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天气雷达资料和灾情评估资料,对2005—2016年大连地区的23次冰雹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大连地区冰雹天气发生在6月的比例占61%,发生在下午到傍晚时段的比例占65%,落区为北部地区占79%,强冰雹过程占57%;(2)天气尺度影响系统中,东北冷涡占57%,西风槽占39%;(3)0℃层高度、-20℃层高度、850hPa与500hPa温差、700hPa与500hPa温差、500hPa温度露点差、850hPa温度露点差综合分析能够较好地指示冰雹天气;(4)H40dBZ-H0、H40dBZ-H-20、VIL最大值、DVIL等雷达参量特征值能够作为冰雹识别指标.  相似文献   

2.
宁夏夏季降水变化及对前期高度场异常的响应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NCEP/NCAR提供的1961~2008年全球100 hPa和500 hPa高度场资料,以及宁夏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宁夏全境19个观测站夏季降水资料,利用EOF分解、相关普查和距平合成方法,分析前期1~5月全球100 hPa和500 hPa高度场与宁夏夏季降水量的相关关系,寻找显著相关区。结果表明:前期100 hPa和500 hPa高度场和宁夏夏季降水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降水偏多年和偏少年对应的高度场距平合成分布具有相反的特点,偏多年的正距平中心对应偏少年的负距平中心,正、负距平的中心位置基本一致,与对应各月的显著相关区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次旦巴桑  穷达  德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420-11425
利用500 hPa高度场、风场、200hPa高空急流、500 hPa水汽通量散度场、卫星云图和地面观测资料,对2014年2月上中旬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出现强降水天气中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原上冬季强降水与水汽来源和水汽输送路径有直接影响;高空急流轴的方向和位置可以判断主要水汽的来源和输送方向,14 ~ 16日强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是高原南部70° ~90.E,30.N以南的风场上一致的西南风与聂拉木10 mm以上的降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胡春丽  王大钧  沈玉敏  林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152-15154
利用辽宁省53个台站1961~2010年4月气温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下发的500hPa高度场及海温资料,分析了2010年4月气温与同期海温及500hPa高度场的特点。结果表明,2010年4月辽宁省气温异常偏低,主要是北极涛动异常引起,从而为短期气候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MICAPS系统提供的常规观测资料、探空资料以及卫星云图产品,对2016年7月7日玉树州杂多县冰雹天气过程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巴湖槽东移南压不断分裂冷空气南下,中低层暖湿气流维持,过程中整层大气接近饱和,中低层上干冷、下暖湿特征明显,且400~500 hPa有不稳定能量存在,300~500 hPa垂直风切变强,适宜的0℃层和-20℃层高度有利于冰雹增长。  相似文献   

6.
从9月7号夜号开始,南阳淅川等县市区出现大范围降雨过程,一些地方还出现特大暴雨,利用500hPa、850hPa和700hPa高空形势图结合卫星云图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分析,对2012年9月7~8日发生在南阳市卧龙区、淅川和唐河等地区发生的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汉中区域站资料,对2013年7月22日汉中区域性暴雨、局地大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短波槽、700 hPa切变线是这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低空急流为暴雨区输送充足的水汽和能量,东路回流冷空气是暴雨的触发机制;强降水一般发生在Ω高能轴下方,辐合中心和大暴雨中心重合;大范围持久的上升运动是产生区域性暴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汉中市2009年8月16—22日连阴雨、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2009年8月15—22日各层(500hPa、700hPa、850hPa)天气图资料及有关物理量资料,采取天气诊断分析方法,对汉中市2009年8月16—22日的连阴雨、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主要影响系统为副高、高空冷涡、低涡、切变和700hPa低空急流,700hPa低空急流为暴雨区源源不断地输送了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物理量场对降水,尤其是对大降水落区及量级的预报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文献[1]和2001~2004年(11月至翌年4月)每天500hPa历史天气图以及美国NCEP/NCAR全球日平均分析场资料,对皖南冬季6种大气环流形势进行分析,给出东亚地区地面气压场,850、700、500hPa的温压场和物理量场,揭示了产生天气现象的环流背景和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1-2005年新疆南疆14站气温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高度、温度和风场资料,分析了南疆4月气温极端偏低(高)年同期500 hPa月平均环流和高度、温度、风场的距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月500 hPa高压脊的不同位置,经向环流异常、高度场和风场的距平空间分布,及高度和温度的距平垂直分布以65°E为界,东西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2013年4月29日,高空低槽在南下冷空气的配合下,使得湖北地区普降大到暴雨.其中,以荆门附近的雨量最大,给此方向飞行的航班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利用物理量、卫星云图、天气雷达、数值等资料分析此次暴雨的成因,并结合数值预报对实况进行合理检验.结果表明,槽前正涡度平流的发展、500 hPa垂直速度和850 hPa假相当位温等...  相似文献   

12.
2011年秋季汉中市一次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汉中区域站资料以及FY2E红外云图,对2011年9月17—18日汉中区域性暴雨、局地大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短波槽、700 hPa切变线是此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蒙古冷空气南下翻越秦岭是暴雨的触发机制;850 hPa水汽幅合区对应暴雨落区,幅合中心和大暴雨中心重合;大范围持久的上升运动是产生区域性暴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运用NCEP/NCAR1958~2006年的500 hPa月平均再分析高度场资料,结合500 hPa北极极涡的特征等直线对北极极涡环流指数(面积、强度、中心位置)进行了计算。根据所得的计算结果比较分析了500 hPa北极极涡环流指数的年际及季节变化,得到了一些北极极涡系统的变化规律:冬季500 hPa北极极涡面积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从长期趋势来看,1958~2006年极涡面积呈现出显著减小的趋势;500 hPa北极极涡的面积和强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且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陈剑雄  吴朝霞  许育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961-13963,13967
利用成县气象站地面资料和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3年6月19 ~21日成县暴雨-大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00 ~ 500 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我国大陆地区反复西伸北抬东退,持续地引导孟加拉湾西南暖湿气流沿横断山脉北上,在青藏高原低值区形成冷暖空气的交替汇集;当缓慢东移南下的乌山槽底部较强冷空气到达青藏高原东部时,形成的不稳定能量开始释放,强降水过程开始;地面要素表现为持续数日的高湿(水汽压在22 hPa以上)、高温(气温在25℃左右徘徊)、低压(气压低于894 hPa).  相似文献   

15.
王敏  李生辰 《北京农业》2013,(30):176-17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自动站资料,对青海2007年8月25和2010年9月20日罕见暴雨过程,从天气形势、中尺度特征、云图演变以及地形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暴雨的影响系统是副热带高压、500 hPa低槽、700 hPa低涡和地面冷锋等,影响系统的强度和冷空气的势力"8.25"<"9.20",前者为区域性暴雨,后者为局地性暴雨。"8.25"暴雨发生在500 hPa西南急流上方、700 hPa低涡、辐合线附近及干线右前方范围内,而"9.20"暴雨区落在500 hPa西南急流左前侧、冷锋前、干线附近。"9.20"暴雨过程,层结不稳定度>"8.25"暴雨过程,云图演变上反映"8.25"是南部对流云系与西部短波槽云系结合,"9.20"是南部对流云与北部冷锋云系相结合。狭谷地形的抬升和收缩作用,对局地暴雨产生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2016年8月23日凌晨出现在兰州中川机场的一次强雷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hPa暖高压带、700hPa暖脊和携带冷空气的切变线、地面位于倒槽中的锋面是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500hPa与700hPa的湿舌所造成的中低层充沛的水汽含量和较厚的湿层,是此次天气过程中有利于强降水出现的水汽条件;较大的CAPE值说明:此次天气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热力不稳定;700hPa的假相当位温明显大于500hPa的假相当位温,且两者的值都很大,既反映出此次天气过程中具有热力不稳定,也反映出有利于强降水出现的整个中低层的高温高湿;此次天气过程中,高、中、低层都有较强的上升运动,700hPa的切变线和地面的锋面提供了较强的动力抬升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和雷达资料对发生在邵阳市灵官殿镇一次强冰雹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此次冰雹发生在500hPa短波槽、700 hPa西南急流、850 hPa西南涡环境中。此次冰雹反射率因子回波典型特征就是钩状回波和有界弱回波区;冰雹发生时,高仰角出现旁瓣回波,旁瓣回波的移动方向和强度对冰雹有指示作用;雷达径向速度图上逆风区对强冰雹预报预警具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给出各项西太平洋副高指数、我国东部地区108个测站逐月降水量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高度场网格资料,分析了500 hPa西太平洋副高的年际变化特征,并通过SVD方法分析500 hPa西太平洋副高年际变化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500 hPa西太平洋副高的面积指数和强度指数均具有准2年的周期。副高的年际变化对我国东部降水分布空间型有显著影响,第1对空间分布型的方差贡献达56%,可知副高北抬是导致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安徽亳州地区2005年9月14~10月7日秋季长连阴雨天气过程期间的500 hPa和地面环流特征,结果表明:西风带低槽活动频繁、副高位置适中稳定使得冷、暖气流持续交汇于黄淮地区是造成秋季连阴雨天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自动站资料,对锦州地区一次雨转暴雪过程的发生、发展机制及降水相态转换的温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过程是500 hPa高空槽、850 hPa低涡及地面倒槽共同作用的结果。西南和东南急流在辽宁省上空形成较强的水汽辐合,强降雪落区位于急流汇合处,雨雪转换过程中,地面气温和近地层的温度与降水相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