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前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主要种植的油料作物就是杂交油菜,属于春油菜种植区,杂交油菜种植已经达到全省油菜种植面积的85%以上,是东部农业区主要的种植作物,也是农户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一、目前主要种植品种1.青杂2号(303)。青杂2号(303)是继青杂一号(青油331)后青海省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育成的又一高产优质春性甘蓝型油菜杂交种。2000年12月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为了选育适宜青海地区种植的早熟、优质、高产白菜型杂交油菜新品种,以双低不育系167A和双低恢复系235R为亲本组配育成白菜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油19号(组合235).该品种在2009-2010年青海省特早熟组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单产2 412.3 kg/hm2,比对照(浩油11号)增产18.94%;全生育期124 d,比对照(浩油11号)晚熟6d.在2011-2012年青海省特早熟组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单产2 106.00 kg/hm2,比对照(浩油11号)增产6.27%;其杂种F2代种子的芥酸、硫甙、含油量分别为0.17%、33.65 μmol/g饼、44.52%.于2012年12月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青油19号,适宜在青海省海拔3 000 m左右的早熟白菜型油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2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品种来源 "青杂2号"是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开发中心育成的甘蓝型杂交春油菜品种,甘南州于2002年引进后,经过2002-2003年试验、示范种植,2004年推广面积达187.00 hm2.  相似文献   

4.
董张姓 《陕西农业科学》2007,(5):149-149161
通过解析青油331油菜在高海拨地区的栽培技术,为不断推广青油331杂交油菜种植面积,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优质油菜种子基地建设发展思路及工作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青海省优势作物,近年来随着全省农业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省油菜种植面积有了较快的增长,尤其是优质油菜的推广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全省油菜种植面积约300多万亩.青海省油菜的发展,过去在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优质春油菜育种上,在全国处于较领先水平,选育的门油号、浩油号、青油号系列品种以产量高、抗逆性强等特性,被广泛引种到内蒙古、新疆、甘肃、黑龙江等春油菜区种植,近几年又先后育成了青油331、垦油1号、互丰010、青杂2号、青杂3号等甘蓝型单、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由于其较强的的抗逆性和丰产性,使甘蓝性油菜种植区域逐年扩大,也较快地代替了原有的甘蓝型品种,使甘蓝型油菜和全省油料单产有了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6.
青杂7号是青海省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育成的高产优质特早熟甘蓝型油菜杂交种,2009年12月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国审油2011030).该品种与白菜型油菜品种青油241和青油9号熟期相近,比甘蓝型油菜品种青杂3号早熟3天左右,亩产一般200 kg,高产的可达240 kg以上,比青油241和青油9号增产30%以上,比青杂3号增产10%,其芥酸含量低于1%、硫苷含量低于20μmol/g,含油量45%左右,抗菌核病性比白菜型油菜强.2011年在湟中县田家寨镇大面积推广种植,经测产最高亩产达224 kg,平均亩产197 kg,增产增收效果明显.该品种是替代在海拔2 900 m左右地区种植的白菜型油菜和青杂3号的理想品种,同时也适合在春油菜区一般甘蓝型油菜品种不能完全成熟的地区种植.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5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品种来源 “青杂5号”(青油305)是青海省农业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利用波利马不育三系育成的高产、优质、春性甘蓝型油菜三系杂交种,2006年9月由国家农作物委员会审定定名。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3年引进,并在和政县城关镇三谷村进行了试验示范,其丰产性、抗病性、抗旱性表现突出,是替代品种青油14号和青油331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8.
浅谈我省优质杂交油菜发展前景及推广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世界油菜正向优质、高产、杂交化的方向发展,我省在甘蓝型优质春油菜杂交种的研究培育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1996年成功育出了中国第一个双低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青油331,1999年互助县又育成了优质高产春油菜杂交种--互丰010,我省杂交油菜从1996年的28.7hm^2发展到29333hm^2,其推广速率是前所未有的,五年累计推广一51400hm^2,平均增产324kg/hm^2,增产率21%以上,新增产量1667万kg,新增产值3083万元,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制种工作没有走向集团化,规范化的路子;对杂交油菜的科技宣传力度不够,良种良法措施配套不够等,建议应按“种子法”规范杂交油菜制种和销售,严把制种质量关,加大科技宣传力度,树立样板,抓好示范,避免用行政命令强行推广,同时努力研究开发适应我省海拔2900m左右种植的特早熟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9.
油菜是青海省的主要特色农产品,近几年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种植面积接近20万公顷,成为青海省第一大农作物,甘篮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二号”的推广应用,为青海省北方油菜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下面结合大通县杂交油菜制种工作谈谈青杂二号油菜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0.
“双低”杂交油菜华协1号是我国著名油菜专家与瑞典SWAB合作育成的与“双低”春性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其特点是高产、稳产、优质、早熟。1999年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2001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并被农业部122号公告列为重点推广优质杂交油菜品种。华协1号油菜杂交制种在本省迅速发展,已形成新的产业,制种面积自2000年以来一直稳定在5000亩左右,制种亩产量达100~150kg,最高产量超过200kg,创造了全国杂交油菜制种产量之最。华协1号适宜的制种地区有天祝县、山丹县、民乐县、和政县等地。但天祝县是我国春油菜杂交制种的最佳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