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园林作为私家庭院的附属空间,对古代女性的教育及人格的完善具有重要作用。以《增评补图石头记》中的园林画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古籍文献,对清代私家园林与女性教育的关系进行总结。研究发现:清代女性在园林中接受的教育主要为自然科学教育、智力体育教育、生活技能教育和文化审美教育等。  相似文献   

2.
福州三坊七巷私家园林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玮锋 《广东园林》2015,(2):37-43,48
福州三坊七巷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是古代福州出将入相、文儒之士荟萃的地方。区域内分布着70余处与民居融为一体的私家园林,迄今为止仍然散发着浓郁的福州地方文化气息。三坊七巷私家园林的起源和发展与福州古城的自然山水环境、城市架构及人文环境背景紧密关联。通过剖析福州三坊七巷私家园林,可以理清福州地方园林的形成肌理及发展的地理学逻辑脉络,从私家园林兴造的角度揭示福州地域性园林建筑文化的特色,进而为福州城市特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安澜园是清代的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本文通过相关文献考证,追溯了该园的历史变迁和形成的社会背景.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的分析了全盛时期此园的空间格局与其景观构成要素,使这座当时的著名园林重新被大家所认识,对于今天研究清代的私家园林的形成、演变与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研究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形成、发展与演变有很大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三大基本类型之一,它历经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清中期演化形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地方流派——江南私家园林、北方私家园林以及岭南私家园林。不同类型的地方流派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造园特征。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同属于江南私家园林,它们都体现了江南私家园林的基本造园特色,同时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本文通过对两者等方面的具体分析来论述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造园艺术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城市之外的乡村山水园与郊野园林同样是中国历史园林体系中与当代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一脉相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民国军阀为造园主体的广西近代乡村庄园是岭南传统私家园林重要类型之一,通过将广西近代乡村庄园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庄园对比分析,总结出两者在时代背景、庄园主身份、相地择址、空间格局、功能性及防御性上的共性与差异,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对广西近代乡村庄园的全面认识;另一方面则以期能补充及完善岭南传统私家园林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博大精深,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私家园林都有其独特性。山东作为早期中国古典园林的发源地之一,不论造园水平、文化内涵还是地域风貌都有其鲜明特色,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是私家园林建造的兴盛时期,留下大量的可供考证史迹文献,然而大量传统的山东园林现今都已经荒废,少数幸存的私家园林被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的声誉所掩,山东地区私家园林渐渐销声在历史的长河,研究工作刻不容缓。本文通过研究明清时期的古籍文献和实地调研,对明清时期山东私家园林进行分析,总结其造园要素、选址布局等特点,挖掘造园艺术上的文化特色、建筑特色、石水特色和植物特色,为保护山东私家园林的地域性特征提供理论依据,对山东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岭南私家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独特流派,有其显著的风格特点.选取岭南私家园林的代表佛山梁园、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顺德清晖园,对其造园历史、园主思想、园景特点和造园特色进行梳理探讨,总结精髓,以启发更深研究和借鉴运用.  相似文献   

8.
福州三坊七巷私家园林建筑在传承中国江南古典园林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明显地融入了福州本土的民俗、信仰等文化要素,也因应了福州本土的自然环境要素,形成了具有鲜明福州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形制。除了福州本土文化,因福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近代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下,三坊七巷私家园林建筑也留下了西式园林建筑元素的痕迹,构成三坊七巷私家园林建筑地域性特点的另一面。文章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与文献调查相结合,通过分析研究,揭示福州三坊七巷私家园林建筑语汇的结构脉络及构成要素,为福州三坊七巷私家园林建筑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文化规训空间视角下的近代岭南私家园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空间具有社会性,近代岭南私家园林作为一个家庭生活空间,有着文化规训权力的运作。从社会学视角开展对近代岭南私家园林空间的认知,分析文化规训权力的运作及与空间载体的依托关系,介绍近代岭南私家园林内文化规训的文字型载体和图像型载体2种主要表达形式,总结出"求学之道""立志抒怀""为人处世""收族睦家"4种文字型载体的内容主题,并进一步分析官宦、文人和商人以及华侨不同身份造园主体文化规训内容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受自然及人文环境差异的影响,并同时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北方私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各具特色又颇有共性,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一法多式"的造园思想.以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清代私家园林为例,通过对造园要素的调查分析,对两者造园艺术的不同点进行对比,并从形式手法、意境追求和细节处理等方面探讨总结了两者造园艺术的相同之处,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地域差异及历史文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园林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其中的书房空间更是造园者藉以展示自身人格理想与身份地位的绝佳场所。以岭南与江南两地传统私家园林中9处书房空间为例,结合现有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测绘结果,借助空间句法量化分析手段,运用UCL Depth Map软件从可行层、可视层对书房空间整合度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岭南私家园林书房空间在园中的可达性与可视性显著高于江南私家园林的结果。探讨两者差异成因,实现以量化综合分析手段把握不同地域园林空间特征及空间建构意图,意义匪浅。  相似文献   

12.
高刘涛 《广东园林》2012,34(5):24-27
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半官半商组织。行商们借助垄断地位获得巨额财富,营建了许多大型私家园林。行商园林里发生了许多涉外活动:政府对外交涉;定期供外商人员散心游赏;平时接待应酬外国要员及其家属;西方先进器物在此试用或展示等等。行商园林成了中西文化、科技和国务商务交流、碰撞的前沿地,在中国园林史上具有某种划时代的特质。  相似文献   

13.
作为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州古代寺庙园林在其造园思想、设计特点等方面均有独特的韵味。作者在对福州佛教发展历史的总结和对现存的寺庙走访调查以及查阅相关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根据福州古代寺庙园林的分布位置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并初步总结福州古代寺庙园林在时间上的发展历程与空间上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一分钟游程”构园法则将人的视觉感受与园林组景共同考虑,以25~30 m作为组景转换的理想距离,对游路结构进行反复烘托与不断强化,从而形成柔和、丰富的“构景曲线”。选择南北方各具代表性的苏州沧浪亭和北京恭王府花园,分析其园林的景观布局,对比园林空间序列的“起”“承”“转”“合”间距。结果表明,“一分钟游程”构园法则在南方私家园林及北方皇家园林中同样适用,为今后的游线组织与组景布设提供了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植物景观设计为理论基础,从兰科植物专类园中不同植物与多种园林要素的组合搭配等方面,对福建农林大学森林兰苑、于山兰花圃、旗山兰花苑进行调查,记录园内植物造景现状,并拍照记录。调查结果表明,福州市兰科植物专类园植物造景存在季相变化不明显、兰花配置形式相对单一等问题。文中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具体并可实施的建议,旨在为兰科植物专类园的建设与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6.
彩叶植物具有丰富多彩的叶色,在城市园林中能够丰富植物景观的色彩,美化环境。该文对菏泽城市园林中的彩色叶植物应用与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从彩叶植物的造景方式、色彩构图、景观层次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总结了菏泽城区应用较多的彩色叶植物的种类,通过调查研究对彩叶植物在菏泽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菏泽市彩叶植物的应用与技术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江南青楼才女拥有丰富的园林生活,其本身亦和园林环境共同组成文人名士的审美价值体现。同时,园林空间也是其一生境遇的环境背景。基于对江南青楼才女"秦淮八艳"园林生活的探究,概括其园林生活包含私家园林生活、青楼园林生活和公共园林及自然山水生活,并总结出其园林生活具有文人化、神秘化、男性化的特点,从而对中国古典园林史中女性生活与园林环境关系现有研究进行补充,引发对明末清初女性园林文化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