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PCR技术从质粒pET-ChIFN-γ中扩增得到IFN-γ基因,将其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AGGS中。将鉴定正确的克隆命名为pCAGGS-ChIFN-γ,体外转染CEF细胞,24小时后经间接免疫荧光(IFA)和免疫印迹(Western-blot)检测,表达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然后利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水疱口炎病毒(VSV*GFP)在CEF细胞上检测表达的ChIFN-γ抗病毒活性(AVA),经检测其抗病毒活性为2×103AU/mL,并且其活性可被抗鸡IFN-γ的多克隆抗体阻断。结果表明:ChIFN-γ在鸡胚成纤维(CEF)细胞中成功表达,并且表达的ChIFN-γ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2.
鉴定SjIR3诱导小鼠抗攻击感染的免疫保护力。根据GenBank中的SjIR3(AY251481)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一对,以日本血吸虫cDNA文库为模板PCR扩增SjIR3基因,利用网上生物信息资源对SjIR3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常规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ET-32a(+)/SjIR3,转化E.coliLB21,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SjIR3(rSjIR3),并利用SDS-PAGE及western-blot进行鉴定分析。动物保护试验用动物为昆明小鼠(雌性,20g),44只,随机分4组,每组11只:A组和B组为对照组,分别接种PBS和FCA;C组和D组为试验组,分别于背部多点注射接种50µg rSjIR3和50µg rSjIR3+FCA,免疫程序为0-2-4-8周。末次免疫后2 wK,每只小鼠攻击40±1条尾蚴,45天后剖杀,冲虫,计数减虫率和减卵率。免疫前和感染前尾静脉采血,ELISA检测IgG抗体水平。结果表明SjIR3 PCR扩增产物约为900bp,与GenBank 中的SjIR3(AY251481)100%的同源,为一跨膜蛋白,具有PS50204和SSF69572两个模体(Domain),为泛素样蛋白激酶家族。动物保护试验表明rSjIR3及rSjIR3+FCA免疫小鼠,可诱导产生26.63%、36.38%的减虫率和34.79%、44.09%的减卵率。结论:rSjIR3可诱导小鼠产生部分抗攻击感染的免疫保护力。  相似文献   

3.
改性磷矿粉对油菜幼苗生长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γ-聚谷氨酸(γ- PGA)与摩洛哥磷矿粉(MPR)混合处理后,在红壤、黄棕壤、黄褐土上分别进行了油菜幼苗盆栽试验和土壤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盆栽试验中,3种土壤上改性磷矿粉处理的生物量都高于其它处理。红壤上,改性磷矿粉处理与对照(CK)和磷酸二氢钙(SP)相比达到显著差异。改性磷矿粉处理的油菜幼苗含磷量和吸磷量都高于相应的单施磷矿粉处理,甚至显著高于SP;并可提高植株的磷吸收效率和磷肥利用率。在土壤培养试验中,磷矿粉施入3种土壤后,均能提高土壤pH值、有效磷和交换性钙镁含量,降低红壤中交换性铝含量。上述各指标增加或降低幅度大小顺序均为:改性磷矿粉磷矿粉对照。  相似文献   

4.
摘要:将原核表达的重组马-干扰素成熟蛋白(mEIFN-)免疫BALB/c小鼠,经4次免疫后,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以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获得的重组马-干扰素作为检测抗原进行间接ELISA检测,共筛选到15个阳性细胞株。分别经过3轮亚克隆后,最终得到了12株能稳定分泌抗体的单细胞克隆株。利用间接免疫荧光(IFA)实验对12株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结果证实所获得的12株细胞分泌的抗体均为针对马-干扰素的特异性抗体。单克隆抗体亚型鉴定结果显示,4株为IgG1、2株为IgG2a、3株为IgG2b、3株为IgM,而且所有单克隆抗体的轻链均为链。将此12株单克隆抗体分别与用原核系统分节段表达的重组马-干扰素GST-mEIFN-(1-84)、GST-mEIFN-(80-146)蛋白进行特异性ELISA检测,结果表明有7株单克隆抗体识别GST-mEIFN-(1-84),而另5株单克隆抗体与GST-mEIFN-(80-146)发生反应,说明所获得的12株单克隆抗体至少针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抗原表位。这将为今后建立马-干扰素检测方法、监测机体免疫状态和研究机体免疫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水牛γ-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原核表达的重组水牛(Bubalus bubalis)γ-干扰素成熟蛋(rGST-WBIFN-γ)以100 μg/只剂量免疫8周龄Balb/c小鼠(Mus musculus),经5次免疫后,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以rHIS-WB-IFN-γ和rGST-WBIFN-γ蛋白共同作为检测抗原进行间接ELISA检测,筛选并最终得到了2株能稳定分泌抗体的单细胞克隆株(分别命名为IE4和4A11),分泌抗体亚型均为IgG1型,轻链均为κ链.Western-blotting检测显示:2株单克隆抗体与原核表达的rWBIFN-γ蛋白均能特异性结合,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6.
鸡白细胞介素-18(ChIL-18)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含有鸡白细胞介素-18(ChIL-18)基因的质粒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内进行诱导表达,经亲和层析法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CEF-VSV系统,检测其对SPF鸡脾淋巴细胞诱导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活性和其对病毒的抑制效果;用3H-TdR掺入法和MTT法分别检测其对T淋巴细胞诱导转化和NK细胞杀伤活性的作用。结果表明,经诱导表达出分子量44kD的目的蛋白(与GST融合表达),纯化后得到去除菌体蛋白的高纯度目的蛋白;该蛋白能够诱导脾细胞产生IFN-γ,当浓度为250ng/mL时诱导IFN-γ的活性最高,可达1×106U/mL;但该蛋白不能直接抑制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生长;能够刺激淋巴细胞显著增殖,浓度为250ng/mL时效果最佳;适当浓度的rChIL-18蛋白能促进NK细胞的杀伤活性,浓度为150ng/mL时,作用最强。利用原核表达的重组鸡白细胞介素-18蛋白与天然鸡IL-18蛋白一样具有较广泛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日本血吸虫铁蛋白核酸疫苗抗攻击感染免疫保护力的影响。 方法 以pGEX-5x-3/SjFer为模板,PCR扩增SjFer,以小鼠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GM-CSF。常规方法构建SjFer/pc、GM-CSF-SjFer/pc及GM-CSF/pc。85只雌性供试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生理盐水、pcDNA3.0、GM-CSF/pc、SjFer/pc、GM-CSF-SjFer/pc组,每组小鼠17只。于0,2,4周注射纯化质粒50 ug/次到每只小鼠左后肢股四头肌。每次免疫前尾静脉采血收集血清,ELISA检测血清内特异性IgG水平。末次免疫后一周每组随机选5只小鼠无菌取脾,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情况。末次免疫后两周每只经腹部感染(40±1)条尾蚴,45 天后宰杀小鼠,以观察减虫率和减卵率。结果 SjFer/pc和GM-CSF-SjFer/pc均可诱导小鼠血清内特异性IgG水平。SjFer/pc和GM-CSF-SjFer/pc诱导小鼠产生的减虫率分别为36.27 %和39.22 %,减卵率分别为36.10 %和49.04 %。结论 GM-CSF对SjFer/pc的免疫保护力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气调包装对冷藏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分析不同气调包装对鱼糜制品冷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研究以鱼糜制品中的鱼丸为对象,通过测定其在 (0±0.5)℃冷藏过程中的菌落总数、理化和感官等指标的变化,评价气调包装的保鲜效果。气调包装条件分别为空气包装(对照)、低氧气调包装(60%CO2+10%O2+30%N2,均为体积分数,下同)、无氧气调包装(60%CO2+40%N2)、含保鲜剂的无氧气调包装(60%CO2+40%N2+保鲜剂)。结果表明,0℃下鱼丸在空气包装下贮藏32 d和低氧气调包装下贮藏42 d后菌落总数分达到8.7×104 cfu/g和8.5×104 cfu/g,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而无氧气调包装可使鱼丸的货架期达到47 d(菌落总数4.3×104 cfu/g)以上,含保鲜剂的无氧气调包装可使鱼丸货架期延长至52 d(菌落总数0.98×104 cfu/g)以上,并且能降低脂肪氧化程度;两组无氧气调包装样品在冷藏期间其pH值、TBA(硫代巴比妥酸)值和感官等指标都优于低氧气调包装和空气包装。无氧气调包装或结合生物保鲜剂包装能更好地延长冷藏鱼丸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9.
从猪真核表达质粒pGM-CSF通过PCR扩增出猪GM-CSF基因的编码序列,将GM-CSF基因亚克隆到生长抑素真核表达质粒pcS/2SS中,构建GM-CSF与生长抑素(SS)的融合表达质粒pGM-CSF/SS,酶切鉴定和DNA测序证实重组的融合表达质粒pGM-CSF/SS构建正确。选择30只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2组和3组分别肌肉注射pcS/2SS和pGM-CSF/SS,研究pGM-CSF/SS对小鼠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GM-CSF可增强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以pGM-CSF/SS组增殖能力最强,分别比对照组和pcS/2SS提高8.4%(P<0.05)。肌肉注射pcS/2SS和pGM-CSF/SS免疫小鼠均能有效激发免疫系统,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与对照组相比,生长抑素抗体P/N值都有所提高,且随着免疫时间的延长,呈现不断增高的趋势;pGM-CSF/SS组P/N在试验的各个时期均高于pcS/2SS组。阳性鼠的比例以肌注pGM-CSF/SS为最高,达60%,pcS/2SS肌注组为30%,对照组没有出现阳性鼠;这些结果证明,GM-CSF对生长抑素DNA疫苗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为研究GM-CSF基因对生长抑素DNA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和稳定性,,与机体抗病性和免疫应答密切相关,是家禽抗病育种研究中的优选标记基因.本研究采用PCR-RFLP法,分析170只良凤青脚麻鸡(Gallus gallus)MHC B-Lβ(MHC classⅡ)基因第2外显子Hin1 Ⅰ位点的多态性及其对鸡部分免疫性状(淋巴细胞活性,新城疫(ND)抗体浓度,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2(IL-12)含量)的影响,探讨MHC B-LβⅡ基因第2外显子多态性及其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HC B-LβⅡ基因第2外显子经Hin1 Ⅰ酶切后检测到A、B两种等位基因和AA、AB、BB 3种基因型,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53和0.447,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35、0.636和0.129;AA、AB基因型个体淋巴细胞活性、新城疫抗体浓度、IFN-γ和IL-4含量高于BB基因型;IL-12含量在3种基因型间无明显差异.推测MHC B-LβⅡ基因第2外显子Hin1 Ⅰ位点多态性对鸡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可作为鸡抗病力性状的一个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人工土壤法,研究重金属镉(Cd2+)对成熟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急性毒性,表明蚯蚓对镉具有较强的耐受性。Trizol法提取蚯蚓RNA后,采用Clontech公司的CreatorTM SMARTTM 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成功构建了低剂量Cd2+(200 mg•kg-1)诱导的蚯蚓cDNA文库,其库容量为3.02×105 pfu/mL,扩增后滴度为8.67×109 pfu/mL,重组率为97.3%, 绝大多数的cDNA插入片段≥0•5 kb,平均长度≈1•0 kb。所够建的cDNA质粒文库容量及插入片段大小符合合格文库要求, 为进一步筛选蚯蚓体内解毒、免疫相关基因,寻找生物标志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猪干扰素γcDNA的分子克隆与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RT-PCR技术从猪脾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出猪干扰素γcDNA(SwIFN-γ2).SwIFN-γ2与已报道的猪干扰素γ序列基本一致,仅在462位核苷酸处发生了点变异.在SwIFN-γ2成熟蛋白基因两端分别合成含SphⅠ和HindⅢ酶切位点的引物,用PCR扩增后亚克隆到pQE30表达载体,转化宿主菌SG13009(pREP4),经IPTG诱导表达了N'端含6个组氨酸的重组猪干扰素γ(6His-rSwIFNγ2).重组干扰素的表达量占总菌体蛋白的33.5%.采用Ni-NTA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纯化6His-rSwIFNγ2,其纯度达90%以上,经8 mol/L尿素溶液变性、透析复性后,其抗滤泡性口炎病毒比活性为8×103~1.6×104U/mg.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A对高脂饲喂小鼠脂肪降解及胆固醇清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维生素A(VA)对高脂饲喂条件下小鼠(Mus musculus)肝脏中脂肪降解相关基因mRNA表达和血清胆固醇含量的影响,探索其是否可促进小鼠体内脂肪降解及胆固醇清除。通过石蜡切片观察高脂饲喂小鼠肝脏中脂滴分布;利用Real-timePCR检测小鼠肝脏各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采用试剂盒测定血清胆固醇含量。结果显示,第1~3天VA处理组与对照组小鼠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第4、9、27天,VA处理组小鼠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VA处理组皮下脂肪(0.1890±0.0056)g与腹膜下脂肪垫(0.3862±0.0053)g重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0.2620±0.0020)g与(0.4867±0.0052)g重量(P〈0.01);切片观察肝脏充脂细胞数量明显减少;VA处理组小鼠肝脏清道夫受体B族Ⅰ型((SR-BⅠ)、激素敏感脂酶(HSL)基因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甘油三酯水解酶(TGH)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A处理组小鼠血清胆固醇(CHO)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CHO及HDL-C浓度(P〈0.01)。说明VA可通过SR-BⅠ促进脂肪降解和血清中HDL-C清除。  相似文献   

14.
包膜材料γ-聚谷氨酸对菜心的农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施用γ-聚谷氨酸(γ-PGA)对菜心生长、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揭示γ-PGA的农学施用效应。【方法】在酸性土壤(pH 5.89)和强酸性土壤(pH 4.85)以菜心为供试作物进行盆栽试验。在常规施肥(施N 1.33 g/kg土,分5次施入土壤)的基础上,设不施γ-PGA包裹型肥料(T1)、分5次施用γ-PGA 0.53 mg/kg土(T2)和1.06 mg/kg(T3)、在定苗一周后一次性淋施γ-PGA 0.53 mg/kg土(T4)和1.06 mg/kg土(T5)5个处理。调查了菜心根系活力、养分含量、养分吸收累积量、叶片抗氧化系统、菜心产量及品质。【结果】酸性、强酸性土壤上,γ-PGA处理(T2、T3、T4、T5)的伤流强度均高于T1,且T3、T4、T5的伤流液氨基酸输出强度显著高于T1,平均增幅分别达到38.1%、33.2%、44.2%(P < 0.05)。酸性土壤上,T2、T3、T4、T5处理的菜心钙、镁含量显著高于T1(P < 0.05),菜心钙的增幅分别为29.6%、21.8%、26.4%、22.7%,镁的增幅分别为11.7%、8.3%、22.2%、16.7%,锌、锰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强酸性土壤上不同处理的菜心养分含量没有差异。T2、T3、T4、T5处理的氮、磷、钾、钙、镁、铜、锌、铁、锰累积量均显著高于T1;T4、T5处理的菜心叶片可溶性蛋白显著高于T1(P < 0.05),T2、T3、T4、T5处理的菜心叶片CAT活性显著高于T1(P < 0.05);而酸性土壤上,仅T3处理的菜心叶片CAT活性显著高于T1处理(P < 0.05)。酸性、强酸性土壤上,T3、T4处理的菜心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T1(P < 0.05);不同处理的菜心叶片POD活性没有差异;T2、T3、T4、T5处理的菜心产量均显著高于T1(P < 0.05),在酸性土壤上增幅分别为4.4%、7.3%、12.2%、12.3%,强酸性土壤上分别为9.7%、14.2%、12.2%、12.39%。两种类型土壤上,T2、T3、T4、T5处理的菜心地上部分和根系生物量均显著高于T1处理(P < 0.05)。T4、T5处理的Vc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T1(P < 0.05),T2、T3、T4、T5处理的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T1(P < 0.05)。γ-PGA淋施处理(T4、T5)的菜心根系活力、养分含量、养分累积量、叶片抗氧化能力、产量和品质均优于γ-PGA包裹肥料施用处理(T2、T3)。不同γ-PGA用量水平不影响菜心产量、品质、养分含量及叶片抗氧化能力。在酸性土壤上,γ-PGA对菜心养分吸收累积影响更为显著,而在强酸性土壤上,γ-PGA对菜心叶片抗氧化能力影响更突出。【结论】施用γ-PGA可提高菜心根系活力,促进菜心对养分,尤其是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并增强菜心抗逆性,产量显著提高,一次施用效果好于分多次施用。  相似文献   

15.
CAST基因型与营养水平互作对猪胴体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ST (Calpastatin)对肌内蛋白降解、肌细胞生长速度以及屠宰后钙蛋白酶的活性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CAST基因多态性的遗传效应及其与营养水平的互作影响对猪胴体品质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试验使用杜洛克和大围子2个纯种猪群,杜洛克×(长白×大白)和大白×大围子2个杂种猪群,利用HinfⅠ, MspⅠ和RsaⅠ3种内切酶研究了CAST基因的RFLP及其与营养水平互作对猪胴体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HinfⅠ、MspⅠ和RsaⅠ3种内切酶在4个猪群均获得RFLP,酶切位点分别存在一对等位基因A与B, C与D及E与F。AA型×高营养水平互作显著降低熟肉率和滴水损失,但与中水平互作却显著提高滴水损失(P<0.05)。AB型×高营养水平互作显著降低胴体长和眼肌面积,提高肌肉的滴水损失;但AB型×中营养水平互作则显著降低屠宰率、背膘厚和熟肉率,并提高腿臀比例和瘦肉率(P<0.05)。CD型×高水平互作对所有性状的互作效应显著,CC型×中营养水平组提高滴水损失(P<0.05)。EF型×高营养水平互作能对多个性状产生达到或超过群体均数的10%的效应(P<0.05),EE型×中营养水平互作显著增加背膘厚。  相似文献   

16.
用磺胺甲噁唑人工免疫原(BSA-SMZ)免疫BALB/C小鼠(Mus muscalus),细胞融合技术筛选抗磺胺甲噁唑单克隆抗体(SMZmAb)杂交瘤细胞,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SMZ mAb,并鉴定其免疫学特性;应用SMZmAb研制SMZ残留快速检测金标试纸(SMZ-strip),并测定其性能。结果表明,筛选出3株杂交瘤细胞,其中最好的3G6株间接ELISA效价细胞培养上清为1∶8.1×102,腹水为1∶6.4×105,亲和常数(Ka)为3.07×109 L/mol,对SMZ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2.4 μg/L,与磺胺嘧啶的交叉反应率(CR%)为2.84%,与其它磺胺类药物无交叉反应;SMZ-strip目测检测限为6 μg/L;其敏感性与竞争ELISA试剂盒相当,符合率为100%;SMZ-strip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简便等特点,适合于SMZ残留快速检测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以二苯醚类除草剂高效降解菌株Bacillus sp. Za为材料制备微生物制剂,优化液体制剂保护剂的物质配比,筛选固体制剂的最适材料,对固体制剂进行初步应用并评价其降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液体制剂保护剂(0.20%柠檬酸钠、0.20%羧甲基纤维素、0.30% KCl)可使活菌数提高35.71%,保存30 d的液体制剂对50 mg/L乳氟禾草灵的降解率为83.50%。(2)筛选得到猪粪有机肥作为固体制剂的最适材料,保存60 d时固体制剂活菌数为8.26×108 cfu/g,对土壤中10 mg/kg乳氟禾草灵的降解率为85.52%。(3)添加固体制剂可有效缓解乳氟禾草灵残留对玉米所产生的药害。  相似文献   

18.
摘要:为了研究猪圆环病毒2型(PCV2)核酸疫苗,本研究采用重叠延伸PCR(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PCR , SOE-PCR)方法通过一基因柔性接头(linker)(G4S)3将PCV2的ORF2全长基因和猪白介素2的成熟肽基因(PoIL-2)构建成PCV2-linker-PoIL-2嵌合基因并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对阳性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后回收嵌合基因亚克隆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筛选阳性重组表达质粒(rpcDNA3.1/PCV2-linker-PoIL-2)瞬时转染COS-7细胞,分别采用PCV2抗原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PoIL-2蛋白ELISA试验方法检测COS-7细胞中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rCap-linker-PoIL-2 )生物学活性;提取rpcDNA3.1/PCV2-linker-PoIL-2免疫Balb/c小鼠,采用PCV2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rpcDNA3.1/PCV2-linker-PoIL-2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果,并与只含PCV2 ORF2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OFR2 (rpcDNA3.1/OFR2)进行免疫效果比较。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CV2-linker-PoIL-2嵌合基因及其pcDNA3.1(+)重组表达质粒;rpcDNA3.1/PCV2-linker-PoIL-2在COS-7细胞内进行了成功表达,表达的rCap-linker-PoIL-2蛋白存在于COS-7细胞的细胞浆内,可与抗PCV2和抗PoIL-2蛋白抗血清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表明rCap-linker-PoIL-2蛋白具有Cap蛋白和PoIL-2蛋白的双重生物学活性; rpcDNA3.1/PCV2-linker-PoIL-2质粒免疫小鼠后可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抗PCV2抗体,且其诱导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rpcDNA3.1/OFR2。本研究为PCV2的核酸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不同复垦模式及复垦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为了研究不同复垦年限及复垦植被模式对复垦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对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不同复垦年限及复垦植被模式下和原地貌(对照)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3种微生物的数量及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微生物总数来看,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微生物总数呈增加的趋势,复垦13a的土壤微生物总数达到了624.35×105~1 448.19×105 cfu/g,平均可达1 183.01×105 cfu/g(除自燃地外),最高的和原地貌已相当。2)在不同复垦年限及复垦模式复垦地0~20 cm表层土壤微生物三大类区系组成中,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95%以上),放线菌数量次之,真菌数量最少。3)不同复垦植被配置方式对复垦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作用不同。在同一地点不同复垦模式复垦7 a的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趋势是紫穗槐>沙枣>沙棘。不同复垦模式复垦13 a,从微生物角度评价它们的生态效益是:云杉×油松×落叶松>刺槐×油松×榆树>刺槐×柠条>冰草×刺槐×柠条。4)从土壤微生物与复垦土壤养分的相关系数来看,细菌数量和微生物总数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AS1.927株外膜蛋白(OMP)的原核表达产物是否具有抗原性及其对小鼠的免疫保护力.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ompA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AF146597)设计1对引物,克隆出ompA全长基因1020 bp(GenBank登录号:EU309491),经Sal Ⅰ和Xhol Ⅰ双酶切后连接pET-30a(+),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Dli)BL21,IPTG诱导表达,并进行SDS-PAGE及Westernblot分析鉴定.结果显示重组基因工程菌E.coli[pET-30a-ompA]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40.7kD,可以被鼠抗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抗血清识别.将重组基因工程菌Ecoli[pET-30a-om-pA]口服免疫BALB/c小鼠(Mus mussulus);末次免疫1周后用放射免疫分析小鼠肠粘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检测结果揭示,该重组基因工程菌能提高sIgA的分泌(P<0.05);同时在小鼠血清中测出特异性抗体IgG(P<0.05).末次免疫2周后用100 LD50的Ah AS1.927(3.3×105> cfu/mL)腹腔注射攻击小鼠,口服重组菌对小鼠的相对免疫保护力(relative percent survival,RPS)为75%,表明重组基因工程菌可诱导小鼠对AhAS1.927产生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