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葡萄胎恶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是一组与妊娠相关的疾病,我国葡萄胎的发病率为1:1290次妊娠,约有20%完全性葡萄胎发展为侵蚀性葡萄胎或绒癌,约4%部分性葡萄胎发生恶变。目前,在有效地治疗恶性滋养细胞疾病方面已经有较成熟的方案,但如何在葡萄胎恶变前对葡萄胎进行有效治疗意见尚未统一,原因在于未能在初诊时区分出将会恶变的葡萄胎。传统的诊断葡萄胎恶变的方法是宋鸿钊教授提出的通过清官后随访临床表现和定期检测hCG,随访时间一般2a。  相似文献   

2.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肿瘤组织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的关系。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50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组织Zn、Cu、Fe、Mg含量,20例健康早孕妇女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GTD患者组织Cu含量升高(P<0.05),而Zn、Mg含量降低(P<0.01),Zn/Cu、Mg/Cu比值降低(P<0.01),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患者组织Zn、Mg含量低于葡萄胎患者组织Zn、Mg含量(P<0.01)。绒毛膜癌患者组织Cu含量高于葡萄胎及侵蚀性葡萄胎患者组织Cu含量(P<0.01)。结论: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端粒酶及相关亚基hTERTmRNA、hTRmRNA在正常妊娠绒毛组织、葡萄胎和绒毛膜癌中的意义。方法:以正常绒毛组织为对照,采用端粒重复片段扩增(TRAP)检测端粒酶的活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端粒酶相关亚基hTERTmR-NA、hTRmRNA的表达。结果:端粒酶活性在正常绒毛组织、葡萄胎及绒毛膜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3%、33.3%、66.7%(χ2=21.69,P<0.01)。在正常绒毛组织、葡萄胎及绒毛膜癌中的hTERTmRNA的灰度比分别为:(0.85±0.24)、(2.02±0.56)、(6.38±0.71),(P<0.05);hTRmRNA的灰度比分别为:(2.00±0.35)、(2.15±0.41)、(2.31±0.73)(P>0.05)。结论:端粒酶在滋养细胞疾病恶变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其活性及相关亚基有助于滋养细胞疾病的早期诊断及了解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石蜡包埋的l05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和20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EGF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EGFR蛋白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和正常早孕绒毛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合体滋养层中,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和正常早孕绒毛组织均强烈表达EGFR蛋白,它们之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在细胞滋养层,正常早孕绒毛EGFR蛋白表达显著高于葡萄胎(P<0.01),葡萄胎EGFR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P<0.01),EGFR蛋白表达在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EGFR蛋白表达水平与滋养细胞肿瘤临床指标无关。结论:EGFR表达降低反映了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EGFR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决定着患者的生存率和寿命期,相关性标志物的检测是支气管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方法,是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门领域,对指导临床诊疗有重要意义.笔者对支气管肺癌相关性标志物检测的新近研究进行简述. 1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 CEA是1965年被发现存在于成人癌组织中的一种胎儿性蛋白,属酸性糖蛋白,开始认为是结肠癌的标志物,后来发现75%肺癌也有较高表达.研究表明,非小细胞腺癌血清CEA阳性率达80%,鳞癌和小细胞癌血清CEA测定阳性率约为20%和10%,联合检测CEA和其它标志物可提高诊断肺癌的阳性率[1],最近发现,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用血清CEA和血浆CEA水平在NSCLC的预后指标进行了研究,均可作为NSCLC患者复发和死亡风险的预测及预后判定指标,检测多个肺癌标志物比单检CEA的水平会获得更精确的诊断依据、预后判断、复发预测的参数[2口],对临床的诊疗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滋养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化疗效果的评价。方法:应用CDFI对11例良性葡萄胎及23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子宫动脉及肿瘤内的血流进行了检测,30例正常及异常早孕组作为对照组。结果:(1)良性葡萄胎病灶内未见彩色血流显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内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频谱呈高速低阻型;(2)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子宫动脉及肿瘤内血管的阻力指数(RI)显著低于葡萄胎及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滋养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化疗效果的评估。方法:应用CDFI对11例良性葡萄胎及23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子宫动脉及肿瘤内的血流进行了检测,30例正常及异常早孕组作为对照组。结果:(1)良性葡萄胎病灶内未见彩色血流显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内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频谱呈高速低阻型;(2)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子宫动脉及肿瘤内血管的阻力指数(RI)显著低于葡萄胎及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3)CDFI监测化疗效果与血β-HCG相关性好。结论:CDFI在滋养细胞肿瘤良、恶性的判断及化疗效果的监测上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P16基因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的表达水平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形成及转移倾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葡萄胎30例,侵蚀性葡萄胎25例,绒毛 26例及正常绒毛25例的滋养细胞中P^16的表达。结果:(1)P^16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有较高的表达,阳性率为74.5%(其中侵蚀性葡萄胎72.0%,绒毛膜癌76.9%),高于葡萄胎组(20.0%)和正常绒毛组(16.0%),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相似文献   

9.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DTs)是一系列来源于妊娠物而非患者本身的疾病,携带父源性基因使之区别于其他肿瘤。在近10年里,有关滋养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其基因表达的进一步认识使我们了解滋养细胞的各期分化及与各种滋养细胞疾病之间的关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肝癌的早期诊断、肿瘤进展的监测、疗效判定、复发和患者生存率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常用的实验室血清标志物有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血清铁蛋白α-L岩藻糖苷酶、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其同工酶、人高尔基蛋白7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鳞状细胞癌抗原、铁蛋白及其酸性同工铁蛋白等.通过对这些实验室血清标志物检测,可以早期诊断肿瘤病变程度,并判定预后.  相似文献   

11.
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后发生恶性滋养细胞肿瘤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米非司酮行药物流产后发生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与不全药物流产的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应用米非司酮行药物流产后发生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药物流产后发生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与不全药物流产一样,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β-hCG高于正常,但前者动态监测或刮宫术后β-hCG呈明显上升趋势;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显示子宫动脉扩张,子宫旁血管有滋养细胞浸润,可见肿瘤染色、动静脉漏等.结论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后,阴道异常出血者有早期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发生的可能,动态监测β-hCG、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及血管减影术是诊断药物流产后发生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及其与不全流产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慢性炎性脱水鞘疾病,是目前常见导致青年残疾的中枢神经系统脱水鞘疾病,临床表现的显著特点为时间及空间上的多发.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诊断技术及临床药物研究的发展,临床上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及治疗均有了长足的进步,提高了医生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的早期、明确诊断及规范治疗,改善病人的预后.笔者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通过阻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新型治疗策略,为晚期NSCLC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肿瘤细胞PD-L1表达可预测肺癌患者对ICI反应性,PD-L1已成为预测免疫治疗效果的生物标志物.本文拟综述NSCLC中PD-L1表达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牛疱疹病毒Ⅰ型(BoHV-1)可以引起多种临床疾病,如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传染性脓疱性外阴阴道炎(IPV)以及结膜炎等,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对乳牛产奶量、公牛繁殖力及役用牛的使役力均有较大影响,每年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牛疱疹病毒Ⅰ型的早期准确诊断和治疗对于该病的防控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牛疱疹病毒Ⅰ型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临床诊断、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等,各有优缺点.该文总结概述了牛疱疹病毒Ⅰ型的各种常用诊断方法,旨在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和诊断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细胞系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及Runx3基因表达情况,探讨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DNA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分别对5种胃癌细胞系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Runx3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药物5-Aza-CdR(1,3μmol/L)处理胃癌细胞SNU16,并通过RT-PCR检测Runx3 mRNA表达情况。结果:在5种胃癌细胞系中,4种细胞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过度甲基化及Runx3 mRNA无表达;胃癌细胞SNU16经-Aza-CdR处理后,检测出Runx3基因重新表达。结论: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是导致Runx3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之一,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记物及分子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其中养牛产业规模更是不断扩大,肉牛和奶牛及其相关产品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但牛结核病、乳腺炎等多种疾病的不断传播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开发这些牛疫病的早期诊断方法有助于减少疾病的传播,降低经济损失。流式细胞术(FCM)是以流式细胞仪为检测工具的一项能快速、精确地对单个细胞理化特性进行多参数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技术。该技术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针对流式细胞术在牛疫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为解决牛疫病传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尿透明质酸酶(HAase)、透明质酸(HA)及其联合检测对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意义.方法 对5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30例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进行HAase、HA检测及两者联合检测.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中HA、HAase水平均较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高(P<0.01);两者在病理分级为G2、G3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升高明显,与G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1、≥pT2期尿HA、HAase水平明显高于与pTa期(P<0.01).HA、HAase联合检测的阳性符合率均高于单独检测HA或HAase者.结论 HA、HAase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膀胱癌患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8.
为进行乙肝与肝癌两种疾病的早期诊断,探讨两疾病发生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制备了带有4种标志物(AFP,CEA,Beta-HCG和HBsAg)的抗体检测芯片,该芯片的检测灵敏度分别达到20,3,3和7ng/ml,对乙肝和肝癌病人血清进行检测发现,在HBsAg抗体、AFP和CEA两种抗体位点出现特异性的杂交信号,而在正常血清中未出现。该芯片的制备在乙肝和肝癌的早期筛查以及疾病转化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microRNA是长约19到25单位的内生性的微小RNA,它通过与靶信使RNA的3’UTR的特异性结合从而调节靶基因的表达。大量的试验证明了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microRNA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近年来,在血清中发现了稳定存在的microRNA,而对microRNA的研究主要聚焦在血清microRNA与疾病的关系上。通过对患者和正常血清microRNA的检测和对比后,发现了一批可以用于肿瘤临床检测的microRNA。作为新的检测生物标志物,血清microRNA具有方便、快捷以及较高的准确性等优点,甚至可以区分在临床很难诊断的早期肿瘤,诸如非小细胞肺癌、胃癌以及胰腺癌。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各学科各领域的互相交叉渗透越来越广.临床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愈后的预测等认识,已从细胞水平发展到了今天的分子水平。临床医学实验室的建设已刻不容缓,高级专门人才——检验医师所担负的沟通实验室与临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为此,发展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是提高广东省医疗诊断和治疗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