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针对混交林木荷大径材培育技术薄弱、林地产值低等问题,开展间伐试验,分析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筛选出适合木荷-萌芽杉木混交林的间伐强度,为木荷大径材培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16年生木荷-萌芽杉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按株数比例进行弱度间伐(15%)、中度Ⅰ间伐(30%)、中度Ⅱ间伐(35%)和强度间伐(60%)及对照(未间伐)5种强度抚育间伐,比较不同强度间伐木荷和杉木胸径、树高、蓄积量和直径结构特征,探讨其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结果](1)间伐6 a后,不同间伐处理均促进木荷和杉木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增长。中度Ⅱ间伐处理木荷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增长最快,两者分别比对照高28.5%和78.2%,其增长量分别较对照高243.9%和326.7%,杉木除强度间伐胸径生长量略高于木荷外,各强度间伐的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小于木荷对应指标值。(2)由于间伐减少了树木株数,林分蓄积量和杉木蓄积量有所降低,但木荷蓄积量明显增加。中度Ⅱ间伐、中度Ⅰ间伐和弱度间伐时木荷蓄积量分别为对照的132.3%、112.5%和139.8%。(3)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木荷与杉木的径阶分布峰值所在的径阶依次向高径阶方向进级,中度Ⅱ间伐木荷直径分布左偏、尖峭,中大径阶木荷株数多且分布集中,能有效实现大径级材种的培育目标。[结论]对密度较高的中龄木荷-萌芽杉木混交林适宜采用强度间伐措施,即间伐强度35%左右,林木密度1 780株·hm~(-2)(木荷杉木株数比约为1:2),在保持林分蓄积量不减小的情况下,促进木荷胸径、单株材积快速增长,以实现木荷大径材培育目标。  相似文献   

2.
宁化县木荷混交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木荷与杉木、马尾松不同混交方式、混交比例的混交林、木荷纯林的生长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木荷更适宜种植混交林,杉木×木荷3∶1比例混交林的木荷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及林分生长量均比杉木×木荷2∶1混交林及木荷纯林更好,具有显著性差异。混交方式以水平带状混交林分生长更好,水平带状混交木荷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平均冠幅均比垂直带状混交及木荷纯林高。杉木与木荷混交应控制好木荷的混交比例,否则会影响混交效果,而且到一定年龄时对林分应进行间伐,控制好林分密度,促进林分生长。  相似文献   

3.
选取同样立地条件和管理措施下30年生湿地松与杉木纯林及其混交林,对其林木生长、林分蓄积量和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林分密度与管理措施下,与纯林相比,混交林显著提高了湿地松的胸径、树高、材积和单株生物量(P<0.05),混交林中杉木的胸径、树高、材积和单株生物量虽比纯林有所提高,但其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混交林的林分生物量高于纯林,林下草本生物量和凋落物现存量也显著高于纯林(P<0.05).  相似文献   

4.
采用标准地调查、树干解析等方法对福建省明溪县城关乡大坪村8年生的萌芽杉木纯林及萌芽杉木、杂交马褂木混交林的树高、胸径、蓄积量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萌芽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和优势木树高分别比杉木纯林高12.8%、10.7%、35.0%、34.4%和11.4%;混交林杂交马褂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和优势木树高分别比杉木纯林的人工实生杉木高67.6%、61.5%、323.1%、319.6%和77.6%;混交林的林分总蓄积比杉木纯林高103.4%;混交林林分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比杉木纯林高85.9%;混交林杂交马褂木与萌芽杉木除在4~6m高度处存在种间竞争外,其他空间分布合理,有效提高了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杉木混交林近自然经营生长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杉木混交林近自然经营生长效果,杉木混交林采用近自然经营方式和一般经营方式对比,对不同经营方式的林分生长效果、林地内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近自然经营的林分生长效果平均树高、胸径、冠幅、枝下高、单株材积、蓄积量,比一般经营方式的林分生长效果即有显著提高,平均树高增13.11%、胸径粗20.13%、冠幅大2.63%、枝下高10.26%、单株蓄积量大62.50%,土壤理化学性质也有明显改善,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相似文献   

6.
对35年生杉木+阔叶树人工混交林与杉木纯林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杉木+檫树、杉木+南酸枣混交林中杉木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最大;其次是杉木+木荷混交林中杉木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杉木纯林平均树高最差。最大的平均林分蓄积量是杉木+檫树混交林,其次是杉木+南酸枣,最差是杉木+木荷混交林或杉木纯林。杉木+檫树、杉木+南酸枣混交林与杉木纯林对比,可促进杉阔混交树种成林,提高林分产量,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和充分发挥林地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公路沿线一重山光皮桦等4个景观树种与杉木混交的林分生长因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9年生混交林分中阔叶树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生长差异极显著,在生长量上米老排>木荷>光皮桦>火力楠;各种混交林分中杉木各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在混交林总蓄积量上4种混交林分木荷>米老排>光皮桦>火力楠,但混交林分总蓄积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对4年生尾叶桉林分进行不同强度间伐,2a后的调查结果表明:间伐对林分平均胸径影响达显著水平;对树高生长有促进作用,但差异不显著;对单株材积生长的影响差异极显著。间伐强度越大,单株材积增长量越大。3种间伐处理的林分蓄积年增长量差异显著。根据总蓄积量和间伐后林分蓄积年生长量的变化,本试验以间伐强度60%为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9.
秃杉抚育间伐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安溪县福前农场造林密度为2 505株.hm-2的9年生秃杉林分设置极强度间伐(60%)、强度间伐(40%)、弱度间伐(20%)及不间伐(对照)4个处理,间伐3 a后,调查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量等指标,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其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胸径生长、单株材积、蓄积量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而对树高生长有一定影响,但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表明,对9年生的秃杉林分,选择强度间伐(间伐总株数的40%)进行抚育间伐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
对22a生柠檬桉×木荷×杉木复层混交林、木荷×杉木单层混交林及杉木纯林调查分析表明:柠檬桉×木荷×杉木复层混交林能合理利用营养空间,提高林分生产力,林分蓄积量比木荷×杉木单层混交林提高了30.6%,比杉木纯林提高了119.3%。柠檬桉由于树体高大,与木荷、杉木混交,其密度的增加并不会影响乡土树种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柠檬桉×木荷×杉木复层混交林林下植被丰富,生物多样性高于荷×杉单层混交林和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11.
防火林带营造木荷火力楠混交林生长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尾松低产林改造,营造防火林带木荷火力楠生长效果进行了调查,发现林木生长良好。结果显示:经过14a的培育,其林木生长不同,木荷火力楠混交林的林分生长量,比木荷、火力楠纯林的林分生长量更具优势,平均树高、胸径、树冠、枝下高、郁闭度、单株材积、蓄积量,分别比木荷、火力楠纯林林分平均树高大13.54%、8.55%,胸径粗18.39%、14.21%,树冠大8.24%、22.26%,枝下高8.75%、17.67%,郁闭度大2.13%、3.23%,单株材积大45.43%、41.18%,蓄积量大54.95%、37.54%。土壤肥力N、P、K分别提高0.9%、1.92%、1.79%,1.80%、6.00%、3.64%。木荷火力楠混交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效控制林火蔓延,可减少森林火灾和灾后损失。  相似文献   

12.
桉树抚育间伐强度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安溪县参内林场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3a生林分,采取不同强度的下层疏伐法间伐,3a后调查计算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量指标,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间伐强度对桉树林分的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影响差异显著,对桉树林分树高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半枫荷与杉木混交、半枫荷纯林、杉木纯林进行了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混交林中7年生半枫荷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量指标明显高于同龄林半枫荷纯林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量指标;混交林中7年生杉木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量指标明显高于同龄林杉木纯林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量指标。混交林的半枫荷平均胸径为8.14cm,平均树高为7.19m,单株平均蓄积量0.0219m~3,保存率达89.3%,分别比纯林高出1.48cm,1.46m,0.0091m~3,2.2%;混交林的杉木平均胸径为8.84cm,平均树高为6.43m,单株平均蓄积量0.024m~3,保存率达93.7%,分别比纯林高出1.19cm,1.11m,0.0073m~3,1%。半枫荷与杉木混交,林分郁闭度达到0.90。分别高出杉木纯林0.1,高出半枫荷纯林0.2。经分析对比说明,无论是纯林还是混交林,坡位对林木胸径、树高、蓄积量的生长量指标均具有极显著影响,以下坡位生长最快,中坡位次之,上坡位最慢。  相似文献   

14.
对37年生檫树杉木人工混交林进行了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檫树杉木混交林在坡位上、中、下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林分平均蓄积量之间有显著差异;下坡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林分平均蓄积量最大,混交效果最好;檫树杉木混交林效果明显好于檫树纯林。  相似文献   

15.
以将乐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并在间伐后的林窗、林隙下套种阔叶树种木荷。对试验地杉木和木荷生长情况进行4 a的持续调查,结果表明:抚育间伐对杉木林分的生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可显著提高了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冠幅和单株材积,且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上述生长指标也不断增大。试验还表明,随着杉木林分间伐强度的增加,林内套种的木荷植株胸径、树高、冠幅呈上升趋势,同时间伐后3a内各处理植株的胸径、树高和冠幅较套种时相关指标均有增加。试验说明合理抚育间伐和林下套种,有利于保留杉木和林下套种木荷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对杉木光皮桦混交林、纯林生长效果进行了调查,杉木光皮桦混林木经过10年的经营管理,现林木生长效果良好。结果显示:其林木生长不同,杉木光皮桦混交林的林分生长量比杉木、光皮桦纯林的林分生长量生长较好,混交林的平均树高,比纯林的平均树高分别大14.32%、6.5%,平均胸径分别粗19.42%、11.85%,单株材积平均分别大57.14%、29.47%,蓄积量平均分别多55.34%、27.61%。土壤肥力均有提高,N、P、K分别增大2.73%、1.80%,8.00%、3.85%,5.07%、3.57%。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运用青钱柳育苗繁殖栽培技术,采种育苗繁殖,培育青钱柳一年生苗木在杉木采伐迹地造林,杉木萌芽后,形成青钱柳杉木混交林。经过8a的经营管理,青钱柳杉木混交林林分生长量,比青钱柳纯林林分生长量增加很多。经调查分析显示:混交林造林后的林木生长保留株树、树高、胸径、树冠、单株材积、郁闭度,分别大于青钱柳纯林造林后的林木生长保留株树多0.40%、树高大8.12%、胸径粗11.97%、树冠10.26%、郁闭度12.5%,单株材积大25%、蓄积量多23%。这表明了青钱柳杉木混交林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在荒山荒地进行了营造杉木黑木相思混交林、纯林试验,经过12a的经营管理,杉木黑木相思混交林林木生长效果良好。结果显示:12a生的杉木黑木相思混交林平均林分生长量,分别比杉木、黑木相思纯林平均林分树高大8.89%、11.99%,每公顷平均树高分别大8.89%、11.99%,胸径分别粗16.65%和18.20%,郁闭度大0.33%、0.30%,单株材积大44.44%、56.00%,蓄积量多14.04%、31.19%。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的林地营造杉木马尾松纯林、混交林试验,经过13a的经营管理,对不同的林地林木生长量、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等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显示:不同林地13a生的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的树高、胸径、冠幅、枝下高、单株材积、蓄积量,分别比杉木、马尾松纯林树高提高23.54%、19.75%,胸径粗提高18.01%、13.47%,冠幅提高6%、7.6%,枝下高提高10.2%、7.2%,单株材积增加65.96%、56.82%,蓄积量大44.96%、66.32%,林分总生物量分别增加28.62~48.05t/hm2;混交林土壤肥力养分较纯林高。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分别与米老排等4种阔叶树及杉木采用不同混交比例、密度营造混交试验林,通过对6年生和22年生的试验林生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混交比例和方法,6年生林分树高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单株材积和单位蓄积达显著水平,而胸径无显著差异;但在22年生时胸径、树高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单株材积达显著水平,而单位面积蓄积、冠幅无显著差异。不同混交密度的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冠幅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但林分单位面积蓄积无显著差异。通过分析可知,适宜营造马尾松混交林的树种有火力楠、木荷等,混交方式以马尾松阔叶树行间混交为最优,混交密度以2 m×2.5 m或2 m×1.67 m为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