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提高后备母猪生产效率的技术措施,包括后备母猪的培育、繁殖母猪选择和精细化饲养管理、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建立高产母猪群和缩短母猪繁殖周期,以为提高母猪生产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论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效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提高后备母猪生产效率的技术措施,包括后备母猪的培育、繁殖母猪选择和精细化饲养管理、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建立高产母猪群和缩短母猪繁殖周期,以为提高母猪生产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个好的猪场应有优良品种的繁殖母猪.及其相适应的饲养管理和良好的饲养环境.才能获得较大的利润。为使繁殖母猪持续地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每年都要淘汰部分年老体弱、繁殖性能低下以及有其他机能障碍的母猪,也需要补充后备母猪,从而可以保证繁殖母猪群的规模并形成以青壮龄为主体的结构比例。因此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是提高猪群生产水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农村实用技术》2013,(9):18-19
1、把好种猪的淘汰、补充、更新和选留关,做好后备母猪的选留与管理1)规模化猪场要保证基础生产母猪群稳定,必需做到有计划地淘汰、补充、更新、选留种猪。按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要求,正常生产母猪群年淘汰率应在30%左右,补充、更新、选留种猪要达到35%,才能保证生产与效益不受影响。2)选留好后备母猪是养猪生产的基础。后备母猪的选留标准很重要,外貌、体型和质量是基础,数量和遗传性状是保证。但外貌和体型好不等于繁殖性能好,过于强  相似文献   

5.
母猪年生产力是指每头母猪一年能提供多少断奶仔猪数,繁殖母猪生产效率是决定养猪场(户)经济效益的基础。本文从培育后备母猪、选择繁殖母猪、精细化饲养繁殖母猪、饲养哺乳仔猪、建立高产母猪群和缩短经产母猪的繁殖周期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效率、实现繁殖母猪高产高效养殖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6.
调整优化繁殖母猪的胎次结构,以建立高产基础母猪群,对无利用价值的母猪进行淘汰,然后根据生产规模补充后备母猪,是规模化猪场的一项重要工作。规模化猪场每年母猪淘汰率在30%~33%,所以每年需要补充大量的后备母猪,一个万头猪场  相似文献   

7.
赵敏  武继勇 《新农业》2010,(3):18-19
<正>母猪的安全生产是发展养猪业的基础,要做好管理和保健两方面的工作。一、加强饲养管理1.后备母猪重初配为保证后备母猪具有良好的繁殖能力,要供  相似文献   

8.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每年都要定期补充后备母猪,更换基础母猪群中胎次较高的种猪,以保证猪群合理的胎次(年龄)结构,提高种猪繁殖效率和猪群的性能,取得较好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规模化猪场每年种猪更新率大约25%-30%。小型养猪场或养猪专业户比例更高一些.  相似文献   

9.
浅议如何提高后备母猪的发情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备母猪发情是后备母猪受胎能力重要标记,及时确认有繁殖能力的后备母猪、提高后备母猪的筛选效率,对不发情的后备母猪进行有效处理,提高后备母猪的种用率,减少饲养量和饲养费用,可提高猪场的总体效益。笔者结合实践经验,综述提高后备母猪发情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后备母猪饲养管理好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后备阶段的饲养管理水平影响到母猪一生的繁殖性能和利用价值。生产中常见由于饲养管理不良造成后备母猪超期不发情、  相似文献   

11.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是衡量一个现代化化、专业化猪场的一项重要指标。母猪的繁殖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产品成本、生产成绩及企业产利润。母猪的繁殖性能主要是指母猪的平均间隔、受胎率、分娩率、产仔数及发情间隔等影响母猪繁殖性能因素较多,现从以下方面探关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从而更好地采取的措施,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1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1.1 公猪接触对后备母猪初情时间的影响选后备母猪24头,随机分为与公猪接触和未与公猪接触两组,每组12头。结果见表1。表1 公猪接触对后备母猪初情时间的影响项目发情日龄165 175 185…  相似文献   

12.
天气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主要因素,尤其是夏季高温的天气严重的影响着母猪的繁殖生产性能,夏天高温天气对母猪繁殖生产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母猪发情迟缓、屡次配种不孕、妊娠母猪中期流产、初产母猪出现返情、配种后发情等。因此,夏季高温天气对母猪繁殖生产性能受到了严重影响。针对夏季高温天气对母猪繁殖生产性能受到了严重影响采取合理的综合性措施,搞好母猪夏季的饲养管理和配种工作,提高母猪的产仔率,增强母猪的繁殖生产性能。因此,本文针对夏季高温天气对母猪繁殖生产性能影响及防治措施方面进行了综述,在母猪的生产实践中,为提高夏季母猪繁殖生产性能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母猪初配要适时 后备母猪配种过早过晚都不好.过早配种不仅影响头胎产仔数量,还会影响母猪本身的发育,影响母猪终生繁殖性能的发挥.过晚配种会增加生产费用,也影响到母猪产仔后的泌乳量.  相似文献   

14.
根据调查发现,百色市母猪繁殖障碍主要表现为后备母猪不发情,断奶后不发情,配种后不受胎等.分析认为导致百色市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是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协调、夏季天气炎热等,并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母猪的繁殖能力可直接影响到猪场的生产水平及经济效益.该文结合广西农垦永新畜牧有限公司良圻原种猪场的实际,对生产中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进行总结,包括品种选择、提高母猪产仔率及成活率、增加母猪年产胎次、针对性饲养管理(包括后备母猪、空怀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等)、加强疾病预防与做好消毒工作等.  相似文献   

16.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养猪规模化的发展,母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日趋爆发,严重威胁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母猪繁殖障碍临床表现为母猪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产仔数少、畸形胎、母猪不发情、屡配不孕,后备母猪和断乳后母猪发情期延长等,造成母猪的繁殖率降低和种猪淘汰率升高。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病因可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后备母猪是猪场生产的基础,是决定整个猪群生产水平的关键.情期管理对种猪产出至关重要.本文对比了不同诱情方式对后备母猪诱情效果及繁殖性能的影响,发现公猪诱情组和人工刺激组均显著提高后备母猪的发情率和繁殖性能,且公猪诱情组的提高幅度高于人工刺激组,但二者差异不显著,在非洲猪瘟发生后公猪紧缺的时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庄金木 《福建农业》2007,(10):25-25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症,其临床表现为,母猪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弱仔、产仔数少、畸形胎、母猪不发情、屡配不孕,后备母猪和断奶后母猪发情期延长等,导致母猪的繁殖率降低和种猪淘汰率升高,因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探究母猪妊娠期饲养方式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以温氏种猪公司初产大白母猪为研究对象,挑选434头体况均匀一致的两批次后备母猪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逐渐加料和先减料后加料的饲喂方式饲养。记录初产母猪上产床的P2点背膘和头胎繁殖数据。结果显示B组饲喂方式的母猪,头胎生产成绩优于A组,其中总产仔、活仔和健仔数分别达到14.2、12.4和10.7头。背膘为16.0~20.0 mm的母猪繁殖数据最佳。另外,B组初产母猪背膘厚达到16.0~20.0 mm的比例比A组高6.8%,且偏"肥"的母猪更少。说明对于头胎母猪妊娠期的饲养,先减料再加料的方式繁殖性能更优,综合效益更大。  相似文献   

20.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种母猪由于疾病、饲养管理、遗传缺陷等原因,每年大约有30%左右的生产母猪被淘汰,为了保障猪场正常生产,需要及时选择和培育后备母猪予以补充。而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品质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猪场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