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是在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基础上 ,结合现代光合理论发展起来的一项高产再高产的栽培技术。是通过稀播育壮秧 ,大苗超稀栽插 ,充分利用分蘖成穗 ,增加穗粒数 ,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途径来提高水稻产量的栽培新体系。1 水稻超稀植栽培的特点1 1 秧本田比例大 秧本田比例为 1∶1 0 0 ,比普通旱育稀植平均减少秧田 80~ 1 0 0m2 /hm2 。1 2 节省用种 超稀植栽培育苗 ,每公顷本田用种只需 1 2~ 1 6kg ,比普通旱育苗节省稻种 2 4~ 3 0kg。1 3 单株营养面积大 ,早生快发 采用超稀植栽培的规格为 3 0cm× 2…  相似文献   

2.
棉花与大棚莴苣、西瓜套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道君 《江西棉花》2002,24(2):29-30
近两年 ,泗阳棉花原种场将棉花生产与冬春季大棚蔬菜生产结合起来 ,创造了许多棉田立体种植的新模式 ,变一年两熟为一年三熟、四熟 ,实现了棉田综合效益的新突破。大棚莴苣、西瓜与棉花套作 ,经济效益尤为可观 ,每公顷可产莴苣 375 0 0kg ,西瓜 30 0 0 0kg ,皮棉 1875kg ,公顷产值可达 13万元。1 套种方式沟心至沟心距离 3 6 5m ,净畦面为 3 32m ,沟宽 33cm (深 4 0cm)。大棚覆盖两哇 ,棚宽 6 97m ,棚中柱高1 8~ 2m ,棚底边做直角小柱高 30~ 4 0cm ,以南北向为宜。每畦种 13行莴苣 ,2行西瓜和 4行棉花。莴苣行距2 6cm…  相似文献   

3.
潘庆山 《杂粮作物》2002,22(3):184-184
谷子新品系“吨金谷”是兴城市双树乡农业站闫笑贵从农家品种选育出来的 ,2 0 0 1年首次在绥中县试种。其特点为抗病、抗虫、抗草、分蘖力极强。粮、草产量均高。一般籽实产量 112 5 0kg/hm2 ,谷草产量 16 875kg/hm2 。1 植物学特性幼苗粗壮 ,叶片肥厚 ,叶色深绿 ,分蘖力强 ,幼苗干旱时分蘖减少 ,幼苗期水分充足时 ,一般可分蘖 4~ 8个 ,最多分蘖 12个以上 ,分蘖苗长势极旺 ,与主茎苗一般粗壮。株高 6 0~ 90cm ,茎粗 1.2cm左右 ,全株可见叶片 14~ 16片 ,叶片前期上冲 ,后期平展 ,株型紧凑。穗型棒锤型 ,穗长 18.2 5cm ,穗…  相似文献   

4.
纸质地膜是由牡丹江造纸研究所生产,用它覆盖水稻本田,可以节水、增温、灭草。结合施用生物有机肥,少施化肥,减少污染,增产增效,生产无公害稻米。1试验材料和方法 试验设在居仁镇农科村新建电。运用大区直接对比法,面积33.3hm2。试验地属老稻田,土质肥沃,二龙山水自流灌溉,水温高,年有效积温2700℃。试验用品种五优稻1号,生育期140天。采用大中棚钵体盘育苗, 5月 22日插秧,宽窄行(40cm+20cm)×20cm超稀摆插,边覆膜边插秧,插后三天寸水浅灌。公顷施鸡粪等有机肥750kg做底肥,公顷追…  相似文献   

5.
50 %瑞飞特乳油是瑞士诺华植物保护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除草剂。为了验证该药对水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 ,部分莎草科杂草及阔叶杂草 ,特别是对牛毛毡的防治效果 ,我们在水稻移栽田做了防草药效试验 ,结果如下 :1 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江滨农场 1 9队 5号地 ,水解氮 40 5mg/kg土 ;速效磷 5 4 6mg/kg土 ;速效钾 1 41 7mg/kg土 ;前茬为水稻。施肥情况 :4月 2 9日 ,用 65 4拖带单联播种机深施肥 ,施肥量为磷酸二铵 1 5 0kg/hm2 ,氯化钾 5 0kg/hm2 ,施肥深度为 5~7cm。 6月 4日施返青肥尿素 40kg/hm2 ,6月 1 4日…  相似文献   

6.
水稻钵体盘育苗人工摆栽 ,是目前水稻栽培中比较先进的高产栽培技术 ,它具有秧苗根部营养面积大 ,移栽营养块不散 ,分苗不伤根 ,栽后行直苗正 ,群体分布合理 ,返青快 ,分蘖早 ,能充分利用低位节分蘖 ,有效分蘖多 ,从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 ,提高结实率 ,抗旱增产等特点。大钵体盘规格为 56cm× 35cm ,每盘 352孔 ,盘孔口径 2 4mm ,孔底直径 15mm ,孔深 17mm。2 0 0 0年方正县稻田应用该项技术面积达4 6 8hm2 ,在严重缺水干旱的情况下 ,平均公顷产量为 9750kg ,高产地块达 112 50kg。在松南乡建国村 12hm2 的示范田中 ,6月…  相似文献   

7.
水稻大垄覆膜综合配套技术 ,经过三年试验与示范 ,平均每公顷产稻谷 1 1 5 5 0kg ,较常规生产每公顷增收稻谷 381 0kg ,增产率为 49 2 %。可见 ,该项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 水稻大垄覆膜增产原因分析1 1 蓄热增温改善了泥层的积温条件覆膜后白天日光照射泥层热量增加快 ,由于薄膜不透气 ,泥面空气不流动 ,热量不会散失 ;夜间薄膜能减缓泥层温度下降速度 ,膜内水蒸气凝结会放出一部分热量 ,使泥层表面温度能较长时间稳定 ,具有“温室效应”。据测定 ,5月 1 5日覆膜移栽到 7月5日 ,1 0cm以上泥层累计增加积温1 2 7 1℃。1 2 保…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每公顷产量超9000kg综合栽培技术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近年来冬小麦每公顷产量超9000kg的综合配套技术体系研究得出:施足基肥,培肥地力是冬小麦每公顷产量超9000kg的关键;因地制宜选用高产良种和合理的栽培技术是实现每化顷产量超9000kg的基本保证。初步认为,在目前生产条件下,选用成穗率高的多穗型品种创每化顷9000kg以上产量较种植大穗型品种更为稳妥;基本苗多穗型品种以120-180万/hm^2,大穗型品种以210-240万/hm^2为宜;  相似文献   

9.
水晶2号株高101.5cm,分蘖中等 ,株形紧凑 ,穗长 ,着粒密度较稀。平均穗长19.4cm ,每穗总粒103.3粒 ,实粒97粒 ,结实率93.7%。产量高 ,1999年 ,松江区种子公司组织区试 ,佘山点单产595.4kg/667m2,居15个参试品种第6位 ,闵行区种子管理站组织区试 ,马桥点单产512.7kg/667m2,居7个参试品种第1位 ,比对照93-63增产8.67%。松江区佘山镇农业公司 ,生产试种1hm2,平均单产487.5kg/667m2。2000年 ,闵行区马桥镇第二农场试种1.34hm2 ,平均单产55…  相似文献   

10.
1 试验设计与指标设计与处理 :在连城县壁洲村南山下进行试验 ,运用汕优 86为供试品种 ,3月 4日播种 ,塑料软盘旱育壮种 ,4 0~ 4 5叶龄抛栽。密度为 2 0万丛 / 667m2 。设①低留桩 (桩高 3 0~ 3 5cm)。本田每 667m2 施纯氮 10 5kg ,N∶P∶K为 1∶0 5∶0 65。施肥量分配为基肥 70 % ,分蘖肥 10 % ,幼穗分化肥2 0 %。促芽肥 667m2 施尿素 15kg ,氯化钾 5kg ,壮芽肥施尿素 5kg ,氯化钾 5kg ,于头季稻收割后第二天施完。②低留桩 (桩高 3 0~ 3 5cm)。本田施纯氮 12 5kg ,N∶P∶K为 1∶0 5∶0 75。施肥量…  相似文献   

11.
地膜小麦较常规小麦0~10cm地温提高2.25~2.82℃;0~10cm、11~20cm、21~30cm、31~40cm、41~50cm土壤含水量依次比CK提高1.96%、1.34%、2.32%、1.64%和1.04%;穗分化提前3~5d;分蘖质量和数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冬前、返青和拔节期的增蘖幅度依次为11.5%、30.3%和10.6%;成穗数增加9.7%;扩源增库效果显著,拔节到抽穗期主茎叶面积增加11.5%~30.4%,各器官物质积累量大幅度提高,产量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成穗数增加52.5万/hm2,穗粒数增加4.6粒,每公顷净增产1306.5kg,增产幅度22.6%。  相似文献   

12.
新香优99     
新香优99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新选育的不育系新香A与恢复系桂99配组而成的迟熟晚籼组合。它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且具香味等优点。1产量表现1994年参加湖南省晚稻多点联合品比和省商品优质稻(晚稻)多点品比,平均亩产均为375.0kg。湖南省湘阴县姑嫂树乡下坝湖村二组李政1994年种植0.79亩,产稻谷400多kg,亩产过500kg。浏阳市永安镇村民胡运良种植2.0亩,亩产400.0kg。2主要特征特性新香优99全生育期123天,株高104cm,分蘖力强,亩有效穗23万左右,每穗总粒数130位…  相似文献   

13.
茶树覆膜免浇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穗扦插是目前茶树良种繁育的主要方法。在鄂西海拔800m以上茶区,由于秋冬季易遭受干旱和冰冻危害,扦插苗的成活率和出圃率较低,为了探索高山茶区提高扦插育苗成活率和出圃率的途径,加快无性系良种推广步伐,经过多年试验研究,提出了覆膜免浇育苗技术,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该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材料准备 (1)水管,浇水用,按苗圃地的远近宽窄配置。(2)地膜,用作密封扦插苗圃畦面,以2m宽的地膜最合算,每公顷约需150kg。(3)竹弓,用作盖膜支架,弓长2.2m,宽2cm,每公顷约需 4500kg。(…  相似文献   

14.
皖麦 33是 1995年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获奖面包用小麦新品种 ,1999年科技部、农业部后补助优质农作物新品种 ,农业部推荐结构调整用新品种和安徽省重点推广的优质小麦新品种 (彩色照片见封三 )。该品种春性 ,中早熟 ,株高 80cm左右 ,有白粒系和红粒系 ,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1)增产潜力大 :一般公顷产 6 0 0 0~ 6 75 0kg ,高产条件下可达 75 0 0kg以上。分蘖成穗率高 ,穗层整齐 ,大穗多粒 ,穗粒数一般可达 4 0粒。(2 )品质优 :籽粒硬度中偏硬 ,面团弹性强 ,抗延阻力大 (最大抗延阻力 6 0 0~ 80 0 ) ,面团软化度低 (一般低于 5 0 ) ,…  相似文献   

15.
豫玉 31号 (漯单 97 1)是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竖叶大穗、多抗广适的中早熟玉米新品种。 2 0 0 0年 9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主要特点1.1 株型紧凑、穗大粒多豫玉 31号前期生长势强 ,植株健壮 ,叶片宽大上冲 ,穗上部叶片夹角小 ,穗长 18~ 2 5cm ,穗粗 4 9~ 5 5cm ,穗行数 14~ 18行 ,行粒数 40 0粒 ,穗粒数 5 0 0~ 70 0粒 ,单穗粒重可达 0 35~ 0 5 0kg。1.2 高产稳产据 1997~ 1999年河南省夏玉米区试和生产示范 2 9点次汇总结果 ,豫玉 31号比对照种增产均在 10 %以上 ,且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两优培九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以培矮 64S为母本 ,扬 93 11作父本配组育成的集优质、高产、抗性好、适应性强的籼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于199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该组合在江苏沿海地区制种产量平均为3 190kg/hm2 ,最高产量为 4 560kg/hm2 。1 父母本的主要特征特性1 1 培矮 64S培矮 64S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的光温敏核不育类型的中籼不育系 ,在江苏沿海地区种植 ,植株矮小 ,不育株高 70~ 75cm ,株型紧凑 ,叶片宽厚挺直 ,剑叶短小 ,叶色浓绿 ,分蘖性较强 ,5个伸长节间 ,穗长 18cm左右 ,穗总…  相似文献   

17.
1 试验目的探讨水稻施用绿浓素对产量性状和品质的影响,为绿浓素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2 试验材料与处理方法21 试验地设在本队高产攻关田。土壤类型为草甸黑土,有机质含量316%,前作水稻秋旋地,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无重复,面积6667m2。22 品种为垦稻8号,播期4月12日,大棚盘育苗,插期5月17日,插秧规格为300cm×133cm,每穴3~4株。23 供试材料绿浓素是一种木酢液为载体的广普性、活性态、多元复合生物制剂。24 试验处理方法,在水稻齐穗期(7月28日~8月5日),6667m2用绿浓素60ml,兑水30kg,喷施量以叶片完全湿…  相似文献   

18.
为了积极稳妥地发展福建省两系杂交稻 ,为大面积扩大生产应用提供依据 ,两年来该中试基地承担双晚季两系稻新组合福两优 2 163、福两优 2 186的中试示范片。 1999年晚季参加示范面积各0 33hm2 ,2 0 0 0年参加中试示范各 0 67hm2 。以汕优 63为对照。现将示范结果总结如下 :1 经济性状表现 (表 1)表 1 经济性状表现示范组合 株高(cm)从数(万丛 / 6 6 7m2 )丛穗数(穗 )每 6 6 7m2 有效穗 (万穗 )穗粒数(粒 )结实率(% )千粒重(g)理论产量(kg/6 6 7m2 )实收产量(kg/6 6 7m2 )比CK±(kg)福两优 2 16 3 10 11.2 712 .6 16 …  相似文献   

19.
赣榆县 1999年稻田养蟹面积近 540hm2 ,公顷产蟹 675kg ,稻 630 0kg ,利润 1434 0元。 2 0 0 0年 ,稻田养蟹面积发展到 2 4 0 0hm2 ,稻田培育扣蟹53hm2 。现将稻田养蟹两种主要模式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稻田培育幼蟹1 1 稻田整理 选择面积 0 2~ 0 7hm2 的稻田 ,距池埂 1m以外开挖宽 1~ 2m ,深 0 5~ 0 8m的“口”型环沟或“日、目、田”型田间沟 ,坡比 1∶1 5;用钙塑板或硬塑料膜埋入池埂中 10cm ,埂以上 30~ 4 0cm做成防逃墙 ,四周弧形 ,小木棍支架要放在池埂外侧以防蟹攀附逃跑 ;最好用高 1 0~ 1 5m的防蛙…  相似文献   

20.
杨坡  吕春波 《杂粮作物》2000,20(2):31-31
凤城市属辽东山区 ,耕地面积仅 5 40 0 0hm2 ,其中有 5 6 %的面积单一种植玉米 ,经济效益极低。近年来 ,我们探索出了玉米—旱稻间作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充分利用地力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效益 ,其中玉米产量仍保证在 5 0 0~ 70 0kg/ 6 6 7m2 ,旱稻产量可达 30 0~ 40 0kg/ 6 6 7m2 。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1 品种选配玉米选用株型紧凑中晚熟大穗型品种丹6 38、丹 6 2 0等。旱稻选用丹粳 5号、丹粳 6号、丹粳 8号等。2 整地施肥秋季上冻前进行秋翻地 ,春天解冻后进行春耙地 ,而后按照行距 45cm打垄。玉米以 6 6 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