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滤纸圆片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研究了食用菌的不同溶剂提取液对烟草3种致病菌异丝腐霉、黑胫病菌、青枯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乙醇、丙酮、乙醚、三氯甲烷4种溶剂提取10种食用菌得到的提取液,对烟草异丝腐霉菌和黑胫病菌的菌丝生长均未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果,而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制作用有明显差异。4种溶剂提取液对受试菌的抑菌浓度(MIC)范围在0.03 mg·m L-1~7.63 mg·m L-1之间;抑菌能力大小顺序为三氯甲烷提取液乙醇提取液乙醚提取液≥丙酮提取液。  相似文献   

2.
采用苯酚-硫酸法,研究了12种野生食用菌(马勃、绣球菌、大红菇、珊瑚菌、鸡油菌、黑脉羊肚菌、干巴菌、青头菌、红汁乳菇、桃红牛肝菌、松茸、黑牛肝)中的总糖含量。通过测定得出,总糖含量最高的是马勃(3.469%),最低的是黑牛肝(0.719%)。各种食用菌的总糖含量高低顺序是马勃大红菇干巴菌松茸绣球菌红汁乳菇青头菌珊瑚菌黑脉羊肚菌桃红牛肝菌鸡油菌黑牛肝。  相似文献   

3.
李波  徐贵华  芦菲  南海娟 《食用菌》2010,32(2):66-67
研究了七种云南产食用菌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竹荪、草菇和美味牛肝菌的甲醇提取物得率较高,依次为32.76%、30.21%和28.81%;鸡油菌和块菌较低,分别为15.92%和10.95%。黄牛肝菌总酚含量最高(24.56mg/g),鸡油菌最低(4.41mg/g)。七种食用菌甲醇提取物的还原能力为:黄牛肝菌竹荪美味牛肝菌黑虎掌块菌草菇鸡油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黄牛肝菌美味牛肝菌黑虎掌竹荪块菌草菇鸡油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为:黄牛肝菌鸡油菌块菌竹荪黑虎掌美味牛肝菌草菇。黄牛肝菌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可能与其总酚含量高有关。综合考虑甲醇提取物的得率和活性,以黄牛肝菌、竹荪和美味牛肝菌的抗氧化活性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田小卫  张波  李莉莉 《北方园艺》2010,(11):171-172
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腐霉利和苦参丙酮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腐霉利和苦参丙酮提取液以4种配比都对该病原菌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中腐霉利和苦参提取液配比是0.4∶0.6时,增效为1.3,盆栽试验中的增效比为1.2,确定配比0.4∶0.6为最佳浓度比例。  相似文献   

5.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了5种药剂对辣椒枯萎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所采用的5种药剂均对辣椒枯萎病菌有抑制作用。药剂EC50大小顺序依次为甲霜·噁霉灵>噁霉灵>百菌清>科佳>腐霉利,其中甲霜·噁霉灵最高为19.4mg·L-1,腐霉利最低为5.4mg·L-1。  相似文献   

6.
松茸、美味牛肝菌、干巴菌、印度块菌是楚雄州4种珍稀野生食用菌,通过在试验基地对4种野生食用菌子实体的定点观测和访问调查,得出4种野生食用菌子实体从菌蕾形成到腐烂整个过程的历时时间、生长周期及达到各商品级别的生长时间等,掌握4种野生食用菌从菇蕾形成到成菇(经济成熟菇)所需的平均时间及平均个体大小,即质量达到经济价值最大、重量最高的有效时间,然后采取科学合理的野生食用菌保育技术措施,从而有效提高4种野生食用菌在单位面积林地内食用的最高经济收益,为楚雄州开展珍稀野生食用菌保育技术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和盆栽抑菌试验,研究了银杏外种皮提取液对番茄常见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银杏外种皮提取液对番茄常见的4种供试病原菌均有抑制生长的作用.但防治效果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其中对番茄叶霉病菌和番茄青枯病菌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早疫病菌,而对灰霉病菌的防治效果较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细辛精油对引起黄瓜病害的5种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均较好,其次是对褐斑病菌、枯萎病菌和叶斑病菌;而对根腐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均较差.对于同一种病原菌来说,细辛精油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和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存在差异,如灰霉病菌和根腐病菌,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好于对其茵丝生长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黑孢块菌(Tuber melanosporum Vittad.)是经济价值较高的菌根食用菌。通过对黑孢块菌与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合成菌根苗的技术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用黑孢块菌孢子液接种华山松树苗后,第7个月可观测到黄褐色外生菌根。外生菌根为单轴状或二叉分支状,单根菌根长0.3 mm~4 mm,直径为0.3 mm~0.5 mm,表面呈马赛克镶嵌结构,其外延菌丝为透明、半透明,呈近直角的分枝。菌根老化后变红褐色或萎缩。菌根表面呈马赛克镶嵌结构、外延菌丝有近直角的分枝是黑孢块菌与华山松形成菌根的最重要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0.
黑孢块菌的菌根合成及其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纯培养的黑孢块菌菌丝体接种红椎实生苗 ,对菌根感染情况及其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 ,在适宜条件下 ,该菌在红椎根系上形成的菌根具有块菌菌根典型的形态结构。本文探讨了名贵菌根食用菌在我国的半人工栽培途径  相似文献   

11.
剑川县野生菌资源及可持续发展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剑川县有丰富的野生菌资源。调查发现该县常见的野生菌有166种,79属,65.7%是菌根菌,其中美味牛肝菌(Boletu edulis)、铜色牛肝菌(B.aereus)、茶色牛肝菌(B.brunneissimus)、灰褐牛肝菌(B.griseus)、松苞菇(Catathe-lasma ventricosum)、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变绿红菇(Russula virescens)、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红汁乳菇(L.hatsudake)、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黄鸡油菌(C.aurora)、羊肚菌(Morchella sp.)是主要的贸易真菌。同时在调查中注意到剑川野生菌资源存在过度利用、不科学采集及违规贸易等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云南7种红菇科(Russulaceae)野生食用菌营养价值,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17项营养指标,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7种红菇科野生食用菌营养成分丰富,风味氨基酸含量高,17项营养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系统聚类分析将7种红菇科野生食用菌分为3类,第1类:玫瑰红菇(Russula rosea);第2类:大红菇(Russula alutacea)、青头菌(Russula virescens);第3类: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dake)、静生乳菇(Lactarius quietus)、稀褶多汁乳菇(Lactarius hygroporoides)。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综合评价的4个主成分,建立了综合得分函数模型:Z=0.469Z1+0.252Z2+0.122Z3+0.070Z4,揭示了不同种类红菇营养价值的差异,得到了综合评分较高的大红菇(Russula alutacea)。  相似文献   

13.
94 .黄白粘盖牛肝菌Suillusplacidus (Bonorder)Sing .(食、毒 )95 .亚金黄粘盖牛肝菌S .subaureus (Perk)Snell(食 ?)96 .白短柄粘盖牛肝菌S .albidipes (Peck)Sing .(食 ?)97.腺点柄粘盖牛肝菌S .landulospesA .H .SmithetThiers (食 ?)98.黄粘盖牛肝菌S .lavidus (Fr .)Sing .(食 ?)99.暗黄粘盖牛肝菌S .plorans (Roll)Sing .(食 ?)10 0 .黑盖粉孢牛肝菌Tylopilusalboater (Schw .)Murr.(食 )10 1.白粉孢牛肝菌T .albofarinaceus (Chiu)Tai(食 )10 2 .锈盖粉孢牛肝菌T .ballouii (Peck)Sing .(食 ?)10 3.紫盖粉孢牛肝菌T .ex…  相似文献   

14.
四种鲜牛肝菌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比色法等方法对美味牛肝菌、华美牛肝菌、美柄牛肝菌和绒柄牛肝菌4种鲜牛肝菌的粗蛋白、粗脂肪、矿质元素、有害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种鲜牛肝菌中,粗蛋白、粗脂肪、总糖和粗纤维的含量范围分别是4.38%~5.42%、2.47%~3.07%、1.26%~3.85%、1.23%~1.56%;矿质元素铁、锌、钙的含量范围分别是19.62~37.96mg/kg、6.53~9.67mg/kg、146.23~298.02mg/kg;总砷含量未检出,有害元素总汞、铅、镉的含量范围分别是0.06~0.73mg/kg、0.4~0.62mg/kg、0.075~0.105mg/kg.结论:这4种野生鲜牛肝菌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但华美牛肝菌、美柄牛肝菌中总汞含量较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2010年~2012年通过对海棠山国家级保护区大型真菌的多样性进行研究,初步发现小鸡油菌Camharellus minor(Pers.)P.Kumm.、网顶光柄菇Plueus umbrosus(Pers.)P.Kumm,,最柄话囊蘑Melanoleuca verrucipes(Fr.)Singer、直柄话囊蘑Melanoleuca stric@es(P.Karst.)Jul.Sch ff.、假根蘑菇Agaricus radicatus Schumach.、亮色乳菇Lactanus laeticolor(S.Imm)Imazeki ex Hongo六种具有一定食用价值的辽宁省新纪录食用菌资源。  相似文献   

16.
对甘肃省陇南地区、甘南高原区、陇中黄土高原区、河西地区主要林区及天然草原的大型真菌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收集和分类鉴定。收集资源699份,分类鉴定出隶属于2亚门、5纲、12目、38科、92属种类346种。对其优势科属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优势科为红菇科、多孔菌科、白蘑科、牛肝菌科,种类分别为51种、50种、46种、29种,优势属为红菇属和丝膜菌属,种类分别为42种、27种。其中陇南地区有278种,为全省大型真菌资源的优势分布区,优势科为红菇科、多孔菌科、牛肝菌科、白蘑科和鹅膏菌科,种类分别为53种、50种、32种、28种和17种,优势属为红菇属、鹅膏菌属、乳菇属和牛肝菌属,种类分别为39种、16种、14种和12种;甘南高原区优势科为白蘑科,种类15种,优势属为小菇属、铦囊蘑属,含种类6种和5种;陇中黄土高原区优势科为白蘑科,种类14种,优势属为杯伞属、枝瑚菌属、马鞍菌属、蘑菇属、牛肝菌属,种类在4种~7种之间;河西地区优势科为丝膜菌科和白蘑科,种类28种和16种,优势属为丝膜菌属,种类21种。  相似文献   

17.
用发酵法培养大白菇菌丝体,并对菌丝体进行多糖提取工艺优化试验.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方法,测定粗多糖含量,摸索大白菇菌丝体多糖提取的最佳时间、温度、料液比、提取次数、浸提液最终浓度.结果表明:大白菇菌丝体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浸提液浓度80%,浸提时间1h,浸提温度25℃,浸提比为1:50.  相似文献   

18.
通过马蹄渣、杏鲍菇菌渣为培养原料栽培草菇研究,设计马蹄渣、杏鲍菇菌渣不同配比进行试验,测试不同配方菌丝的生长速度,转化率及营养成分测定,筛选出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19.
湘西北松乳菇的分布及生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该文详细地报道了湘西北松乳菇的分布、发生期及生态环境及其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曲面法试验设计,研究了热水浸提云南野生大红菇多糖的条件.结果表明,大红菇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5.20 h,提取温度91℃,水料比(mL∶g)为57∶1.在此工艺条件下,大红菇多糖的提取率为7.0536%.经试验证明优化的大红菇多糖水法提取工艺简单且稳定,是可行的提取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