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明确通辽地区塞外红苹果(Malus pumila ‘Saiwaihong’)中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苹果茎痘病毒(ASPV)和苹果茎沟病毒(ASGV)3种苹果潜隐病毒的普遍率和遗传多样性。【方法】从通辽市开鲁县8个乡镇随机采集了96份塞外红苹果枝条,采用RT-PCR法对样品进行3种苹果潜隐病毒检测。对检测为阳性的样品进行病毒基因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一致性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检测结果表明,被检测的塞外红苹果中3种苹果潜隐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且存在2种或3种病毒的复合侵染。基于CP基因对病毒一致性和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来源于塞外红苹果的29个ACLSV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78.1%~99.9%,与其他15个已知的ACLSV分离物的一致性为69.1%~93.6%;来源于塞外红苹果的12个ASPV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83.6%~99.7%,与其他15个已知的ASPV分离物的一致性为75.4%~91.5%;来源于塞外红苹果的21个ASGV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96.4%~100.0%,与其他已知的40个ASGV分离物的一致性为89.9%~...  相似文献   

2.
通过RT-PCR结合RACE技术扩增到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吉林沙果分离物(ASGV-JLSG)全长基因组(登录号:FM616381),共含有6 496个核苷酸(nt),编码两个彼此重叠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ORF1(37 ~ 6 354 nt)编码1个241 kD的多聚蛋白,含有甲基转移酶(Methyltransferase)、木瓜蛋白酶(Papain-like-protease)、解旋酶(Nucleotide triphosphate-binding helicase)、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和C端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等结构域。ORF2(4 788 ~ 5 750 nt)编码1个36 kD的运动蛋白(Movement protein,MP)。ASGV-JLSG分离物与GenBank公布的29个ASGV分离物全基因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79.20% ~ 86.60%。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30个ASGV分离物分成2个组,分离物间没有表现出寄主专一性和地理分布规律。重组分析发现,ASGV-JLSG分离物是苹果茎沟病毒黄花梨分离物(ASGV-HH,JN701424)和柑橘碎叶病毒满头红分离物(CTLV-MTHK,C588948)的重组体。本研究中获得的ASGV-JLSG分离物基因组是来源于中国东北地区的首个ASGV基因组序列。  相似文献   

3.
以采自河北保定的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kin scar viroid,ASSVd)样本为试材,采用用RT-PCR方法对样本中的ASSVd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扩增,然后利用生物学软件MEGA 6.0对该分离物与已发表的其它分离物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对系统进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SSVd保定分离物基因组全长332nt,将序列提交到GenBank,登录号为KR264032。该分离物与已发表的其它13个来自不同寄主、不同国家的ASSVd分离物间进化关系极近,核苷酸相似性为92%~99%。与加拿大苹果上的X71599株系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为99%,仅在第221位有一个碱基差异,与新疆梨上的JX861259株系亲缘关系最远。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不同地区的ASSVd分离物聚类没有规律性,说明ASSVd不存在地区专化性。新疆梨、桃、杏、苹果不在同一分支,说明ASSVd可能存在一定的寄主特异性。二级结构预测表明,该分离物的中央保守区与末端保守区与ASSVd其它序列相同。  相似文献   

4.
苹果锈果类病毒火焰海棠分离物全基因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从山东青岛采集的有"花脸"症状的火焰海棠(Malus‘Flame’)果实是否带有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方法】提取带有"花脸"症状的火焰海棠果皮总RNA,设计ASSVd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方法进行检测。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ASSVd基因组全长,并进行克隆、测序,利用CLC RNA Workbench4预测其二级结构。用DANMAN软件比对来自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寄主的苹果锈果类病毒分离物基因序列。用MEGA-7软件分析山东火焰海棠ASSVd分离物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寄主ASSVd分离物的遗传关系。【结果】从山东青岛采集的表现"花脸"症状的火焰海棠果皮中检测到ASSVd,推测火焰海棠果皮的"花脸"症状可能由ASSVd引起。利用基因特异性引物克隆4条ASSVd基因组全长序列,其长度为333~334 bp,在GenBank的登录号依次为MK102981-MK102984。ASSVd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来源于不同寄主的分离物存在差异。系统进化树显示ASSVd不存在明显的地区专化性,进一步对ASSVd二级结构分析发现不同寄主的ASSVd致病区(P)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从山东青岛采集的带有"花脸"症状的火焰海棠果实带有ASSVd。本研究从火焰海棠检测到ASSVd,明确其为自然寄主之一,且火焰海棠果实的"花脸"症状形成可能与ASSVd侵染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甘肃省苹果坏死花叶病毒(apple necrotic mosaic virus,Ap NMV)的发生及遗传变异情况,采用反转录PCR方法对采自甘肃7个地区表现花叶症状和无明显症状的共93份苹果叶片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Ap NMV的平均检出率为66.67%,说明其在甘肃省苹果产区普遍发生。对其中9份样品中Ap NMV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其分离物CP的核苷酸和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2.3%~99.7%和93.6%~99.1%,与NCBI数据库中来自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的18个Ap NMV分离物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6.7%~99.7%和87.1%~99.7%。基于CP基因全长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Ap NMV分离物聚集成5个组,9个Ap NMV甘肃分离物与其他Ap NMV分离物分别聚集形成组Ⅰ、组Ⅱ和组Ⅴ。9条Ap NMV全长CP基因序列中检测到1个潜在重组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查明新疆巴旦木果树病原病毒的种类,为病毒的分子检测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从巴旦木果树叶片中检测到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NRSV)。以阳性样品的总RNA为模板进行PNRSV外壳蛋白基因(CP)RT-PCR扩增,对预期430 bp大小的4个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结果表明,PNRSV新疆巴旦木分离物CP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世界各地已报道的分离物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分别为80.0%~97.2%和80.1%~94.1%,其中与阿根廷分离物AY217的同源性最高;而与同属03亚组的苹果花叶病毒(ApMV)同源性较低,仅为52.9%~55.4%和45.6%~48.6%。新疆PNRSV各分离物之间CP基因高度同源。序列比对与系统发生树的分析显示,PNRSV新疆巴旦木分离物的株系属于GroupⅠ组。【结论】确定了PNRSV为侵染新疆巴旦木果树的病原病毒。这是PNRSV在新疆发现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苹果茎痘病毒RT-PCR检测及分子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T-PCR技术对采自6个苹果品种和7个梨品种的33个样本中的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 ASPV) 进行了检测, ASPV感染率为63% ( 19 /33) 。对6个ASPV中国分离物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 基因进行了扩增、克隆和测序, 测序结果显示CP基因全长为1 191 nt, 编码397个氨基酸。中国分离物与GenBank中其他分离物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0.2% ~91.7%。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不同ASPV分离物分为3个大的类群, 呈现一定的寄主相关性, 并未呈现明显的地理相关性。第一和第三大类群的寄主皆为苹果, 第二大类群包含6个梨分离物和2个苹果分离物。不同ASPV分离物的抗原指数差异较大, 推断可能由于序列变异引起抗原表位变异, 从而引起血清型差异。  相似文献   

8.
苹果种间杂种对苹果腐烂病感病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分析苹果实生树对苹果腐烂病抗病性的遗传规律,【方法】2010—2011年连续2 a用2个苹果腐烂病菌株对‘紫塞明珠’ב富士’的杂种实生树1 150株进行离体接种鉴定,采用次数分布分析法研究了苹果腐烂病抗病性遗传。【结果】结果表明,连续2 a接种2菌株主基因遗传率均在78.5%~85.5%。该实生群体对菌株03-8的感病性的变异由5个主基因位点分离所致,而对菌株xc56的感病性分离与4个主基因位点有关,且年份间表现稳定。【结论】离体枝条接种病原后,发病/不发病表现为质量性状遗传,发病对不发病为显性。感病的实生树接种后发病的病斑长度表现为多基因数量性状遗传。  相似文献   

9.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来自江西省万安县的纽荷尔脐橙叶片样品中获得了柑桔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 CLBV)江西分离物CLBV-JX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对CLBV-JX与其他寄主来源CLBV分离物的序列进行了一致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CLBV-JX全长8 747 nt,编码3个开放阅读框;CLBV-JX与其他来源于柑桔的CLBV分离物的序列一致度高,基因组核苷酸一致度为96.8%~97.2%;CLBV-JX与来源于甜樱桃和猕猴桃的CLBV分离物序列一致性低,基因组核苷酸一致度分别为79.1%和74.3%;在基因组序列系统进化树上,CLBV-JX与所有柑桔来源的CLBV分离物聚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近,与其他寄主来源的CLBV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远。推测CLBV的遗传分化可能与寄主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系统调查了云南省昭通、马龙与丽江3个苹果产区主栽品种叶部病毒病与果实锈果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苹果叶部病毒病与果实锈果病在云南省3个产区都有发生,不同产区与品种发生有明显差异。应用ELISA与RT-PCR方法检测来自以上3个产区苹果主栽品种的主要病毒与类病毒带毒率,结果显示:苹果花叶病毒(ApMV)、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与苹果锈果类病毒(ASSVd)分布普遍,在昭通、马龙与丽江3个产区均检出,检出率最高的是苹果锈果类病毒(ASSVd),苹果茎沟病毒(ASGV)只在昭通、丽江产区检出;不同品种对不同病毒与类病毒具有不同的检出率,苹果锈果类病毒检出品种最多,检出率也最高,苹果花叶病毒次之,苹果茎沟病毒与苹果褪绿叶斑病毒分别只在少数品种检出,检出率不高。研究结果为云南省建立无病毒种苗检测体系、指导病毒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两步多重RT-PCR快速检测苹果潜隐性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建立检测3种苹果潜隐性病毒更为快速准确的方法,【方法】以携带苹果茎沟病毒(ASGV)、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和苹果茎痘病毒(ASPV)的成龄苹果树韧皮部为试材,根据基因库中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pitting virus,ASPV)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特异性引物,分别与合成的苹果茎沟病毒(ASGV)引物和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的引物组合配伍,筛选出最佳的引物对组合。对cDNA的合成所用引物和总RNA模板进行遴选和量化,对PCR过程中cDNA的用量、引物对的终浓度、退火温度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结果表明,反转录引物为Oligo(dT)18、总RNA 0.1~3.0μL时,可以得到较好的cDNA;ASPV-FR与ASGV-Pch、ACLSV-Pch引物组合优于ASPV-Pch,并且筛选出4组最佳的终浓度处理组合;cDNA用量为2.0~4.0μL、退火温度为50.0~52.9℃、循环数为35时,扩增效果较好。采用优化的多重RT-PCR体系对采自陕西和山东两省的样品进行检测,并用3种病毒的单重RT-PCR体系进行验证。【结论】结果呈现高度一致性,充分印证了该多重RT-PCR体系的准确性,适用于大量样品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探索苹果叶片缺铁失绿矫正新方法,【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分别研究了铁肥虹吸输液对矫正苹果缺铁失绿症的影响,铁肥虹吸输液和强力高压注射对叶片和根中铁含量的影响及铁在树体内的运输与分布。【结果】结果表明,铁肥虹吸输液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使黄化的叶片复绿,显著增加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虹吸输液增加叶片中铁含量显著多于强力高压注射,强力高压注射增加根中铁含量显著高于虹吸输液,虹吸输液铁肥靠叶片蒸腾拉力进入树体,强力高压注射的铁肥靠压力进入树体。【结论】铁肥虹吸输液是矫正苹果缺铁失绿症一种新的高效、简单易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梨腐烂病病原菌的初步鉴定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对我国梨腐烂病病原菌进行初步鉴定和序列分析,【方法】从我国15个省(市)梨产区采集腐烂病样品并观察其田间危害症状,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获得168份梨腐烂病菌分离株,从中选取72份进行单孢纯化,共获得79份梨腐烂病菌纯化分离株;观察在PDA、25℃黑暗条件下病原菌菌落形态以及产孢体形态,并对其在梨枝条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器徒手切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特征和分生孢子形态;采用菌丝块接种法测定梨腐烂病菌在‘翠冠’梨离体枝条上的致病力。对部分菌株rDNA-ITS进行PCR扩增、测序,利用BLAST软件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相似性分析,并用MEGA 4.1和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根据梨腐烂病菌各分离株在PDA上的菌落形态特征可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菌落类型,不同梨腐烂病菌分离株在PDA上产生多种类型的产孢体,不同梨腐烂病菌菌株在离体梨树枝条上的致病力存在差异,我国梨腐烂病菌的rDNA-ITS核苷酸序列一致率为99.98%~100%,与苹果腐烂病菌分别聚在同一亚组的两个分支。【结论】我国梨腐烂病病原菌存在不同的菌落类型,其rDNA-ITS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均为V.mali var.pyri。  相似文献   

14.
用离体微嫁接法快速检测苹果潜隐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离体微嫁接法同时检测了苹果褪绿叶斑病毒、苹果茎沟病毒和苹果茎痘病毒。由于苹果褪绿叶斑病毒和苹果茎沟病毒,症状是在叶部表现黄斑,试管内不易观察,病毒检出率较低,检测带毒率分别为37.5%和61.1%,在检测苹果茎痘病毒上取得成功,检出率达81.3%以上。用木本指示植物跟踪检测了带毒品种,试验证明采用离体微嫁接法检测果树病毒比用木本指示植物检测所需时间短,病毒检出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不同苹果砧木组培苗抗旱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提供苹果耐旱育种及栽培材料,【方法】以5种苹果砧木组培苗为试材,PEG-6000作为胁迫剂,模拟室外干旱进行处理,运用模糊隶属函数抗旱性综合分析,比较了5个苹果砧木组培苗的耐旱性。【结果】结果表明,在PEG-6000胁迫条件下,不同苹果砧木的叶绿素含量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随PEG-6000胁迫质量分数的升高逐渐升高。在整个胁迫过程中,各苹果砧木组培苗叶片内蛋白质含量随胁迫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增大。SOD活性随PEG-6000胁迫质量分数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且在20%PEG-6000胁迫条件下SOD活性达到了最大。POD活性随胁迫质量分数的升高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5种苹果砧木的抗旱性顺序依次为:新疆野苹果>平邑甜茶>八棱海棠>‘M26’>‘M9’。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内蒙古地区引起苹果树腐烂病的病原种类。【方法】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周边果园的苹果腐烂病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致病力测定。【结果】从感病’金红’苹果树上分离到2株苹果腐烂病病菌,命名为QH1和QH2。QH1与QH2的致病力与分离自陕西杨凌的参照菌株YL1相同;菌落、分生孢子及子实体的形态特征均符合Cytospora属的特征;基于内转录间隔区、核糖体大亚基片段、转录延长因子和β微管蛋白4个基因的序列一致性和系统发育的分析证明,QH1属于Cytospora schulzer,QH2属于Cytospora mali。【结论】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苹果腐烂病病菌为C.schulzer和C.mali两种致病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准确界定苹果树在各个生育期的需水量及需水特征的季节性变化是指导果园节水灌溉的重要依据。【方法】利用热扩散树干液流测定技术,连续2年监测了旱作果园苹果树(盛果期)的树干液流速率,计算了单株的耗水强度,并与同步观测的叶面积指数、物候特征进行关联分析。【结果】2017、2018年苹果树年耗水量分别为295.5 mm、215.3 mm,分别占同期降水量的88%和58%。在整个年生育周期中,果实膨大期耗水量最多,占果树整个生育期耗水总量的51%(2017年)和41%(2018年),其次依次为果实成熟期、幼果形成期、花期、萌芽期、落叶期和休眠期,不同生育期果树的耗水量与同期降水量具有相似的季节变化趋势。在萌芽期,果树耗水强度快速上升,到果实膨大期时最高可达2.17 mm·d^-1;之后逐渐下降,在落叶期时耗水强度最高值为1.19 mm·d^-1;休眠期树液仍有流动,此阶段的耗水量占年蒸腾总量的5%,日蒸腾强度最高为0.53 mm·d^-1。冠层叶面积指数(LAI)的季节变化表现为从4月初展叶开始快速增加,到5月上旬达到3.2,日增速平均为0.07;之后LAI基本维持不变,日增速仅为前期的1%,最高值为3.4。在11月中旬左右遇到大风天气后快速落叶,LAI在数天内降至零。【结论】苹果树在不同生育期的需水特征有明显的差异,且与叶面积指数的季节变化并不完全同步,需结合不同生育期的水分需求特征开展合理的灌溉、控水等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A survey for apple and pear viruses was carried out at the Canadian Clonal Genebank (CCG), Harrow, Ontario, Canada, during the fall/winter of 2007 and spring of 2008. Leaves and/or dormant cuttings were randomly collected from 438 to 122 accessions of apple and pear, respectively. Samples were tested by Double Antibody Sandwich-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DAS-ELISA) for the presence of 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 (ACLSV), Apple stem pitting virus (ASPV), 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 (ASGV) and Apple mosaic virus (ApMV). Infection rates for apples were ACLSV (48.1%), ASGV (10%), ASPV (6.6%) and ApMV (7.1%), and for pears ACLSV (42.6%). ACLSV was detected and characterization by multiplex RT-PCR with primers targeting a fragment of 677 bp corresponding to the partial coat protein (CP), movement protein (MP) and untranslated (3′UTR) region in 22 accessions of apple and pear. Multiplex RT-PCR showed a higher sensitivity over the ELISA test. The nucleotide and amino acid deduced partial CP identities ranged from 82.6–100% to 91–100%, respectively, while partial MP identities was 62.5–100% at aa level based on the amplified fragment appropriate for partial MP using a frame shift, among 22 ACLSV isolates. Phylogenetic analyses based on the partial CP region clustered CCG ACLSV isolates in two different groups, while those based on the partial MP region embraced CCG ACLSV isolates in two sub-clusters within the same group.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the detection of ACLSV, ASPV, ASGV and ApMV at CCG, and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ACLSV isolates in apple and pear plants from worldwide countries to deduce possible heterogeneity and evolution.  相似文献   

19.
苹果苗木类型和栽植时间对幼树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栽植时间下不同苗木类型的生长特性,【方法】以3 a生‘长富2号’/‘M26’/八棱海棠为试材,测定3个栽植时间(2010年3月10日、4月10日和5月10日)下分枝苗、去分枝苗和单干苗生长特性相关指标。【结果】5月份栽植植株的生长势弱于3、4月栽植的植株;单干苗生长势弱于分枝苗和去分枝苗。栽植后第2年,3、4月栽植植株的株高、主干粗度显著大于5月栽植的植株。去分枝苗和单干苗株高显著大于分枝苗。3种苗木类型主干粗度依次为分枝苗>去分枝苗>单干苗,且相互差异显著。分枝苗和去分枝苗冠径显著大于单干苗。栽植后第3年,分枝苗的花芽数显著高于去分枝苗和单干苗。【结论】苹果苗木在冷藏条件下,4月栽植是可行的,本试验中3月份栽植较为适宜。分枝苗有利于促进幼树提早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