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正> 冀棉20引入我师四年来,通过试验、示范和大面积种植,充分表现出它的丰产潜力,1994年示范面积10亩,亩产皮棉155公斤;1995年推广1847亩,亩产皮棉152.4公斤,1996年种植14.3万亩。平均亩产皮棉145公斤。经兵团专家组鉴定,四十五团二连30号地,20亩冀棉20,亩产皮棉216.6公斤,再创兵团棉花高产纪录。冀棉20已被列为我师“九五”期间棉花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2.
<正> 我所从1982年开始试验示范麦茬棉花大苗移栽,与早熟棉花比较,第一年试验0.3亩,单产皮棉86.1公斤,比中棉所十号增产69%;1983年在所内试验0.5亩平均单产皮棉97公斤,比直播中棉所十号增产34.7%.亩增经济效益百元以上.在水肥条件效好的生产队可推广应用.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3.
泗棉2号是我场1980年育成并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1984年审定通过的新品种.1981~1983年,在我场的百亩连片高产中间试验中,种植340亩,平均亩产皮棉208斤.其中春茬一熟棉161亩,亩产皮棉216斤;麦套棉179亩,亩产皮棉201斤.  相似文献   

4.
魏东 《中国农垦》2005,(1):87-87
亩产皮棉达236.8公斤的棉花已属罕见,而连片面积突破100亩以上的超高产棉田,在国内还没有先例。2004年10月,国家农业部组织有关专家对新疆兵团三十三团115亩棉田进行测产验收,平均单产皮棉236.8公斤,这一成绩创全国棉花最高单产纪录。  相似文献   

5.
1985年我们从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引进豫棉四号,连续两年进行了小面积麦棉套种试验,以晋棉七号为对照。豫棉四号单产籽棉239.5公斤,比晋棉七号增产19.3%;皮棉单产96.5公斤,比晋棉七号增产23.9%;霜前皮棉73.4公斤,比晋棉七号增产27.8%。小麦单产247.5公斤。1987年,我们又以中棉  相似文献   

6.
<正> 南阳地区雨量、热量资源丰富,选用适宜的棉花品种进行麦后大苗移栽是取得麦棉双高产的有效手段。根据豫棉四号成熟早,自我调节能力强,品质好、产量高的特点,在我区进行麦后大苗移栽大田生产示范试验获得成功,现将其生产示范情况和主要技术总结于下。一、示范情况1991年邓州市夏集乡大桥村,麦茬移栽豫棉四号棉花2300亩,小麦单产由麦棉套种的225公斤提高到268公斤,亩净增小麦43公斤,折款20元,棉花由50公斤提高到63公斤,亩净增皮棉13公斤,折款78元,麦棉总  相似文献   

7.
高产棉花的生育规律及栽培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淮北地区大面积提高棉花产量的途径,我们于1981~1986年在本场对不同产量水平棉花的生育规律及栽培措施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分析。调查对象为泗棉2号及麦套移栽棉种植方式。6年中先后调查了高产田45块,共99亩,平均亩产皮棉105.0公斤;中产田5块,共11.23亩,平均亩产皮棉80.1公斤;低产田5块,共11.67亩,平均亩产皮棉53.9公斤(与淮北棉区大面积产量水平相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棉花是遂宁市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4万亩左右。80年代后期推行麦套棉和地膜栽培技术以来,棉花产量普遍提高,但发展很不平衡,好的区乡平均亩产皮棉90公斤左右、少数农户亩产皮棉达120~130公斤,差的区乡平均亩产皮棉仅在60公斤左右。自1994年参与四川省棉花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9.
<正> 1980年我区种植"河南79"棉87万亩,占全区棉田面积的67%.实践证明.它是一个高产、稳产、品质好的优良品种.1979年,沈丘县大涂营大队品种对比试验结果,河南79单产皮棉234斤,比鲁棉一号增产6.3%;纤维长度增加2毫米.1980年我们对河南79的丰产性能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正> 寿光县地处黄淮海平原,依据光热条件,有利于发展麦套春棉地膜覆盖双高产栽培。在1986~1988年小面积试验、示范基础上,1989年种植面积4380亩,平均亩产(自然亩,下同)小麦306公斤,皮棉73公斤。1990  相似文献   

11.
2000年,我场种植石选87机采棉品种1.3公顷(旧制20亩),皮棉单产达132.8千克.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豫棉二号是我省选育的第一个无毒棉品种。1986年最高亩产皮棉达143公斤,1987年达150.2公斤。豫棉二号除籽棉、皮棉产量及纤维品质基本赶上或略超过当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豫棉一号外,该品种最大的优点在于棉仁中蛋白质含量高达40—50%,人体所需八种氨基酸齐全,棉油中亚油酸含量达60%左右,棉叶是优质粗蛋白饲料。因此,积极椎广种植无毒棉,对开发我国食品新型蛋白资源和饲料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近两年,我们对豫  相似文献   

13.
<正> 中棉20(原名中无268)是中棉所育成的新品种。1990—1991年河南省夏棉品种区试,亩均霜前皮棉47.4公斤,比对照辽棉9号增产13.1%,居第一位。1992年河北省生产试验,比辽九增产18.1%。1993—1994年在大名县推广5.7万亩,平均亩产皮棉58.9公斤,1.2万亩良繁种子田平均亩产皮棉70.2公斤。  相似文献   

14.
正为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种粮职工持续增收,24团于2016年引进了春小麦新品种新春37号,2017年种植5500亩,平均单产485.6公斤,较全团小麦平均单产增加11.6公斤,最高条田单产达到735.8公斤,创历史新高,全团600公斤以上小麦面积902亩,新春37号占到68.9%。现将我团春小麦新品种新春37号加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新春37号品种特性新春37号品种为中早熟品种,生育期108天左右。株高  相似文献   

15.
1981~1983年,我们在海安县仇湖公社湖中三队和八队进行了棉花稳产高产试验.试验地为水稻土,含有机质1.806~1.823%,全N0.088~0.114%,速效N12.0~12.8ppm’全P0.156~0.161%,速效P2~9ppm,属中等偏上肥力,土质粘重.稻棉两熟,复种指数为212.6%.品种为岱宁棉15号.三年的种植面积和皮棉单产:1981年200.2亩,148.02斤;1982年208.5亩,151.29斤;1983年161.23亩,172.8斤.其中1983年有8块田18.84亩单产皮棉200斤以上,最高田块(1.8亩)单产皮棉235.6斤.而每亩棉花成本平均为37.27元,比一般大田低23.2%;每百斤皮棉成本平均为23.79元,比一般大田低48.2%;每亩棉花纯收入平均为263.31元,比一般大田增加39.6%.  相似文献   

16.
<正>云南省是全国早熟油菜产区。前不久,由云南省农业厅主持并经专家组田间现场测产,云南临沧市临翔区博尚镇永泉村"油菜高产技术集成示范样板"实现11.2公顷(168亩)早熟油菜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为360.80公斤,创"全国早熟油菜百亩连片"最高纪录;其中的800平方米油菜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为456.47公斤,创全国早熟油菜最高单产纪录。  相似文献   

17.
邢台是全国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和全国优质专用棉花生产基地,素有冀南棉海之称,棉花面积一般在280万亩左右。2011年,邢台市共承担部级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片7个,涉及6个县市,总计落实面积7.143万亩,市农业局在9月20日组织有关专家对7个棉花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棉花进行了实地测产,7个棉花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皮棉109.2公斤,较全市平均亩产高30.7公斤,单产最高达143.07公斤(威县枣园乡东张庄村刘占兴)。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正> 豫棉4号是继中棉12号之后又一个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稳产性好的棉花新品种。1984年以来,我场每年麦套棉180亩左右,一般亩产小麦200—300公斤、皮棉90—100公斤。1989年前期低温、中期多雨、后期早霜的情况下,仍有亩产皮棉118.7公斤的地块。根据豫棉4号的特性,探索了配套栽培技术。一、根据地力,调节麦棉矛盾和群体结构豫棉4号和小棉12号比较,其棉籽短绒较薄,子指偏高,饱满度好,生活力强,抗苗根病,出苗快,容易抓全苗、抓壮苗,移  相似文献   

19.
杂交中粳六优1号由江苏省农科院以六千辛A与77302—1配制而成。1985年引进我县试种,表现熟期适中,产量较高。当年试种7.7亩,平均单产为571.5公斤。1986年扩大示范种植4100多亩,平均单产达563.4公斤,比大面积种植的盐粳2号增产9.9%,其中连片种植的28.7亩丰产方,平均单产为594.5公斤。1987年在种源紧缺的情况下,我县种植面积仍达2793亩,单产为542公斤,比盐粳2号增产7.6%。三年种植情况表明,六优1号能在较大面积上产量稳定在550公斤左右,因而深得广大农户欢迎。根据三年来六优1号的考察资料,六优1号亩产550公斤的  相似文献   

20.
<正> 中长绒陆地棉140系是河北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中长绒棉育种课题组于1989年育成的,它是我国第一个纤维长度达33毫米的棉花新品系。据1992—1993年河北省中长绒棉区试结果,该系霜前(?)棉产量与中棉所12号基本持平,但纤维品质尤其是长度和细度明显优于中棉所12号。该系1992—1993年在威县七级镇和景县龙化镇进行大面积盖膜试种,两年累计种植面积5万亩左右,平均亩产皮棉75—100公斤,最高达150公斤。按两镇棉站收购价,每50公斤皮棉,140系比中棉所12号多卖18—36元,被当地政府和群众认为是棉田实现“两高一优”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