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纳我国古代文献记载的茶对人体的保健和药用功效有30多种,综述茶对人体的营养功能和药理功能,茶在抗癌、抗突变、抗高血压,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预防衰老,增强免疫机能、降低血糖,防治糖尿病、抗辐射损伤,健齿防龋,消除口臭、杀菌抗病毒、防治肝病、兴奋、利尿、助消化、解毒,止褐、消暑、明目及其它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茶氨酸(N-乙基-γ-L-谷氨酰胺)作为茶叶的特征性物质之一,由于在茶树的氮素代谢、茶汤滋味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自1950年日本学者酒户弥二朗首次从绿茶中分离、命名以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近年来,由于茶氨酸能对咖啡碱诱发的兴奋作用起抑制、拮抗作用犤1犦,茶氨酸对大鼠的降压效果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活化作用犤2犦以及茶氨酸对人α-脑波释放的影响犤3犦等药理功能研究的深入,促使国内外学者对通过利用生物技术获取茶氨酸研究的深入。现就该方面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1茶氨酸的细胞培养1990年OriharaY.等…  相似文献   

3.
茶资源利用及茶产品开发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茶资源利用及茶产品开发主要有高γ-氨基丁酸茶、低咖啡因茶、有机茶、茶饮料、速溶茶、超细微茶粉、鲜茶汁、茶酒、茶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利用(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茶氨酸等)、茶籽综合利用、茶花、茶饲料与茶兽药的开发利用等。随着人们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今后茶资源利用将主要向三个方向发展,即立体化、深度加工和有效成分的提取、饮茶与“吃”茶并存。  相似文献   

4.
茶的营养成分与保健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中化学成分是茶的营养和保健功能的根本要素,也是茶作为人类主要饮料的基础。公元前2737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发现了茶叶的解毒作用,《神农本草》中有过记载。东汉(公元200年)已发现茶叶兴奋 神经中枢的作用,华佗所著《食论》中有“苦茶久食,益思意” 的叙述,明代(公元1368—1628)顾元庆所著《茶谱》中阐述更  相似文献   

5.
茶与诗歌     
陈铭华 《茶报》2000,(1):39-40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又是诗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度里,茶与诗的结缘是自然的和必然的。自古至今许多诗人和文学家创作出无数脍炙人口的茶诗。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咏茶诗歌可分为以茶为主题的诗歌和不以茶为主题的涉及有关茶的内容的诗歌等两大类,即狭义上的茶诗和广义上的茶诗。它们对茶与诗歌的研究有着同样的价值,都形象生动的反映了茶的采摘、制作、沏泡、品饮等作用。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武夷茶是女子茶,又有人说她是男士茶,而我说她是文人茶。君见否,一部厚实的武夷茶史,把武夷茶和文人形影相随、亲密无间的关系捕绘的淋漓尽致。首先说的是唐代徐寅,那是兴化府上第一位状元,著有两部诗文集,诗工整,文厚实,大文人衔头卓卓有余。  相似文献   

7.
郭存善 《中国茶叶》2000,22(4):38-38
茶树无性系良种具有性状一致、萌芽整齐、品质优良、不易退化等优点,是制作名优茶的首选品种。近年来,我国各产茶区都十分重视茶树无性系良种的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对于位于我国茶树栽培北限的临沂茶区来说,由于所处地理纬度较高,冬季气温偏低,无性系茶苗种植一直是项空白。为弥补空白,促进临沂茶叶生产的发展,临沂市果茶技术推广中心从1995年起,承担了市科委下达的“临沂茶区无性系茶苗种植技术研究”攻关课题,经过4年多的努力,探索出了一套成功的无性系茶苗栽植技术,现介绍如下,以供我国其他北方茶区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探讨普洱茶茶膏的传统加工工艺,结合作者自身加工经验,针对普洱茶茶膏的加工工序以及各道工序应注意的事项和相关参数,阐述个人观点,期望能够对提升茶膏品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虫茶若干问题的考察报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湖南城步和广西龙胜等我国主要虫茶传统产地听考察结构,综核实 了所收集的各种虫茶文献资料,并对虫茶的起源,定义提出了新的看法,定义了“三叶虫茶”和“化香虫茶”,并对它的外观特征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张琳洁  龚淑英 《茶叶》2003,29(4):230-232
中国古代茶化,是儒、道、释三家思想融合的结晶。茶从一种普通植物发展为饮料之王,并衍生为茶化,这和茶的物质属性有着重要的关系。茶化的形成经历了茶从普通植物到饮用,又从饮用上升到化高度的过程。其间,茶的物质特点与社会的思想背景共同发挥作用。本根据现代茶叶生化研究,分析茶化的形成历程,探讨茶的物质特性和社会思想背景对茶化产生作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福宁毫茶     
福宁毫茶是霞浦县茶场以无锡毫茶炒制工艺,研制成功的机制新名茶。该茶条索肥壮卷曲,色灰透翠身披茸毫,香高持久,滋味鲜醇耐泡,汤色绿而明亮,叶底肥嫩明亮。以上市早、成本低,畅销国内茶叶市场,1993年被福建省农业厅评为省优质茶。  相似文献   

12.
周文劲 《茶叶》2006,32(4):48-50
中国茶叶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以茶与茶化为专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她的主体陈列极具特色,打破了传统的以时间为序列的展示方法,陈列大楼设置了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茶缘等6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展示空间,从不同的角度对茶化进行诠释。现对茶博陈列大楼的茶化主题展示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3.
漳平水仙茶饼的制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漳平水仙茶饼又名“纸包茶”,原产于清平双洋镇中村村。解放前仅有双洋镇中村村及南洋乡北寨、梧溪等地少量生产,年产量不到1吨,由于水仙茶饼品质独特,且携带方便,在闽西、闽南、厦门及广东一带已负盛名,至今年产量已达200吨,销区发展到港、澳、日本等地区。自1981年起,漳平水仙茶饼先后6次获得福建省毛茶优质奖,1995年被评为福建省名茶,并选送参加第二届农业博览会评展,获得金奖。漳平水仙茶饼,外形呈小方块,边长约为5×5cm,厚1cm左右,形似方饼,干色乌揭,油润,干香纯正。内质香气高爽,具花香且香型优雅,滋味醇正且味中…  相似文献   

14.
茶尺蠖等三种食叶性害虫的测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俊庆 《茶叶》2002,28(2):96-97
该文介绍了茶尺蠖、茶黑毒蛾 茶丽纹象甲三种食叶性茶树害虫的实用测报技术,可供有关生产单位预测预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竺济法 《中国茶叶》2010,32(3):32-35
三、闻龙年迈愈爱茶 明代宁波茶人闻龙(1551—1631)撰写的《茶笺》,仅1000多字,是明代宁波4种茶书中最短的一篇。其实与其说是茶书,不如说是一篇茶文更为合适。顾名思义,作者本人也是把它定位为短篇的——仅为一笺而已。“笺”作为文体,专指短小精悍的书札、奏记一类。  相似文献   

16.
茶税在我国不是简单的国家财政收入问题,对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对茶业本身都有直接的影响。有必要对茶税的历史意义和作用进行比较。一、税的起源我国历史上把将实物无偿地交给奴隶主或帝王称作进贡,春季以前奴隶社会君主向臣届或藩属等取得的土特产贡纳叫上贡,把按田地面积等的摊派叫赋,土贡和赋合称贡赋,贡赋为税收的原始形式。春秋时,随着私有制的发展,各国向臣属征收的军役和军用品称赋,对臣后土地征收的财物称为税。无论贡、赋还是税都是国家收入来源,都有税的基本特征。二、我国古代茶税我国古代茶税起源于何时目前…  相似文献   

17.
浙江新昌长诏水库茶场研制开发的“绿岛春云”茶,是新昌县名茶中的后起之秀,该茶汤色绿、滋味鲜爽、口感好,但与同属卷曲形茶的“望海云雾”相比,由于茶周海拔要比“望海云雾”的产地雪溪茶场低三四百米,因此在色泽、香气与滋味品质上尚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8.
茶对离体坐骨神经腓肠肌收缩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茶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腓肠肌收缩特性的影响。方法:把剥制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分别用任氏液、0.5g/L、1g/L、2g/L的茶溶液浸润,测定不同浸润时间肌肉收缩的阈强度和单收缩的收缩速率、舒张速率、收缩幅度以及潜伏期等生理指标。结果:低浓度的茶溶液处理较短时间时,腓肠肌收缩的兴奋性、收缩速率、舒张速率、收缩幅度均随茶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但若超过一定浓度或时间,这些收缩特性均随茶溶液浓度的升高、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而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的潜伏期不受浸润溶液中茶成分的影响。结论:骨骼肌的收缩能力受到茶成分的影响。低浓度茶水在短时间内可提高骨骼肌的收缩能力,处理时间过长或浓度过高,会减弱骨骼肌的收缩能力:神经肌肉接点兴奋的传递速度不受茶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茶叶对人体既有营养价值,又有药理作用,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茶与洒的调配使得茶酒具有茶的保健作用,又具有洒的保健功效。本文第一部分对茶叶主要药理作用成分及其保健功能进行了概述,介绍了普洱茶的各种保健功能。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红酒、白酒、黄酒的各种基本特征和各种保健功能。第三部分是笔者的实验部分,通过三组对比实验,即红淄与普洱茶的调配、白酒与普溽茶的调配、黄酒与普洱茶的调配,按照茶酒不同比例调配,进行灭菌与不灭菌两组对比实验,并进行感官审评,对兰组茶酒的颜色、香气、口感进行对比,同时介绍各种茶酒不同的保健功能。最后笔者通过试饮得出白酒与普洱茶按照体积比65:35更能适合广大群众品饮的茶酒饮料,并提出实验改进方案,以期能更好的改进口味,适合大工厂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20.
关于茶文化的定义,笔者在《论茶文化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认为:茶文化是茶的物质生产和品饮利用过程的物质、技艺及其形成精神的成果的总和,其内容包含物质层面、技艺层面和精神层面。可见,茶文化形成于茶之品饮而有别于茶之为饮,茶的生产和饮用不等于茶文化形成,从时间上看,“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陆羽《茶经》)。神农氏,又称炎帝,为传说中的神奇人物,生于母系氏族时代,至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神农发现茶的记载,源于东汉年间成书的《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