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禽业》2017,(4)
<正>炭疽是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和野生动物发生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常为地方流行性或散发。发病以高热,体表可视黏膜呈蓝紫色和天然孔出血,血凝不良,尸僵不全,皮下浆膜下组织出血性浆液浸润,脾脏显著肿大为特征,本病在古代兽医书中称为"癀病"。1病原炭疽杆菌为长而直的大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无鞭毛,不能运动,在病畜组织内能形成荚膜,人工培养一般不形成,培养物中菌体形成长链如竹节状,易与其它细菌区别,在动物体外  相似文献   

2.
炭疽病是引起一种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其病原菌是炭疽杆菌。近年来炭疽杆菌更是被恐怖分子用来作为武器使用,严重危害到人们的生活和安全,同时提醒人们应该努力研究开发新的有效治疗和预防该病措施。该文终述了炭疽杆菌的生物学性状、抗原特性、炭疽毒素及毒性机理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对保护性抗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4,(10)
<正>耕牛青杠叶中毒是由于误食过量的壳斗科栎属植物的花、幼嫩叶造成的一种中毒性疾病。因此,凡分布有栎属植物分布的地区均有可能发病,习惯上称青杠叶中毒。这类植物多分布于山区地方,一方面病初畜主未引起足够重视而延误诊疗;另一方面发生中毒后由于多处于偏远乡(镇)村,畜主就近找一些凭经验的村防员治疗,而多数村防员对该病缺乏诊疗经验导致误将该病当作其他疾病治疗,误诊误治,引起死亡现象较多,使畜主蒙受  相似文献   

4.
陈吉荣 《畜禽业》2004,(5):47-47
1发病情况恩施市龙凤镇三龙村村民黄某,饲养的1头母水牛于2002年12月产下1犊,直到2003年4月发育状况均良好,但到6月龄时(2003年5月),食欲开始减退,偶尔拉稀,逐渐消瘦。但一直未引起畜主的注意,直到后来发展到该牛反应迟钝,偶尔出现回转运动,空口咀嚼,口吐白沫,食欲严重减退等病  相似文献   

5.
某地的某畜主饲养的禽类动物,在发病第七天,被诊断为某种动物传染病,需作销毁处理.当地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在接到上级指示后,立派员前往处理此事,却遭遇到畜主的阻挠,从中午12时到夜里11时,未能实施销毁.最后,在畜主的坚持下,该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在付出销毁动物货值2倍的现金,且在畜主拿到钱后,才正式开始销毁动物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某地的某畜主饲养的禽类动物,在发病第七天,被诊断为某种动物传染病,需作销毁处理。当地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在接到上级指示后,立派员前往处理此事,却遭遇到畜主的阻挠,从中午12时到夜里11时,未能实施销毁。最后。在畜主的坚持下,该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在付出销毁动物货值2倍的现金,且在畜主拿到钱后,才正式开始销毁动物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4,(10)
<正>笔者在西安市蓝田县三里镇下乡期间,遇到了一例患肠套叠的黑白花奶牛,经手术治疗后治愈,现介绍如下。1病史简介1.1基本情况2014年6月18日早上在三里镇下乡期间,在齐王庙村蓝田县犇合牛场遇到了1头一岁多的黑白花奶牛,已发病3 d。畜主崔某说:该牛是3 d前买来的,买之前并没有其他病症,买来后就发现了异常情况,起初有弓背踢腹的现象,但是畜主并没有在意,以  相似文献   

8.
华莎  刘亚刚  韩鹏 《畜禽业》2003,(12):42-44
炭疽杆菌对家畜、各种野生动物及人类都具有很强的致病作用。本文从炭疽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基因和蛋白质、外环境生态学、DNA分型及地理分布、诊断、防制等方面对该病原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了综合评述。对进一步认识炭疽杆菌和搞好炭疽的防制工作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5,(11)
<正>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杆菌所引起的各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类共患的传染病。在临诊上表现为急性、热性、败血性症状。在病理变化上的特点是呈败血症变化,天然孔出血,血液凝固不良,呈煤油样,脾脏显著肿大,皮下及浆膜下组织呈出血性胶样浸润。由于猪对炭疽杆菌有较强的抵抗力,猪炭疽发病少,多为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6,(8)
正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畜等多种动物红细胞表面或血浆及骨髓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猪附红细胞体发病急、传播快、传播途径多,感染发病率高达70%~90%,该病多为隐性,给诊断和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1发病情况2015年8月10日,浦城县仙阳镇某猪场畜主刘某一早就到兽医站,诉其饲养的108头猪中有5头重30~40 kg的生猪突然发病,不吃饲料,眼黏膜黄染,苍白,体温升高,个别猪耳、鼻、唇、腹下皮肤红色,今天早上已有  相似文献   

11.
肖国华 《畜禽业》2007,(11):44-44
<正>2007年6月,江苏省滨海县家畜改良站饲养的波尔山羊中有20多只发病,我们通过临床检查、尸体剖检和实验室检验等手段确诊为李氏杆菌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控制了病情发展.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及临诊症状2007年6月17日,江苏省滨海县家畜改良站的饲养员发现156只波尔山羊中有8只精神  相似文献   

12.
2006年3月25日,笔者在长沙县一养殖场内遇见一起在免疫时发生的严重过敏性病例,现将病例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病例发生在一个靠山而建、自繁自养的小型养猪场内,场内猪群健康状况良好,畜主为一对有多年养殖经验,且思想开放,追求科学养猪的老年夫妇。3月25日上午,畜主按常例,对已到免疫日龄的1窝小猪(10头、30日龄)进行猪瘟疫苗免疫(疫苗来源于一知名厂家,疫苗稀释液为人医用生理盐水),当畜主免疫完第十头小猪时,突然发现最先免疫的3~4头小猪出现呕吐,喘气,呼吸困难等症状。畜主当即意识到情况不对,并迅速回家取来肾上腺素注射液(来回约需5m …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4,(8)
<正>瘤胃臌气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是由于过食易发酵饲草(如青草、豆秧、苜蓿等),或误食霉败草料产生大量气体,导致嗳气障碍,气体积于瘤胃,引起腹胀腹痛的一种疾病。一般放牧的牛羊多见。1发病情况2013年6月迁西县东荒峪镇赵某饲养8头奶牛,有2头奶牛出现腹部增大,反刍和嗳气停止,食欲废绝,发出吭声,表现不安,回顾腹部,等症状。畜主介绍先前饲喂干草,这几天早晨放牧,吃了大量的青草。综合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杨霞云 《畜禽业》2010,(3):83-83
<正>1发病情况2004年12月,漾濞城镇张家村张某家12头母猪32头小猪发病,病情十分严重,母猪皮肤增厚被毛脱落,小猪皮肤发红,鳞屑满身,食欲减退;畜主通过涂擦废机油有所好转,但几天后  相似文献   

15.
汪顺祥 《畜禽业》2006,(17):46-47
重庆市忠县汝溪镇某养殖户于2006年4月初从外地引进洋二元母猪30头,杜洛克种公猪1头,于2006年6月21日起不明原因相继发病,发病时体重均在80kg以上,至6月26日已死亡2头,遂求助我站。1发病过程畜主主诉:全群猪已发病5d,病初减食,精神委顿,部分猪只发生便秘,约几日后,症状逐渐加重,猪体皮肤发红,食欲废绝,腹胀,有呕吐物,喜卧,体温高达40.5~41.5℃。死亡时猪体表全身弥漫性发绀发紫,喘气,当地兽医诊断为猪立克次氏体病,已用敌血虫(内含贝尼尔)、土霉素及磺胺类药物等注射治疗过,但疗效不明显。饲料主要以玉米、麦麸为主,配合一些微量元素及添加…  相似文献   

16.
<正>流行性口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发病特征是患病畜口腔黏膜、舌、唇、鼻盘、蹄部和乳头发生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口腔流涎。1病因分为非传染性和传染性两大类。非传染性原因多见于采食饲料粗硬,秸秆直接刺破口腔黏膜或采集腐败、发霉饲料等引起。传染性口炎多见于放线菌病、口蹄疫、猪传染性水疱病等。2流行特点该病可感染牛、羊、猪等动物,呈点状散发,病的传染力不强,每次只有少数患畜发病,一般通过病畜唾液散播病毒,病畜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损伤的皮肤黏膜和消化道,病程主要呈良性经过。  相似文献   

17.
林景生 《畜禽业》2003,(4):56-56
2001年4~5月,某猪场爆发一种以体温升高、厌食为主的疾病。根据畜主介绍:2001年4月5日开始发病,并逐渐蔓延,有的一栏发生1~2头,有的一栏发生3~4头,哺乳仔猪及刚断奶猪发病较严重,中大猪病情较轻,母猪不发病。畜主曾用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磺胺类药物等治疗效果不明显,至5月20日,已有将近200头猪发病,死亡40多头。笔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暴发性钩端螺旋体病。经采取各种综合防治措施,使疫情得到控制并平息。现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8.
皋冬梅 《畜禽业》2007,(9):45-45
<正>1发病情况江苏省滨海县界牌镇某养猪场,饲养生猪176头。2007年7月29日有7头50日龄仔猪突然发病,畜主用抗生素和退热药物治疗,不见获得好的效果。到8月2日发病猪波及同猪舍的2头怀孕母猪,26头仔猪及9头育肥猪,主要表  相似文献   

19.
2003年5月26日,一畜主购回1头体重约十公斤的白色断奶仔猪。该猪入栏后当日未吃食,次日仅吃了少许食物。27日早上发病,28日前来就诊。  相似文献   

20.
<正>猪瘟又称为古典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猪瘟流行不仅造成猪只死亡而带来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2013年10月13日本中心接诊一起外调仔猪发病死亡病例,技术人员临栏诊断,通过询问畜主,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验,最后确诊为非典型猪瘟继发巴氏杆菌病。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控措施,使该养猪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1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