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种来源:原名81159(简称159),由河北省种子公司选育的早熟、抗病单交种,组合为79028×黄早四。 1988年1月经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特征特性:苗期生长势强,成株茎秆粗壮,株型紧凑。叶片宽短,叶色浓绿。夏播茎粗2.04厘米,穗位叶叶长87厘米,叶宽9.9厘米,株高250厘米,穗位高100厘米,果穗以上叶片上冲。雄穗发达,花粉量大,花药黄色。果穗粗大,穗粗5厘米,穗长18  相似文献   

2.
1 水稻品种 1.1 博优64 1.1.1 品种登记号:GS01001—1990。 1.1.2 品种来源:博A×测64—7。 1.1.3 特征特性:苗期叶片较披,后期叶较直立,株型松散适当,株高90~100厘米。分蘖力强,每亩有效穗20万左右,每穗约149粒,结实率89.7%,千粒重23.7克。部分谷粒稃端有短  相似文献   

3.
《科学种养》2009,(8):49-50
水稻新品——中浙优634 特征特性“中浙优634”水稻品种由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发。该品种株型适中,长势旺,分蘖力强,有效穗多。株高118厘米,生育期136-140天,穗长26.8厘米,每穗总粒数160~180粒,千粒重2713克。  相似文献   

4.
1 品种来源:由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杂交选育而成。其亲本和组合方式为沙瑞克/临汾302913174(100)//蚰包—036/小僵759,原名临汾87—7203。1993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定名“晋麦45号”。 2 特征特性:芽鞘绿色,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旗叶上举。株高85厘米左右,株型紧凑,穗层较整齐。穗长方形,小穗排列较紧,颖肩为方肩形,颖嘴为锐  相似文献   

5.
砧木要首选那些桩头大、根系发达、观赏价值高的老桩。树种可因地制宜,采用小叶女贞和流苏作砧木时,砧穗粗细比要大一些,以推迟和预防“小脚病”的发生。选好老桩后不要急于嫁接,要先栽培复壮并进行简单的造型,然后根据盆栽形式定好嫁接部位。一般30厘米高的桩头留3个侧枝作接头,50厘米高约留5个,80厘米高的留7~9个接头。侧枝留的长短要根据造型需要决定。接头直径在1~3厘米均可。嫁接一般在早春进行,方式应以切接为主。老桩高接桂花的品种可依个人喜好而定,一般应选择叶形小、光亮和花香的品种。一定要从健壮的盆栽成龄母树上选取接穗,这种接穗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6.
《种子》1988,(4)
“皖宿8112”是宿县地区农科所1976年以郑州741为母本,以杨州地区农科所早白1—1为父本,经有性杂交于1981年选育而成.1985年经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批准推广. 一、主要特征特性: 该品种芽鞘呈绿色,幼苗直立,苗叶淡绿,拔节至抽穗前叶片微披.株高85厘米左右,株型较松;穗长方型,长芒、无茸毛;护颖卵型,穗长8厘米左  相似文献   

7.
478玉米自交系,是山东省莱州市玉米研究所所长、“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之一李登海以8112×5003为基础材料,经连续自交选育而成的二环系。该自交系叶色浓绿.叶鞘绿色,植株总叶18~19片,穗上叶4~6片。株高155厘米,穗位55厘米左右。雄穗大,分枝14~15个,花粉量中上等。花粉黄色,  相似文献   

8.
86—29系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1985年从地方种洋高粱中单株系选育成。1987年全省区域试验,每公顷3409公斤,较洋高粱增产5.6%,大面积生产示范,每公顿产量3960公斤,较地方品种增产31.1%。1988年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该种生育期130天左右,属中熟种。芽鞘紫红色。株高260厘米上下,总叶片数21~23个。穗长31.5~36厘米。中散穗,伞形。穗粒重约65克,穗  相似文献   

9.
品种来源原名“长农20号”,系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1975年从辐射长农1号后代中选育而成。1987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13次会议审定,定命为“晋谷15号”。特征特性幼苗叶鞘、叶片均为绿色,株高120—125厘米,成株叶片上冲。穗长15.9厘米,纺锤形,单株穗重12.4克,穗粒重8.8克,千粒重2.7克,出谷率76.4%。白谷,黄米,食口性好。小米中蛋  相似文献   

10.
1 品种来源: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以省糯3号为母本、HB580为父本杂交育成。 2 特征特性:根系发达,株高100厘米左右,茎秆粗壮,叶片直立,株型好。分蘖力较强,成穗率66.8%。穗长20.1厘米,每穗103.4粒,结实率77.6%,千粒重27.9克,出糙率60%~79%。糯质好,饭性软,食味佳。酿酒出酒量高,含糖分高。全生育  相似文献   

11.
品种来源: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于1983年用5003做母本,综31做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杂交种,1989年经天津市审定推广。主要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15~118天。幼苗叶片绿色,叶鞘紫色,长势较强。成株株高240~250厘米,茎粗1.9~2.1厘米,穗位高80~85厘米,总叶片数21片。叶片绿色,较宽,穗位以下叶片平展,穗位以上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证了水稻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与高产相关的主要性状是:千粒重、穗颈长度、穗长和株高。其选择标准为;千粒重21.5~27.5克;穗颈长度7~13厘米;穗长16~22厘米;株高100~130厘米。  相似文献   

13.
退化就是指品种的特征特性(即遗传性)发生了不利于栽培、不利于生产的改变。混杂就是一个品种中混入了其它品种。混杂必然导致退化,退化必然导致混杂。因此,通常用混杂退化来说明品种生活力的减退。1989、1990年我们的调查表明,一般谷子大田用种的杂株率为7.8%~16.7%,白发病、红叶病分别增加1.3和1.7个百分点,株高降低9.0厘米,穗长缩短5.4厘米,穗粒重减少10.3克,比原种平均减产6.9%~11.0%。  相似文献   

14.
品种来源由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用山前麦作母本,长治620作父本,于1982年杂交选育而成。原名“长治6406”,1987年5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定,定名为“晋麦24号”。特征特性芽鞘白色,幼苗半直立,分蘖中等。株高90厘米左右,茎秆粗壮,抗倒性强。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红粒。穗大粒多,每穗着粒30粒以上。粒  相似文献   

15.
鲁玉2号玉米     
品种来源:又名掖单2号,由山东省掖县后邓村科技队用107做母本,黄早四做父本杂交育成。1982年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鲁玉2号。特征特性:株高270~290厘米,穗位高110~130厘米,春播生育期120天左右,一般套种105~110天。丰产性、抗病性很好,  相似文献   

16.
晋黍1号     
晋黍1号由山西省农科院高寒作物所从农家种马五黍子中系选而成。原名雁黍1号(代号232—25)。1989年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会第15次会议审定,定名。 该品种株高120~140厘米,主茎7~8节,叶片宽、厚,叶色浓绿,穗为侧散型,穗长15~32厘米,粘度大,食味香。籽粒蛋白质14.61%,脂肪4.34%。总糖含量68%。生育期100~110天,分蘖力强,成穗率高,耐旱,抗红叶病,较抗倒伏,耐盐碱。 产量表现1986年8点平均亩产188.3公斤,位  相似文献   

17.
一、生物学特性、春性。1986年在我地繁育种植全生育期195~205天。茎秆粗而健壮,抗倒抗病力强,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层较整齐,穗大,结实率高。1986年通江县植保站对该品种已检疫确认。二、形态特征。幼苗近直立,叶型微散,叶色深绿。株高90~95cm。茎高三节位直径0。7cm,穗大呈长方形,颖壳白色,有芒、穗长5。1~6市寸,每穗结实小穗24~26个,排列中等,不实小穗1~2个,每穗实粒120~150粒,最高达186粒,粒大饱满,  相似文献   

18.
1特征特性生育期125.4d,属中晚熟玉米品种,较“SC-704”晚熟3~4d,比“掖单22”早熟2~3d。株高278.4cm,穗位高106.4cm,全株21~22片叶,株型紧凑。穗长18cm,穗粗5.1cm,秃尖长1.2cm,穗行15.8行,行粒数36.5粒,千粒重348.6g,出籽率84.1%,果穗筒型。籽粒黄色浅马齿,排列整齐,轴色浅  相似文献   

19.
武粳4号     
1.来源和类型:原名“K33”。常州市武进县稻麦育场用“复羽1号”与“8301”杂交.于1988年育成。属迟熟中粳稻品种。2.产量水平和适应范围:1991-1992年连续两年参加省中粳稻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2.5公斤,比盐粳2号增产9.86%,达显著水平.稳定性分析.回归系数为1.1000。1992年参加省淮南片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8.3公斤,比盐粳2号增产16.45%。审定合格,适宜在沿江、丘陵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3.特征特性:株高95厘米左右.剑叶挺直,叶色较淡,热相较好。属穗数型品种,分蘖性强.穗型偏小,一般每亩穗数30万左右…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幼穗不同发育期不同穗段离体培养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研究了四个小麦品种不同长度的幼穗及幼穗不同穗段离体培养的效应.结果:(1)取长为0.1厘米、0.3厘米的幼穗全穗、或穗长为0.5厘米的幼穗上段或下段、或穗长为1.0厘米的幼穗上、中、下三段离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均达100%;取穗长为2厘米的幼穗上、中、下段离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34%、80%和94%;取穗长为3厘米的幼穗上、中、下段离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14%、38%和58%.(2)用长1厘米以上和长0.1厘米的幼穗高体培养,其愈伤组织主要是分化根;将长0.3~0.5厘米的幼穗愈伤组织直接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植株分化率为7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