分析的一个分支。随着电子计算机在农业科研中的应用,使聚类分析方法显示了其特有的功能。 在农业科学研究中,往往要对样品(或性状指标)进行分类。而聚类分析正是通过数量关系来分析“物以类聚”的客观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本文着重通过一个试验资料的分析,阐明系统聚类法的概念、计算和在予测杂种优势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模糊聚类分析在农业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提供的 BASIC 程序可用相关系数、夹角余弦和距离系数作相似性指标,用模糊聚类方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聚类,并计算出样品或变量在聚类谱系图中的排列次序。程序还有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正规化或对数转换的功能。一、方法概述聚类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但是,现实的分类问题,多伴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聚类向题用模糊数学的概念来描述似乎更为自然。模糊聚类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以  相似文献   

3.
模糊数学在农业科学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以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农业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试图使某些模糊性事物得到数量化描述。通过建立模糊子集的隶属函数,来分析不同施肥方式的效应之间的数量差异。通过计算作物品种生育特征的正态贴近度,来鉴定不同品种间的相似关系。应用模糊聚类分析,对包含多种特征量的土壤样品进行数值分类。还应用动态模糊聚类方法,对水稻不同品种的抗寒性进行数值分类。通过对不同水稻品种的适应性,进行综合评判,来选定主栽品种。笔者认为模糊数学在农业科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模糊聚类分析在旱作农业分区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选择广东省12个地区样本,根据6个特征,应用模糊聚类分析进行旱作农业分区。结果表明:模糊聚类分析用于旱作农业分区符合实际情况,且比现时旱作农业划分方法为好。模糊数学原理可用于耕作制度的分类和指标权重的评估。这是旱作农业分区定量化研究的一次新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CABI文摘数据库引用中国农业文献看我国农业科学状况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本文对1984~1994年CABI光盘文献数据库引用中国农业文献的数量进行统计,根据学科、作者单位等分类分析,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农业科学研究现状,提出我国应重视农业科学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延边地区农业特征为基础,对延边地区主要农业类型进行分类。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将延边地区农业类型划分为6个类型地区,并指出每个地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聚类分析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统计方法,它是在未知样品类别的情况下,根据样品自身性质上的亲疏关系以及相似程度对样品进行分类。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并通过SAS软件实现了对我国31省(市、区)的农业总产值进行归类,较为科学地揭示了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与发展的制约作用,清晰地呈现了我国农业总产值高低的区域性分布特点,从而为各地区制定农业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环境科学研究工作中的监测手段不断改进,新方法和新技术发展很快。各种测定数据大量增多,这就要求充分利用大量数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类,来揭示环境学中某些联系和规律。 聚类分析是一种考虑了多因素的数学分类方法。根据样品或变量之间的相似性,对  相似文献   

9.
聚类分析是数理统计中研究“物以类聚”的一种方法,它将一批样品或变量按照它们在性质上的亲疏程度进行分类。农业区划的评价从结果上看其实也是一种分类过程。农业区划不但要考虑评价单元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要保持空间上的连通性和行政区界的完整性。本文利用两维图论聚类法对农业区划进行分析,确定最佳的区位优势、分类及组合,以便于农业的集约化和耕作的合理化,较好的配置农业的产业结构,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合理的农业地域分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聚类分析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和农业的数量分类研究。迄今所见国内外的报道,大都采用某一性状为指标,以欧氏距离或相似系数为统计量,进行聚类分析。这类分析尚无求得自然终止临界点(stopping critical point)的方法。终止临界点或称终止判据(stopping criterion),是确定客观分类的尺度。即达到终止临界点后,系统聚类就到此为止,不必继续进行下去。例如,在品种多点试验中,以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GE interaction)为  相似文献   

11.
聚类分析是数理统计中研究"物以类聚"的一种方法,它将一批样品或变量按照它们在性质上的亲疏程度进行分类.农业区划的评价从结果上看其实也是一种分类过程.农业区划不但要考虑评价单元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要保持空间上的连通性和行政区界的完整性.本文利用两维图论聚类法对农业区划进行分析,确定最佳的区位优势、分类及组合,以便于农业的集约化和耕作的合理化,较好的配置农业的产业结构,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合理的农业地域分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数据挖掘的实施过程,作用与局限性,关联规则、分类与预测、聚类分析等三种主要功能,数据挖掘在零售业、互联网、电信业、金融业、生物医学及农业中的主要应用,最后讨论了数据挖掘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1农业科学研究信息化的内涵针对农业科学研究内容,可将农业科研信息化的内涵细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1活动信息化农业科学研究活动的信息化实际是指在农业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使用信息化的工具、应用与系统的过程,使得当前农业科学研究方法与模式有了巨大的变化,促进了农业科学研究效率的提升。比如利用高性能的数据处理技术,提升农业科学研究数据分析能力与水平。1.2管理信息化农业科学研究管理信息化,即是将信息技术与现代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作者将聚类分析的方法应用于农业机械化区划,并以黄岩县为实例进行验证,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本方法使分区的依据定量化和数学化,为农业机械化区划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方法,作者建议采用夹角余弦法,计算各分类对象间相似程度统计量.  相似文献   

15.
笔者就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的内涵与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农业科学研究的内涵、农业研究活动的分类及边界特征。提出了农业信息的4个基本特性:农业信息的时效性、农业信息的区域适用性、农业信息源的分散性和农业信息的综合配套性。阐述了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相似文献   

16.
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能够对具有模糊特征的对象进行分析、比较,对数据的统计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类专家系统的用户在使用该系统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着各种状况,想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就需要将这些客户进行分析、比较。因而模糊聚类分析在识别农业类专家系统用户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将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应用于农业类专家系统用户的识别工作上,将会大大增强该系统的使用效果,发挥其真正的价值。本文试从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和农业类专家系统的内涵入手,具体分析模糊聚类分析在识别农业类专家系统用户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由于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各地区农业生产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本研究选择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人均产值四个指标建立指标体系,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下属13个地区进行分类。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区域可划分为四类,与实际情况吻合良好,从而对制定黑龙江省农业生产调控政策,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农业科学研究事业的飞速发展,农业科技情报在农业科研管理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的农业科技情报始于五十年代,它一产生就同农业科研管理密切相关,在领导管理上同处于一个系统,在工作上互相依存和补充。科技情报在农业科学研究和科技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科技情报和科学研究及与科研管理的关系农业科技情报工作贯穿在农业科学研究的全过程,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也是消化、吸收科技情报的过程。农业科学研究的周期较长,如:育成一个新品种最低需要三、五年,多者  相似文献   

19.
李光达  常春  郑怀国  谭翠萍  赵静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998-10999,11001
论述农业科学数据在科学研究和农业领域的重要性,介绍农业科学数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以及拥有农业科学数据的机构分类。并介绍查找和获取国外网络农业科学数据的方法,主要包括搜索引擎法、链接法、文献分类法、使用导航网站、使用政府网站、倒拨皮法等,对每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给出了相应的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20.
张克英 《农村科技》2009,(5):119-119
农业科技情报是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的有效工具,加强农业科技情报管理工作是促进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农业科学研究工作过程中,要切实做好农业科技情报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