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疆不同棉花品种纤维品质变化及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选用不同类型棉花品种,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研究不同气候条件下棉纤维品质变化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纤维各品质指标受控因子不同,长度、整齐度和伸长率主要受品种遗传特性的影响,纤维比强度和马克隆值除受品种遗传特性影响外还明显受到气候因子的影响.就影响品质的气象因子而言,不同纤维性状主要受控生态因子是不同的,纤维长度和伸长率主要受制于铃期总日照时数;整齐度、比强度主要受制于铃期≥15℃活动积温;马克隆值主要受铃期最高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播种时期对棉铃生长发育的调节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棉铃及纤维发育特点,探明气象因子对纤维品质的影响,从而确定南疆主产棉区优质棉最适宜的播种期,为新疆高产棉花品质保优技术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以中棉所35号为供试材料,设置三个播期(4月5日、4月20日和5月5日),研究不同播期对棉铃生长发育与棉纤维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4月20日播种,光温条件良好,棉铃分布合理,个体和群体长势良好,纤维总体品质优于其它两个播期.[结论]决定纤维长度的主要气象因子为≥15℃有效积温.纤维强度与日均温关系最密切,它们之间呈负相关.影响马克隆值的最重要气象因子是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3.
棉花植株顶部棉铃发育过程中物质累积及对温度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7、8果枝棉籽与纤维不同播种条件下物质累计的特点,分析温度变化对籽棉物质分配的影响,以及分期播种后上部果枝棉纤维发育与温度的关系,为机采棉确定播种日期和脱叶剂喷施时间和提高棉纤维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2018年在新疆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以大田生产播期(4月12日)为对照,两年共设置4个播期,随铃龄变化测定棉籽与纤维物质累积特征、棉花纤维品质等指标。【结果】花后50 d内日均温MDT为23.8℃,≥15℃有效积温为456.8℃的正常播期处理下,新陆早59号、新陆早64号上部果枝单粒棉纤维干物质快速累积期分别在铃龄22~40和18~36 d;MDT下降0.3℃,≥15℃有效积温下降17.5℃的条件下,使新陆早64号单粒棉纤维干物质快速累积期平均累积速率提高且理论最大积累量明显增加;在纤维物质累积过程中,日温差对单粒纤维物质快速累积期长短有着极显著影响;纤维与棉籽间存在异速生长特征,并随着铃期MDT的下降异速生长程度减小;MDT为23.0和20.8℃的晚播条件下早中熟品种新陆中82号的棉籽、纤维发育均表现出了较好的适应性。【结论】棉纤维发育对铃期温度下降较为敏感,在铃龄中后期干物质累积速率的明显降低;纤维与棉籽间的异速生长程度随着铃期MDT的下降而降低;铃期日均温差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干物质快速累积期的长短;早中熟品种新陆中82号早熟性较好,适宜在北疆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顶部棉铃发育过程中温度变化对棉铃铃重和品质形成的机理,分析膜下滴灌棉田播种后棉铃铃期发育及品质问题,以及分期播种后棉花顶部棉铃发育与温度的关系,确定播期及喷施脱叶剂日期,为膜下滴灌棉花确定播期和提高棉花纤维品质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6~2017年在新疆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以正常温度播种时间为对照、设置3~4个播期,根据不同播期播种,调查棉花铃期,测定棉铃单铃重、棉花纤维品质等指标。【结果】4月8日(早播)播种条件下棉花顶部棉铃单铃重较其余播种日期高0.79%~11.02%;花铃期提前3~10 d;棉花纤维长度高1.05%~3.86%、比强度高2.00%~9.49%、整齐度高0.59%~2.03%、马克隆值高0.41%~13.76%。【结论】4月8日(早播)播种条件下棉花顶部棉铃发育在23.70~23.86℃的日均温条件下,花铃期提前,棉花顶部铃铃期发育时间缩短,且单铃重较大,棉花纤维品质较高。其中,日均气温对棉花单铃重和纤维品质影响最大,可最为衡量棉花顶部棉铃发育的重要指标。4月29日(晚播)播种条件下棉花顶部棉铃发育由于最低温度的影响导致铃期缩短,棉花纤维发育受到影响,不利于高强纤维和高质量棉铃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北疆棉区棉花单铃损伤对脱叶催熟剂及铃期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棉花适宜施用脱叶催熟的棉铃铃期和施用时间,提升棉花脱叶催熟效果,降低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同的棉花脱叶催熟剂施用时间,分析脱叶催熟剂对棉铃发育的影响及对单铃纤维和棉籽的损伤程度。【结果】施用脱叶催熟剂缩短棉铃铃期,提前施用时间则棉铃铃期缩短越大,单铃纤维重和单铃棉籽重受脱叶催熟剂影响显著,不同施用时间以铃龄44 d时的降低量最小,降低了0.15 g左右。【结论】根据棉铃铃期与单铃因子损伤量的关系,确定脱叶催熟剂的施用时间。若控制单铃产量损伤量<0.1 g,“脱叶催熟剂施用时间/铃期”大于0.79,棉铃铃期55 d的棉花品种可在铃龄43 d施用脱叶催熟剂。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气候变化背景下棉花花铃期降水资源的变化与影响,以鄱阳湖区棉花产量(品质)因素和花铃期降水因子为研究对象,提取了棉花产量品质形成限制性影响因子,分析诊断了其变化特征及其对棉花产业发展的利弊。结果表明:(1)7月、8月降水日数以及花铃期降水量与降水日数是鄱阳湖区棉花产量品质形成的限制性降水因子,正常年份鄱阳湖区花铃期降水条件对棉花产量品质形成是适宜的。(2)棉花伏、秋桃数分别与7月、8月降水日数呈负相关;蕾铃脱落率与花铃期降水量绝对距平呈正相关,单铃重、霜前花率均与花铃期雨量绝对距平呈负相关;衣分、纤维长分别与花铃期降水日数绝对距平的"立方值"和"4次方根"呈负相关。(3)7、8月降水日数总体呈不显著的线性递增趋势,且均有增多的突变期,周期性变化趋势不显著;进入2000年代以来7月份降水日数减少趋势明显,有利于降低伏桃形成的灾害风险。(4)花铃期降水量与降水日数的绝对距平总体上均呈减小的变化趋势,特别是2000年代以来这一趋势表现得更加明显,花铃期降水有利于研究地区棉花产量品质形成和棉花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新疆是我国主要产棉区,该区棉花生育后期气温下降快。明确生育后期温度对棉纤维发育的影响,对新疆优质棉生产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分期播种、整段夜间增温(棉纤维发育期)和阶段夜间增温(开花至纤维素快速累积期起始时间、纤维素快速累积期和纤维素快速累积期终止时间至吐絮)的方式,使棉纤维发育处于不同的温度环境下,研究温度对纤维素累积特征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结果表明,棉纤维比强度受纤维素快速累积期持续时间(T)、开花至纤维素快速累积期起始时间的平均累积速率(V1)和纤维素最大理论含量(Wm)的显著影响,其中棉纤维比强度与V1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与Wm呈极显著线性关系。棉纤维发育期≥15℃有效积温是影响纤维比强度的主要温度因子,在开花至纤维素快速累积期起始时间内二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纤维素快速累积期则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自棉花开花至纤维素快速累积期起始时间内,较多的有效积温使纤维素在这段时间的平均累积速率(V1)直线降低,这并不利于纤维比强度的提高。在纤维素快速累积期,≥15℃有效积温的增加显著提高了V1,纤维素快速累积期持续时间(T)随有效积温的增加而显著延长,纤维比强度亦呈增加趋势。若获取≥30 cN/tex的纤维比强度,就需要V1维持在1.32%·d-1—1.76%·d-1,纤维素在铃龄6.7—13.3 d进入快速累积期,快速累积期持续20.2—25.6 d,纤维素累积时间经历39.0—46.9 d;在开花至纤维素快速累积期起始时间内需要≥15℃有效积温5.6℃—96.3℃,在纤维素快速累积期则需要181.5℃—262.3℃。【结论】棉纤维不同发育阶段≥15℃有效积温对V1影响的差异性是造成纤维比强度差异的主要原因,适宜V1有利于形成高强纤维。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区棉花花铃期降水资源变化与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气候变化背景下棉花花铃期降水资源的变化与影响,以鄱阳湖区棉花产量(品质)因素和花铃期降水因子为研究对象,提取了棉花产量品质形成限制性影响因子,分析诊断了其变化特征及其对棉花产业发展的利弊。结果表明:(1)7月、8月降水日数以及花铃期降水量与降水日数是鄱阳湖区棉花产量品质形成的限制性降水因子,正常年份鄱阳湖区花铃期降水条件对棉花产量品质形成是适宜的。(2)棉花伏、秋桃数分别与7月、8月降水日数呈负相关;蕾铃脱落率与花铃期降水量绝对距平呈正相关,单铃重、霜前花率均与花铃期雨量绝对距平呈负相关;衣分、纤维长分别与花铃期降水日数绝对距平的"立方值"和"4次方根"呈负相关。(3)7、8月降水日数总体呈不显著的线性递增趋势,且均有增多的突变期,周期性变化趋势不显著;进入2000年代以来7月份降水日数减少趋势明显,有利于降低伏桃形成的灾害风险。(4)花铃期降水量与降水日数的绝对距平总体上均呈减小的变化趋势,特别是2000年代以来这一趋势表现得更加明显,花铃期降水有利于研究地区棉花产量品质形成和棉花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通过农艺性状来预测棉花纤维品质,以新疆陆地棉系9和海岛棉新海16号及其回交自交后代BC4F2:4群体为研究材料,对165份材料的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鉴定,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探讨群体主要农艺性状与纤维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海陆回交群体的表型非常丰富,1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0.11%~48.14%,其中,铃数的变异系数最大。相关分析表明,株高、有效果枝数、铃数和有效铃数与纤维长度和衣分呈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呈显著负相关;始节高与纤维强度呈显著正相关;株高和有效果枝数与纤维整齐度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了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5.252%。其中,PC1为成铃数相关因子,PC2为纤维品质选择因子,PC3为低品质控制因子(株高和纤维品质),PC4为衣分与马克隆值选择的综合因子。逐步回归方程表明,始节数和有效果枝数对纤维品质的影响较小。通径分析表明,果枝数对纤维长度产生负向直接效应;铃数对纤维长度产生正向直接效应;铃数和始节高对棉花纤维强度产生正向直接效应;有效铃数对马克隆值产生负向直接效应,而衣分对其产生正向直接效应;纤维整齐度只受株高的正向直接效应;株高、铃数和有效铃数对纤维品质的间接影响占主导地位。因此,可通过对农艺性状的选择实现对纤维品质的间接选择,为新疆及周边地区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1986~1988年不同开花期棉铃异质性与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3年平均落铃率为43.27%;就落铃率而言,晚秋桃>伏前桃>早秋桃>伏桃,伏前桃、伏桃和早秋挑3年平均铃重分别为49、55、75天;>10℃的有效积温是影响铃重的主导因素;干旱的天气和高温能使纤维缩短。  相似文献   

11.
开花期不同,吐絮期相同的棉铃纤维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具无限生长习性,不同铃期、不同环境条件和植株内部营养状况的改变,致使不同部位棉铃的纤维品质不同。棉纤维品质在植株上的空间分布乃至在每粒棉籽上的分布状况,前人已做过不少研究。棉花科学工作者为从理论上找出规律,以提高棉花纤维品质,通常采收中期花作为品质鉴定的试样。也有一些试验,常用开花期扣牌作标记,吐絮期采收标记铃来衡量各种措施对棉花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程度。实践证明,在相  相似文献   

12.
在水泥测坑和防雨蓬遮雨下,研究棉花花铃期、吐絮期,土壤不同湿度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并用~(14)C示踪研究了土壤水分对产量和纤维品质影响的机理。同时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构成产量和纤维品质的诸指标进行了综合评判,得出土壤湿度在65%~75%的条件下,皮棉产量最高,棉纤维发育最好,纤维品质最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新疆棉区大面积推广机械采收,在棉花生长后期普遍施用脱叶剂,促使叶片快速脱落,研究叶源限制下棉铃蔗糖代谢及与纤维比强度形成关系的研究,改善机采棉纤维品质的栽培技术.[方法]对不同日龄的棉铃喷施脱叶剂,研究叶片脱落光合源减少对棉纤维中蔗糖代谢和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影响.[结果]与不施药相比,喷施脱叶剂使铃壳蔗糖进入快速转化期的时间推迟3.8d,快速转化期的持续时间减少了8.7d,铃壳蔗糖含量明显降低;棉花纤维中蔗糖含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较不施药处理提前14.9 d,峰值降低,纤维素快速累积期的持续时间缩短,碳水化合物未能完全转化成纤维素,致使纤维素最终含量降低13.2;,影响纤维比强度的形成.[结论]铃壳中的蔗糖含量是影响纤维中蔗糖含量的主要因子,喷施脱叶剂后降低了铃壳中的蔗糖含量,使得纤维蔗糖含量峰值下降,纤维素最终含量减少,比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14.
从营养枝的生长发育特点,保留营养枝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纤维品质和早熟性的影响以及增产机理方面,对棉花营养枝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保留营养枝的棉花,根系生长速率提高,活力增强;光合面积扩大;叶绿素含量提高;现蕾、开花和结铃强度显著提高;结铃期营养条件改善;果枝铃减少,铃重降低,但营养枝结铃数量可以弥补果枝结铃数量损失,单株总铃数增加,保留营养枝对产量有补偿作用;纤维品质变化不显著;对延缓衰老作用不显著。在配套措施下,利用营养枝实现简化整枝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棉花烂铃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棉花烂铃是由多种病菌共同作用而引发的复合性病害。烂铃可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一般年份造成产量损失15%~20%。重发生年份产量损失达50%以上。 近年,有关单位通过对烂铃病原菌鉴定,明确了烂铃是以苎麻疫霉菌为主的多种病原菌综合引起的一种棉铃病害。病菌以卵孢子的形态在土壤中越冬,且不受土壤环境的影响,萌发的孢子可侵染棉苗,引起棉苗发病。在棉花蕾铃期,病原菌形成的孢子囊释放的孢子借助于风雨和昆虫等传播侵染棉株,引起棉铃发病。棉花发育期间低温(24~27℃)、多雨(雨日3~5 d)及虫害重则是诱发烂铃发生流行的外部生态环境条件。棉花烂铃的发生与花序  相似文献   

16.
正棉花是舞钢市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棉花铃病是舞钢市棉花生产上的一大顽症,对棉花生产影响很大,不但造成减产,而且引起棉铃烂铃僵硬,使棉花纤维品质降低,严重影响了棉农生产的积极性和种棉效益。为此,笔者针对舞钢市棉花铃期病害发生规律,结合多年来的探索研究,总结出棉花铃期病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措施,以期为棉花铃期病害防治提供技术指导。一、棉铃病害的症状特征1.棉铃疫病多发生于中下部果枝的棉铃基部,棉铃苞叶下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高温气候的频繁出现给棉花生产带来了极大影响。为了解转iaaM基因棉花种质的高温适应性,以陆地棉标准系TM-1、转iaaM基因种质IF11及其相同遗传背景的IF11(无)为材料,对比分析了3个棉花种质在2013年棉花铃期极端高温与2012年相对正常温度条件下棉铃产量性状、纤维品质和棉仁营养品质的差异,探讨极端高温条件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铃期极端高温条件下,籽棉单铃质量、籽指和仁指明显下降,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马克隆值等级降低,棉仁棉酚含量降低,脂肪酸不饱和度降低,蛋白质和粗脂肪的含量变化趋势则存在品种间差异;3个材料中,转iaaM基因种质的棉铃产量性状降低程度最大,而纤维品质表现相对稳定;IF11棉仁蛋白含量略有下降,粗脂肪含量显著增加,棉酚含量降低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8.
棉花吐絮期约70天~80天,干物质量约占棉花全生育期积累的总干物质量的20%~30%.因此,棉花吐絮期是决定铃重和纤维品质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9.
棉花的不同开花期和结铃部位对铃重、铃期和纤维品质有显著影响。7月开花的中部果枝的内围果节所结的棉铃较重,铃期较短,纤维成熟系数和强度较高;8月中旬以后,位于棉株上部果枝的外围果节所结的棉铃最轻,纤维未成熟,甚至不开裂,不适合纺织要求。选用具有一定产量水平和纤维品质优良的较早熟品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晚期病虫害和不良气候条件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正> 棉花中后期的烂铃,是影响棉花高产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巧用药剂预防棉花烂铃是提高棉花产量与品质的重要措施。 (一)看铃龄,确定施药时间。据田间观察,棉蕾成铃后,铃龄较短或铃龄较长的棉花烂铃并不多,40天左右的棉铃烂铃最多。一般1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