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7.
8.
佟屏亚 《农业考古》2001,(3):178-186,18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农业生产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农村实行土地改革,摧毁封建 制度,饱受战争创伤和饥荒威胁的农民获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劳动积极 性,开展爱国增产竞赛,发展玉米生产。但由于受农业“大跃进”和持续10年“文化大革命 ”的影响,20世纪50-70年代,农业生产发生有很大的波折,玉米生产发展缓慢。一、开展玉米增产竞赛运动建国初期,疮痍满目,百业待兴,长期的频繁战乱和自然灾害使农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农 业生产水平低下。1949年12月,中央农业部召开“全国农业会议”,周…  相似文献   

9.
佟屏亚 《农业考古》2001,8(1):231-242
玉米16世纪初期传入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主要供作备荒济贫而栽培的粮食作物,耕作粗放,品种退化,产量偏低,发展缓慢;直至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兴起之后,玉米生产才有了较快的发展,玉米从世纪之初在粮食作物排行为“六谷”,逐步跃升至第五、第四,直至仅次于水稻、小麦的第三位。1900-1936年,适应人口增长和对粮食需求,玉米逐步遍植全国各地;1937-1948年,战乱频繁,人口迁徙,生产力遭受破坏,为适应战争需要,玉米在局部地区(如西南、华北和西北等地)有一定的发展。 一、引进和推广新技术增加玉米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信息》2006,(4):26-30
(接上期)审定编号:国审玉2005008品种名称:辽单127选育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品种来源:母本辽6082,来源为5003、7922、8112、B73、N-46、郑32双列杂交后混合授粉选育;父本为丹3130,来源为丹东农科院。省级审定情况:2003年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在西南地区出苗至成熟113~118天,比对照农大108早1~2天,需有效积温280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66~272cm,穗位高113~115cm,成株叶片数22片。花丝红色,果穗筒型,穗长17~21cm,穗行数16~18行,穗轴粉红色,籽粒黄…  相似文献   

11.
党旭辉 《新农业》2006,(10):17-17
营养钵育苗地膜覆盖栽培早春玉米,下茬复种大白菜是阜新县近郊菜农摸索出的一条1年2茬高效栽培模式,两茬合计每亩收入3500元以上,经济效益相当可观。一、早玉米种植1.选种选择适口性强,生育期在80~85天的富粘1号、铁糯3号等鲜玉米新品种。2.整地覆膜秋翻耙压,精细整地。每亩施入农家肥3500公斤、复合肥25公斤,按小行距40厘米、大行距60厘米垄距起垄做床。4月上旬覆膜之前用乙草胺喷雾防除杂草。3.育苗移栽3月下旬采用冷床营养钵育苗,营养土选用优质大田表土,与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按3∶2进行配制,同时掺入1%的磷酸二铵混匀。玉米催芽之后播种,…  相似文献   

12.
《山西农业科学》2001,29(4):30-30
  相似文献   

13.
西瓜/花生—菜豆/鲜玉米模式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西瓜/花生—菜豆/鲜玉米模式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研究了玉米、大(薹)蒜高效种植模式的实践性及茬口安排、品种选择和配套管理技术等。  相似文献   

15.
我市同里镇同心村农户沈小英。根据同心村紧靠历史名镇同里,离吴江市区较近的地理优势,近几年试种鲜糯(甜)玉米(春)、鲜糯(甜)玉米(秋)、绿叶蔬菜一年三熟种植方式,获得成功。2003年种植12亩,春季鲜糯(甜)玉米,亩均收入960元;秋季鲜糯(甜)玉米,亩均收入850元;第三季绿叶蔬菜亩均收入1650元,全年合计扣除农本亩均净收入2960元,总净收入35520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17.
18.
合理的施肥技术主要包括分层施肥、分次施肥与深施肥技术,即采用基肥一种肥一追肥相结合的施肥方法,种肥隔离、基肥与追肥深施的施肥技术可显著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在确定了施肥种类与施肥量的基础上,采用以深施肥、分层施肥、种肥隔离和分次施肥技术为主体的玉米高产施肥技术,可以获得最大的施肥效果。  相似文献   

19.
怀化市境内时鲜水果种类、品种及野生资源十分丰富.据1962年果树资源普查证实,野生资源有野生砂梨、杜梨、山毛桃、樱桃、中华猕猴桃、三叶木通、野海棠、野山楂和君迁子等.人工栽培种类有梨、桃、葡萄、李、杨梅、枣、中华猕猴桃、柿、杏、枇杷、石榴、花红、青梅、樱桃、无花果、苹果等.一年生香瓜、西瓜、草莓等.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水稻生产中,对产量危害较重的主要害虫有螟虫(主要指二化螟、三化螟,俗称"钻心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分别危害水稻的不同部位.目前能起到一药多治效果的农药品种不多,瑞士先正达公司开发的一种二元复配杀虫剂是其中之一,毒性低,对环境安全,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