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沙土土壤的磷素状况及施磷对酿酒葡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研究了风沙土土壤的磷素状况对酿酒葡萄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风沙土土壤中磷的形态特征是 :无机磷占全磷的 90 %以上 ,无机磷中Ca P约占 90 %以上 ,在Ca P中Ca10 P又占 90 %左右 ,施磷以后主要向Ca2 P、Ca8 P转化积累。土壤磷素活性 (有效磷 /全磷 )的高低顺序为紧沙土 >轻沙土 >沙土。施磷对酿酒葡萄的生长发育和品质 ,包括百粒重、结果枝数、鲜重和含糖量等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红壤磷素积累过程中其化学形态的演变,采集23个具不同磷素积累的园地黄筋泥,采用连续化学分级与31P-NMR方法研究了土壤中磷素的化学组成、各态磷的相互关系及其随土壤磷素积累的演变特点.结果表明,园地红壤中磷素主要为无机磷,平均占全磷的83.5%;无机磷中以闭蓄态(O-P)的比例最高,占全磷的40.7%;其次为铁磷酸盐(Fe-P),占全磷的23.0%;与钙结合的3种形态的磷素均较低.随着土壤磷素的积累,土壤中各态磷含量都呈增加趋势,其中Bray-P、Olsen-P、Ca2P、Ca8P、Al-P、Fe-P、O-P、Ca10P与全磷变化具有明显的协同变化关系,它们主要受全磷积累的影响;红壤中的有机态磷主要为磷酸单酯,受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温室栽培条件下土壤无机磷组分的累积、迁移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揭示温室栽培条件下磷肥施用量大,但利用率低的原因,探明磷素养分淋溶损失的主体成分,为合理施用磷肥、提高磷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依据。【方法】以辽宁沈阳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温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使用年限温室土壤剖面全磷及无机磷各组分含量的分析测定,探讨温室栽培条件下土壤无机磷的累积、迁移特点。【结果】(1)温室土壤全磷、无机磷、速效磷的含量均较露地土壤有明显增加,且耕层(0—20 cm)的累积量最高,平均含量分别为露地土壤的3.1倍、3.3倍、3.6倍,无机磷占全磷含量的92.1%,速效磷仅占全磷含量的16.6%。(2)温室土壤各无机磷组分的含量及其相对组成均较露地土壤变化明显,Ca8-P、Al-P、Ca2-P、Fe-P、O-P、Ca10-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露地土壤的10.2、5.9、5.0、3.1、2.7、1.5倍,温室土壤无机磷各组分占全磷含量的比例表现为Al-P(26.1%)>Fe-P(18.1%)>O-P(17.6%)>Ca10-P(14.4%)>Ca8-P (10.5%)>Ca2-P(5.6%)。其中Ca2-P的有效性最高,但累积量最低;O-P、Ca10-P的有效性低,但累积量高,从而导致土壤磷素的利用率降低。(3)温室土壤中,Al-P和Fe-P是耕层土壤(0—20 cm)磷素养分的主要累积形态,两者可占无机磷总量的49.8%;O-P、Ca10-P是底层土壤磷素养分的主要累积形态,两者在20—100 cm土层的累积量可达无机磷总量的46.6%—78.2%,且该比例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有所增加。【结论】温室栽培条件下,土壤磷素养分虽有大量累积,但其迁移、转化的主要存在形态均以有效性较低的Ca10-P、O-P、Fe-P为主,如何提高这部分磷源的生物有效性,降低其环境风险,是温室土壤磷素养分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定位施磷对土壤无机磷形态土层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 6 年田间定位试验,采用顾益初、蒋柏藩提出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测定无机磷形态在 0~20cm(表层)和 20~40 cm(下层)土层的分布。结果表明不论是否施肥,6 年试验后无机磷形态分布特点为 Ca2-P,O-P(闭蓄态磷)含量表层高于 20~40 cm 土层;F3-P 相反,是下层高于表层。长期施磷表层和 20~40 cm 土层各形态无机磷以及土壤全磷均有增加,Ca2-P,Ca8-P,Al-P,O-P,Ca10-P 和土壤全磷均是表层增加明显,对 20~40 cm 土层影响小的特点;Fe-P 相反,是 20~40 cm 土层增加较 0~20 cm 显著,表明长期水旱轮作下,磷向下层移动。  相似文献   

5.
膨润土对山西省石灰性土壤无机磷有效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就山西省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的形态,加入外源磷后无机磷形态的转化及膨润土对提高无机磷有效性几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其结果表明:山西省石灰性土壤无机磷以Ca10-P为主;加入外源磷后,大部分都转化成Ca2-P:膨润土对加入外源磷后的土壤无机磷有效性有所提高,以第一有效性磷源Ca2-P和第二有效性磷源Ca8~P、A1-P、Fe—P的增加为主,占到总增加量的60%~75%,作为第三有效性的磷源即潜在磷源Ca10-P和O—P的增加占25%~40%。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研究四川盆西广泛分布的缺磷土壤白鳝泥经20多年施用磷肥后,土壤磷的积累情况,土壤磷的形态,有效性及磷肥的效果问题,并对白鳝泥的培肥和磷肥的施用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长期施磷后,土壤磷素有一定积累,平均全磷为0.053±0.002%(P),有效磷(olsen法)6.4±1.0ppm,严重缺磷现象明显减少,但仍处于施磷显效阶段。土壤无机磷中Al—p是作物的主要磷源,Fe—P次之。施有机肥可增加对铁的络合作用,减少游离铁量,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日光温室土壤磷素形态及其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顾益初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豫北代表性土类——褐土上多年棚龄菜园土磷素形态及其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菜园土0~20cm土层全磷、无机磷、有机磷、Olsen-P的含量分别为:1385.6~2896.5,1097.1~2365.7,270.0~606.9,109.8~302.4mg·kg-1。Ca2-P,Ca8-P,Al-P,Fe-P,O-P,Ca10-P分别占无机磷的百分比平均为:12.5%,37.2%,10.8%,5.8%,13.3%,20.5%,Olsen-P占全磷的百分比高达4%~15%,平均为10.6%;土壤各形态磷素主要积累在0~20cm土层,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全磷、有机磷、Olsen-P、各形态无机磷均减少,但是所有菜园土土壤在80~100cm土层的Olsen-P含量都会造成对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几种主要母质类型菜园土壤的磷素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土壤调查取样与室内分析,研究了湖南省3种母质类型发育的菜园土壤的磷素状况,并对土壤磷素活化系数及磷的迁移淋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结果表明,由河流沉积物发育的冲积菜园土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最高,平均分别达2.04 g/kg和194.7 mg/kg,磷素活化系数(PAC)为6.7-12.9,平均9.6;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红菜园土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其次,平均分别为1.28 g/kg和102.8 mg/kg,PAC为1.9-12.1,平均6.8;洞庭湖湖积物发育的潮菜园土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平均分别为1.18g/kg和30.5 mg/kg,PAC为1.3-4.7,平均2.5.土壤无机磷是土壤磷素的主要形态,红菜园土中无机磷占全磷的比例为79.8%.磷素形态以O-P和Fe-P为主(占57.7%);冲积菜园土无机磷占全磷的比例为89.0%,磷素形态以Fe-P为主(占36.6%);潮菜园土无机磷占全磷的比例为85.0%,磷素形态以Ca-P为主(占88.1%).土壤有机磷组分以中活性有机磷(MLOP)和中稳性有机磷(MROP)为主,占土壤有机磷总量的80%以上.Ca2-P、AI-P、Fe-P、LOP(活性有机磷)、MLOP(中活性有机磷)是作物的有效磷源,Ca8-P、O-P、Ca10-P和MROP(中稳性有机磷)、HROP(高稳性有机磷)为作物的潜在磷源.  相似文献   

9.
潮土磷素化学形态和有效磷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市潮土中的磷素以无机形态为主,其中Ca_(10)—P和O—P所占比重最高,Ca_2—P,AL—P,Fe—P含量较少,但Ca_2—P与速效磷的相关性极显著;有机态磷少,对速效磷也有一定的贡献。长期单施有机肥料能使土壤有机磷略有增加,但无机磷总量和有效磷库却逐年下降;连年定量施用矿质磷肥可提高土壤无机磷总量,并对建立稳定的土壤有效磷库,维持农田磷素平衡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潜育性水稻土有效磷含量比非潜育性者低50~90%;有效磷占全磷的比例和植株吸磷量都比非潜育性水稻土低。水稻土中以Fe—P与有效磷的相关系数最大,依次为Al—P、O—P和Ca—P。潜育性水稻土上Fe—P、O—P(酸性土)、Al—P及有机磷量均低于非潜育性水稻土,与有效磷的趋势一致,是其缺磷的主要原因。潜育性水稻土对磷的吸附固定能力强,磷酸吸持容量高,无定形铁含量高。这是潜育性水稻土缺磷的又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通过 6 年田间定位试验,采用顾益初、蒋柏藩提出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测定无机磷形态在 0~20cm(表层)和 20~40 cm(下层)土层的分布.结果表明:不论是否施肥,6 年试验后无机磷形态分布特点为 Ca2-P,O-P(闭蓄态磷)含量表层高于 20~40 cm 土层;F3-P 相反,是下层高于表层.长期施磷表层和 20~40 cm 土层各形态无机磷以及土壤全磷均有增加,Ca2-P,Ca8-P,Al-P,O-P,Ca10-P 和土壤全磷均是表层增加明显,对 20~40 cm 土层影响小的特点;Fe-P 相反,是 20~40 cm 土层增加较 0~20 cm 显著,表明长期水旱轮作下,磷向下层移动.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始于2011年)研究施用磷肥对稻-油轮作土壤磷组分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设置NK(-P)和NPK(+P)2个处理,按0~10、10~20、20~30和30~40 cm土层进行采样和分析.各土层有效磷、全磷和有机磷含量按常规方法测定;土壤无机磷组分采用化学连续提取法测定,并利用Illumina-Mi...  相似文献   

13.
以在潮土上形成的菜地土壤为材料,研究了菜地土壤全磷、有机磷、有效磷、无机磷组分含量变化及其土体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潮菜地土壤磷素积累量大、积累速度快.10年左右的菜地土耕层全磷含量增加1000mg/kg左右,积累速度约100mg/(Kg·a).菜地土壤积累的磷主要是无机磷,0~20cm土层中无机磷含量占土壤磷素总量的90%以上,菜地土壤有机磷积累数量较少,其含量为130~190mg/kg.菜地土壤磷素主要分布于0~20cm耕作层中,其含量一般为0~80cm土体磷素总量的50%.与起源土壤相比,菜地土壤中下部土层也有磷素积累现象,种菜时间越长,其积累量越多,特别是有机磷在菜地土壤中有较明显的淋溶特征.菜地土壤无机磷组分与起源土壤相比变化很大,潮菜地土无机磷组分以Cag-P、Ca10-P、Ca2-P和O-P为主,与起源土壤相比,Ca8-P、Ca2-P和Al-P含量增加最多,Ca10-P含量仅有微量增加.菜地土壤有效磷含量普遍很高,10年左右的典型菜地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为200mg/kg左右,有效磷在菜地土体中呈典型的"丁"字形分布.  相似文献   

14.
应用蒋柏藩和顾益初土壤磷形态的分级方法,对青海牛场旱作草甸土进行了磷形态分级及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旱作草甸土中无机全磷的27.75%,有机磷占全磷的74.25%,各种形态的无机磷含量,Ca10-P占无机磷总量的67.34%,Fe-P为17.59%,Cas-P为7.21%,Ca2-P和AI-P分别为4.36%和3.49%,在该土壤中未测出O-P。  相似文献   

15.
引言 白浆土是我国东北三江平原地区主要耕地土壤,其面积近一千万亩,占当前耕地面积的60%左右。这个土壤是发育在第四纪河湖粘土沉积物上,耕层(黑土层)内养分含量比较丰富,全磷含量亦高,在供试的土壤中全磷含量在0.129~0.25%,但有效磷缺乏,0.2N盐酸浸出磷只有全磷的0.27~0.45%。由于有效磷的供应不足,常成为生产上提高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6.
长期地膜覆盖与施肥条件下土壤中磷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莹  汪景宽  李双异  赵凯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11-5212,5245
采用对比法对沈阳农业大学长期(1987~2005)地膜覆盖定位试验地棕壤中磷素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9年的长期耕作,施有机肥或磷肥均能显著增加土壤中全磷、有机磷和速效磷的含量,但都不如有机无机肥配施;覆膜后除N4P2处理外,其余处理土壤全磷含量均大于裸地,覆膜后有机磷含量与裸地相比变化不大。地膜覆盖明显减少了速效磷的含量,增加了磷的移出量。同时表明增施有机肥是恢复和提高覆膜后土壤磷素肥力的较好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弄清柑橘园土壤—叶片—果实系统磷素养分迁移转化规律,在湖南省柑橘主产区的32个柑橘园采集了土壤、叶片与果实样品,研究了柑橘园土壤无机磷形态组成,叶片与果实磷素养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柑橘园土壤pH值平均为4.33;土壤无机磷组分以Al-P和Fe-P为主,分别为205.6和213.3 mg/kg;叶片和果实全磷含量分别为2.69和1.80 g/kg;叶片与果实全磷含量与土壤Al-P和Fe-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定位施肥的棕壤土壤无机磷形态分级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无磷素投入的N、CK区,Ca10-P含量下降了约25%,而O-P下降了11.6%-30%,施肥后,土壤中无机磷的增量主要是形成Fe-P和Al-P,其次对有机肥中的磷是形成Ca8-P和Ca2-P。连续14年的高量有机肥和磷肥配施,使土壤各形态无机磷占全磷比例的先后顺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Fe-P(22.76%)、O-P(14.6%)、Al-P(12.49%)、Ca10-P(9.13%)、Ca8-P(7.99%)、Ca2-P(6.58%),而原始土壤中则是:O-P(24.21%),Ca10-P、Fe-P(17.87%,16.68%),Al-P、Ca8-P(1.71%,1.57%),Ca2-P(0.23%)。  相似文献   

19.
缙云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全磷和有效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缙云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全磷含量、全磷储量和有效磷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缙云山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全磷含量及有效磷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均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在0~60 cm土层深度下,土壤全磷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撂荒地(231.19 mg/kg),坡耕地(127.45 mg/kg),果园(114.78 mg/kg)和林地(78.52 mg/kg),全磷储量亦有此特征,为撂荒地(2.18Mg/hm2),坡耕地(1.18 Mg/hm2),果园(1.06 Mg/hm2)和林地(0.70Mg/hm2);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果园(17.64 mg/kg),坡耕地(15.24 mg/kg),撂荒地(4.11 mg/kg)和林地(3.33 mg/kg);土壤有效磷占全磷含量的百分比为果园(15.9%),坡耕地(14.6%),林地(4.1%)和撂荒地(1.7%).这些结果表明耕地弃耕撂荒后有助于土壤全磷的累积,但其土壤的供磷水平降低;林地开垦为坡耕地和果园增加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并使得坡耕地和果园土壤的供磷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20.
长期施肥对褐土土壤磷素累积及层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寿阳县褐土旱地15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合施肥及单施有机肥都能显著增加0~40 cm土壤全磷、有机磷和速效磷的含量,单施化肥能够提高0~20 cm土壤全磷、有机磷和速效磷含量。长期施肥主要增加了0~20 cm土壤全磷、有机磷和速效磷含量。土壤磷素层间分布随不同的有机无机配合施肥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