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香锦占是揭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温汤杀雄技术进行人工授粉杂交,选用美香占作为母本,桂锦软占作为父本,经F7代选育而成的丰产水稻新品种,2013年通过揭阳市科学技术成果鉴定,2014年获得揭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选育过程:1.1引进优质稻新品种,选择双亲本2004年早造至2006年晚造,我所引进粤航1号、美香占、金华软占、丰美占、黄华占、华航丝苗、桂锦软占、茉莉丝苗、  相似文献   

2.
九七香1号(又名梅优6号)是增城市农科所1996年秋选育的一个优质、抗病、高效的香软型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2002年早造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常规稻品种粤香占和恢复系R229进行杂交,2002年晚造选取F1单株和常规稻品种锦超丝苗进行复合杂交,经过5代系谱选育袁选单株与华南植物园选育的不育系园A进行测交配组选育而成的籼型弱感光杂交稻新组合园优7148,具有稳产和抗稻瘟病的特点,于2012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园优7148的选育过程和稳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优质稻“丝香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丝香1号”是以从广东农业科学院引进的“丝苗香”为母本、性状优良株系“608号”为父本(西山香×桂99的选育株系)进行杂交,并经多年多代系统选育而成的感温型常规优质稻新品种。其特征特性表现为:生育期早造124d左右,晚造107d左右;综合农艺性状好,株型集散适中,每穗总粒数130.4粒,结实率82.0%,千粒重23.2g;适应性较广,易获得高产稳产,在2006~2007年区试中,产量为6401.10~6806.25kg/ha;米质优,整精米率、垩白粒率、胶稠度等5项指标达农业部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糙米率、透明度、垩白度等5项指标达二级标准。其高产栽培要求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科学调控水肥及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5.
九香粘是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系谱选育的方法,将香味基因Badh2导入赣晚籼30号中选育而成的优质香稻品种。介绍了九香粘的选育过程、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产量表现,与赣晚籼30号相比,九香粘通过增加穗长和每穗总粒数,达到增产的目的,米质达国标优质3级。2016年4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美香占2号是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优质丝苗常规水稻新品种。本文介绍了美香占2号的特征特性,并从播种育秧、栽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美香占为母本、巴斯马蒂为父本,通过优势互补进行常规杂交育种获取F1,根据系谱法经自交6代后选育出米质优、有香味、产量高、抗性好的优质丝苗新品种美巴香占,采用"增苗攻穗控害"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实现稳产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用食用葵大花皮作母本,油葵汾葵号作父本,以F0种子为材料,用秋水仙碱滴苗处理,获得秆高,叶多,盘大,粒多,粒大,粒重的变异株,经2代分离及系统选育育成的香葵9012,比当地品种增产18.2%。  相似文献   

9.
[目的]选育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为提高广西优质稻的产量和品质奠定基础.[方法]2007~2008年对广西优质组生产试验中表现优异的黄华占分离植株进行两年4代系统选育后,2009~2010年进行品比试验,2011~2012年参加广西优质稻常规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观察其综合性状表现.[结果]优质稻新品种玉丝6号生育期早造127.5 d左右,晚造117.0 d左右,株高109.1 cm,穗长22.8 cm,每穗总粒数155.9粒,结实率73.5%,千粒重23.6 g.2010年早造、晚造分别进行品比试验,玉丝6号产量最高,分别为7449.00和7599.00 kg/ha,分别比对照柳沙油占202增产11.20%和8.10%.2011、2012年参加广西常规优质稻组区试,平均产量为7393.05和6630.00 kg/ha,分别比柳沙油占202增产2.05%和9.09%.玉丝6号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分蘖力强和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13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优质稻品种玉丝6号具有较好推广应用前景,适宜在桂南、桂中和气候相似的华南双季稻作区早、晚造种植.  相似文献   

10.
1 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开育12号是辽宁省开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89年以开系“8525-26”为母本,开交“8157-3-3-1”为父本,人工有性杂交后,经8年选育而成。1989年(F0)秋季按组合混收,1990年(F1)混合播种,秋季混收,1991年(F2)混合播种,秋季混收,1992年(F3)混合播种,秋季选60个单株,经室内考种选出36株,编号为8930-1……36,1993年(F4)在株行圃,秋季决选出产量高、综合性状表现好的品系开交8930-1,1994年在所内品系鉴定圃,平均产量239.8kg/667m2,比对照种开育10号增号13.0%,1995年~1996年在品系比较圃平均产量215.6kg/667m2,比开育11号增产…  相似文献   

11.
广丰香8号是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优质高产丝苗型香稻品种,2009年1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2012 ~2014年连续3年被遴选为广州市农业主导品种.该品种米质优,达国标优质2级、省标优质2级,并且叶、茎、米均有清香味,饭软、滑,口感好,冷饭不回生,适合加工高档丝苗米和香米;丰产性较强,于2012 ~2014年连续3年纳入万亩连片示范区示范,2012、2013年经实割测产平均产量在7 500 kg/hm2以上.介绍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快速导入小麦多个优质HMW-GS基因方法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回交转育、特异性PCR分子标记辅助选育与蛋白质电泳筛选,结合温室和大田种植,将Soissons携带的多个优质HMW-GS基因导入高产小麦品系1718。特异性PCR检测BC1、BC2、BC3和BC3F1代随机群体的Dx5基因分布符合1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分离比例1:1;从BC2代到BC3F2代,结合HMW-GSDx5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和其它农艺性状常规选择,筛选出携带优质HMW-GSDx5基因、又与轮回亲本农艺性状相似的单株后,进行回交或者自交;在BC3F2代中已获得携带优质HMW-GSDx5基因、农艺性状稳定、且又与轮回亲本相似的株系1718-4;在BC3F2后代中,蛋白质电泳筛选出携带1、7+8、5+10亚基的单株1718-4-6和1718-4-10。两新品系1718-4-6和1718-4-10保留了轮回亲本高产特性,且品质性状明显提高。在聚合多种优质HMW-GS基因和改良高产小麦品系品质育种中,回交转育、HMW-GS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育与高代蛋白质电泳筛选相结合是一种定向、快速、有效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13.
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七星一号是辽宁省抚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2001年9月从"台湾75"鲜食大豆种生产田中选出的变异单株经系统选育而成.2001年共选出17个天然变异株行,秋天通过观察发现0114株行性状稳定,生长发育整齐一致,增产潜力较大,秋季将这一株混收,2003年将0114株行与"台湾75""开8157""辽鲜1号"3个鲜食大豆品种进行了籽粒产量大区对比试验(每个品系456m2),秋季测籽粒产量0114株系折合  相似文献   

14.
嘉禾香1号系嘉兴市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长粒型单季常规晚粳稻品种,产量高,米质优,食味口感好,带香味。本文介绍了嘉禾香1号的特征特性及优质栽培技术,包括田块选择、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控制氮肥用量等。  相似文献   

15.
优质常规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2017年早、晚造引进黄银占、黄广油占、粤农丝苗、黄丝莉占、固金占、黄莉占、美香占2号7个优质常规稻新品种进行表证试验。结果表明,黄广油占和黄莉占的综合表现比较突出,适合在汕头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番青占4号是广州市番禺区农科所用"粤香占///七粳丝苗/两小矮39//特籼13"复合杂交、经6代系统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该品种表现为株型好、优质、高产、抗病、抗倒、结实熟色好,为早晚造兼用品种,具有广阔的推广种植前景,已在省内外累计推广种植667hm2。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EMS诱变"京农6"得到的小豆窄叶、矮秆突变体(NLD)的遗传行为,选用小豆DR029×NLD杂交组合,对亲本和F2分离群体中个体的株高和叶形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小豆突变体的窄叶矮秆性状是由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为孟德尔遗传。对株高、茎粗、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荚长、荚宽、单荚粒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共11个性状进行相关性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各性状间显著相关;其中株高、茎粗、荚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的广义遗传力达到90%以上,可作为小豆杂交育种早代选育的重点考察指标。  相似文献   

18.
金航丝苗(H-86///金华占/胜泰1号//泰湖占/澳山丝苗)是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航天育种研究中心选育的感温型常规稻新品种。2006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我省各稻作区晚造种植和粤北以外稻作区早造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临沂市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临稻10号,产量高、品质优,高抗穗颈稻瘟病。1999—2001年参加山东省水稻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产量居参试品种首位,产量比对照(1)圣稻301增产24.2%,比对照(2)京引119增产25.36%。于2002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会审定定名。该品种选育成功的关键是利用现有丰富的基因资源,组配杂交组合。选育矮秆、抗倒、叶挺、穗直、穗大、粒多,分蘖力强的单株株系,亩产达700—750kg,高产地块可达800kg以上。  相似文献   

20.
春性豌豆新品种草原22号是由青海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1998年从台湾引进的高代品系,2000年从混合群体中选择矮秆、绿粒单株选育而成,2005年通过了农作物品种审定。通过在共和县沟茬地、浅山试种,平均亩产较常规品种亩提高20kg以上,为了使该品种在我省高海拔地区广泛推广种植,根据试种情况总结出了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