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质量的地震图像在地震资料的解释过程中有其举足轻重的作用。地震图像纹理模型回归分析实际上是一个统计滤波的过程,因此可以采用该方法提高地震图像的质量。基于实际地震数据研究表明,该方法明显提高了地震图像的质量,并保持地震图像的纹理结构,且计算时间少。  相似文献   

2.
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壳活动剧烈,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我国的地震灾害频发。建国以来,我国发生了多次地震,1966年邢台地震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发生的第一次造成严重灾难的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7.8级地震,造成了24.2万人和133亿元的巨大损失……可以说,中国人饱尝了地震带来的灾难。  相似文献   

3.
运用地震相反射特征、振幅类地震属性以及分频信息等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结合钻井资料,对枣35断块沙三段3个火山口位置及火山岩分布范围进行了识别,发现研究区内火山岩主要地震反射特征为3类,分别为丘状地震反射、柱状地震反射和层状地震反射;研究区北部火山岩厚度明显大于西南部;分析认为研究区火山岩体顶部的地震频率多高于内部的地震频率;划分出了火山岩相包括爆发相、溢流相、火山沉积相等;最后结合试油及生产数据,认为溢流相火山岩是枣35断块主要的油气储集体。  相似文献   

4.
界定了地震旅游资源的概念,用灾害经济学观点、旅游规划理论和系统方法分析了"5.12"汶川特大地震派生的地震旅游资源,提出了地震旅游产品开发原则和总体思路,并就龙门山断裂带整个区域地震旅游产品开发的协调互补与整合给出了框架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苏海洋  雍际春  晏波  尤晓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19-15722,15775
两汉至南北朝时期,气象灾异频次与地震频次之间存在着明显关联。从今甘肃地区发生的地震看,白虹贯日、雷发非时等异常气象与地震的关系最为密切,与地震关联的异常气象还有天雨血、黑气、青虹等,地震前后异常现象还具有多发特征。  相似文献   

6.
山区水库区域地震发生频率一般较高,而且很多为序列地震,为保证水库大坝在序列地震影响下,大坝质量安全及运行管理安全,对水库大坝受地震影响进行监测必不可少.在地震发生时,一般从宏观上,对大坝的破坏情况进行巡检,微观上,对大坝运用原型观测手段,对大坝及泄水建筑物应力应变、渗流状态等进行监测分析,通过监测分析,来判断地震对大坝安全的影响,以及地震对水库的安全蓄水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减灾战略5月16日指出,倒塌的建筑物是地震发生时的主要杀手,2003年的伊朗地震,2005年的巴基斯坦地震以及5月12日发生在中国四川的地震都无一例外地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拖缆地震资料采集现场质量控制方式已经从控制地震数据资料质量向监控地震数据采集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控制地震数据资料质量相结合而转变。基于该需求,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研究并掌握了拖缆地震数据采集质量控制的技术和方法,并以GeoEast处理系统为平台,开发了拖缆地震数据采集实时质量控制系统。该系统的使用既进一步完善了拖缆地震数据现场质量控制的要素与方法,既节省了施工成本,又提高了拖缆地震资料采集效率。通过野外现场测试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推广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政策     
温家宝主持部署地震灾区恢复生产工作;中国发布首个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专门条例;商务部要求做好地震灾区农资供应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地震前兆的复杂性与地震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前兆与地震关系的确认是地震预报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地震预测和地震前兆异常两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的观测结果和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前兆异常和地震之间的关系;结合具体的地震观测资料,介绍了地震前兆的多样性以及地震成因的复杂性,进一步阐述了地震预报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产生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1.
珊溪水库蓄水以来,珊溪水库库区内发生了一系列的地震活动。通过对珊溪水库库区域内地震地质构造的阐述,分析了地震与水库水位的关系,以及珊溪水利枢纽管理单位积极应对地震的一些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Sentinel-1A卫星SAR数据在地震导致的地表形变测量方面的可行性。方法利用获取到的意大利佩鲁贾市地震前后两景Sentinel-1A卫星SAR数据并使用ENVI软件反演其地震同震形变场,得到雷达视线(LOS)方向地表形变图。结果反演结果表明:(1)地震导致的雷达视线方向地表沉陷和抬升最大值分别约为0.31 m和0.32 m,地震中心地表形变量约为0.1 m;(2)地震中心附近形成"西北-东南"走向长约30km的断层;(3)由地表形变剖面图可知:位于地震中心以北、以西和以南3个方向的地表有所沉陷,地震中心以东地区地表被抬升。结论 Sentinel-1A数据在地震地表形变场反演具有可行性,可作为研究地震机理和防灾减灾参考数据,但实际精确形变值还需要GPS测量数据验证。  相似文献   

13.
韩世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73-17174,17235
介绍了重庆近代4次较强地震的情况,并根据旱震关系研究和短期临震气象要素5项指标异常研究,系统地检验了1989年的重庆渝北统景地震、1997年的重庆荣昌许溪地震和1999年的重庆荣昌县城地震震前气象要素异常情况。最后提出了建立全国性的,特别是地震高危地区的地震气象要素异常前兆预警系统设想。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拓展地震科技信息的服务领域,以及加快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是当前地震科技情报系统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十五"期间.防震减灾工作"三大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丰富了地震科技信息的内容,推动了新形势下地震科技信息的发展.以当前的地震科技信息的开发利用现状,结合防震减灾工作的特点,提出发展未来地震科技信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包括地震属性和地震反演2大类,目前2种技术适用的储层条件尚不明确,造成井间储层预测过程中没有固定标准。对于储层预测成果可信度的判别仍多为后验证,采用与已知井点信息比对的方式,由于预留后验井数量限制,地震成果资料检测不足,应用中容易出现预测失误。对萨北开发区28个连续的沉积单元开展地震储层预测后的符合率验证,结合储层地质特征,建立地震预测能力与地质条件的相互关系,评价地震技术的适应性。评价结果显示,地震属性适合3m以上砂岩和厚层泥岩预测,地震反演主要能够提高薄层砂岩预测能力;各单元预测符合率的高低取决于单元所处的沉积旋回位置以及储层特征;同一沉积单元内部不同位置地震预测能力仍存在差别。应用层次控制微相优化组合方法可以进行地震预测成果真实性预判,对沉积单元、储层位置、砂体类型进行预测,加深了研究区的地质认识程度。配合井震动静结合措施优选指导研究区开发实践,达到剩余油挖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GIS支持下的江西省地震潜在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 IS的定距离空间分析功能,对江西省境内分布的18条主要活动断裂周围5、10、15、20、25 km的区域分别建立缓冲区,对各缓冲区的地震活动频度和强度进行了统计,初步分析了活动断裂和历史地震的相关性,确定了沿断裂带的历史地震次数。在系统全面地分析近代所发生地震的基础上,得出地震的等烈度分布及有关参数。最后,利用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划分了地震潜在危险性区域,得出江西省地震活动较强区域主要在赣南,其次在赣北,为江西省的防震减灾工作部署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地震避难空间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先,对地震避难空间的概念、类型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国内外地震避难空间的研究进展和发展领域进行综述,由此指出我国在地震避难空间的研究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我国地震避难空间应重点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苏英  刘晓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575-17577
依据中国地震台网实测资料,对四川省及周边地区2001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4级以上地震进行统计,共计155次,每年平均约22次,同时鉴于汶川大地震余震尚未平息,目前还处于活动期,因此对其单独进行探讨。运用Excel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地震活动的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尝试性地探索其中的规律。结果表明,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差异(夏、秋两季的地震活动频率明显高于春、冬两季)和年际变化(2008年为地震活跃期),在空间分布上地震活动与地质活动构造关系密切,地震主要发生在断裂、断陷带,特别在地块交界处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在地震宏观观测中,动物行为可被视作观测对象之一。以麋鹿等鹿类动物为观测对象探讨鹿类动物对地震的敏感度。集中观测了鹿科动物异常行为与环境、地震的联系。通过观测发现,鹿类动物对四级以下地震不敏感,不能对四级以下地震做出预报;但鹿类动物对周围环境变化,尤其是人为环境变化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20.
草南地区东河砂岩具有横向上厚度变化大、地震反射层能量弱、分辨率低的特征,在东河砂岩尖灭线实际解释中,可能因地震资料的假象或陷阱而造成解释或预测结果的错误。针对地下东河砂岩复杂的尖灭地质现象,通过模拟东河砂岩厚度变化所造成的地震响应特征,并结合地震属性分析的成果,开展了东河砂岩地质建模与模型正演及地震属性分析,建立了多个削蚀、超覆尖灭的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及地震属性分析刻画,精确预测尖灭点的位置,为地震解释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