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虾池水环境是凡纳滨对虾赖以生存的空间,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虾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现将凡纳滨对虾兑淡养殖过程中的水质调控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虾池水环境是凡纳滨对虾赖以生存的唯一空间,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虾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养虾须先养好水,要保证放苗前水质良好、放苗量合理、饲料质量优质、投喂适量、换水量勿多、水质理化因子稳定等各个环节。现将凡纳滨对虾兑淡养殖过程中的水质调控介绍如下。1放苗前期的水质准备凡纳滨对虾兑淡养殖水环境要避开自然海水  相似文献   

3.
虾池水环境因子与虾病爆发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2002年在对瓦房店市和庄河市等虾池水环境因子的连续监测中,运用多元分析研究了水环境因子与对虾病害爆发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NO3-N、COD、NO2-N、盐度、NH3-N和水温是显示对虾疾病爆发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内陆天然咸水的离子组成调控方法,采用人工海水,在盐度30.2、pH 8.2的条件下,研究了水环境(Mg2+Ca2+)/(Na++K+)比值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实验持续45 d,结果显示,水环境(Mg2++Ca2+),(Na++K+)比值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蜕皮、摄食、食物转化效率以及能量收支影响显著(P<0.05).凡纳滨对虾对低(Mg2++Ca2+)/(Na++K+)比值的水环境耐受力很弱,而对较高(Mg2++Ca2+)/(Na++K+)比值水环境的耐受力略强.本研究表明,在以对虾养殖为目的而进行内陆天然咸水的离子组成的调节时,必须兼顾多种离子的浓度和比值,这样才能提高养殖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和正交设计法 ,研究水环境中Ca2 、Mg2 、Ca2 Mg2 总量及Ca2 /Mg2 比值对中国对虾生存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1)中国对虾在水环境中能够生存的Ca2 、Mg2 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 2 4 .92~ 2 80 .6 6mg/L、34.5~ 344.9mg/L ;(2 )Ca2 /Mg2 比值为 1∶10 ,对中国对虾的生存没有影响 ;(3)中国对虾的生长与Ca2 浓度有密切关系 ,其值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中国对虾的生长 ,但中国对虾能够在Mg2 浓度低至正常海水 1/ 2的水中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6.
在人工管理的水环境系统中,对虾疾病的发生是病原生物、环境条件、对虾本身的健康状况以及饲养管理互相作用的结果。引起对虾发病的因素有: 1病原生物病原生物又称为病原体,是指能致病的一些生物。常见的种类包括病毒、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城镇化发展,陆源污染使河口区养殖水环境日益恶化,对虾养殖病害日益增多。依靠换水的对虾养殖方式已经行不通,当对虾养殖到中、后期,池塘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不断累积,极易引起对虾中毒、发病和死亡,富营养化也导致池塘蓝藻大量繁殖,对虾养殖生产难以正常开展。传统养殖方式中通过换水就能解决问题,但是由于当下的  相似文献   

8.
生物絮团对虾养殖技术是采用调控池塘微生物数量方式,使得养殖系统中残饵、粪便等有效转化为对虾可以重新摄取的营养物质的一项新技术,这在解决对虾养殖系统能量利用率低、养殖水环境调控和病害防控等一系列问题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虾养殖水环境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升 《河北渔业》2006,(12):1-4,39
综述了生物修复技术在对虾养殖水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溶藻细菌控藻作用及其在对虾养殖池塘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游微藻与养殖池塘的水质及对虾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控制有害微藻的过度繁殖,维持优良的藻相对于养殖水环境的稳定、减少对虾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浮游微藻与对虾养殖的关系及溶藻细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溶藻细菌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利用溶藻细菌控制对虾养殖池塘有害微藻的研发思路。  相似文献   

11.
徐升 《现代渔业信息》2006,21(11):20-23
综述了生物修复技术在对虾养殖水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以盐碱化湖泊和池塘水进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1931)幼虾生长试验,探讨碱水环境对虾体重生长速度与Ca2 、Mg2 、Ca2 Mg2 质量浓度及(1/2Ca2 )/(1/2 Mg2 )的关系,为碱水水域养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碱度为10.32~38.50 mmol/L、盐度1.02~3.34g/L、pH 8.5~9.5的水环境中,体长为10~20 mm的幼虾饲养27 d的体重生长速度为(0.95 0.18)mg/d,存活率(47.5±14.5)%.不同水环境存活率差异显著(P<0.01),体重生长速度差别不明显(P>0.05).体重生长速度与环境因子问的相关性不明显.通过驯化提高幼虾对水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是碱水水域养殖对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 在对虾养殖生产中,为提高经济效益,降低饵料费用是关键因素,而正确掌握投喂量是降低饵料成本的有效措施之一。在生产实践中,饵料系数的高低,固然与饵料本身的营养价值有关,但水质的管理与投喂量的高低也不可忽视。 对虾生活在水环境中,它不分昼夜,见饵即食,如能正确投饲,坚持少投、勤投的原则,严格控制合理、准确的投喂量,就可达到既不污染水环境和底质,又能满足对虾的生长需要,从而提高饵料的利用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由于养殖环境恶化、良种不良及养殖操作不规范等因素,导致对虾病害严重,生长速度慢,养殖成功率下降,尤其是对虾肝胰腺坏死症、对虾白斑综合症病、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和对虾细菌病(副溶血性弧菌)的控制力不足,对虾病害已严重困扰了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大家都在寻找对虾养殖的出路。本项目通过优质虾苗筛选技术、鱼虾混合生态养殖调控水环境及病害防治技术、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技术及规范养殖管理,形成鱼虾混合生态养殖技术规范,该技术易理解、  相似文献   

15.
水环境中Ca^2+,Mg^2+对中国对虾生存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和正交设计法,研究水环境中Ca^2+、Mg^2+、Ca^2+、Mg^2+总量及Ca^2+/Mg^2+比值对中国对虾生存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对虾在水环境中能够生存的Ca^2+、Mg^2+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24.92 ̄280.66mg/L、34.5 ̄344.9mg/L;(2)Ca^2+/Mg^2+比值为1:10,对中国对虾的生存没有影响;(3)中国对虾的生长与C  相似文献   

16.
以盐碱化湖泊和池塘水进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 eiBoone,1931)幼虾生长试验,探讨碱水环境对虾体重生长速度与Ca2+、Mg2+、Ca2++Mg2+质量浓度及(1/2Ca2+)/(1/2 Mg2+)的关系,为碱水水域养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碱度为10.32-38.50 mmol/L、盐度1.02-3.34 g/L、pH 8.5-9.5的水环境中,体长为10-20 mm的幼虾饲养27 d的体重生长速度为(0.95±0.18)mg/d,存活率(47.5±14.5)%。不同水环境存活率差异显著(P〈0.01),体重生长速度差别不明显(P〉0.05)。体重生长速度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不明显。通过驯化提高幼虾对水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是碱水水域养殖对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厦门对虾养殖水域异养细菌和弧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厦门三个主要对虾养殖区水体中异养细菌和弧菌的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对虾养殖水环境中,异养细菌和弧菌的数量与水温、盐度、氨氮、化学耗氧量的水体营养指数密切相关,弧菌可作为高温季节有机污染的一个指标,弧菌的数量与对虾对病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虾混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对虾单养池塘中高蛋白质饲料的大量投入,使得含氮代谢产物在池塘中积累,是导致近年来养殖水环境恶化,虾病频发的主要因素。对虾单养池塘一旦发病很难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1])。为促进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科研人员开展了虾贝、虾蟹、虾鱼和虾藻等不同健康养殖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育苗过程中提高虾苗健康质量,把好消毒环节和提供良好的育苗水环境是对虾育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对虾养殖业是技术含量非常高的行业。由于养殖池塘水体大,情况复杂,对虾发病是池塘水环境因子和生物因子的综合体现。很多时候难以用肉眼确诊对虾的病情、病原,即使确诊了,要对症下药,用哪种药、用多少、效果如何,也难以有十分把握治好病。因此,预防疾病的发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