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麦新品种汶农14由于在国家黄淮小麦试验中表现突出,于2011年11月18日经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国审麦2011015。  相似文献   

2.
高翔  董剑 《麦类作物学报》2006,26(5):F0002-F0002
陕715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最新育成的高产、优质、综合抗病性好的小麦新品种,于2005年8月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甘肃省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对以甘肃省2004-2022年审定的284个小麦品种的基本情况和抗条锈病性进行了分析,并统计了生育期、株高和产量水平。结果表明,甘肃省近19年审定的小麦品种数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育种单位主力为省内科研院所,联合育种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表明科研工作者对小麦品种选育具有较高的积极性;通过高使用频率直接亲本统计分析,发现甘肃省审定的小麦品种亲本配置组合主要来自主栽品种和人工创制的种质资源,并发现5个高使用频率直接亲本,表明近19年甘肃省审定品种遗传基础较窄;育成品种主要采用的育种方式为杂交育种,且育种方式趋于单一,表明今后要加强创新育种方式;审定的小麦品种以冬小麦为主,其中80.2%集中在陇东泾河上游川塬山地冬小麦区和陇南渭河上游河谷山地冬小麦区,而审定的春小麦97.9%则集中在河西内陆河灌溉春小麦区和陇中干旱川山春小麦区;小麦抗病性方面,审定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水平相对较好,但年际间波动较大;春小麦生育期年平均增加0.15 d,而冬小麦生育期年平均减少0.46 d;株高年平均降低1.10 cm,平均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47.25 kg·hm-2,其中2012年产量最高,为8 136.2 kg·hm-2;千粒重、穗粒数和有效穗数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但穗粒数变化不大,年均增加0.08粒,千粒重年均增加2.71 g,有效穗数年平均增加1.29个。综上,在后续的育种工作中,可结合不同育种方式,更进一步选育出高产、优质和高抗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小麦新品种衡4041是我所以抗旱节水、抗倒、抗病、适应性强为育种主攻目标,采用水旱交替选择法,经多年选择培育成功的小麦新品种,1997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冀审麦97002。同年被评为河北省农业名优产品,1998年获国家“九五”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1999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到2000年累计推广面积1760万亩,成为河北省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5.
荆州市农科院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荆麦103”,经过2006至2007年院品种对比试验,2007至2009年通过湖北省小麦区域试验,2009年同时进行生产试验,田间表现为丰产性、稳产性较好,抗倒能力强,综合抗性较优,200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09002。  相似文献   

6.
小麦新品种陕160的选育及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怡  董剑 《麦类作物》1999,19(3):56-58
陕160是陕西小麦研究中心1988年以陕213为母本,167-6-4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于1993年育成出圃,1996年提前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正式审定推广,该品种突出特点是:高产抗倒,优质早熟,耐寒抗病,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公顷产量要达9000kg左右,通过几年不同气候特点的考验,现已成为关中灌区骨干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7.
西科麦6号是西南科技大学小麦育种研究所以抗病、白皮、大粒大穗的绵阳95—325号为母本,以从南京农业大学引进的具有6V抗小麦条锈病基因的生态远缘材料92R-135为父本进行杂交组配.经多年多地培育成功的集优质、丰产、抗病、抗倒伏于一体的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2008年9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鄂麦24号是由小麦品种苏9356的分离株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苏9356是江苏省太湖地区农科所1982年以中间材料6698(白)为母本、以鉴2为父本作复合杂交经系谱法育成的小麦品种(后被定名为苏麦6号)。苏9356一方面具有高产、多抗、优质等优点,另一方面具有亲本组成复杂的特点(多年没能完全稳定),因而使进一步选育具备了较好的遗传基础。鄂麦24号原代号为323,2004年8月由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在湖北省审定的小麦品种中品质最好,品质的稳定性也最好。  相似文献   

9.
平麦02-16是河南省平顶山市农科院等单位于2002年以引进的小麦新品种西农278作母本,以自己选育的品种平麦999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在杂交后代中采用系统选育、系谱法处理,经多年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多抗的旱地小麦新品种。2011年9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1031。适宜在河南省丘陵旱肥地早中茬种植。  相似文献   

10.
苏徐2号(原代号烟95-9)系江苏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优质小麦课题组利用山东省平度市小麦研究所辐射材料“烟1061-4”(烟C204/雅安745507),经多年选育而成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2003年8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徐州市于1999年引进,经试验示范表明,该品种在徐州地区具有高产稳产、综合抗性良好,籽粒营养、加工品质优良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优质丰产小麦新品种——连麦2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麦2号(区试代号:连9791)是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鉴94(73)为父本、鲁麦21为母本组配杂交,经多年定向选择培育而成的优质、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05年9月分别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国审麦2005004和苏审麦200504;同时进行了该品种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工作,申请号为20040372.9,公告号为CNA001777E。  相似文献   

12.
小麦新品种长武521是陕西省长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育的旱地小麦品种,2001年育成,2008年3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原名长武521-7,审定正式定名长武521),审定证书编号:陕审麦2008010.  相似文献   

13.
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育成的小麦新品种鄂麦26经过2006-2007年品种比较试验,2007-2009年参加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2008-2009年在荆州、襄樊进行小面积示范,表现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综合抗性较好。2009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鄂审麦2009003。  相似文献   

14.
绵麦47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针对农业生产上对白皮大粒小麦的需求,利用自育材料与引进材料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白皮大粒早熟小麦新品种。于2009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黔审麦2009001号。  相似文献   

15.
绵阳25号是根据与众不同的育种目标,利用自创的优良基因结合体与当时最优品种进行4次阶梯式杂交,经14年选育稳定而成的优良小麦品种。1995年通过四川省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绵阳26号是以绵阳20号为母本、川育9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经7年(1984-1991年)育成的一个小麦新品种。1995年5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集丰产性、稳产性、广适性、多抗性、早熟性、商品性、综合农艺性、品质优良、适宜多种耕作制度等优良性状于一体,倍受种植、加工、粮食、营销等各行业的喜爱。在采用高产栽培技术的情况下,产量可达7850kg/hm^2。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十五”以来我国小麦品种区试审定情况和我国小麦品种总体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绵农6号是西南科技大学小麦研究所以85—42为母本、巴麦18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原代号为9309—3)。该品种1997-1999年参加国家小麦预试、区试及生产试验,2001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并定名为绵农6号(审定编号:国审麦2001002)。  相似文献   

19.
洲元9369系山东洲元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小麦育种中心以优质面包小麦PH82-2-2为母本,以自选具有超高产基础材料的866-34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多代选育于2003年育成的优质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2004年参加山东省区试;2007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绵阳26号是以绵阳20号为母本、川育9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经7年(1984—1991年)育成的一个小麦新品种.1995年5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集丰产性、稳产性、广适性、多抗性、早熟性、商品性、综合农艺性、品质优良、适宜多种耕作制度等优良性状于一体,倍受种植、加工、粮食、营销等各行业的喜爱。在采用高产栽培技术的情况下,产量可达785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