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钢管混凝土染柱节点的受力状态出发,探讨了轴向力、钢管、柱端弯矩及染端竖向剪力对节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介绍了圆钢管混凝土节点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对有限元计算结果和公式计算结果的对比可知,所建模型适用于圆钢管混凝土-钢梁节点的有限元分析。  相似文献   

2.
钢板笼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结构,具有整体性好、施工快速、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等优点。采用ABAQUS有限元程序,对钢板笼混凝土边节点和钢筋混凝土边节点进行非线性分析,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分别计算和分析了节点构件在往复荷载下的荷载-位移响应。计算模型对混凝土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损伤、节点构件的几何非线性以及梁端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滑移加以考虑。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有限元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基本能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外伸端板连接中不同端板厚度、螺栓直径、螺栓布置对节点受力性能以及端板强度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ANSYS建立半刚性端板连接节点模型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在建立模型和计算分析过程中考虑了弹塑性、大变形和接触问题.分析结果表明:端板厚度的变化对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极限转动能力以及抗弯承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随着端板厚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节点的极限转动能力却随着端板厚度的增加而减小;设计中建议采用大螺栓、中等厚度的端板,同时螺栓应尽量布置在靠近梁翼缘一侧;传统的T形件方法计算端板强度,其计算结果偏低.  相似文献   

4.
椭圆榫节点抗弯强度的数值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有限元分析法对不同过盈量下榉木椭圆榫接合节点抗弯强度及节点周围的应变情况进行研究,并通过相应的试验对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不同过盈量下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平均误差均在20%以内,并且节点处榫头和榫孔的变形情况也十分吻合。同时,榫接合节点周围的应变测量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由此可得,研究中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可用于榫接合节点抗弯强度的预测,为实木榫接合家具的结构设计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搭接N型方主管、圆支管的相贯节点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揭示了平面N型搭接节点的受力性能,描述了搭接节点3个参数(支主管径宽比、主管宽厚比、支主管厚度比)的变化对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主管荷载对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了影响系数.研究表明,主管承受轴力对节点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大,规范公式未考虑主管轴力的影响,其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有一定的误差,有必要考虑主管应力对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选择合理的材料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的基础上,建立外加强环式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柱梁抗弯强度比及核心区混凝土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节点柱梁抗弯强度比应加以限制,核心混凝土大大提高了节点的承载能力,节点传力模式符合斜压杆机理。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预制装配式SRC柱-钢梁组合边节点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在此基于已有的试验结果,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该边节点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数值模型。分析表明,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吻合度,所建模型有效且可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节点核心区节点盖板悬臂段长度(l)、翼缘连接板厚度(t)和翼缘连接板焊缝长度(wl)对该新型节点受力和变形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到了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新型节点的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曲线和关键路径上的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增加节点盖板悬臂段长度能有效改善节点的破坏形态,但对提升节点的承载能力影响较小;增加翼缘连接板厚度有利于提高节点的承载能力和延性性能,承载力和延性分别提升30.3%和43.0%,但增加了节点核心区的剪切变形,不利于塑性铰外移;翼缘连接板的焊接长度可有效改善节点的破坏形态和延性性能,但焊缝长度为100 mm的节点承载力下降约为13.2%,建议焊缝长度取值110~130 mm。  相似文献   

8.
利用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ANSYS建立半刚性端板节点模型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在建立模型和计算分析过程中考虑了弹塑性、大变形和接触问题,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根据梁腹板、端板厚度和螺栓对端板强度影响,对传统计算端板强度的T形件方法进行了修正.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端板的破坏模式应采用相应修正系数来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该方法对端板强度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8.0,对一种新型方钢管混凝土节点进行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和不同强度等级的填充混凝土对节点受力性能影响分析,并与大尺度模型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填充混凝土强度对节点的水平承载力有较大影响,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节点的水平承载力增加;节点区域应力分布均匀.考察了不同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比对节点力学性能地影响.结果表明:梁端先出现塑性铰,柱的刚度远大于两梁的刚度;节点区域混凝土应力分布均匀,没有出现压溃现象.有限元分析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拟合较好,证明了新型节点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新型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分析了内填混凝土、加劲肋长度和梁柱相对尺寸等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试件实测滞回曲线比较饱满,具有良好的耗能性能.运用ANSYS8.0对各节点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进行非线性模拟计算,分析内填混凝土、加劲肋长度等因素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内填混凝土和加劲肋长度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较大,有限元所得的骨架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生态足迹导入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定量测度的本质是确定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消费活动是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测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方法。通过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计算模型,阐述了生态足迹在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应用的合理性和相关性,并相应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和进一步完善模型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ECFA的正式签署,开启了两岸经济共创双赢的大局,为两岸产业深入合作注入了强大的动能。福建传媒产业由于自身的特点,体现了两岸特色经济合作机制的特色,有利于两岸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共同发展,在两岸产业合作中先行先试的作用日益凸显。文章运用波特钻石理论,对闽台传媒产业合作要素进行科学分析,并提出产业合作新模式,将对两岸传媒产业合作,乃至对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教代会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坚持完善教代会制度,必须正确处理好教代会与党委、行政及教职工的关系,探讨教职工民主权利实现形式和方法,对高校教代会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从沿革、概念、内涵、意义等方面论述林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论述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森林永续利用的区别与联系,并对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标准以及实施举措提出了浅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连续介质力学有限变形理论推导了空间钢框架几何刚度矩阵.采用KishiChen幂函数模型描述半刚性连接特性,导得了半刚性连接空间杆单元几何刚度矩阵,并编制了二阶弹性分析程序,对空间钢框架在弹性阶段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半刚性连接的存在使空间钢框架的双向侧移有明显增加,且随着框架层数增加影响增大.因此.在钢框架结构的分析设计中,须考虑半刚性连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农村正规金融可以也应该成为农村发展的一大资金源、动力源,尤其是在当今建设新农村战略大环境中应当发挥出自己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是在现实中,农村正规金融所起的作用却不大。本文从农村金融的供给现状开始,通过建立博弈模型进行分析,总结出制约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供给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高校图书馆馆藏和创新教育的内涵.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及互动措施.就如何创新工作思路,深入挖掘馆藏资源,提高馆藏服务于创新教育的水平,结合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工作实际,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都市农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上海城市经济的发展,其工农业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工农比例严重失调,严重影响了产业间的均衡发展。从经济发展水平看,上海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完全有能力也有必要对都市农业实施反哺。本文主要从理论上分析都市农业发展的必要性,结合上海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上海都市农业发展的具体定位,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浅谈中职农业学校猪病防治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形势下,为了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猪病防治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适应社会需要,本文对目前一些中职农业学校猪病防治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做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20.
The research reported here seeks to determine whether it is necessary to obtain optical reflectance measurements with a GreenSeeker® handheld sensor from each field to make accurate in-season nitrogen application recommendations for winter wheat, and how much precision—and profit—would be lost by moving from site-specific (or field-specific) optical reflectance sampling to region-level sampling. The approach used was to estimate a separate linear response-plateau regression every year using yield and optical reflectance data from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experiments. Profits from region-level sampling and field-level sampling were statistically indistinguishable, but this result was mostly due to both being imprecise. Furthermore, the region- and field-based sampling systems were no better than break-even with the historical extension advice to apply preplant anhydrous ammonia at 90 kg ha?1. The approach of estimating a new regression every year is too imprecise, whether at the field or region level. This research goes beyond past research by accounting for the uncertainty in the estimated relationships. The poor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imprecise relationship between yield and optical reflectance responses to nitrog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