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百合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  王锦 《山东林业科技》2009,39(3):151-155
从有性繁殖、杂交育种、组织培养、分子育种等多方面介绍了百合的育种研究进展,并对百合的遗传育种提出了简单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百合的组织培养及在其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对百合组织培养的进展状况及组织培养在百合育种中的应用作了综述。着重介绍了百合组织培养中所选用的外植体类型和一些组培材料的最佳分化、继代、生根培养基配方;从远缘杂交中通过胚培养获得杂交种,通过花药和未授粉子房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离体条件下秋水仙素处理诱导产生多倍体百合。并论述了百合组织培养在其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太空诱变育种是航天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新育种技术。文中简要介绍了太空诱变育种的概念、特点、太空诱变对植物的影响以及国内外植物太空诱变育种的进展, 总结分析了太空诱变在林木育种中的探索、现状和问题, 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林木遗传育种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围绕高产、优质、抗逆和适应性强的高世代林木育种进程不断加快;以常规育种为基础,利用生物技术迅速崛起的基因工程,进行无性系育种和元性系林业;在育种方法和方式上,注重时空优化效应;在良种繁育上,加速种子园的换代提级。本文仅涉及当前国外林木育种几项发展趋势,结合国内林业现状与发展规划,提出未来林木遗传育种工作的刍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云南省在种质资源、选择育种、引种、杂交育种、母树林、种子园以及其它育种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进展情况,并对今后的林木育种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林木高世代育种原理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对主要造林栽培树种先后开展了有协作、有计划、规模化的多世代育种工作.他们的树种改良工作已进行到第二、第三代(第二、第三轮)育种,并且积累了丰富经验.林木高世代育种,应遵循林木遗传育种原理,制定出林木育种策略,组建成独立的育种群体.结合国外先进经验,系统地介绍了林木高世代育种的一般程序;育种群体的组成、规模、结构;育种群体与生产群体的管理等内容.并对发展我国林木高世代育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程鹏 《安徽林业》2008,(1):12-14
受日本林木育种协会和日本林木育种中心邀请,2007年11月我对日本林木育种协会、京都大阪森林管理事务所、京都府立北桑田高等学校、关西育种场、日本林木育种中心等7个单位进行了访问与学术交流,考察了日本的林木育种、森林组合模式、松材线虫病防治等工作,所见所闻,很受启迪。一、日本的林木育种事业1.从历程看,日本的林木育种事业始于1957年,当时为满足战后重建对森林资源的激增需求,以及满足社会对提高林木生产力的迫切需求,借鉴欧洲林业发达国家育种工作的先进经验,组建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林木育种工作体系。从那时起,林木育种事业就一直作为日本的一项长期国策开始施行。  相似文献   

8.
林木育种中生物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的进步,林木育种已经逐渐实现了高科技化。由于林木资源属于比较重要的生物资源,所以对其培育的方式也逐渐的实现了创新。该文对现代林木育种的工作进行了分析,从优质高产的林木育种需求出发,分析了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这是新世纪的环境下对于技术革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油茶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31  
自20世纪中叶开展油茶良种选育工作以来,我国先后选育出优良农家品种、优良家系、优良无性系和优良杂交组合等油茶良种200多个,结合油茶更新与低产林改造,推广应用良种,使油茶单位面积产量得到大幅度增长。通过分析我国当前的良种选育现状和趋势,提出油茶育种以常规育种为基础,进一步开展诱变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等多方面育种研究,凭借丰富的种质资源,开展更高层次的分子育种的建议。并对当前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浅析我国花卉育种途径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阐述了我国近年来花卉杂交育种、辐射诱变育种、现代生物育种以及航天育种等育种途径发展及取得的成绩,以期为花卉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东北百合的开发利用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北百合观赏、药用、食用价值较高,通过野生种源的引进和5年的栽培,掌握了它的生态习性、繁育方法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子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东方百合组培快繁及试管苗健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东方百合中市场占有率高的3个优良品种的鳞茎作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对组织材料快速繁殖条件优化的研究表明,生长调节剂组合对百合愈伤组织分化和小鳞茎增殖有较大的影响,东方百合鳞茎基部近基盘处是进行芽诱导培养的极好外植体。东方百合试管苗出瓶后必须进行试管苗健化栽培,这个阶段是百合商品球能否达标的关键。以东方百合品种西伯利亚为材料,从试管苗出瓶后栽培基质、水分管理、施肥方式等关键因素入手,探索了东方百合试管苗健化期最佳的管理模式,使其成活率达到了98%以上。  相似文献   

13.
日本百合引种及其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引进的41个日本百合品种进行了组培保种,获得了3010瓶试管苗。从部分百合品种种球的大棚种植表现出的生长开花结果看,所引品种均可在本地发展。其中S1、S2、S3、S5、S17是很好的切花品种;S13、S23可作百合品种育种的适宜材料;S39、S40更适合作盆栽观赏。  相似文献   

14.
我国百合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合是重要的商品花卉之一,具有观赏、药用和食用价值。我国是百合的自然分布中心,研究我国百合种质资源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国百合种质资源的分布区域、分类、调查、保存和创新情况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百合种质资源工作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玉溪市百合病害种类的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4-2006年进行系统调查与鉴定,明确了玉溪市百合病害10种,其中真菌性病害7种:灰霉病、炭疽病、白绢病、疫病、枯斑病、青霉腐烂病、球茎软腐病;细菌性病害1种;病毒病1种;生理性病害1种。主要病害是炭疽病、灰霉病和病毒病。百合病害与种球品质和管理措施密切相关,最后对百合病害提出了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东方百合种球冷藏技术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东方百合品种西伯利亚16~18cm开花种球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温度和冷藏时间对东方百合种球品质、种球萌发能力和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1.5~2.0℃的冷藏温度非常适合东方百合种球的冷藏,在此温度下东方百合种球冷藏210d依然保有80%的萌发率,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在工厂化栽培条件下,通过对4个种系15个百合品种不同种球规格和种植季节叶烧指数的测定,分析了种系间、品种间的生长差异,初步揭示了百合种系、各个品种、以及不同种球规格和种植季节与发生百合叶烧生理现象的关系及控制叶烧现象的基本要素,为百合切花的良种选育和栽培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日本百合、荷兰百合以及湖北野生百合共34份组培苗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40条引物中筛选出4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76条。供试百合材料的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2,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623,Nei's(1973)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96 3,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38 8。湖北野生百合遗传多样性较高,日本百合和荷兰百合相对较低。根据标记分析结果,基于供试样品间遗传距离,采用UPGMA分析方法构建了聚类图,对不同来源百合样品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张小平 《绿色科技》2020,(5):105-109
以兰州百合、OT型百合“木门”及东方百合“索邦”试管鳞茎的鳞片为外植体,在分别添加不同浓度头孢噻肟钠(Cef)、卡那霉素(Kan)和潮霉素(Hyg)的芽诱导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研究不同抗生素及其浓度对百合鳞片存活及再生的影响,筛选适宜的抗生素种类和浓度,为百合遗传转化和组培过程中细菌污染控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Cef对百合鳞片再生的影响较小,300 mg/L的Cef可用作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及组培快繁过程中细菌污染的脱菌剂;Kan对百合鳞片再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兰州百合最适宜的筛选浓度为40 mg/L,而“木门”和“索邦”适宜的筛选浓度为100 mg/L;Hyg对百合鳞片具有较强的致死作用,以Hyg为筛选标记进行兰州百合遗传转化时适宜的筛选浓度为25 mg/L,“木门”和“索邦”适宜的筛选浓度为35 mg/L。  相似文献   

20.
2011年7~8月对云南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的宝兴百合(Lilium duchartrei Franch.)种群进行了传粉生物学研究实验,以期找到这种花朵开放初期雌雄异位的植物传粉生物学特点。结果表明,记录到的178次昆虫对宝兴百合的访问中能触碰到柱头的仅有蝴蝶类1次,有效传粉者传粉频率严重不足;单花期5.5~6.5 d,花开放的前3天,柱头远离花药,从花开放的第二天起花柱缓慢向上偏转,第四天将柱头从远离花药位置送到刚好可以接受自花花粉的位置,利于早期没有昆虫传粉的花朵延迟自交,自花授粉发生在花期末期,自交之前仍然保持异交传粉机制;自然状态(92.3%)及完全套袋处理(90%)的结实率接近,说明宝兴百合传粉存在花柱偏转促进的延迟自交,但2种处理的每果实种子数自然状态(121)显著高于完全套袋处理(78),又说明由昆虫传粉的异交更利于宝兴百合结实。延迟自交避免了自交与异交竞争造成的花粉或者种子的折损,为宝兴百合在有效访花昆虫不足导致异交失败时提供繁殖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