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定点调查橡胶盔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和寄生蜂种群消长动态及农药影响橡胶盔蚧寄生蜂寄生率的试验,分析评价寄生蜂在控制橡胶盔蚧上的可利用性及探讨橡胶盔蚧的综合防治技术。结果表明:寄生蜂种群消长变化趋势与橡胶盔蚧基本一致。橡胶盔蚧成虫和若虫的发生以及寄生蜂种群寄生率周年均出现3个高峰,成虫的寄生率高峰期出现在4月上旬、6月中旬和11月下旬,最高达33.48%,平均寄生率为21.48%;而若虫寄生率的高峰期为5月中旬、8月上旬和次年1月中旬,最高达87.29%,平均寄生率为28.92%。在寄生蜂存在的时间内优雅岐脉跳小蜂是绝对优势种,平均所占比例达59.04%。施用农药防治后,若虫和成虫的平均寄生率仅为2.40%和10.90%,而不防治区寄生率是化防区的15倍和2倍。在寄生蜂发生盛期,应注意保护利用,对橡胶盔蚧实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苹果园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寄生蜂的空间分布动态以及生境对寄生蜂发生量的影响,在陕西洛川和杨凌果区选择样地果园,以5点取样法调查统计金纹细蛾寄生蜂种类数量。结果显示,在不同生境的果园,金纹细蛾的危害率在弃管园最重,达21.13%,覆膜套种幼园最轻4.76%;嘎啦品种受害最大,达10.01%,红星最轻1.56%。金纹细蛾的寄生蜂有5种,分别是瘤羽角姬小蜂Sympiesis soriceicornis、茶细蛾雕绒茧蜂Glyptapanteles theivorae、褐足光盾跳小蜂Ageniaspis testacesipes、光额羽角姬小蜂Sympiesislaevifrons、什毛姬小蜂Pnigalio sp.,其中,瘤羽角姬小蜂在无草老园寄生数量最多,达到37.44头.500片1虫疤叶,覆膜套种幼园寄生最少;茶细蛾雕绒茧蜂在弃管园寄生最多,达到256.82头.500片1虫疤叶,在套种幼园寄生最少;跳小蜂数量在杂草老园果园寄生最多,达到22.23头.500片1虫疤叶;3种蜂均在嘎啦品种上寄生最多。金纹细蛾幼虫、瘤羽角姬小蜂、茶细蛾雕绒茧蜂、跳小蜂在树冠空间分布型整体均趋向于聚集分布,金纹细蛾幼虫、瘤羽角姬小蜂和跳小蜂偏向于树冠内侧和下层,瘤羽角姬小蜂为北侧最多,跳小蜂为北侧最少,茶细蛾雕绒茧蜂在各个方位分布比较均衡。据此可知,果园生境对金纹细蛾及其寄生蜂的发生有密切的影响,精细的管理果园是减轻金纹细蛾的有效途径。在时空动态上,金纹细蛾优势寄生蜂中茶细蛾雕绒茧蜂又显得跟随性以及数量均高于瘤羽角姬小蜂和跳小蜂,茶细蛾雕绒茧蜂可以作为金纹细蛾生物防治的首选寄生蜂。  相似文献   

3.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藤壶蚧(Asterococcus muratae)是危害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最严重的害虫。通过试管饲养藤壶蚧越冬成虫收集到4种寄生蜂,经鉴定隶属于小蜂总科跳小蜂科的短腹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breviventris)、双带阿德跳小蜂(Adelencyrtus bifasciatus)、暗色卡丽跳小蜂(Charitopus obscurus)和纽绵蚧跳小蜂(Encyrtus sasakii)。其中短腹花翅跳小蜂个体数占收集个体总数的60.8%,其余3种依次为23.9%、10.2%和5.1%,表明短腹花翅跳小蜂为优势种群。在自然状态下4种天敌总寄生率达到16%以上,室内饲养寄生率为20.5%,是藤壶蚧最重要的天敌昆虫类群。4种寄生蜂为湖北新记录种。暗色卡丽跳小蜂为寄主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在郑州、中牟、新郑、许昌、漯河等河南中部地区对蚧虫寄生蜂的种类、分布、寄主及一些种类的生物学作了初步调查,采得的蚧虫寄生蜂已鉴定的有3个科共11种,其中绵粉蚧刷盾长缘跳小蜂Cheiloneurus quercus Mayr为我国新记录(标本保存于河南农学院植保系)。现将结果报导于后。蚜小蜂科 Aphelinidae 1、中华圆蚧蚜小蜂Pteroptrix chinensis(Howard) 寄生苹果和核桃树上的梨圓蚧Quadras pidiotus perniciosuS(Comstock)、核桃树上的皱大球蚧Eulecanium kuwanai(Kanda)、桃树上的东方盔蚧Parthenolecanium corni orientalis Borchs。成虫5月中旬羽化。据1982年5~6月在许昌调查,对核桃树上梨圆蚧的寄生率40—60%。  相似文献   

5.
糠片蚧是湖南省柑桔上的主要害虫。据调查,糠片蚧的天敌中有寄生蜂6种,寄生率一般为5~10%。高的达34.75%。其中糠片蚧蚜小蜂为优势种,系首次发现。凡湿度大、肥力足的桔园寄生率较高,春梢上寄生率比秋梢和果实上的高,不喷农药的桔园比喷药的寄生率高出一倍以上。一年之中,寄生蜂发生高蜂期在秋季。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发现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寄生橡胶树的蚧虫有5种,分属于3个科.其中蚧科2种,即橡胶盔蚧和橄榄黑盔蚧;粉蚧科1种,即大洋臀纹粉蚧;盾蚧科2种,即类巨腺白盾蚧和东方片圆蚧.描述了以上5种蚧虫为害橡胶树的基本情况及国内外对各蚧虫的防治概况,预测了未来可能严重为害橡胶树的蚧虫种类.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arasaissetiae Zhang & Huang对蓝色长盾金小蜂Scutellista caerulea Fonscolombe寄生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的干扰作用, 于室内观察了寄主不同成虫阶段(产卵前期和产卵期)?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接蜂数量(3?10?20头和30头)?两种蜂接蜂间隔时间(2?4?6 d和8 d)等因素对两种寄生蜂寄生率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寄主发育阶段对蓝色长盾金小蜂产卵量和寄生率均无显著影响?随着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接蜂数增加, 蓝色长盾金小蜂的产卵量有所增加, 但增加不显著?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接蜂数为3~30头时, 蓝色长盾金小蜂寄生率均高于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 接入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后再接蓝色长盾金小蜂时, 两种寄生蜂接蜂间隔时间对蓝色长盾金小蜂的寄生率及产卵量影响明显, 间隔2 d时蓝色长盾金小蜂产卵量最高, 为21.3粒; 间隔4 d时, 蓝色长盾金小蜂寄生率最高, 为58.89%; 但间隔8 d时蓝色长盾金小蜂的产卵量和寄生率下降至最低?研究结果表明, 接入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后再接蓝色长盾金小蜂时, 间隔时间在4 d内对蓝色长盾金小蜂没有影响, 间隔时间超过4 d时对蓝色长盾金小蜂有明显干扰, 试验结果可以为合理避免这两种寄生蜂种间竞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范氏黄蚜小蜂 Aohytis vandenboschi 在林间是松突圆蚧的一种较优势蜂种,自然寄生率可高达33.24%,我们在1989~1990年曾在室内以茶长本圆蚧 Abgrallaspiscyanophylli 为寄主大量饲养,以作为防治松突圆蚧的寄生蜂。为此目的,对此种蚜小蜂的个体发育及形态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寄主植物对美洲斑潜蝇幼虫寄生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菊芬 《植物保护》2003,29(1):45-46
通过对云南地区豇豆、丝瓜和番茄叶上的美洲斑潜蝇幼虫期寄生蜂调查 ,结果发现 ,美洲斑潜蝇幼虫的寄生蜂有丽灿姬小蜂、黄潜蝇釉姬小蜂、点腹灿姬小蜂、底比斯釉姬小蜂、异角亨姬小蜂和姬小蜂 6种。这些寄生蜂对美洲斑潜蝇的寄生率均以作物生长前期最低 ,后期最高。对豇豆叶上美洲斑潜蝇的寄生率为15.24%~35.16% ,以黄潜蝇釉姬小蜂为优势种 ;对丝瓜、番茄叶上美洲斑潜蝇的寄生率分别是 18.88%~42.36%、24.40%~50.55% ,均以丽灿姬小蜂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0.
堆蜡粉蚧Nipaecoccus vastator (Maskell)[=Nipaecoccus viridis (Newstead)]是柑橘等果树和园林观赏植物的重要害虫。本文调查了福建省堆蜡粉蚧的寄生蜂资源;整理了世界上寄生堆蜡粉蚧的寄生蜂种类,包括初寄生蜂的跳小蜂科Encyrtidae 8属25种,一次重寄生蜂的跳小蜂科4属13种和蚜小蜂科Aphelinidae 1属1种,二次重寄生蜂的姬小蜂科Eulophidae 1属1种和棒小蜂科Signiphoridae 1属1种。分析了寄生蜂的种群及其与蚧寄主的食物链关系,首次明确堆蜡粉蚧的一次和二次重寄生蜂。同时,厘清了我国已知分布的堆蜡粉蚧寄生蜂8种,提出分种检索表,记述了主要寄生蜂种类的形态特征,并附形态特征照片,其中含1中国新记录种,麦长索跳小蜂Anagyrus mirzai Agarwal et Alam。  相似文献   

11.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是水稻生产上重要的常发性害虫, 以大龄滞育幼虫在稻桩中越冬, 研究其寄生性天敌, 对于害虫发生动态预警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剥查四川地区稻桩内越冬代二化螟幼虫并室内饲养羽化收集天敌, 鉴定天敌种类和调查自然寄生率发现:2017年-2018年, 2018年-2019年及2019年-2020年, 寄生蜂自然寄生率分别为1.1%~8.6%, 1.5%~11.7% 和 1.9%~9.0%, 年度间自然寄生率无明显差异; 寄生蜂自然种群主要有螟甲腹茧蜂 Chelonus munakatae (Munakata)、大螟钝唇姬蜂 Eriborus terebrans (Gravenhorst)、中华茧蜂 Amyosoma chinensis (Szepligeti)、绒茧克氏金小蜂Trichomalopsis apanteloctena (Crawford)、螟蛉瘤姬蜂 Itoplectis naranyae (Ashmead)、螟黄足盘绒茧蜂 Cotesia flavipes (Cameron)、环腹瘿蜂 Figites sp.、稻螟小腹茧蜂 Microgaster russata (Haliday)、黏虫白星姬蜂 Vulgichneumon leucaniae (Uchida)和二化螟黑卵蜂Telenomus chilocolus(Wu et Chen)。四川省越冬代二化螟寄生性天敌的优势种为螟黄足盘绒茧蜂和螟蛉瘤姬蜂, 部分地区每年自然寄生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橡胶盔蚧天敌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西双版纳州各大国有农场(景洪、勐养、勐捧、勐腊、橄榄坝、东风)、民营胶园(三达山、嘎栋、嘎洒、勐罕)及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内幼林地的调查,初步了解到橡胶盔蚧的天敌31种,其中云南省天敌新记录9种,分为2个纲、7个目、11个科,其中优势种为普通草蛉、川上座壳孢和寄生蜂,分别占天敌总量的26.43%、32.35%和27.48%。比较有利用前景的为普通草蛉和寄生蜂。  相似文献   

13.
囊泡病毒(ascoviruses)和类囊泡病毒(ascovirus-like viruses)通过寄生蜂para-sitoid wasp的产卵行为而散布于鳞翅目Lepidoptera幼虫体内,它与寄生蜂的关系多种多样。大部分的囊泡病毒和类囊泡病毒都是致病性的,由雌蜂携带传播。一些囊泡病毒和类囊泡病毒则是互利共生生物,其基因稳定地存在于寄生蜂的细胞核中,世代间垂直传播,通过抑制鳞翅目幼虫的防御机制来促进幼蜂的成功发育。囊泡病毒DpAV4则根据所处的寄生体系可以是致病性病毒、互利型或共生非致病性病毒。各种生物学特性显示囊泡病毒与寄生蜂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寄生蜂控制病毒复制的调节因子,囊泡病毒与寄生蜂的关系类型依赖于它们之间关系得以进化的种类系统。  相似文献   

14.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及其近缘种灰茶尺蠖E. grisescens Warren是我国茶树上最为重要的两种食叶性害虫,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 sp.和单白绵绒茧蜂Apanteles sp.是茶尺蠖Ectropis spp.幼虫期最重要的两种寄生性天敌昆虫。为了明确这两种绒茧蜂的物种名称及形态差别,同时探明这两种绒茧蜂是否是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共有寄生蜂,本研究采集了我国8省22个地方的茶尺蠖或灰茶尺蠖幼虫,通过室内饲养获得两种绒茧蜂的标本,对标本进行形态鉴定;同时将两种绒茧蜂的COI基因序列与Bold数据库中已知物种进行比对。结果表明,从野生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中均饲养出之前报道的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 sp.和单白绵绒茧蜂Apanteles sp.两种寄生蜂;形态鉴定和分子比对结果表明,这两种广义绒茧蜂Apantelesspp.实为尺蠖原绒茧蜂Protapantelesimmunis(Haliday,1834)和单白绵副绒茧蜂Parapanteles hyposidrae (Wilkinson, 1928)。本研究明确了40多年前国内报道...  相似文献   

15.
稻田中的寄生蜂是水稻害虫重要的自然天敌,在生物防治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寄生蜂作用的发挥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使用马氏诱集器调查了水稻各生育期稻田中寄生蜂和鳞翅目昆虫的种类及数量,分析了水稻生育期对寄生蜂及其主要寄主鳞翅目昆虫数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水稻各生育期捕获的寄生蜂数量均显著多于鳞翅目昆虫数量。其中姬蜂科、茧蜂科、赤眼蜂科、缨小蜂科及缘腹细蜂科等属于寄生蜂的优势类群,分别占物种总数的11.80%、11.71%、9.18%、15.51%和11.83%。鳞翅目中,螟蛾科、夜蛾科、卷蛾科和蛱蝶科等为优势类群,分别占物种总数的22.32%、20.87%、26.28%和12.75%。随着水稻生育期的变化,寄生蜂数量先上升后下降,在水稻乳熟期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7个生育期的结果。寄生蜂科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辛普森指数无明显的变化,均匀度指数到乳熟期时有所降低(0.790),随后逐渐上升直到收获。鳞翅目昆虫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水稻扬花期数量最多,与其他生育期间存在显著差异;鳞翅目科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在分蘖期到抽穗期虽有波动,但各生育期间差异不显著。在水稻抽穗期到蜡熟期,稻田中鳞翅目科的均匀度指数波动较大,多个生育期间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对寄生蜂与鳞翅目昆虫发生数量存在一定的影响,在特定生育期间对昆虫丰富度和多样性存在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椰心叶甲是棕榈植物上的重要入侵害虫.释放天敌寄生蜂可有效控制其对寄主的危害,是目前防治椰心叶甲最有效的手段.为验证杀菌剂对椰心叶甲天敌寄生蜂的影响,采用浸渍法测定了杀菌剂甲基硫菌灵、百菌清和咪鲜胺对椰心叶甲啮小蜂和椰甲截脉姬小蜂羽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蛹初期椰心叶甲啮小蜂与椰甲截脉姬小蜂经百菌清处理后,二者的羽化率都有...  相似文献   

17.
稻田常用农药对四地区二化螟盘绒茧蜂雌成蜂的触杀毒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稻田常用农药对二化螟幼虫期优势寄生性天敌二化螟盘绒茧蜂Cotesia chilonis(Mat-sumura)的毒性,采用药膜法在室内测定了7种杀虫剂原药以及18种常用农药制剂对扬州、安吉、金华和乐清4个地区二化螟盘绒茧蜂雌成蜂的触杀毒性。结果表明,7种杀虫剂原药中氟虫腈、毒死蜱和三唑磷对该蜂毒性较高,杀虫单、吡虫啉和阿维菌素次之,氯虫苯甲酰胺则最低。12种杀虫剂制剂中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3种阿维菌素相关制剂对该蜂毒性相对较低,其余均具高毒性;4种杀菌剂中的异稻.三环唑对该蜂高毒,苯甲.丙环唑次之,井岗.蜡芽菌(井冈霉素)和盐酸吗啉胍.三氮唑核苷则毒性最低;2种除草剂中苄嘧.丙草胺毒性高于苄.二氯。此外,同一种药剂对不同地区雌蜂的毒性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与蓝色长盾金小蜂Scutellista caerulea Fonscolombe分别是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的内寄生与外寄生天敌,为了明确寄主龄期、寄生蜂比例、温度对两种蜂联合防治橡副珠蜡蚧效果的影响,作者...  相似文献   

19.
棉铃虫卵龄和密度对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优化赤眼蜂田间释放技术,提高松毛虫赤眼蜂对棉铃虫的田间防治效果,本文开展了棉龄虫卵龄和密度对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效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对棉铃虫1~2日龄卵偏好性明显高于0~1日龄和2~3日龄卵。不同“蜂-卵”比结果表明,随着“蜂-卵”比值增加,赤眼蜂单蜂寄生效能逐渐下降,从14.33粒/蜂降至0.73粒/蜂,而棉铃虫卵被寄生率逐渐上升,从17.92%上升至73.33%。综合两者的关系,发现在“蜂-卵”比为1∶20时,两者出现了交汇,此时,赤眼蜂单蜂寄生效能约7.50粒/蜂,棉铃虫卵被寄生率约为37%。基于此,得出松毛虫赤眼蜂对棉铃虫的田间防治应综合“蜂-卵”比、田间棉铃虫种群密度及落卵量等指标来确定田间释放赤眼蜂数量,以达到棉铃虫田间最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