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与日光温室平菇复种栽培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尤其是采用了发酵灭菌法栽培,对原料的新鲜程度要求不象熟料栽培那么严格,免去了高温灭菌程序,防止了感染,节省了大量燃料和人工,降低了费用,增加了产量,是稻区农民致富的好项目.  相似文献   

2.
不同水稻品种混合种植是一种通过提高生物多样性来增加水稻抗性能力和产量及稻米品质的新型绿色栽培模式。综述了水稻混合种植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包括混合种植两种模式间栽和混栽之间的比较,分析其抗逆增产的作用机制,从品种选择、栽种比例、栽培方式和移栽密度等方面探讨了水稻混合种植的关键技术。总结了水稻混合种植在抗性、产量和稻米品质方面的应用情况,指出目前水稻混合种植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了今后需要重点加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的西部松嫩平原 ,无霜期为 1 2 0~ 1 40d ,有效积温 2 1 0 0~ 2 70 0℃ ,水稻种植区域集中在嫩江流域 ,水资源充足 ,土质肥沃。水稻种植面积1 2 6万hm2 ,总产稻米 6 0 480万kg。但自1 997年连续三年稻谷价格下滑 ,致使种稻经济效益难于提高。究其原因 ,除其他因素以外 ,与栽培技术低 ,稻米质量差有关。1 限制效益因素1 1 选种不当 目前水稻品种多、乱、杂 ,熟期偏晚或偏早 ,盲目扩大新品系的推广 ,致使大部分品种不抗病 ,易倒伏 ,是寒地粳稻品质差、效益低的主要因素。1 2 栽培质量低 播种、育壮秧、…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2014,(4):1-5
不同水稻品种混合种植是一种新型的栽培模式。不同品种按一定比例进行的混播混栽或完全混栽模式,在继承传统间栽模式增产抗病等优势的基础上,不增加额外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且适宜于机械化生产,便于大面积推广。综述了水稻多品种混合种植模式的应用与研究现状,比较了间栽和混栽的特点与不足,分析了混合种植的抗性互作效应及产量互作效应。从品种选择、品种数量、混合比例与种植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水稻混合种植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5.
车宏伟 《北方水稻》2011,41(1):52-53
介绍了马铃薯复种水稻栽培模式,即利用水稻插秧前稻田的一段空闲时期种植一茬马铃薯早熟品种"早大白",水稻品种可选用丰民2000、沈农265、辽星1号等早熟品种。采用该模式进行马铃薯水稻复种栽培,可为稻农创造更多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6.
新疆阿克苏地区年≥10℃有效积温3800℃左右,麦收后可插秧复播种植生育期为120~130d的水稻品种,并可以实行稻麦一年两熟制,即麦收后种植水稻,水稻收获后继续种植小麦。复播水稻品种目前采用新稻1号、小越光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合膜下滴灌栽培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本试验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2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和主要产量构成要素及品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A10与目标品种的关联度最大,A1、A2、A4、A9等4个水稻品种与目标品种的关联度次之且相近,这5个品种可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种植并推广;A6的关联度最小,与目标品种相差太大,不适合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8.
以中稻品种Y两优1号、黄花占和晚稻品种湘晚籼17号、天优华占为材料,研究了垄作梯式栽培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品种垄作梯式栽培条件下的白根数较普通平作显著增加,灌浆期与成熟期表现一致;(2)与垄下水稻根系相比,垄上和垄中水稻根系白根数、总根数、根干重和根体积均增加;(3)垄作梯式栽培条件下杂交稻单位面积的根体积和根干重高于普通平作,而常规稻变化规律不明显.垄作梯式栽培模式改善了土壤条件,尤其是垄上和垄中土壤条件,促进了水稻根系的发育,为高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1995年 ,宁夏引进小麦覆膜机 ,在它的启发下 ,开发了一种水稻种植方式——水稻机械覆膜穴播节水栽培技术 ,取得成功。这种栽培技术将成为高寒、缺水地区的一种新的种植方式。一、水稻覆膜栽培增产机理1.提高土壤温度 ,有利提早播种据试验观察 ,地膜覆盖地 0~ 5 cm土层在早春低温阶段平均比气温高 2 .1~ 3.5℃ ,其中 4月上中旬增温 3℃以上 ,为水稻提前播种创造了基本条件。 1997年 ,地膜水稻比常规旱直播提前 1个多月播种的 1.37叶龄的幼苗 ,虽遇到 - 1℃的低温 ,也未造成冻害。从另一方面也为选用优质、多抗、生育期较长的品种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浅谈华北水稻直播种植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播是当前水稻栽培中常见的轻简种植方式,具有省工、省力、高效的特点,并有利于机械化操作,近年来在我国各地发展迅速。华北稻区是我国粳稻主要产地,直播稻种植面积近些年亦呈迅猛发展态势,探讨该区麦茬水稻直播种植关键技术对促进当地水稻高产稳产起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从品种的选择、播种方式及田间栽培管理等方面阐述了该区水稻直播种植关键技术,以期为该区水稻高产高效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垦区现有耕地200万hm2,其中水田面积近67万hm2,占耕地面积的1/3。黑龙江垦区建设100亿kg商品粮基地,水稻产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提高水稻单产,发挥水稻良种的增产作用,实现100亿kg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宏伟目标,近年垦区种子管理部门全面开展了水稻品种结构优化调整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1调整的必要性黑龙江垦区自1985年开始推广旱育稀植插秧栽培新技术,水稻种植面积随之扩大,特别是gO年代中期水稻面积超常规发展。水稻面积的急骤增加,在生产中引发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水稻品种为例,随着面积的急骤扩大,…  相似文献   

12.
华粳6号(原名:华粳20316)是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育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近年,华粳6号在江苏各地的大面积示范种植中表现出产量潜力大、农艺性状好、稻米品质优、综合抗性强等特点,特别是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具有较强的田间抗病性。该品种适宜淮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栽培种植,并可作麦后直播稻品种在江苏里下河地区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3.
对中熟中粳水稻品种华粳6号的种植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农艺性状优、抗性好等特点。通过种植实践,提出适期播种育壮秧、扩行稀植控制基本苗、测土配方精确施肥、精确湿润水分管理、精确控制病虫害等关键技术环节,从而实现华粳6号高产优质栽培。  相似文献   

14.
以国家水稻数据中心收录的审定品种和年推广面积6 670 hm2以上的品种为数据源,分析了我国水稻品种的审定和应用情况。结果表明,水稻新品种尤其杂交稻组合在"十五"后迅速增加,但品种间种植面积差距缩小,单个品种应用面积下降;印水型杂交稻自推出后发展速度很快;外引品种对我国水稻育种的贡献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以适合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的穗重型品种绥粳4号和穗数型品种垦鉴稻6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不同栽培密度试验,以明确第二积温带水稻适宜移栽密度,分析高产形成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在寒地第二积温带种植,穗重型品种和穗数型品种均以行距24.0 cm、株距13.3 cm处理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有杨珊珊用晒干的废菜丝为原料作为栽培食用菌的研究报告,李汉昌等研究报告了以鲜粕为材料栽培各种食用菌的反应,配方筛选,平菇凤尾菇的品种比较等问题,以及利用鲜粕瓶栽猴头,利用鲜粕(不灭菌、不加辅料)室内直接栽培平菇、凤尾菇的技术。这些技术对于大量地、直接地利用鲜粕进行生产食用菌均嫌生产规模太小。经1983—1984年我们研究出使用糖厂出厂的鲜粕直接在露地畦栽平菇、凤尾菇,材料不经任何灭菌,不加任何辅料,不用进行材料重新压榨脱水等处理。直接栽培法的成功,为大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粳稻品种演进过程中产量和米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近60年来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12个粳型水稻品种为材料,依据品种株型和基因型,结合种植年代将其分为6个类型,研究了江苏省粳型水稻品种演进过程中产量和米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品种演进过程中,稻米的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有所降低,消减值和米粉中氮素、硫素含量降低,氮碳的稳定同位素比值降低,整精米率和崩解值提高;产量随品种演进而增加,其主要原因在于每穗粒数的增加。说明江苏粳型水稻品种改良实现了水稻优质、高产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18.
多保护方式跨熟期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棚旱育苗技术较生产上单棚大棚旱育苗技术可增加有效积温66.78℃,结合适当合理密植、中优施肥及使用促早熟药剂等方法的应用可延长生育期5~6 d,对于实现目前特定生态条件下水稻品种的再一次越区种植、进一步提高单产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陈春花 《中国马铃薯》2003,17(2):118-119
1 前 言松溪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历年以种植水稻为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以及粮价偏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水稻种植面积特别是旱稻面积在逐年下降 ,而一些高产高效作物的面积在不断扩大 ,如脱毒马铃薯。为了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局技术人员进行了马铃薯的引种、选育、示范、推广等工作。经过几年的试种挑选出最适合我县种植的脱毒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平均 6 6 7m2产 186 8kg ,最高产达 2 6 42kg ,创我省大西洋品种最高纪录 ,平均 6 6 7m2 产值 1180元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其…  相似文献   

20.
水稻超高产品种的产量构成及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 (2 6°10′N ,10 0°2 2′E ,海拔 1170~ 12 0 0m) ,大区种植来自云南、四川、福建、广东等省 9个水稻超高产品种 ,面积 70 0m2 左右 ,以当地精细技术进行栽培。同时征集各省新近育成的 2 0个超高产水稻品种 ,进行小区对比试验 ,小区面积 12m2 ,3次重复。在水稻生育期间 ,系统观测叶面积、干物质积累、株型和产量构成等性状。结果简报如下 :1 产量构成9个大区种植的品种 ,有 5个品种的产量达 15~ 17t/hm2 ,它们的千粒重差异较大 ,高的达 34g ,低的仅 2 1g ,多数为 2 6~ 30 g ,其共同点是都具有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