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年近八旬的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于四月十日来到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太湖县,传授名茶制作技术理论,恢复制造历史名茶。太湖早在唐代就盛产品质优异的茶叶,明清年间就被列入贡品,后因政府腐败,战事  相似文献   

2.
由省农牧渔业厅农业局和省茶业学会共同主持召开的安徽省新名茶和良种茶审评会议,于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在合肥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新名茶和良种茶产地的同志;还特地邀请了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和省茶叶科学研究所,安农茶业系、屯溪茶校、省茶叶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会议的还有报社、电台的同志,共三十多人。  相似文献   

3.
皖浙闽三省是我国主要产茶省,茶叶产量在全国占有一定地位,而且茶叶品质色、香、味、形兼优,具有独特风格的“名茶”也比较多。一种名茶的产生,固然与茶树品种、栽培管理、采制技术有密切关系。但是,优越的生态环境是产生名茶的基础。而生态环境中,气候又是主要的因素。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对皖浙闽三省主要名茶的气候生态作了初步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齐山翠眉是近年来新创制的名茶,以其纤秀色绿,形如月芽,酷似嫦娥画眉,而被我国著名茶叶专家陈椽教授誉为“翠眉”,因产干皖西金寨县齐云山,故称“齐山翠眉”。创制经过金寨县自古以来就生产名茶,进贡皇室、誉满海内。“六安瓜片”就主产该县境内,尤其是“齐山云雾瓜片”犹如名茶冠上的明珠,更为著名。 1986年春,金寨县的茶叶技术人员,遵循“发挥资源优势,开发山区经济”的创新精  相似文献   

5.
由我国茶业界知名老前辈,安徽农学院陈椽教授率领的我国名茶电视教学录相组一行七人,于3月3号至7号专程来到我国江南名城苏州市。在苏之际,老教授进一步论证与调查了碧螺春茶的生产历史,现状和将来,亲自登山录制了碧螺春茶的采摘、加工、包装和名茶产地的乡土风情。  相似文献   

6.
许小芹 《茶业通报》2021,43(2):53-57
潜山茶叶四十年经历了名茶创制、名茶大发展、名茶萎缩、项目支撑四个时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发对潜山茶叶今后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茶叶流通的放开,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各地群众性的名茶生产也欣欣向荣,美不胜收。当前,恢复生产历史名茶、增加生产传统名茶和研制试产新名茶,其势是并驾齐驱。笔者仅就当前研制新名茶的几个问题提出抛砖引玉之见。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茶叶的祖国,裁培、制造、饮用最早。茶叶种类花色多,品质最优。一般说,某地区的茶叶品质特优,居同类之首,成为著名产品,称之“名茶”。因此,中国名茶的研究对世界茶业科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谓茶叶品质,乃是茶叶内含的多种化学成分协调配合的综合反映,品质的优劣不仅与所含的化学成分种类有关,而且与其成分的配比关系极大。这些化学成分,一、来之品质优良的鲜叶,大凡名茶产区有特定优越的裁植环境和优良的茶树品种;二、来之高超的加工技术,促使鲜叶内含物转化为组成优良品质的有效成分,两者既是有机联系又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全国各地茶区掀起恢复历史上失传的名茶,或新创制的名茶如雨后春笋,随之而来的名茶鉴定会、农业、商业部门和食品学会及各省的茶叶学会优质名茶评比会,也连续不断的召开。这是发展茶叶生产,提高品质的空前有意义的运动。我们茶业工作者应该大力支持,投身这个运动中去,不可泼冷水。发展名茶生产不仅增加茶业经济效益,而  相似文献   

10.
汪芳生 《茶业通报》1995,17(1):37-37
创新名茶绿玉兰汪芳生(歙县科学技术实验站)绿玉兰名茶于1989年在歙东汪满田、跳岭创制成功.几年来批量生产,经试销上海、广州、南京、北京、合肥、黄山等地,深受广大消费者和茶叶专家高度赞扬。在1994北京中国茶与瓷文化展大会上也受到很高的评价。绿玉兰名...  相似文献   

11.
李锦标 《茶业通报》1993,15(2):40-41
皖东地区虽然不是我省主要茶区,但茶叶生产历史源源流长,宋朝我区曾产名茶“南谯茶”明朝陈继儒的《眉公笔记》中记载:“云桑茶、琅琊山出,茶类桑叶而小,山僧焙而藏之,其味甚青”今年我区的“西涧春雪”和“西涧雪芽”又被评为省级名茶,这证明皖东茶叶品质不亚于皖南和皖西茶区,但皖东茶叶的销售包装较差,它已严重影响其品质和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为了完成1983年电视教学录相的计划,到过苏州碧螺春和泾县涌溪火青的名茶产地,顺便调查名茶生产成本。碧螺春产区以果树业为主,劳动工资每工3.2元,还供给伙食。一斤碧螺春要4斤鲜叶,每斤鲜叶采工加拣工1.5工,制茶要半工,茶园管理费不算,合计每斤要24元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为期三天的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于5月10日在杭州浙江展览馆落下帷幕。 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部分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与成千上万的杭州市民一道兴致勃勃地参观名茶展览,观看茶艺表演。 本次博览会由全国农业展览馆、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浙江省茶叶学会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近150家茶叶生产单位、300多种名茶参加了展览。浙江省名茶成为博览会主角,西湖龙井、松阳银毫、龙谷丽人、越乡龙井、会稽龙井、天台山云雾茶等名茶荣获博览会金奖。  相似文献   

14.
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我国城乡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工农业生产逐步走向繁荣。茶叶生产也不例外,国务院于1984年下达国发《74》号文件以后,茶叶流通和销售实行放开,茶叶生产得到发展,茶叶市场繁荣。首先,我国各地优厚自然条件下的优异茶树种质资源得到开发利用,各地名茶的恢复和新名茶创制,尤如雨后春笋。全国各茶区创制的新名茶不下百余种。安徽宁国黄花云尖这朵名茶鲜花,就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化雨下开放的。宁国黄花云尖名茶是由宁国优异茶树种质资源——宁国猪耳种的茶树芽叶制成的,猪耳  相似文献   

15.
一、名茶的概念和命名名茶的概念很明确,就是在国内外有名气的茶叶。名茶的命名一般就产地、名山名水、生态环境、节令、茶叶品质特点等结合在一起而成。如“洞庭碧螺春”名茶,传说由乾隆皇帝赐名,其中“洞庭”为太湖的洞庭山,“碧”是茶汤的颜色,“螺”是茶叶的形状,而“春”是该茶生产的节令;再如“君山银针”名茶,其中“君山”为洞庭湖的君山,“银”是嫩毫色泽,“针”是该茶的外形;“秦  相似文献   

16.
胡多 《茶业通报》1998,20(2):28-29
近几年,我县的名茶生产有了较大发展,据统计,今年名茶产量为801t,产值达3756.2万元,占茶叶总产值的69.3%,与茶叶产销政策改革之初的1994年相比,名茶产量增加292.2t,增产96%,产值增加2353.2万元,增长167.7%。名茶生产的崛起,使我县茶叶经济重现辉煌。这其中,名茶机制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1机制名茶现状我县机制名茶的发展可以分成两个阶段。1994年以前,全县只有少量的名茶机制设备,机型以大型成套名茶炒制机为主,一般每套机械包括杀青、理条、整形等若干单机,操作复杂技术要求较高,价格较贵,难以在全县推…  相似文献   

17.
名优茶开发中的标准化和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叶管理和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茶叶生产和消费、收购和销售出现了十分喜人的局面。茶叶市场开放,多渠道经营,给生产、流通、消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名优茶开发工作,也出现了多年未有的好势头。1985年6月中国茶叶学会和农牧渔业部共同主持召开了全国名茶展览和评比会,评出名茶11个和部优产品16个;  相似文献   

18.
世界科技名人、全国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于四月中旬抵潜山县,深入天柱山附近的茶场,指导天柱名茶恢复生产。年近耄耋之年的陈椽敫授,不顾旅途的疲劳,一到县里就去生产现场,看茶园,看制  相似文献   

19.
“百花齐开放,名茶竞争春。”安徽历史名茶——敬亭绿雪在失传多年之后又获得新生。郭沫若同志曾亲笔挥毫为敬亭绿雪题字,将被人们传为千古美谈。为此,对历史名茶敬亭绿雪作较系统的考查,把笔者近十年来手头积累的有关资料整理出来,以示获得新生的意义。一、宣城与宣城茶叶宣城是江南古老的县城,为历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镇,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境  相似文献   

20.
久盼有一本“中国名茶志”的书出版,能使茶叶爱好者博览祖国的名茶,从学习中进行探讨,有所发明创造。《中国名茶志》的作者,以文字记载的形式,记述了祖国历史悠久的名茶,这是难能可贵的。然而,历史在前进,科学在发展,完整而精确地建立起茶叶内的有关学科,是时代赋于我们茶业工作者的责任。基于这一点,《名茶志》的作者在茶叶分类问题上,却给人们一种模糊不清的感觉。为此,我想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