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黄壤旱地有效镁的含量与镁肥盆栽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贵州中部不同母质发育的黄壤旱地进行野外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20个耕层土样进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区影响旱地有效镁数量的土壤因子pH值最为重要,其次是速效磷含量,在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黄泥土和黄色砂岩风化物发育的黄砂土上,对玉米和烤烟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对土壤施外后,植株氮,钾含量增大,但植株对镁的吸收明显减少,对土壤施镁后,植株氮,磷,镁含量变化不大,而植株钾的含量同出现不降趋势,因  相似文献   

2.
粤西砖红壤的镁素状况及其有效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结果表明,粤西砖红壤的全镁含量普遍较低,玄武岩和花岗岩发育的土壤,全镁含量多在0.2%以下,浅海沉积物发育的土壤,全镁不足0.1%,玄武岩发育的土壤,交换性镁较丰,表土含量均在100ppm以上,镁饱和度较高;浅海沉积物和花岗岩发育的土壤,交换性镁贫缺,表土平均含量分别为16.7和14.7ppm,镁饱和度大都极低.土壤供镁能力的强弱依次是: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浅海沉积物发育的砖红壤>花岗岩发育的砖红壤。交换性镁及镁饱和度与牧草的相对产量、吸镁量以及玉米小苗的含镁量、吸镁量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据此初步认为可用作土壤镁素诊断指标。酸深性镁的有效性也较高,但因其释放速度较慢,不宜作为诊断指标,可用以评价土壤有效镁的补充能力。  相似文献   

3.
对泰顺县稻田土壤镁含量的调查结果表明,稻田土壤有效镁含量在 2.4~57.6 mg·kg-1,平均含量 15.68 mg·kg-1,属于缺镁土壤。在水稻田中施 225 kg ·hm-2 硫酸镁增产达14.4%;施镁量与水稻产量、叶片含镁量及土壤含镁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主要土壤类型的镁素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9种土壤类型g4个土样,研究福建省主要土壤类型全镁和交换性镁(包括水溶性镁)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省土壤镁素含量较低。除盐土外,土壤全镁含量平均为0.33%,交换性镁含量0.82毫克当量/100克土。不同土壤类型全镁量高低顺序为:盐土>紫色土>水稻土>黄红壤、红壤>山地黄壤、赤红壤>山地草甸土>风沙土。交换性镁高低顺序为:盐土>水稻土>风沙土>紫色土>山地黄壤>黄红壤>赤红壤、红壤>山地草甸土。成土母质对土壤全镁和交换性镁含量有一定影响。土壤交换性镁与全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粘粒(<0.001毫米)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呈正相关,但不显著。以土壤交换性镁饱和度10%作为足量指标进行划分:盐土和风沙土镁素充足,水稻土有75%样点土壤不缺镁,紫色土有50%样点土壤供镁充足,而红壤性土壤有80~90%样点土壤缺镁,山地草甸土镁素都是不足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GPS定位在西双版纳橡胶园采样,分析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及对橡胶叶中钙、镁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橡胶园养分高效利用及合理施肥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分别在西双版纳植胶区于2017-2019年采集土壤和植株样品进行分析,测定钙镁含量,探讨土壤及橡胶叶钙镁分布特征,分析土壤交换性钙镁与叶片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西双版纳橡胶园交换性钙含量0.17~17.22 cmol·kg-1,交换性镁含量0.11~6.31 cmol·kg-1,分别有70.8%、76.3%低于临界值,大部分胶园处于较低含量水平;对比不同土壤类型,中性土交换性钙镁高于酸性土;分析不同土层,交换性钙土层0~20 cm高于20~40 cm,交换性镁土层0~20 cm低于20~40 cm。橡胶叶钙含量在5.81~21.23 g·kg-1,绝大多数属于正常范围,但变异系数较大;橡胶叶片镁的含量1.41~3.99 g·kg-1,整体含量处于较低或极低水平;橡胶叶钙含量上部叶整体低于中下部叶,镁的含量上部叶整体高于中下部叶。叶片钙与土壤pH、交换性钙呈显著正相关,叶片镁与土壤pH、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呈显著正相关。橡胶园钙镁养分不均衡状态较显著,橡胶树缺镁状况较明显,因此,应在增加镁肥使用量同时,调节其他相关养分施入量,合理配施,提高养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皖北烟区33个和皖南烟区157个土壤分析表明:皖北烟区土壤的交换性镁含量很高,土壤不缺镁。皖南烟区有74%的土壤镁含量中等至偏低,仅有26%的土壤镁含量较高,大部分土壤缺镁或不足。皖北烟区23个和皖南烟区169个烟叶分析表明:皖北烟区烟叶镁含量都较高。皖南烟区仅有24%的烟叶镁含量较高.其余76%的烟叶样品轻度至严重缺钱。各县土壤类型不同,烟叶镁含量也有差异。在镁含量中等的粘重水稻土上,镁肥用量处理间烟叶的产量产值差异不显著。化学成分上,不施镁的处理烟叶镁含量已较高,但随着镁用量增加,烟叶镁含量仍增加,同时,钾、钙、铁、锰、锌含量均下降。  相似文献   

7.
我国冬油菜主产区耕作土壤有效镁供应能力有限,近年来随着产量提高作物从土壤中带走的镁养分量大,而生产上普遍施用氮、磷、钾养分含量高的化肥从而导致随施肥带入的镁养分极少,镁营养缺乏逐渐成为限制油菜产量的潜在因子。为全面评价冬油菜种植区土壤有效镁丰缺状况与油菜施镁效果,本文系统梳理了油菜镁营养研究的主要进展,在揭示油菜需镁量大(Mg 20~40 kg/hm~2)、我国冬油菜主产区土壤缺镁问题突出(土壤有效镁平均含量为225.7 mg/kg,其中低于200.0 mg/kg的土壤占53.7%,处于缺乏或潜在缺乏状态)和施镁大幅度增产(平均增产效果大于15%)的基础上,提出了镁是我国冬油菜种植中继氮、磷、钾、硼后第5种需要通过施肥方式进行补充的必需营养元素,并为冬油菜生产上镁肥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硅钙磷镁钾肥,可以增加植株籽粒氮磷钾素的积累量,能显著增加小麦的产量,增产效果以基施1 500 kg·hm-2时最为明显;施用该肥料,同时可提高土壤的pH和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土壤中的镁及其有效性研究概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总结了近年来有关土壤中的镁及其有效性的研究进展 ,对土壤中镁的含量、存在形态、镁的吸附和解吸、土壤中镁的迁移和淋洗以及有效镁和镁的有效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选取酸性水稻土进行土壤培养试验和水稻盆栽试验,分别施用生石灰(Q)、白云石粉(DP)、钙镁磷肥(CMP)以及土壤改良剂1号(M1)、2号(M2)、3号(M3)和4号(M4),分析其土壤pH值、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磷含量的变化,探讨土壤改良剂对酸性水稻土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改良剂(CK)比较,使用改良剂均显著提高了土壤pH(P0.05);Q、DP和M2处理交换性钙含量增加显著(P0.05),DP、M2、M3和M4处理交换性镁含量增加显著(P0.05);M1、M3和M4处理显著降低了有效磷含量(P0.05)。盆栽试验与土培试验相比较,施相同改良剂的土壤pH、交换性钙、镁、有效磷的变化幅度差异大,交换性钙含量除M3处理降低4.9%外,其余处理均升高,升高最多的有20.9%;交换性镁含量除DP处理升高14.9%外,其余均下降,M2处理降低最多,为9.2%;所有处理有效磷含量均升高,增加最多是M2处理,达114.6%。研究阐明了土壤改良剂在短期内能够影响土壤pH值、交换性钙、镁、有效磷含量的变化,但土培和盆栽两种方式造成的效果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山西省中南部苹果生产优势区果园土壤样品和植株样品的测试、统计分析,掌握了当前该区域内的果园土壤营养和植株营养现状,并参照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了分析评价,同时对果园土壤养分含量与植株养分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有机肥施用量、土壤全氮与氮肥的施用量、土壤有效磷与磷肥施用量、土壤速效钾与钾肥施用量成正相关;植株全氮含量与土壤全氮、植株全磷含量与土壤五氧化二磷、植株全钾含量与土壤氧化钾含量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梁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066-5070
[目的]以番茄为供试植物,探讨在赤红壤中滴灌施肥条件下镁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滴施镁肥后镁在土壤中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移动规律.[方法]以硫酸镁为镁源,通过滴灌系统施入,设3个不同用量处理,在不同的生长时期测定.[结果]随着施镁量(0~6g/盆)的增加,与CK相比,施用镁肥能增加植株的干重和果实的鲜重,而滴施镁肥各处理的番茄株高增加33.69%~37.19%,其中D6-4处理(施镁量4g/盆)植株干重增加28.55%,达到0.05水平显著差异.在整个生长期滴施镁肥各处理的相对叶绿素和植株叶片含镁量都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在生长中后期,随着滴施镁肥量的增加,滴施镁肥各处理的植株叶片含镁量增加31.0% ~ 101.6%,与CK相比达到0.05显著水平.土柱模拟滴施硫酸镁试验结果表明,滴施3个浓度水平的硫酸镁后,土层交换性镁含量在水平方向上都呈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在10~ 15 cm土层镁含量达到最低,其后在15 cm以下的土层中镁含量逐渐升高;而在垂直方向上都呈先急剧减少然后缓慢增加的趋势,其中在0~5、5 ~ 10 cm土层中交换性镁含量的下降幅度较大,在10 cm以下土层中交换性镁含量变化趋于平缓.[结论]与不施镁肥处理相比,施用镁肥能促进番茄的生长.滴施不同浓度的镁肥,土层交换性镁含量在水平方向上呈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在垂直方向上呈先急剧减少然后缓慢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靖西市植烟区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及其比值的特征,阐明其与土壤酸碱的相关性,以靖西市主要植烟区土壤为研究对象,2022年6月采集植烟区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测定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及计算其钙镁比值,并分析其与土壤酸碱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靖西市主要植烟区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丰富,平均值分别为5 114.59、268.57 mg/kg,土壤交换性钙镁比值大于10,占71.01%。钙镁比值表现为强变异,且交换性钙的变异性大于交换性镁。植烟区土壤pH普遍偏高,pH与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交换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H对交换性钙含量的影响大于交换性镁,植烟土壤为微碱性时,交换性钙含量处于高及以上水平的占比达100%。综上所述,靖西市主要植烟区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总体处于偏高水平,钙镁比变异强度大,易出现钙、镁平衡失调。因此,今后在生产中需注意酸碱性钙镁肥料的使用以调节土壤酸碱性,并适时培肥土壤,调节土壤钙、镁平衡,提高烤烟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14.
几种钾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钾肥对水稻生产和水稻土壤肥力的影响,在湖北省沙洋县水稻土上施入等量K2O进行试验,测定了K2SO4、KCl和硫酸钾镁施用对水稻土壤肥力、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钾镁处理的产量最高,K2SO4处理的稻米品质最好;K2SO4和硫酸钾镁处理降低了水稻全磷、全钾含量,提高了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促进植株吸收N并降低土壤碱解氮含量,而KCl作用相反;K2SO4、KCl处理的植株Ca、Mg、P含量较少,而硫酸钾镁处理的较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采取DTPA提取法研究了高镁胶磷矿在土壤中对重金属Cd、Pb的钝化作用。结果表明,高镁胶磷矿的施入显著降低了土壤重金属Cd、Pb的有效态含量,而且土壤中的Pb和Cd有效态含量与高镁胶磷矿的施入量呈显著负相关,由此说明高镁胶磷矿可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从而达到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地的目的;同一混施浓度下,高镁胶磷矿对重金属Pb的钝化效果相当于羟基磷灰石(HAP)(P0.05),而对于重金属Cd而言,HAP钝化效果强于高镁胶磷矿,8%高镁胶磷矿对重金属Cd的钝化效果与4%HAP基本持平(P0.05)。通过综合考虑钝化剂的来源、经济成本以及中国可利用磷矿资源缺乏等多方面因素,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实际应用中,胶磷矿作为磷灰石的替代品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典型黄河故道区耕地土壤养分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养分调查与评价是开展土壤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以代表典型黄河故道区的滨海县界牌镇部分村组为研究区,采集163个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等12个指标的现状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全氮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效锰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土壤电导率、有效磷含量、有效硫含量、有效铜含量、有效锌含量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土壤有效铁含量处于较丰富水平,土壤水溶性有效态硼含量处于较低水平。空间上,除土壤pH值变异较小和有效硫含量变异大外,其他指标均为中等变异;大部分指标(土壤有机质含量、电导率、pH值、全氮含量、有效硫含量、有效铜含量、有效锌含量、有效铁含量、有效锰含量、水溶态硼含量)的较高等级主要分布在条河村,较低等级主要分布在三坝村,这可能与古黄河流向导致的土壤质地差异有关,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分布和大部分指标相反;土壤有效磷的分布较为分散。调查显示,该区钾肥施用量极少,长期偏施氮肥和施用少量磷肥。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也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铜、锌、铁、锰、硼的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钙、镁离子的含量则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通过长期施肥可提高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生产上偏施氮肥虽然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提升趋势,但钙镁呈耗竭趋势。上述研究结果为该区开展针对性的土壤改良培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镍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及毒害作用,以黑土作为供试土壤,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不同施镍水平下大豆幼苗的生长情况,并对大豆幼苗镍中毒临界值及中毒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镍量的增加,大豆植株鲜重、干重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通过对土壤有效镍与大豆植株干重、土壤有效镍与植株含镍量进行拟合,推导出大豆幼苗生长状态最佳时的土壤有效镍含量为10.88 mg/kg,植株含镍量为26.46 mg/kg;中毒临界值(即某一施镍水平下的植株干物质累积量与不施镍处理相同)土壤有效镍为21.25 mg/kg,植株含镍量38.80 mg/kg;奢侈吸收区间黑土有效镍含量为10.88~21.25 mg/kg。以某一施镍水平下的干重占空白干重的90%~100%为轻度中毒分界点,得出大豆幼苗处于轻度中毒状态时的土壤有效镍含量为21.25~44.76mg/kg,此时植株镍含量为38.80~68.14mg/kg;促使大豆植株出现中度中毒时(干重为空白的80%~90%)的土壤有效镍含量为44.76~69.62mg/kg,此时植株镍含量为68.14~95.48 mg/kg;当土壤有效镍含量>69.62 mg/kg时,大豆植株则处于高度中毒状态(干重为空白的80%以下),此时植株含镍量>95.48 mg/kg。  相似文献   

18.
广西以花岗岩、浅海沉积物及部分地区砂页岩发育的土壤缺镁,尤其是旱地土壤缺镁更为严重,这些土壤不仅变换性镁低,而且交换性K/Mg比也较高。在这些土壤上种植作物特别是经济作物和果树应注意镁肥和其它肥料的配合施用,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玉米对镁的吸收受到镁肥,钾肥,石灰,氮肥施用等的影响,如施用镁肥能显著提高玉米镁素含量,而施用较多钾肥,则抑制玉米对镁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9.
以长治市左权县东隘口村土壤为研究对象,将48个分别来自玉米地、蓖麻地、谷子地、药材地内的不同土壤类型样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有效镁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试验区内,土壤有效镁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且有效镁含量与电导率呈现正相关关系。不同作物下的土壤有效镁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而在不同土壤类型间差异性显著。土壤缺镁时,可以施用硫酸钾镁。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本省旱地红壤主要土类58个样品的交换性镁及全镁含量;研究了土壤母质、pH 值、有机质及粘土含量与土壤交换性镁含量的关系;结合有关试验及调查资料,提出旱地红壤合理施用镁肥的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