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烟蚜茧蜂蛹期耐冷藏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5±1)℃、RH85%、光照∥黑暗=16h∥8h条件下僵化1~5d的僵蚜,置5℃冰箱中保存,结果显示:僵化3d蚜虫中烟蚜茧蜂平均羽化率最高(72.33%~85.33%),僵化2d蚜虫中烟蚜茧蜂羽化率次之(65.67%~81.33%),僵化4d、5d蚜虫中的烟蚜茧蜂羽化率最低(<70%);僵蚜低温冷藏对羽化出的烟蚜茧峰雌蜂寄生能力无显著影响,各处理中羽化出的雌蜂平均寿命减少皆小于1d。  相似文献   

2.
烟蚜茧蜂繁殖利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烟蚜茧蜂在沈阳以老熟幼虫在僵蚜内越冬,越冬场所主要在窖藏白菜及萝卜上,在温室条件下无滞育现象。烟蚜茧蜂的发育有效积温为308.28日度,在沈阳一年约可完成11~12个世代。用萝卜饲养桃蚜繁殖烟蚜茧蜂方法简便,一株萝卜平均可获僵蚜1296头,最多3856头。烟好苗蜂的寄生能力受温度的影响,以20~23℃中获得僵蚜数最多,一头雌蜂可获僵蚜117~143头。烟蚜茧蜂子代的雌雄性比,在18~25℃中为1:0.73。烟蚜茧蜂的寄主桃蚜在13~30℃温度中均能繁殖,20~27℃中繁殖速度最快。在塑料大棚内释放烟蚜茧蜂防治辣椒及黄瓜上桃蚜效果显著,而在不释放的对照区则施用了6次农药。  相似文献   

3.
烟田6种常用杀虫剂对烟蚜茧蜂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估烟田常用杀虫剂对烟蚜茧蜂的安全性,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药膜法和浸虫法测定了6种烟田常用杀虫剂对烟蚜茧蜂(Aphidiusgifuensis)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对烟蚜茧蜂成蜂有明显的触杀毒力,噻虫嗪和吡虫啉显著降低了烟蚜茧蜂的羽化率,且这3种杀虫剂处理僵蚜后可导致羽化出的成蜂双翅畸形; 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蚜酮对烟蚜茧蜂成蜂和僵蚜均相对安全,处理1 h后成蜂死亡率为0~5.56%,僵蚜羽化率达70%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烟蚜综合防治时合理选用杀虫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不同寄主植物繁蚜,继而繁育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的潜力,促进烟蚜茧蜂扩繁,从烟田采集供试烟蚜与烟蚜茧蜂,比较了烟草、萝卜、油菜和小白菜共4种常用寄主植物的繁蚜-繁蜂能力和繁育的子代烟蚜茧蜂的寄生潜力。结果显示:(1)烟草和萝卜的单株繁蚜速率较快、繁蚜量大,表明两者的繁蚜能力强于小白菜和油菜;(2)4种寄主植物上的僵蚜羽化率没有显著差异,烟蚜茧蜂对烟草和萝卜繁育烟蚜的寄生率显著高于小白菜和油菜,表明在烟草和萝卜上繁蜂能力强于油菜和小白菜;(3)烟草上繁育的子代蜂寿命及其后足胫节长度均显著大于在其他3种寄主植物上繁育的寄生蜂的相应参数,表明烟草上繁育的子代烟蚜茧蜂的营养状态优于在其他3种寄主植物上得到的烟蚜茧蜂。总体而言,烟草的繁蚜-繁蜂能力和子代烟蚜茧蜂的寄生潜力均强于其他3种寄主植物,更适用于烟蚜茧蜂扩繁;萝卜上繁育的子代烟蚜茧蜂的寄生潜力不及烟草,但明显优于小白菜和油菜,可作为一种烟蚜茧蜂繁育的替代寄主植物,用于提纯、复壮烟蚜和烟蚜茧蜂。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豆科植物作为繁育烟蚜和扩繁烟蚜茧蜂寄主植物的潜力,本研究测试了烟蚜在豌豆、蚕豆、大豆和绿豆4种豆科植物上的发育历期和繁殖力,随后比较了豆科植物和烟草繁育的烟蚜茧蜂以及蚕豆烟蚜茧蜂回接烟草所获得的子代蜂在羽化率、体型、成虫寿命和寄生力等重要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与豌豆和蚕豆相比,大豆与绿豆上蚜虫发育历期更短;大豆与绿豆单头烟蚜总产蚜量为22.3头和25.2头,显著高于豌豆和蚕豆的21头和18.2头;不同植物上蚜虫扩繁速度有显著差异,绿豆不适合作为扩繁烟蚜和烟蚜茧蜂的寄主植物;豌豆与大豆上僵蚜羽化率为67.5%和78.33%,显著低于其他植物;各植物上子代蜂性比无显著差异;烟草繁育的子代蜂成虫寿命(6.89 d)和后足胫节长(雌蜂573.5 μm,雄蜂493.5 μm)均显著高于豆科植物;不同寄主植物繁育烟蚜茧蜂的寄生力由大到小为烟草,蚕豆,豌豆,大豆;回接组烟蚜茧蜂各项指标均不低于烟草组。综合考虑扩繁周期、时间、空间利用率及经济成本等因素,蚕豆有望成为烟蚜茧蜂规模化扩繁的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6.
球孢白僵菌对烟蚜茧蜂寄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室内评价了一株球孢白僵菌Bb0062对天敌昆虫烟蚜茧蜂寄生行为的影响。直接喷雾接菌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对烟蚜茧蜂具有较高毒性,随着接种剂量的增加,致死中时(LT50)缩短。利用烟蚜茧蜂寄生接菌和未接菌的桃蚜,发现寄生蜂对健康桃蚜的寄生率为52.54%,明显高于对接菌桃蚜的寄生率40.19%,表明球孢白僵菌可通过侵染蚜虫间接影响寄生蜂的寄生行为。以喷雾接菌当天(0天)、1、3和5天的寄生蜂寄生桃蚜,寄生率分别比对照下降21.0%、17.2%、33.3%和30.4%,寄生时间分别比对照下降35.9%、38.7%、53.1%和39.7%。由此表明,球孢白僵菌对烟蚜茧蜂的寄生行为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烟蚜茧蜂是蚜类害虫的优势寄生性天敌,室内大规模扩繁条件下,开展了烟蚜茧蜂对7种寄主蚜虫的寄生率与子代发育特征研究,比较了以不同寄主繁育的烟蚜茧蜂在体型大小、回接寄生率、羽化率和性比等重要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烟蚜茧蜂对棉蚜和禾谷缢管蚜的寄生率极低,分别为0.5%和0;对烟蚜和麦二叉蚜的寄生率较高,分别为53.13%和51.83%,且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利用麦二叉蚜繁育的烟蚜茧蜂羽化率为90.34%,雌蜂发育历期为11.47 d,雌性比例为61.08%,与利用烟蚜繁育的烟蚜茧蜂无显著差异,且其对烟蚜亦有较高寄生率。结合考虑扩繁周期、成本、时-空利用率等因素,麦二叉蚜有望作为扩繁寄主应用于烟蚜茧蜂的规模化繁殖生产。  相似文献   

8.
烟蚜茧蜂是防治烟蚜的优良天敌昆虫。近20年,我国烟蚜茧蜂大规模扩繁技术日臻成熟,以其防控农作物蚜虫的生产应用也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在扩繁实践中发现连续饲养多代后,烟蚜茧蜂出现了种群退化现象,成为连续大规模扩繁烟蚜茧蜂生产瓶颈。为探索烟蚜茧蜂的种群衰退程度与饲养代数间的关系,分析归纳种群退化的特征规律,在室内续代饲养的条件下,测定了烟蚜茧蜂不同代数的单雌僵蚜量、羽化率、性比、成虫寿命、成虫胫节长度等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从F1代到F12代,烟蚜茧蜂单雌僵蚜量下降了67.22%,羽化率下降了31.91%,雌性比上升了33.32%,成蜂寿命下降了53.85%,雌蜂后足胫节长下降了17.67%,雄蜂后足胫节长下降了28.74%,在F7~F9代各项特征衰退显著。试验证实在室内扩繁烟蚜茧蜂到第7代种群出现明显的衰退,生产上需适时采取复壮措施。  相似文献   

9.
影响两种蚜茧蜂日产卵量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桃蚜为寄主,研究了寄主密度、接蜂时间和环境温度对烟蚜茧蜂、菜蚜茧蜂的日产卵量及寄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因素均对两种蚜茧蜂的产卵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两种蚜茧蜂的日产卵量随寄主密度增加而增加,在27~32℃时,烟蚜茧蜂雌蜂活动频繁,羽化后第一天的产卵量多于低温(≤23℃)下的产卵量,从第二天起日产卵量下降,说明持续高温不利于雌蜂产卵。本研究认为:人工繁殖烟蚜茧峰时,温度为23℃,寄生蜂与寄主比为1:100的条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在22 ℃,相对湿度 40%和光周期16L:8D条件下,对以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和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为寄主的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雌、雄成蜂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与以麦二叉蚜为寄主时相比,以麦长管蚜为寄主的烟蚜茧蜂雌、雄成蜂头壳更宽、寿命更长(雌蜂 5.0 d,雄蜂 4.6 d)、过冷却点(雌蜂 -25.7 ℃,雄蜂 -25.3 ℃)和结冰点(雌蜂 -24.9 ℃,雄蜂 -24.8 ℃)更低,体内水分、蛋白质和糖类含量更高,但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在同一寄主上雌雄蜂间,前述参数除以麦长管蚜为寄主时头壳宽度存在雌蜂大于雄蜂外,均无显著差异.除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麦长管蚜为寄主时雄蜂高于以麦二叉蚜为寄主时的雄蜂、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麦长管蚜为寄主时雌蜂高于以麦二叉蚜为寄主时的雌蜂外,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POD活性在2种寄主间、同1种寄主上的雌蜂和雄蜂间均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以麦长管蚜为寄主的烟蚜茧蜂比以麦二叉蚜为寄主的烟蚜茧蜂具有更好地抗逆特性,更有利于烟蚜茧蜂的生存和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